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盆栽土培方法研究了生长调节剂GA3和重金属螯合剂EDTA强化黑麦草修复Pb外源浓度分别为250和500 mg·kg-1的污染土壤以及黑麦草Pb解毒机制.结果表明: 细胞壁沉积和液泡区室化在黑麦草地上部分Pb的解毒中起重要作用.EDTA单独使用提高了植物体内Pb的浓度和Pb在细胞可溶组分和细胞器组分中的比例,增强了Pb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植物生物量显著下降(P<0.05).叶面喷洒低浓度GA3(1或10 μmol·L-1)显著促进黑麦草对Pb的富集,但Pb在细胞器组分中的比例降低,缓解了Pb对植物细胞的伤害,从而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P<0.05),其中1 μmol·L-1 GA3作用最显著.100 μmol·L-1 GA3降低了黑麦草体内Pb浓度,但Pb在细胞可溶组分和细胞器组分中的比例提高,使黑麦草的生物量明显低于对照.低浓度GA3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Pb和/或EDTA对黑麦草的毒害,生物量表现为低浓度GA3 单独>低浓度GA3+EDTA>EDTA单独使用.低浓度GA3和EDTA联用时的协同作用强化了黑麦草对Pb的富集,其中,在外源Pb浓度为500 mg·kg-1处理组中,EDTA+1 μmol·L-1 GA3使黑麦草地上部分Pb浓度和提取效率分别达到1250.6 mg·kg-1和1.1%.因此,1 μmol·L-1 GA3与EDTA联用在强化Pb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对缺刻缘绿藻(Parietochloris incisa(Reisigl) S.Watanabe)在不同光强和氮源及其浓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油脂和花生四烯酸(AA)的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缺刻缘绿藻在3种氮源条件下均能较好地生长。在高氮浓度条件下,增大光强能显著提高缺刻缘绿藻的生物量并促进油脂和AA的积累。缺刻缘绿藻在300 μmol·m-2·s-1光强、8.8 mmol·L-1NaNO3条件下生物量达到最大(4.17 g·L-1)。油脂含量在100 μmol·m-2·s-1光强、1.0 mmol·L-1氮浓度下达到最高,分别为41.17%(NaNO3)、42.04%(NH4HCO3)和39.96%(CO(NH22)。AA绝对含量在300 μmol·m-2·s-1光强、2.9 mmol·L-1 NaNO3条件下达到最高,占细胞干重的16.44%。油脂和AA产率,在300 μmol·m-2·s-1光强、以NaNO3为氮源的条件下达到最大,分别为134.6 mg·L-1·d-1(1.0 mmol·L-1)和35.85 mg·L-1·d-1(2.9 mmol·L-1)。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选择NH4HCO3(5.9 mmol·L-1)和CO(NH22(2.9 mmol·L-1)为氮源、在300 μmol·m-2·s-1高光强下培养缺刻缘绿藻进行AA的生产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3.
以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无菌系种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体营养浓度水平(低营养:TN0.213 mg·L-1,TP 0.0093 mg·L-1;中营养:TN 0.71 mg·L-1,TP 0.031 mg·L-1;高营养:TN 7.1 mg·L-1,TP0.31 mg·L-1)对其生长与NH4+-N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水体营养对竹叶眼子菜生长的影响较小,而NH4+-N的吸收动力学参数有显著差异。竹叶眼子菜在高、中和低营养培养条件下的NH4+-N最大吸收速率Vmax分别为41.1、29.1、21.1μmol·g-1·h-1,米氏常数Km分别为0.356、0.306、0.122 mmol·L-1。竹叶眼子菜营养吸收动力学与其生长环境关系紧密,在低浓度生长环境中时,竹叶眼子菜可以通过降低Km值来提高对营养离子的亲和力以满足营养需求;在高浓度生长环境中,该植物通过增大吸收潜力来适应高营养。  相似文献   

4.
