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反应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Cor、ACTH、N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对照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直径≤2 cm的肾结石的临床效果相当,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导致的术中出血量更少,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更轻,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直径<2 cm的肾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1月间直径<2 cm肾结石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其中的100例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FURS组),另外的100例患者采用超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UMP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其中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石率,以及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的差异,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未出现严重出血及邻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在清石率方面,两组均有较高水平,无统计学差异(98% vs 97%,P>0.05);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7% vs 8%,P>0.05);术中血红蛋白下降水平FURS组少于UMP组(6.82±2.27 vs 16.75±4.92,P<0.01);FURS组较UMP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7.53±2.24 vs 15.46±2.61,P<0.01)以及住院天数(3.46±1.69 vs 6.15±1.27,P<0.01)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都可以成为直径<2 cm肾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更为安全,疗效确切,更加具有微创优势,值得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内毒素、降钙素原(PCT)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PCNL的患者7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源性脓毒症发生情况分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组(n=45)和非脓毒血症组(n=705)。检测PCNL术前血清内毒素、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水平,并计算NLR。对比两组血清内毒素、PCT水平及NL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内毒素、PCT联合NLR预测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临床效能。结果:与非脓毒血症组相比,尿源性脓毒血症组血清内毒素、PCT及NLR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内毒素升高、PCT升高、NLR升高、尿白细胞阳性、术前发热及鹿角型结石是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内毒素、PCT联合NLR检测预测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高于上述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PCNL术前血清内毒素、PCT和NLR升高可能与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有关。血清内毒素、PCT水平升高、NLR升高、术前发热、尿白细胞阳性、鹿角型结石是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血清内毒素、PCT联合NLR检测对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对感染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接受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和非感染组11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置管前血清CRP、PCT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RP、PCT水平单独与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高血压病、糖尿病、TNM分期Ⅲ期、穿刺次数≥3次、化疗次数≥5次、导管留置时间≥6个月、敷料更换频率≥7 d/次比例和血清CRP、PCT水平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TNM分期Ⅲ期、化疗次数≥5次、导管留置时间≥6个月、敷料更换频率≥7 d更换1次、CRP(较高)、PCT(较高)为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RP、PCT水平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独预测。结论:糖尿病、TNM分期、化疗次数、导管留置时间、敷料更换频率、血清CRP、PCT与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置管前血清CRP、PCT水平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风险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铁蛋白、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PAR)的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9例ARDS患者,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00 mmHg<PaO2/FiO2≤300 mmHg,38例)、中度组(100 mmHg<PaO2/FiO2≤200 mmHg,42例)、重度组(≤100 mmHg,29例)。检测所有ARDS患者血清铁蛋白、ANGPTL4水平及PAR,根据患者入院后28 d内生存状况将其分为存活组(69例)、死亡组(4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DS患者入院后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铁蛋白、ANGPTL4、PAR评估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组血清铁蛋白、ANGPTL4、降钙素原及PAR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死亡组血清铁蛋白、ANGPTL4、降钙素原及PAR高于存活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高SOFA评分、高PAR及血清铁蛋白、ANGPTL4水平升高是 ARDS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血清铁蛋白、ANGPTL4、PAR三项指标预测ARD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的0.775、0.727、0.776。结论:ARDS患者血清铁蛋白、ANGPTL4水平及PAR增高与病情加重以及预后不良有关,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在ARDS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尿素氮与肌酐比值(UCR)联合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重症肺炎(SP)患者院内死亡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1例SP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血清D-D和计算UCR、CAR。分析SP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D、UCR、CAR对SP患者院内死亡的评估价值。结果:101例SP患者院内死亡率40.59%(41/101)。死亡组血清D-D、UCR、CAR高于存活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肺外并发症≥2个和D-D、UCR、CAR升高为SP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D、UCR、CAR单独与联合评估SP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98、0.793、0.929,血清D-D、UCR联合CAR评估SP患者院内死亡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评估。