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记述河南省北部太行山区的花蝇科泉种蝇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突额泉种蝇Pegohylemyia convexifrons Fan,Chen et Chen,H.,新种(图1-3) :体长6-7mm。头长为头高的0.9倍;眼具疏短微毛;额等于或略宽于前单眼宽,间额黑,突出于侧额,向前扩展成很宽的三角形,色转红褐,侧额上端极狭,向前亦渐宽;间额鬃2对,稍短于单眼鬃,下眶鬃约8-10,在列外侧和列间尚杂有少数细毛,在下眶鬃列内侧的间额边缘每侧有一、二行不整齐共约十余个内倾鬃状毛和细毛;头前面粉被银白,但沿侧额内缘暗色;前额宽约为触角第三节的1.4倍,侧颜向下去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湖北宜昌、兴山志留纪兰多维列世艾隆期蚜头虫类三叶虫Latiproetus latilimbatus(Grabau,1925)和Latiproetus tenuis Chang,1974的新材料.Latiproetus Lu,1962的有效性长期多有争论,通过新材料研究确认,该属和Prantlia P(r)ibyl,1946的区别在于其较短的鞍前区,向前收缩较少的头鞍,较微弱的尾肋沟和间肋沟,并不具鞍前区横脊.该属和Astroproetus Begg,1939的区别在于其较深的S1,清晰的S2,较小的活动颊刺,及宽而清晰的尾边缘.因此,笔者认为Latiproetus应为有效属.  相似文献   

3.
中国细蜂族一新属一新种(膜翅目:细蜂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细蜂科Serphidae的细蜂族Serphini主要特征为:盾纵沟缺或不明显仅由一浅洼痕显出;腹部通常具柄(除无翅细蜂属Paracodrus);上颚常具1齿(中沟细蜂属Parthenocodrus具2齿);后胸侧板前方的无刻皱区通常小于侧板的0.35倍;前翅长约为宽的3.0倍,翅有时退化为短翅型或缺如;第一盘室和第二盘室愈合,但肿额细蜂属Codrus有时例外;并胸腹节背表面中等长至长。该族已记载有7个属,我国已知有5个属,但有1属没有种的报道。据记载大多种类寄生于甲虫幼虫,特别是隐翅虫科Staphilinidae、步甲科Carabidae和叩甲科Elateridae;还有1种曾从蜈蚣Lithobius中养出。  相似文献   

4.
在安徽省萧县凤凰山剖面采得若干褶盾虫属Ptychaspis标本,包括Ptychaspis ceto Walcott,1905和P.calchas Walcott,1905两个种。通过对比该属模式种及其他种,认为过去中国绝大多数的已建种都应归入这两个种中,并表现为这两个种较大的种内差异(头鞍形状、鞍沟、眼叶大小、前边缘、面线、后侧翼以及活动颊表面纹饰等),同时对这两个种的种内差异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安徽省萧县凤凰山剖面采得若干褶盾虫属Ptychaspis标本,包括Ptychaspis ceto Walcott,1905和P.calchas Walcott,1905两个种。通过对比该属模式种及其他种,认为过去中国绝大多数的已建种都应归入这两个种中,并表现为这两个种较大的种内差异(头鞍形状、鞍沟、眼叶大小、前边缘、面线、后侧翼以及活动颊表面纹饰等),同时对这两个种的种内差异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内蒙古实蝇科花翅实蝇亚科1新属12新种,除个别种补充了我所馆藏的标本外,其余全部由内蒙古草原工作站提供。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北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悦帕实蝇Paroxyna ornalibera,新种(图1) 雌 头宽显胜于长,额角呈直角。头部黄色或黄褐色,后头及单眼三角黑色。侧面观:侧后头外缘之中部具一黑色狭条纹,其后端与后头黑色斑纹连结;颊部于头下缘之后端亦有一黑色斑纹。额宽约为眼宽的1.7倍,表面平坦,两侧缘近于平行。颜高略短于额长,中颜板中区略凹陷,触角沟浅阔;侧颜的宽度约等于触角第3节宽度的1/2。颊高大致为眼高的1/4。触角长为颜高的3/4,第3节长略超过宽,末端钝圆;角芒裸,黑褐色。喙较长,红褐色。唇瓣的长度约等于头长的3/4。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蝗科的一新属三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象初 《昆虫学报》1974,(2):181-188
1963—1972年我所动物考察队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采集了很多蝗虫标本,经初步整理鉴定,在蝗科(Acrididae)蝗亚科(Acridinae)中发现一新属三新种,兹记述如下。 本文所记述的模式标本均保存于青海省生物研究所(西宁市)。 缺沟蝗属Asulconotus新属 体型较小。头大而短,其长度短于前胸背板。头顶宽,中隆线不甚明显。头侧窝缺如。颜面稍倾斜,颜面隆起在中眼之上平坦,中眼之下微凹。触角丝状。复眼卵圆形,位于头的中部偏后。前胸背板无后横沟,前横沟、中横沟也缺或仅留很弱的痕迹。前胸背板中隆线和侧隆线均明显而完整,不被任何横沟割断。前胸背板后缘中央具明显的凹口。前胸腹  相似文献   