杨松  王志香  周光益 《生态科学》2009,28(4):305-310
选择三种乡土树种樟树、大头茶和红鳞蒲桃,喷洒含有不同浓度的Cu和Pb溶液,同时设置一个没有喷洒重金属的空白实验.设置的浓度梯度Cu为0 mg·L-1、50 mg·L-1、150 mg·L-1、250 mgL-1;Pb为0 mg·L-1、10 mg·L-1、20 mg·L-1、30 mg·L-1.培育期结束后测量三个树种的树高;根、茎、叶的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以及叶片生物膜的透性和SOD的活性.结果表明(1)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三种乡土树种的高生长和生物量的增加都受到了显著的抑制,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相较而言红鳞蒲桃长势较好.(2)随着Cu、Pb浓度的升高,植物叶片的质膜透性变强,受到的伤害增大.Cu250 mg·L-1下樟树叶片生物膜受到伤害最大,而在Pb30 mg·L-1下大头茶叶片质膜受到伤害最大.(3)SOD活性在Cu的胁迫下呈现随着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但大头茶的SOD活性在一直增加.(4)在Pb的胁迫下,SOD的活性随胁迫的浓度的升高一直下降,只有红鳞蒲桃在后期表现出了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姜勇  胡尚连  曹颖  卢学琴  黄艳  徐刚 《植物研究》2017,37(5):744-750
以毛竹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GA3(0,0.1,0.5,1 μmol·L-1)对毛竹生长及Ces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GA3处理相比,施用外源GA3后,毛竹实生苗茎节间和纤维细胞显著伸长,初生壁纤维素合成相关基因PeCesA2和PeCesA6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次生壁相关基因PeCESA4和PeCESA4-1显著下调,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发现毛竹茎秆纤维素特征峰强度(1 060,1 160及1 373 cm-1)随着GA3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表明施用外源GA3能够影响毛竹茎秆CesA基因表达,PeCesA2和PeCesA6的表达与外源GA3促进纤维细胞伸长的过程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6.
吕宁  尹飞虎  陈云  高志建  刘瑜  石磊 《生态学杂志》2015,26(11):3337-3344
试验设置半开顶式CO2人工气候室,研究了不同CO2浓度处理(360、540 μmol·mol-1)与施氮(N)量(0、150、300 和450 kg·hm-2)对棉花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氮素吸收量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分析表明: 各施N水平下,CO2浓度增加下棉花蕾、茎、叶和整株的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2个CO2浓度下,300 kg·hm-2-N (N300)处理棉花蕾、茎、叶、根及整株干物质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N肥处理,合理的氮肥施用可显著提高棉花干物质积累量.棉花蕾和茎的氮素吸收量受CO2浓度影响显著,与360 μmol·mol-1CO2浓度相比,CO2浓度为540 μmol·mol-1条件下蕾和茎的氮含量显著增加,其中N300处理下蕾的氮含量最高,N150和N300处理茎的氮含量高于N0和N450处理;叶的氮素吸收量受CO2和N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在N0、N150、N300处理下,540 μmol·mol-1CO2浓度下叶的氮含量增加;棉花根的氮素吸收量受施N的影响显著,540 μmol·mol-1CO2浓度下根的氮含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显著增加.总体上,540 μmol·mol-1CO2浓度下棉花的氮素吸收量高于360 μmol·mol-1 CO2浓度,各CO2和N组合处理下,棉花各器官的氮素积累量蕾铃最高,叶片居中,其次是茎秆,根系最低.各施N水平下,两个土层的土壤脲酶活性随着CO2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不同CO2浓度处理下,0~20 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随着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20~40 cm土层N300处理下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其他N肥处理;CO2和N互作下,0~20 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的平均值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大气CO2浓度为540 μmol·mol-1、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可显著提高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  相似文献   

7.
