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对比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对四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22年3月68例四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各组均为34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皮瓣修复手术,对照组患者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观察组采取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治疗。对比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最后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对比其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内术后二次修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觉功能恢复S3级、S2级、S1级、S0级人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感觉功能恢复S4级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二次修复率低(P<0.05)。结论: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修复与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相比可进一步改善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创面愈合、感觉功能恢复,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二次修复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闭金玉  谭海清 《蛇志》2003,15(1):38-39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是针对四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骨骼、肌腱外露 ,估计经其它修复方法 ,如局部皮瓣转移或带胫前、胫后动脉的小腿肌皮瓣等术无法修复情况下采用一种高难度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该皮瓣具有供区隐蔽 ,切取皮瓣后对肢体功能和外观影响小 ,血管解剖变异少 ,蒂长、径粗、行走恒定 ,皮瓣可取面积大等优点 ,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2月 ,我科实施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2 1例 ,其中男 1 4例 ,女 7例 ;年龄 1 2~ 5 6岁 ;软组织缺损部位 :手掌 3例 ,手背 3例 ,前臂 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腹部带蒂皮瓣治疗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 年2 月 -2013 年2 月收治的68 例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患者作为观察组,行马来酸桂哌齐特结合腹部带蒂皮瓣治疗,另选择同 期接受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的50 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皮瓣修复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烧伤缺损评分。结果:观 察组患者皮瓣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皮瓣断蒂时间及神经功能烧伤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结合腹部带 蒂皮瓣治疗具有皮瓣存活率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技术结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在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2年5月-2020年5月共31例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住院病人。纳入患者均使用负压引流技术结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技术。创面给予彻底清创后行封闭负压吸引引流术,待创面新鲜后以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创面。对术后皮瓣成活情况;Maryland功能评分以及BMRC感觉功能评分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术后2周时,28例皮瓣顺利成活,供区与受区伤口愈合良好,干燥、无渗出。3例术后出现皮瓣肿胀,皮瓣颜色发暗,伤口渗出较多,皮瓣边缘坏死,窦道形成等,给予切开引流、加强换药、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等治疗后,皮瓣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无创面再坏死,裂开,感染等情况出现。其中2例再次入院行皮瓣整形术。术后6个月时,Maryland功能评分:优:17例;良:11例;优良率为:90.3%。BMRC感觉功能评分:S3-S4:20例;S2:8例;S1:3例。结论: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在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中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可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对手外伤组织缺损修复的应用效果及对创面愈合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共收治的119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n=59,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和观察组(n=60,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部创面面积、创面愈合程度以及组织愈合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amar握力、TAM和DASH评分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皮瓣危象率和血管吻合时间。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发现,观察组患者优的人数为21例、良为35例,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优的人数为16例,良为30例,优良率为77.9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部创面面积、组织愈合时间和DASH评分显著减少,创面愈合程度以及TAM与Jamar握力显著增加(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术后皮瓣危象率以及血管吻合时间发现,两组患者的术后皮瓣危象率、血管吻合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皮瓣成活率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均具有明显的修复效果,但是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创面愈合程度减少愈合时间,提升患者手部运动情况,提升术后皮瓣成活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腹部皮瓣对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观察组采取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其进行修复。通过随访患者,记录分析皮瓣的生存状况、感觉指标、外观以及手部功能的DASH评分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对照组50例皮瓣全部成活。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触觉、温度觉、单丝、两点辨别觉、瘢痕挛缩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臃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ASH评分为29.56±2.14分,对照组为38.13±3.12分,观察组的DAS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手术不破坏主要血管神经,对供区影响小,操作简单,修复的指腹感觉,拇指外形较佳,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带蒂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足跟功能区微小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足跟软组织缺损病人17例,男12例,女5例,其中左侧足跟损伤10例,右侧足跟损伤7例,伴跟腱损伤的8例。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机器绞伤4例,锐器伤3例,电击伤2例,年龄12~55岁,平均27岁,清创后创面面积最大为6 cm×5 cm,最小为3 cm×2.5 cm。临床均采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供瓣区植皮修复。对跟腱损伤的病例同时于修复跟腱损伤。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17例皮瓣完全存活,未发生皮瓣血管危象,供瓣区皮片移植均一期存活。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6~9 mm,平均7 mm,术后患者穿鞋无疼痛不适,行走正常,无溃疡发生,效果满意。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供区隐蔽,血供可靠,对供区损伤较小,转移修复后可恢复良好的皮瓣感觉,是修复足跟功能区微小创面的理想组织瓣之一。  相似文献   

8.