8.
记述中国三节叶蜂科三节叶蜂属1新种,长颊黑毛三节叶蜂Arge dolichogenata Wei et Nie,sp.nov..新种与Arge gracilicornis(Klug,1814)近似,但体型显著较大,体长9~10 mm;触角明显粗壮,短于中胸;颜面和内眶刻点粗密,侧脊弧形弯曲,额窝深,额脊显著;前翅2Rs室几乎等长于1Rs室,Rs脉第3段2倍于Rs第4段长,前后翅Cu<,2脉桩显著;雌虫锯腹片锯刃强烈突出;雄虫下生殖板端部宽截形,阳茎瓣头叶较宽,尾突窄长,腹侧中钩长且向上勾曲.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额垠叶蝉属一新种(同翅目:隐脉叶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的一个新种,属于同翅目,叶蝉总科(Cicadelloidea)、隐脉叶蝉科(Nirvani-dae)、额垠叶蝉属(Mukaria Distant,1908)。此属主要分布于东洋区,至目前为止共发现四种,此新种采自我国南方,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存放于安徽农学院。 黑额垠叶蝉Mukaria nigra新种(图1—5) 头冠宽短,成三角形突出,中央长度大于二复眼间宽一半,约为其宽0.66倍,侧缘自复眼前缘即向前收狭,具缘脊,且有一亚缘脊,前缘区低凹,其后向基方渐次隆起,中脊伸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整理陕西省(虫脩)目标本中,发现短肛棒(虫脩)属Baculum Saussure 1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描述中所用量度单位为mm。 褐纹短肛棒(虫脩) Baculum brunneum新种(图1—2) 雌虫:体褐至棕色,身体与足均长,体密被细颗粒突起。头较大,端宽基窄,头顶有3条由颗粒组成的纵纹,眼后每侧有1条褐纹。眼圆形,外突,长约为其后至头后缘的1/3,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蚱科一新属新种(直翅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93,36(2):190-192
在整理云南省蚱科的标本中,发现有短翼蚱亚科(Metrodorinae)中一个新属、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蝗虫研究室。 拟双背蚱 Pseudamphinotus新属 体小型。头短,头顶极宽,突出于复眼前,其宽度为一复眼宽的3倍。颜面倾斜,在复眼之间略凹陷;颜面隆起分叉接近头顶,其分支在触角之间侧扁隆起,纵沟极宽。触角着  相似文献   