结论:血清D-D、UCR、CAR升高为SP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D-D、UCR联合CAR对SP患者院内死亡的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与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2 cm肾结石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IL)-6、IL-10、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以及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32例直径≤2 cm的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FURL治疗者72例,行PCNL治疗者6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治疗前后肾功能以及血清IL-6、IL-10、Cor水平的变化。结果:FURL组术后住院时间较PCNL组显著缩短,术后输血率较PCNL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总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L组术后24 h Hb值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FURL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术后24 h WBC值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h血清IL-6、IL-10、Cor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1、3、5d逐渐降低,FURL组术后1 h、1、3、5 d血清IL-6、IL-10、Cor水平均较PCNL组各时点显著降低(P0.01)。两组术后6 h、1、2 d尿Kim-1及血清CysC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FURL组尿Kim-1水平于术后3 d恢复至正常水平,PCNL组为术后5d恢复正常,PCNL组血CysC水平于术后3 d恢复至正常水平,FURL组为术后5 d恢复正常;FURL组术后2、3 d尿Kim-1水平显著低于PCNL组同时点(P0.01),术后1、2、3 d血Cys C水平显著高于PCNL组同时点(P0.01)。结论:FURL与PCNL治疗直径≤2cm的肾结石均能取得满意的取石效果,但FURL手术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术后应激反应更轻,更有利于术后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降钙素原(PCT)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sTB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sTBI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其血清Alb、PCT、RDW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B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lb、PCT、RDW对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120例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5.83%(55/120)。体温升高、糖尿病、瞳孔散大、基底池异常、中线移位≥5 mm、蛛网膜下腔出血和PCT、RDW升高为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lb升高、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增加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Alb、PCT、RDW联合预测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大于Alb、PCT、RDW单独预测。结论:临床应重视sTB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干预。血清Alb、PCT、RDW联合预测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价值较高,可作为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的表达及对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进行直肠癌手术患者102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42例发生术后吻合口瘘,设为试验组,剩余60例未发生吻合口瘘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结果:试验组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行预防性造口组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未预防性造口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未预防性造口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C反应蛋白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临界值为39.69 mg/L,灵敏度为71.47%,特异度为83.14%,AUC为0. 824,血清白蛋白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临界值为29.76 g/L,灵敏度为61.20%,特异度为79.40%,AUC为0. 746,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临界值为200.09 pg/mL,灵敏度为61.18%,特异度为80.45%,AUC为0. 605,联合检测较单独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6%、86.38%。结论: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早期预测胰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7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患者均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对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统计患者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胰瘘将患者分为胰瘘组(n=77)和非胰瘘组(n=173),对两组患者术后1 d PCT水平进行检测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后1 d PCT水平对胰瘘发生的早期预测价值,并计算其预测胰瘘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2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中有77例患者术后出现胰瘘,胰瘘发生率为30.80%。胰瘘组与非胰瘘组患者术后1 d的PCT水平均升高,且胰瘘组高于非胰瘘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胰管直径、胰腺质地、血清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与患者术后发生胰瘘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胰管直径<3 mm、胰腺质软、血清胆红素水平>170 μmol/L、白蛋白水平<30 g/L及术后1 d PCT水平>0.75 μg/L是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术后1 d 检测PCT水平预测术后胰瘘发生的AUC为0.827,敏感度为83.23%,特异度为85.71%,PCT截断值为0.75 μg/L。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有较高的胰瘘发生率,胰管直径、胰腺质地、血清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及术后PCT水平与患者术后胰瘘的发生密切相关,术后检测PCT对于胰瘘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尿液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8例,以其中合并真性细菌尿者39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尿路感染3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留取尿液标本,观察组分别留取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后的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尿液PCT浓度。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尿液PCT水平,分析尿液PCT水平对于诊断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尿液PCT水平为0.030 (0.025,0.039) n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0.017 (0.011,0.021) ng/m L(P0.05);观察组有症状尿路感染与无症状细菌尿(ABU)的尿液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的尿液PCT水平为0.031 (0.025,0.040) ng/mL,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PCT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诊断的敏感度为82.05%,特异度为79.49%,阳性预测值为80.00%,阴性预测值81.58%,ROC曲线下面积为0.81 (95%CI为0.71-0.89, P0.0001)。