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植物DBP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温室进行盆栽试验,以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研究对象,以豇豆(Pigna sinensis)为宿主植物,分别接种AM真菌Acaulospora lavis(光壁无梗球囊霉)和Glomus caledonium(苏格兰球囊霉),观察接种AM真菌对植物DBP污染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明显控制了植物对DBP的吸收,降低了植物体内DBP的浓度.在低浓度DBP(4mg.kg^-1)土壤处理时,接种Acaulospora lavis和Glomus caledo-nium分别使植物体内DBP浓度比不接种(CK)最大下降32.7%和21.7%;高浓度DBP(100mg.kg^-1)土壤处理时,分别比CK最大下降30.5%和30.0%.接种AM真菌还抑制了DBP由植物根系向地上部的迁移,对减轻植物遭受DBP污染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以干热为显著特点的干热河谷,木棉成年树生长、开花良好。但其实生苗天然更新不良,其发生过程和影响因子至今尚不明确。通过对红河干热河谷木棉种群种子扩散特点、萌发策略和影响因素研究,在分析木棉实生天然更新困难影响因子的同时,对更新幼苗的发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单株木棉成年母树平均生产果实(358±46)个,单果和单株种子数分别为(274±45)粒和(98092±2540)粒,木棉种质资源丰富。种子的扩散范围广,而田间种子损失量大(损失比例为霉变54.0%、动物取食18.2%和搬运12.0%)。自然条件下种子活力在落种后10—35 d,种子含水量为2.1%—5.9%时为最佳,落种45 d后活力显著下降。干旱条件下木棉落种萌发成苗过程是天然更新的关键环节,其间水分因子起直接作用,连续数日20%—40%的土壤含水率能促进幼苗更新。适度覆土(1—2 cm)可起到改善落种的水分环境的作用,从而促进萌发。旱季降雨少,干旱持续时间长是阻碍更新幼苗向幼树转化的瓶颈。可见,地表种子存留量低、土壤含水量低、种子自然活力保存时间短、自然和人为干扰等环节限制了木棉种群成功的实生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3.
元江干热河谷植物叶片解剖和养分含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元江干热河谷旱田植物(旱季可浇灌,水分较好)和山坡半萨王纳植被中(自然状况,水分较差)共20种的叶片形态解剖特征,以及7种山坡植物叶片养分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山坡植物叶片比叶重大,气孔密度大,气孔长度小,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的值小等.元江干热河谷山坡植物叶片养分含量低,1.3%>Ca>N>K>1%>Mg>P>S.除氮元素外,其它元素种间差别1~3倍.与热带植物群落叶片养元素含量相比,热带雨林>元江山坡植物>东南亚沙地旱生林和巴西矮卡廷加群落,表明元江干热河谷植物叶片具有明显的旱生性形态解剖特征,且叶片养分含量也较低.  相似文献   

4.
以内质多刺植物霸王鞭(Euphorbia royleana)和仙人掌(Opuntia monacantha)为特征的具有荒漠植被景观的元江干热河谷肉质多刺灌丛是一种特殊的次生植被,是在近代原生植被的强烈破坏下,栽培逸生的霸王鞭和仙人掌在局部特别千热土薄多石之处发展而形成的。该群落外貌和结构特殊,可初步定为一个群丛,下分两个亚群丛。在种类组成上,该群落与热带亚洲干早植物区系联系密切,在区系起源上具有古南大陆残余背景,在群落形成和发展上又与人为活动相联系。  相似文献   

5.
元江干热河谷植被数量分类及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方炎  朱华 《广西植物》2005,25(1):22-25,92
基于43个代表性样地调查资料,用系统聚类方法中的离差平方和法将元江干热河谷的主要植被分为7个群落类型, 并采用Gleason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 Shannon Wein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较了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群落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与群落的分布地点、小生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元谋干热河谷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元谋是我国著名的干热河谷之一。在元谋干热河谷1600米以下的山坡上主要分布着稀树灌草丛植被。经研究计有种子植物78科、266属、399种,其中绝大部分为草本和灌木种类。从种子植物的地理成分分析这里的区系成分带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其中出现在元谋的热带属占属总数(不包括世界分布属)的72.3%,温带分布属占26.4%,中国特有分布属占1.3%。这里的区系成分除了与其所处的滇中高原邻近地区关系很密切外,与印度等地的稀树草原也有联系,表现出了区系成分的古老联系和稀树草原植被的残余性。  相似文献   

