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共109例肺结核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例,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操作流程分离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大肠埃希菌的标本主要为痰液(88.07%)。药敏检测提示,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耐药率均20%,可作为临床治疗该菌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导致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性较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同时应提高临床样本的送检率,根据药敏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构成和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并进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测,按CLSI 2012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用WHONET 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166株葡萄球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8.43%;药敏试验表明3种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50%,对利福平、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低;调查表明本院肺结核患者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分离率高。结论我院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葡萄球菌的分离率较高,且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所占比例高,耐药覆盖率高,呈明显的多重耐药,临床应重视葡萄球菌感染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对768例确诊的肺结核患者进行痰和/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革兰阴性菌596株,占58.1%,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哌N/舒巴坦耐药率在5.7%-14.3%。革兰阳性菌201株,占19.6%,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真菌228株,占22.2%,对伊曲康唑耐药,耐药率为10.6%。结论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比例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活动性肺结核合并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痰样检测观察,探讨肺结核住院患者下呼吸道致病菌种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选取大连市结核病医院1999年1月至2002年1月间住院的活动性肺结核同时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64例,对患者晨起漱口后咯出气管深部痰液,置于无菌器皿内及时送检.接种于血平板和伊红美兰平板内24 h后观察,然后按细菌学特征鉴定,及进行抗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并列表分析.结果 本组肺结核住院患者以Gˉ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1.8%,真菌感染占28.7%,厌氧菌感染占4.6%,G+球菌占3.8%.单纯感染者59例,占36.0%;伴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生长属混合感染105例,占64.0%.结论 肺结核住院患者下呼吸道致病菌种以Gˉ菌为主,真菌感染次之,感染者多为老年复治患者.分析反复发病原因,既往应用多种抗痨药物及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营养状况差,住院时间长,极易造成院内感染.菌株检出率相对偏高,且混合感染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合并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TB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用K.B法对非发酵菌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共分离非发酵菌156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46.5%,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37.8%和9.6%。药敏试验显示5种非发酵菌对多种抗生素均表现为高度耐药或多重耐药,高于相关研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肺部感染非发酵菌的分离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重视非发酵菌感染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微量元素及体液免疫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4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血清微量元素钙(Ca)、铁(Fe)、铜(Cu)、锌(Zn)、镁(Mg)等的水平、体液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及血清补体C3、C4、C5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Ca、Fe、Z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两组儿童血清Cu、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IgA、IgM、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两组儿童血清补体C3、C4、C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Ca、Fe、Zn与血清IgA、IgM、IgG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血清Ca、Fe、Zn微量元素缺乏及血清IgA、IgM、IgG水平降低现象,且它们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可能共同促进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该类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160例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80例患者采样并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60例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80例,占50.00%,共分离出病原菌85株,革兰阴性菌59株,占69.41%,革兰阳性菌20株,占23.53%,真菌6株,占7.06%。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是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可通过减少侵入性操作及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该类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结核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至2009年间肺结核继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及药敏检测,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排在前3位的细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2.55%、12.00%和10.90%;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大部分呈多重耐药,且到2009年耐药率均超过30%。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结核病合并细菌感染的警惕性,合理应用抗结核药物,加强抗生素的规范应用以减少并发症,有利于结核病控制及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并存糖尿病患者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耐药情况,为今后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对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校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127例老年肺结核并存糖尿病患者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采用ATB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鉴定药敏条进行试验,按CLSI标准判定药敏结果,用WHONET 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127株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占59.8%,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3.4%,药敏结果显示5种主要酵母样真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最高,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全敏感。结论从老年肺结核并存糖尿病患者下呼吸道中分离出的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已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临床应加强监测与控制,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分析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与新生儿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早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20例足月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根据观察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母体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母体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均是新生儿感染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早产产妇血清IL-17与胎盘IL-17 mRNA、血清IL-21与胎盘IL-21 mRNA、血清IL-22与胎盘IL-22 mRNA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早产产妇血清IL-17、IL-21联合IL-22预测新生儿感染发生的AUC为0.910。结论: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升高均与新生儿感染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血清IL-17、IL-21联合IL-22预测新生儿感染的效能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常规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学指标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8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体类型分为病毒组87例、细菌组64例、支原体组34例,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和比较四组的白细胞计数(WBC)、血清hs-CRP和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细菌组的hs-CRP水平和WBC高于其它三组(P0.05),病毒组和支原体组的hs-CRP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病毒组的WBC低于且支原体组的WBC高于健康组(P0.05),病毒组的WBC低于支原体组(P0.05);病毒组、细菌组和支原体组的CD4~+和CD4~+/CD8~+低于且CD8~+高于健康组(P0.05),但病毒组、细菌组和支原体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hs-CRP和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于各单项检测(P0.05),WBC、hs-CRP和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两两联合检测(P0.05),且准确度略高于两两联合检测,WBC、hs-CRP和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低于hs-CRP和T淋巴细胞单项检测(P0.05),且略低于WBC单项检测。