探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疗效及其对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 h、3 d的疼痛程度,对比两组一般治疗情况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4 h和3 d的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 d NRS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后24 h(均P<0.05),且治疗后24 h和3 d观察组NR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疼痛暂缓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有利于提高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的外侧皮瓣修复术与前臂皮瓣修复术对比。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我院)2015年8月到2020年8月共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通过肿瘤切除术后均出现组织缺损现象,对所有组织缺损的患者依照不同的皮瓣修复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应用外侧皮瓣修复术的68例患者分为外侧皮瓣修复组,应用前臂皮瓣修复术的52例患者分为前臂皮瓣修复组,对比两组的皮瓣修复效果,治疗后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瓣成活率、术后皮瓣危象率以及血管吻合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外侧皮瓣修复组的总有效率为95.59 %,前臂皮瓣修复组的总有效率为84.62 %,外侧皮瓣修复组明显高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外侧皮瓣修复组患者的外形修复、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吞咽功能以及口腔闭合评分明显高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两组的皮瓣成功率均比较高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术后皮瓣危象率比较低,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吻合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外侧皮瓣修复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4 %,前臂皮瓣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 %,外侧皮瓣修复组明显低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患者应用外侧皮瓣修复术能够提升患者的皮瓣修复效果,提升患者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皮瓣移植结合骨牵张技术修复感染性胫骨复合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了胫骨感染性复合组织缺损16例,采用一期彻底去除病变坏死组织和病变的胫骨断端,切取同侧腓肠肌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对侧小腿内侧皮瓣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缺损,二期行骨牵张延长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16例胫骨复合组织缺损病例感染均得到了控制,移植的皮瓣顺利成活,胫骨截骨延长区成骨良好,断端骨愈合,其中2例出现针道感染,无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骨延长2~9cm,平均延长5.5cm。外同定延长支架在停止骨延长8-20个月后拆除,双下肢等长,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良好。术后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8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4例,大肠杆菌感染1例,阴沟肠杆菌感染l例,肠球菌感染l例。结论:伤口彻底清创,胫骨断端坏死骨切除后一期行皮瓣移植,二期行骨牵张延长术是一种治疗感染性胫骨复合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只带血管蒂的改良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取胸大肌皮瓣时蒂部只保留血管,利用改良只带血管蒂的胸大肌皮瓣对6例不同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包括舌癌3例、舌咽癌1例、牙龈癌1例、颊癌1例。结果:术后皮瓣血供良好,完整成活,成活率100%;所有患者获得3~18个月随访,在随访期内均存活;重建的舌外形良好,虽然味觉功能无法恢复,运动功能随切除范围增加而降低,但均能满足发音、吞咽和咀嚼功能需要。结论:只带血管蒂的改良胸大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有效而可靠的方法,为恶性肿瘤根治术后造成的缺损提供了有力修复保障。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对急诊肢体复合组织缺损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15年4月到2021年9月选择在本院急诊的下肢复合组织缺损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给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下肢外侧皮瓣修复治疗,观察与随访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急诊修复治疗,所有皮瓣都创面都Ⅰ期愈合,研究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换药次数、术后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皮瓣血供优良率为100.0 %,高于对照组的84.8 %(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血肿、伤口感染、血管危象、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0 %,低于对照组的27.3 %(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的皮瓣保护性感觉率为100.0 %,高于对照组的78.8 %(P<0.0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在急诊肢体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的应用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皮瓣血供优良率,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远期的皮瓣保护性感觉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腓肠肌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胫骨慢性骨髓炎及软组织缺损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9例)和对照组(n=29例),其中研究组给予腓肠肌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CRP)变化、治愈时间以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愈率94.9%(37/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22/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RP变化和治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肌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及软组织缺损具有较高治愈率,能显著降低炎性反应,缩短愈合时间,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