结论:尿液PCT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但对于抗生素疗效的评估价值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对上尿路结石患者肾功能及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9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微通道组与标准通道组各53例,其中微通道组采用微通道PCNL进行治疗,标准通道组采用标准通道PCNL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手术感染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3d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E)。结果:微通道组的手术时间长于标准通道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标准通道组(P0.05)。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BUN、SC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d的BUN、SCr水平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3d的CRP、TNF-α、IL-6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微通道组术后3d的CRP、TNF-α、IL-6水平低于标准通道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3d的Cor、AD、NE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微通道组术后1d、术后3d的Cor、AD、NE水平低于标准通道组(P0.05)。结论:微通道PCNL与标准通道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微通道PCNL术中出血量更少,且患者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程度更轻。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结直肠漏评分(CLS)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直肠癌Dixon手术的260例患者,根据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后评估两组CLS评分,术后第1、3 d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计算NLR、CAR;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LS、NLR、CAR对吻合口漏的预测价值。结果:260例患者术后发生20例吻合口漏,发生率为7.69%。吻合口漏组CLS评分高于无吻合口漏组(P<0.05);术后第1 d两组NLR、C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d吻合口漏组NLR、CAR高于无吻合口漏组(P<0.05)。两组吻合口至肛缘距离、糖尿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肠梗阻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糖尿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肠梗阻、CLS、NLR、CAR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L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NLR的AUC为0.861,CAR的AUC为0.859,三者联合的AUC为0.945,高于单独检测。结论: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患者CLS评分、NLR和CAR升高,CLS评分联合NLR、CAR可有效预测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可作为评估吻合口漏的辅助指标,以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P/Alb)及综合脱机指数(IWI)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六安医院进行机械通气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撤机结局分为撤机失败组(n=31)和撤机成功组(n=65)。比较两组撤机前PetCO2、CRP/Alb、IWI及临床参数。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etCO2、CRP/Alb、IWI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撤机失败组PetCO2、CRP/Alb、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 II)评分显著高于撤机成功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撤机成功组,IWI、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显著低于撤机成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tCO2≥37.01 mmHg、CRP/Alb≥0.97、IWI≤78.23、GCS≤5.90分、APACHE II评分≥26.17分、机械通气时间≥4.49 d是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etCO2、CRP/Alb、IWI、GCS、APACHE II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均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 PetCO2、CRP/Alb、IWI三项联合检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PetCO2、CRP/Alb、IWI、GCS、APACHE II单独检测。结论:PetCO2、CRP/Alb及IWI联合评估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分析感染可能性评分(IPS)与单核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脊柱创伤患者术后感染早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3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脊柱创伤术后感染患者31例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收治脊柱创伤术后未发生感染患者31例为无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IPS、单核细胞计数、PCT、CRP水平变化, Spearman相关性分析IPS、单核细胞计数、PCT、CRP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PS、单核细胞计数、PCT、CRP及其联合时对脊柱创伤患者术后早期感染的评估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IPS、单核细胞计数、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感染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PS与单核细胞计数、PCT、CRP水平呈正相关(r=0.268、0.697、0.437,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PS、单核细胞计数、PCT、CRP联合预测患者术后感染的AUCROC为0.891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时的0.781、0.683、0.752、0.708。结论: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脊柱创伤患者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同时探讨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0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61例AECOPD患者,根据出院后1年内是否再入院分为再入院组(n=96)和无再入院组(n=165)。对比两组AGR、PLR。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GR、PLR对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结果:再入院组的AGR低于无再入院组,PLR高于无再入院组(P<0.05)。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与ADL评分、日均中低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家庭氧疗、入院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FEV1%Pred、抗生素使用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日均中低强度身体活动时间<2 h、入院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FEV1%Pred<50、AGR偏低、PLR偏高是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GR、PLR联合预测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AGR、PLR单独预测。结论:AGR联合PLR对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较高。日均中低强度身体活动时间<2 h、入院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FEV1%Pred<50、AGR偏低、PLR偏高是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