试验设置半开顶式CO2人工气候室,研究了不同CO2浓度处理(360、540 μmol·mol-1)与施氮(N)量(0、150、300 和450 kg·hm-2)对棉花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氮素吸收量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分析表明: 各施N水平下,CO2浓度增加下棉花蕾、茎、叶和整株的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2个CO2浓度下,300 kg·hm-2-N (N300)处理棉花蕾、茎、叶、根及整株干物质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N肥处理,合理的氮肥施用可显著提高棉花干物质积累量.棉花蕾和茎的氮素吸收量受CO2浓度影响显著,与360 μmol·mol-1CO2浓度相比,CO2浓度为540 μmol·mol-1条件下蕾和茎的氮含量显著增加,其中N300处理下蕾的氮含量最高,N150和N300处理茎的氮含量高于N0和N450处理;叶的氮素吸收量受CO2和N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在N0、N150、N300处理下,540 μmol·mol-1CO2浓度下叶的氮含量增加;棉花根的氮素吸收量受施N的影响显著,540 μmol·mol-1CO2浓度下根的氮含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显著增加.总体上,540 μmol·mol-1CO2浓度下棉花的氮素吸收量高于360 μmol·mol-1 CO2浓度,各CO2和N组合处理下,棉花各器官的氮素积累量蕾铃最高,叶片居中,其次是茎秆,根系最低.各施N水平下,两个土层的土壤脲酶活性随着CO2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不同CO2浓度处理下,0~20 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随着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20~40 cm土层N300处理下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其他N肥处理;CO2和N互作下,0~20 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的平均值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大气CO2浓度为540 μmol·mol-1、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可显著提高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  相似文献   

8.
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蔗糖、IBA、茉莉酸甲酯(MJ)及水杨酸(SA)对木豆不定根生物量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蔗糖浓度对木豆不定根的生物量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有显著影响,蔗糖浓度为30 g·L-1时,木豆不定根的生物量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低浓度的IBA有利于木豆不定根的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高浓度的IBA表现出抑制作用。IBA浓度为0.1 mg·L-1时,生物量、染料木素及芹菜素含量均为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1、1.1和2.8倍。在0~200 μmol·L-1浓度范围内,MJ对不定根的生长几乎无影响(P>0.05),但对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有重要影响。MJ浓度为100 μmol·L-1时,染料木素和芹菜素的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9和2.1倍。SA抑制木豆不定根的生长和染料木素的合成,但对芹菜素的合成有一定促进作用,SA浓度为100 μmol·L-1时,芹菜素的含量最高,为对照组的1.5倍。木豆不定根的悬浮培养是获得次生代谢产物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大规模生产染料木素和芹菜素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三唑酮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冯兆忠  王静  冯宗炜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0):1637-1640
研究了不同浓度三唑酮浸种对黄瓜幼苗生物量及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0μmol·L-1三唑酮能显著抑制黄瓜幼苗的株高、根长,增加了根重、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30d幼苗经过3d低温胁迫后,10~50μmol·L-1三唑酮处理能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有效地降低质膜相对透性,维持较高的SOD活性,50μmol·L-1三唑酮处理明显减缓低温胁迫过程中MDA的累积。另外,50μmol·L-1三唑酮处理在低温胁迫第1d促进脯氨酸的累积,在第3d脯氨酸反而低于对照。但高浓度(>100μmol·L-1)三唑酮不利于幼苗抵御低温伤害,总的来看,三唑酮增强了黄瓜幼苗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10.