7.
王以静  吴丽情  许建初  赵高卷 《广西植物》2021,41(11):1882-1888
乳油木(Vitellaria paradoxa)为非洲热带地区重要的生态恢复树种和油料作物,其果实含有丰富的果油和代可可脂,被称为“植物油中的翡翠”。然而,当乳油木被引种到中国干热河谷后,其果实特征及其营养物质研究未见报道。为大面积种植和综合开发乳油木,该研究以云南省元江县引种的乳油木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植物化学提取方法,对其果实生物学性状及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引种到元江干热河谷的乳油木树形优美高大,果实大(22.15 g/个),可食率高(61.12%)。(2)果肉中膳食纤维含量达41.52 g/100 g,种仁中粗脂肪含量为33.72 g/100 g。(3)果实矿质元素K、Ca、Mg、Na、Fe和Zn含量分别为6 476.70、376.47、181.93、139.20、3.54和1.92 mg/100 g。(4)果肉中氨基酸种类极为丰富(1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29.87%,其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为1.51 g/100 g。(5)该区域乳油木的果实形态、膳食纤维、种油、K、Ca和天冬氨酸含量均显著大于原产区。该研究不仅为元江干热河谷乳油木人工种植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乳油果产业化发展和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桔小实蝇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刘建宏  叶辉 《昆虫学报》2005,48(5):706-711
分别于1992、1998、2003和2004年在云南元江干热河谷通过性诱剂诱捕,对桔小实蝇雄性成虫数量变化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就气候因子及寄主植物对数量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桔小实蝇在元江干热河谷常年发生,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桔小实蝇种群较低,3月以后逐渐上升,于6~8月形成增长高峰,9~11月种群迅速下降。近两年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较上世纪90年代明显增大。月均温、月均降雨量和寄主植物是影响元江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主要因子。元江干热河谷各月均温在桔小实蝇适温区内,为其常年发生提供了温度条件。但12~2月的月平均最低温度低于桔小实蝇的适温下限,而5月的月平均最高温超过桔小实蝇的适温上限,这两方面对桔小实蝇种群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元江夏季6至8月的月降雨量为100~150 mm,有助于桔小实蝇种群增长。芒果和甜橙是元江桔小实蝇最喜好的寄主水果,其种面积、挂果期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重要因素。气温、降雨和寄主植物通过各自的作用方式和发生时间综合影响着元江干热河谷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变动。  相似文献   

9.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半萨王纳植被的植物群落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振洲   《广西植物》1999,19(4):289-302
采用Braun- Blanquet 植物群落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对云南元江中上游干热河谷分布的植被进行考察研究, 把各处取得较典型的110 个样地记录按确限度的原则由下而上归类成15 个群丛、5 个群属、2 个群目和1 个群纲, 建立了元江干热河谷萨王纳植被群纲—群目—群属—群丛分类系统综合表和15 个群丛表, 以全面深入反映全干热河谷植物群落各级分类单位中各植物种类组成的多优度、存在度、盖度系数、生活型和生长型等特征及其群落结构、生态环境和种型类别。在此基础上, 根据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和生态特征, 确定元江干热河谷植被为萨王纳中“河谷型半萨王纳植被”, 主要是“树萨王纳”和“灌萨王纳”, 肉质刺灌丛属于灌萨王纳。  相似文献   

10.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干热河谷地区(云南的元江、元谋、巧家、保山4个居群)、干热地区(广西、海南2个居群)和湿热地区(西双版纳1个居群)木棉(Bombax malabaricum)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用筛选出的10条引物,对110个个体进行了扩增,共检测到142个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PB=90.1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530,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864;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1870,用AMOVA分析得出的Фst=0.177;研究结果表明木棉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而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低。我们推断木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有效的基因流是其较好适应性的重要因素。此外,我们建议在干热河谷地区对木棉进行引种时,要在居群内大量取样,并尽可能对不同居群进行取样。  相似文献   

11.
Jasminum honghoense (Ole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the dry‐hot Yuanjiang valley in southern central Yunnan, China,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Differences between J. honghoense and two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species are presented. Moreover, the pollen morphology of J. honghoense is reported.  相似文献   