12.
侧姬小蜂属Ceranisus Walker,1841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小蜂总科Chalcidoidea、姬小蜂科Eulophidae、凹面姬小蜂亚科Entedoninae,是蓟马幼虫重要的寄生蜂,迄今世界上已知16种。该属颜面凹陷,额V字形,槽沟伸达中单眼水平,侧单眼后部有1条完整的沟横穿颅顶,颚眼沟一般不分叉,上颚退化;雌性触角索节2分节,棒节2或3分节;盾纵沟不明显,一般中胸盾片中叶着生2对刚毛,小盾片1对刚毛;前翅缘毛短于翅宽,后翅末端尖锐;腹柄短,宽明显大于(或至少等于)长等特征明显,较易识别。本文首次报道该属伊朗的3种类:月侧姬小蜂Ceranisus menes(Walker,1839),平侧姬小蜂C.planitianus Erds,1966和爱侧姬小蜂C.amanosus Doganlar et al.,2009,这也是该属在伊朗的首次记录。并对近缘种爱侧姬小蜂C.amanosus Doganlar et al.,2009和乌侧姬小蜂C.udnamtak Tryapitsin,2005的鉴别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述两栖纲蝾螈目蝾螈科一新种,新种具肥螈属(Pachytriton)系列特征,与肥螈属已知2种比较有明显区别.如1)本新种与黑斑肥螈(Pachytriton brevipes)相似,体表具黑色小圆斑,但新种具额鳞弓、上鳃骨直而与后者不同;无斑肥螈(Pachytriti on labiatus)(地模标本)虽具额鳞弓,但上鳃骨明显弯曲,体表无黑色小圆斑;2) 新种吻短,吻长小于眼间距,黑斑肥螈吻长大于眼间距,无斑肥螈吻长大于或等于眼间距, 它们的头型明显不同,虽然三者头长均大于头宽,但头长、吻长、眼间距差异显著;3)繁 殖期新种雄体肛区不明显肿胀,肛裂周边中、后部生殖乳突长,而且多,十分醒目;黑斑肥 螈和无斑肥螈繁殖期肛区明显肿胀膨大,生殖乳突较短、且稀.经统计分析三种肥螈的头体长、头长、头宽、吻长和眼间距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腹镜沟股豆象Sulcobruchus discus,新种 体长 3.1—3.5mm, 4.2mm。 头黑色,短而宽,在复眼后方不缢缩;额部无纵脊,被淡灰色毛;头的基部被暗灰色毛;复眼缺刻宽而深,被白色毛;触角约为体长之半,黑色,基部三节圆筒形,从第4节起至末节显著加宽,第4—10节锯齿状,雄虫触角末节圆锥形(雌虫触角端部两节  相似文献   

15.
东亚地区三节叶蜂科已经记载10属约80种,本文是中国三节叶蜂科系统分类研究之一,报道扁胫叶蜂亚科一新属:刺背叶蜂属Spinarge,gen.nov.以四川刺背叶蜂Spinargesichuanensis,sp.nov.为模式种,另外还包括刘氏刺背叶蜂Spinargeliui,sp.nov.。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环境与资源系昆虫标本室。新属与中华三节叶蜂属SinargeForsius和似三节叶蜂属CibdelaKonow近似,但新属中足胫节具亚端距,雄虫腹部第5背板具性沟和长突,与此二属以及扁胫叶蜂亚科已知各属均不同;此外,新属的胫节端距尖锐,后翅近基部无Cu-a脉,锯鞘背面具洼区,体金属兰色等与中华三节叶蜂属不同;雌虫触角仅等长于头宽,末端最宽,复眼小,内缘直,间距宽于眼高,后头膨大,前翅R+M脉短于Sc脉等不同于似三节叶蜂属。此新属所包括的2新种的区别参见检索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吉林省革螨新记录4种。1裂胸螨科(Aceosejidae) 1.1巨肛伊虫穴螨(Iphidozercon magnanalis Ma et Yin,1999)雌螨体长494μm,宽287μm。背板覆盖整个背面,边缘稍卷向腹面;板面花纹浓重,凸凹不平,前部与两侧呈网状,网眼形状不规则,中部形成纵带,带上有许多小圆孔;背毛短小光滑。胸板前后缘均凹,胸毛3对。生殖板后部稍膨大,生殖毛在板外。肛板宽大于长,后部宽于前部,前后缘均凸。气门沟前端达到颚基。头盖3突。螯钳动趾2齿。  相似文献   