结论:WBC和hs-CRP有利于鉴别感染病原体的种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失调,而在WBC和hs-CRP检测的基础上联合免疫学指标有利于提高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ICU行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及血清PCT、hCRP联合检测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ICU病房接受气管切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下呼吸道感染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观察组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人,对照组为无下呼吸道感染病人。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特征、血清超敏C-蛋白(h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值、细菌性感染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年龄、入住ICU时间、气道开放时间、手术时机、呼吸机的应用、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种类及使用抗生素时间等情况与ICU下呼吸道感染病人有关,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人的PCT及h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CURB病情高低分为:高危组8例、中危组11例和低危组22例,高危组病人的血清hCRP和PCT检测值明显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P0.05);PCT检测的病人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hCRP的检测结果(P0.05);年龄、入住ICU时间、手术时间、呼吸机的应用、侵入性操作、气道开放时间及抗生素≥2种≥2周均为ICU行气管切开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如年龄、入住ICU时间、气道开放时间、手术时机、呼吸机的应用、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种类及使用抗生素时间等均为主要因素,血清PCT及hCRP水平变化可作为ICU下呼吸道感染病人早期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HIV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结核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HIV感染合并肺结核初治患者53例作为A组,将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结核患者176例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肺外结核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咳嗽发生率低于B组,但发热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斑点实验、PPD实验、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以及CD4+计数200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P0.05)。结论:与单纯感染肺结核的患者相比,HIV合并肺结核患者并发症以及肺外结核发生率较高,实验室相关检查敏感性较低,抗结核治疗的效果较差,临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ICU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病原学临床特征及易感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于我院ICU住院治疗的216例下呼吸道感染者,按照是否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分为研究组113例,对照组103例。分析两组患者感染相关因素的数量分布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菌种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感染相关因素的分布率更高;(2)住院时间>3个月、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其他细菌感染、血红蛋白含量<100 g/L、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5 d、抗菌药物使用种类>4种、使用免疫抑制剂是ICU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3)113例研究组共培养出细菌菌株9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2株(55.91%),革兰氏阳性菌25株(26.88%),革兰氏阴性菌中较多的是铜绿假单胞菌(22株)、鲍曼不动杆菌(13株)、肺炎克雷伯菌(12株);革兰氏阳性菌中最多的是肺炎链球菌(11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4)耐药情况:铜绿假单胞菌对莫西沙星耐药率较低(15.8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17.56%),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16.37%),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结论:住院时间>3个月、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其他细菌感染、血红蛋白含量<100 g/L、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5 d、抗菌药物使用种类>4种、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多重耐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本院ICU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应根据病原菌选择耐药性低的药物,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61例,采集所有患者的痰液,然后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261例患者中,144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55.2%),51例革兰阳性杆菌感染(19.5%),66例真菌感染(25.3%),其中混合感染者36例(13.8%)。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18.4%),革兰阳性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9.2%)。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其次是头孢哌酮和阿米卡星,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其次是对环丙沙星敏感。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真菌和混合感染也占一定的比例,应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淋巴瘤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 IPFI ) 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血液科收治的淋巴瘤合并IPF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化疗后出现IPFI的淋巴瘤患者共计21例,总发病率为2.7%,平均年龄60岁,男性占77.8%,其中确诊5例、临床诊断7例、拟诊8例,确诊患者的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80%)和曲霉菌(20%)。肺部CT影像特征不典型,大多表现为弥漫、散在的斑片状絮样密度增高影、结节影,双肺受累多见,在接受一线抗真菌治疗后有18例患者缓解,总有效率为90.4%,其中原发病终末期患者及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结论:老年、男性、原发病控制不佳、高强度或大剂量化疗以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是淋巴瘤IPFI的高危因素,早期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常规病原学检出率仍较低,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结合肺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一线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体描箱评估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肺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76例ALRTI婴幼儿,根据感染部位分为肺炎组与支气管炎组,根据有无喘息症状分为喘息性组和非喘息性组,采用体描箱测量潮气呼吸参数、体描箱特有指标,分别进行两组间肺功能比较,分析各参数之间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体描特有指标在婴幼儿ALRTI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炎组与支气管炎组比较,各潮气呼吸参数及功能残气量(FRCp)无明显差异(P>0.05),而有效气道阻力(Reff)和特殊有效气道阻力(sReff)有明显差异(P<0.05);对于喘息性组与非喘息性组,sReff有显著差异(P<0.05);76例ALRTI患儿潮气量(VT)与每公斤体质量潮气量(VT/kg)呈正相关(P<0.05),VT、VT/kg均与呼吸频率(RR)、达峰时间比(TPTEF/TE)呈负相关(P<0.05), TPTEF/TE与达峰容积比(VPTEF/VE)呈正相关(P<0.05),sReff与FRCp、Reff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sReff在诊断肺炎与支气管炎、喘息性和非喘息性的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4、0.688。结论:对于ALRTI患儿,体描箱参数Reff和sReff可帮助判断感染部位,且sReff可直接反映小气道阻塞情况,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及血清炎性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6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90例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肺癌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0例为肺癌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对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病原菌类型进行总结分析,分析常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统计病原菌耐药率。对比三组受试者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90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送检痰液标本共检出100株病原菌,100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比63.00%、22.00%、15.00%。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甲氨苄啶的耐药率均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较低。感染组、肺癌组的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感染组以上指标水平高于肺癌组(P<0.05)。结论: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体内病原菌种类繁多,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且患者体内存在较强的炎性反应,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