12.
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碳储量及净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树灌草丛作为干热河谷区特殊的植被类型,其碳储量等一直缺乏必要的研究。以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为对象,利用典型样地法研究该区稀树灌草丛植被的碳储量与净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元江稀树灌草丛植被的碳储量为32.13 t C/hm~2,其中乔木、灌木和草本各层次的碳储量为26.70、4.04、1.40 t C/hm~2,分别占到总碳储量的83.02%、12.57%、4.4%。乔木层中地上部分碳储量占到66.70%。另外,元江稀树灌草丛的净初级生产力为3.88 t C hm~(-2)a~(-1),其中林分的净初级生产力为1.90 t C hm~(-2)a~(-1),凋落物量为1.98 t C hm~(-2)a~(-1);林下植被层对林分净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达到了46.92%。说明元江稀树灌草丛具有较高的碳储量和碳汇能力。结果为稀树灌草丛碳循环及碳汇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干热河谷区植被的保育与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之间的关系和相似性是长期争议的群落生态学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元江流域干热河谷典型灌草丛群落与其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 探讨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物群落存在怎样的相似性关系。在元江干热河谷上、中、下游选取典型灌草丛群落,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进行植物群落调查, 同时在样方内采集0-5 cm、5-10 cm、10-15 cm三层土壤样品, 采用萌发实验研究土壤种子库的种子数量和物种组成, 并与地上植物群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1)全部调查样方的地上植被中共包含种子植物76种, 隶属于25科64属, 主要集中在豆科、禾本科、菊科、大戟科, 群落物种组成以多年生草本为主、灌木为辅; (2)土壤种子库中共发现33种植物, 隶属于14科32属, 以旱生型禾本科、豆科、菊科物种为主; (3)土壤种子库中的植物种子密度在表层土壤中最高, 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递减; (4)各样方的土壤种子库与地上群落共有物种数较少, 相似性较低; 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地上群落的种群密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总体而言, 本研究发现元江流域干热河谷典型灌草丛群落其土壤种子库与地上群落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并且地上群落和土壤种子库都有外来入侵种类。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4个水分梯度3年生台湾青枣(Zizyphus mauritiana Lam.)的树高生长动态、地径生长动态、新梢生下量、枝粗生长量、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座果率、平均株产量、叶片含水率和根系含水率等,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R型因子综合分析法确定了适合台湾青枣生长的最优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第3种水分处理(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70%-85%)的台湾青枣对水分的响应最好,对水分的响应排序值是56.147;其次是第4种水分处理(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5%-100%),其值为41.506;最后是第1种水分处理(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40%-55%),其值为34.545。由此可以得出,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种植台湾青枣的最佳土壤水分是土壤含水率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85%。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面积野外踏查和样方调查,分析了岷江干旱河谷乡土灌木多苞蔷薇种群的分布、生长繁殖特征及其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多苞蔷薇广泛分布于岷江干旱河谷汶川绵褫至松潘镇江关约170 km长、海拔1 200~2 600 m的空间范围内,其株高、基径、年龄、冠幅、萌蘖株数和结实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23.33±3.13) cm、(12.49±0.40) mm、(3.34±0.16) a、(1.30±0.13) m2、(5.07±0.39)株/丛和(171.47±25.90)果/丛.随着海拔高度和纬度增加,其株高、基径、冠幅和结实量增加,而萌蘖株数没有显著变化.多苞蔷薇有性结实和无性萌蘖能力随环境空间变化的不匹配性与其生长密切相关,可能与多变环境下资源分配利用的平衡机制有关;以丛进行年龄统计,多苞蔷薇缺少幼龄个体,种群发展并不稳定,但随海拔高度升高,萌蘖株年龄结构均呈“金字塔”型,且较大龄级的萌株比例略增,显示出良好的种群持续性.综合分析发现,多苞蔷薇生长与繁殖的空间差异性是对干旱河谷长期适应的结果,既为种群持续提供了保证,也为种群扩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沈有信  刘文耀  张彦东 《生态学报》2003,23(7):1454-1460
探讨了在云南东北部干热河谷区域的严重砂石化土地上利用两种典型固氮树种进行植被恢复后对当地原有植被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的影响是巨大的,物种的组成与密度都发生变化。高密度合欢(Leucaena glauca)恢复方式下,大量当地物种,尤其是一些阳性物种从地表植被中消失或生长受到抑制,生物多样性降低。参照稀灌草丛设计的马桑(Coriaria sinica)恢复方式对原有草坡地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影响不大。各种植被恢复方式的土壤种子库的萌发试验表明,合欢恢复方式(L.glauca)使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增大,同时种子组成也由原来的喜光耐旱为主变为耐荫型为主;马桑(C.sinica)恢复降低了种子密度并减少了种子种类,但主成分的性质未发生改变。一些当地物种仍存在于受影响后的地表植被和种子库中,使改变后的系统与当地草坡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这种相似性随植被恢复的变化在地表植被与土壤种子库间表现不一致,显现出随干扰与植被恢复变化的非同步性。  相似文献   

17.
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含水量对台湾青枣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4个水分梯度3年生台湾青枣(Zizyphus mauritiana Lam.)的树高生长动态、地径生长动态、新梢生下量、枝粗生长量、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座果率、平均株产量、叶片含水率和根系含水率等,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R型因子综合分析法确定了适合台湾青枣生长的最优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第3种水分处理(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70%~85%)的台湾青枣对水分的响应最好,对水分的响应排序值是56.147;其次是第4种水分处理(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5%~100%),其值为41.506;最后是第1种水分处理(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40%~55%),其值为34.545。由此可以得出,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种植台湾青枣的最佳土壤水分是土壤含水率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