17.
辽宁蝇科五新种记述(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整理1973至1974年采自辽宁朝阳地区的蝇科标本中,发现五新种,分别隶属于秽蝇属、长鬃秽蝇属、溜芒蝇属、阳蝇属和厕蝇属。记述于后。新种模式标本均存于朝阳地区卫生防疫站。毛叶秽蝇Coenosia hirsutiloba,新种(图1—3) 眼裸;额长大于额宽,后者略等于一眼宽;额鬃5对,最上方1对向后上方弯曲(即所谓的侧额鬃);侧颜宽度约为触角第三节宽度的1/2;触角黑,第三节长为宽的2倍,芒基部1/3具极短的毳毛;髭位于眼下缘下方水平上;口前缘(口上片)稍突出于额前缘的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节甲茧蜂属二新种(膜翅目:茧蜂科, 甲腹茧蜂亚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游兰韶  周至宏 《昆虫学报》1991,34(2):225-229
本文报道湖南省节甲茧蜂属 Sigalphus Latreille,1802两新种。节甲茧蜂属隶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 Chloninae(Shenefelt,1973),该属在我国为首次记录。主要特征是头横置,下颚须4节;胸部粗壮,不宽于头,中胸盾片盾纵沟深;前翅肘室3个,径脉终止在翅尖端之前,第2肘室矩形,肘脉自基脉伸出,迥脉前叉式,小脉后叉式,前翅臀叶基部具横脉,后翅径室横脉弱;腹部长于头胸之和,3节,第1、2节背板之间能活动,第3背板侧缘后方有2齿状突;产卵管短。该属已知7种,分布在新北区(美国)1种、非洲区(马达加  相似文献   

19.
丁锦华 《昆虫学报》1983,(3):626-330
本文记述飞虱科的两个新属,均采自我国南方。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学院植保系。 片飞虱属Platycorpus新属 体扁平;头顶长大于基部宽,端缘弧形,中侧脊在头顶端部相遇,致呈一倒置的Y形;复眼大;额长为最宽处宽的1.5倍,以中部为最宽,中脊单一,基部宽于端部;触角圆筒形,伸近后唇基中部,第一节长宽近相等,第二节为第一节长度的3倍;唇基明显低陷;前胸背板短于头顶中长,二侧脊前半近平行,后半向侧方强弯,不伸达后缘;中胸背板短于头顶和前胸背板长度之和。  相似文献   

20.
魏濂艨 《昆虫学报》1993,36(2):223-224
雄虫 复眼具极疏微毛。额约为头宽的1/16。间额黑,约为一侧额宽。侧额近单眼三角处粉被褐色,其余部分及侧颜粉被银白色。下眶鬃7。细弱上眶鬃1,位于前单眼侧方。侧颜约为触角第三节宽之半。触角黑,粉被褐;第三节约为第二节长的2倍。芒具稀疏短纤毛,芒毛长显然不及基部芒径。颊粉被灰褐;颊高不及眼高的1/5。中颜板中部具明显隆起的颜脊。口上片突起,但不突出于额前缘。下颚须细长,黑褐。胸几乎全呈暗褐色;沟前具中部很宽的断开淡色狭带和两条颇宽的淡色纵条;小盾沟前具一对淡色斑,翅后胛亦呈淡色;肩胛、背侧片和胸部各侧片均具蓝灰色粉被(中侧片鬃附近黑褐);小盾背面黑褐。中鬃仅小盾前的一对发达。刚毛状的前中鬃前方呈2列,后方呈4列。背中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