选取了我国10个典型的不同性质农田土壤,外源添加8个不同Pb浓度,分别进行淋洗与非淋洗处理,根据ISO 11269-1根伸长毒性测试方法,测定了土壤外源Pb对大麦根伸长的毒性阈值(EC10、EC50)及Pb毒性的淋洗因子,同时建立了基于不同土壤性质的Pb毒性阈值预测模型. 结果表明: 不同性质土壤中Pb对大麦根伸长的毒性阈值有显著差异(P<0.01),EC50 值在300~4130 mg·kg-1,EC10 值在55~633 mg·kg-1. 淋洗处理明显降低了土壤中外源Pb的毒性,基于EC50和EC10测定的不同土壤淋洗因子(LFECx)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96~1.96(LFEC50)和1.03~1.81(LFEC10). 相比而言,在酸性(pH<6.81)土壤中,淋洗处理对降低土壤外源Pb的毒性作用更为明显. 基于主控因子(pH、有机碳含量OC、阳离子交换量CEC)的淋洗与非淋洗土壤中Pb的大麦根伸长毒性(ECx,x=10,50)预测模型表明,除了江西红壤外,淋洗与非淋洗土壤中Pb的EC50实测值均落在模型预测值±2倍标准误差范围之内,说明基于上述土壤主要性质可以较好预测不同性质土壤中Pb的毒性阈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冷激诱导高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矮化的机理,育苗期间,每天8:00对幼苗分别进行5、10、15 ℃持续时间依次为10、20、30 min的冷激处理,测试了不同冷激强度下番茄幼苗乙烯释放速率,研究了冷激处理T10 ℃ D10 min(10 ℃持续10 min)结合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番茄幼苗乙烯释放速率、赤霉素(GA3)含量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冷激处理刺激了番茄幼苗乙烯的产生,随着冷激温度的降低和冷激时间的延长,冷激诱导乙烯释放的效应显著增强.5 ℃持续30 min的冷激处理番茄幼苗乙烯产生速率最大,达到60.3 nL·h-1·g-1,为对照的6.5倍;乙烯利(ETH)、硫代硫酸银(STS)、GA3和多效唑(PP333)均不能完全阻止冷激处理T10 ℃D10 min诱发的高乙烯产生率.冷激处理T10 ℃D10 min番茄幼苗茎叶GA3含量为80.8 μg·g-1,与对照(130.6 μg·g-1)相比降低了38.1%.喷施ETH、STS对冷激诱发的幼苗矮化效应无显著影响,而GA3显著减弱了冷激的矮化效应,PP333显著增强了冷激的矮化效应.以株高作为衡量指标,浓度为4.0 mg·L-1的PP333处理,相当于10 ℃冷激处理.冷激诱导的番茄幼苗矮化效应主要原因在于冷激降低了番茄幼苗茎叶GA3的含量.T10 ℃ D10 min可以在降低幼苗株高的同时不降低幼苗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张晓影  王朋  周斌 《生态学杂志》2013,24(10):2843-2849
利用开顶式气室(OTC),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CO2浓度为550 μL·L-1、O3浓度为60 μL·L-1及CO2浓度为550 μL·L-1+O3浓度为60 μL·L-1对7个冬小麦品种幼苗生物量和化感物质丁布(DIMBO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CO2浓度下,冬小麦幼苗地上生物量与丁布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品种碧蚂1号幼苗和根干质量比对照(CO2浓度为370 μL·L-1,O3浓度为40 μL·L-1)增加了36.8%和24.7%;丁布含量增幅为5.7%~184.6%.除碧蚂1号和陕139外,高浓度O3导致冬小麦生物量降低,但使所有品种丁布含量显著增加,变幅为0.5~3倍.交互作用下所有品种根干质量降低,长武134地上部质量、根质量和丁布含量降幅最大,分别为82%、27.9%和35.5%;与长武134、远丰175和兰考217丁布含量降低相反,陕139丁布含量增加84.6%.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处理和不同品种均显著影响丁布含量,陕139、兰考217和长武134在高CO2和O3浓度处理下聚为一类,而陕139在所有处理中丁布含量均表现为增加.表明化感物质丁布可以作为气候变化条件下,尤其是CO2和O3变化下抗性育种的特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利用开顶式气室(OTC),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CO2浓度为550 μL·L-1、O3浓度为60 μL·L-1及CO2浓度为550 μL·L-1+O3浓度为60 μL·L-1对7个冬小麦品种幼苗生物量和化感物质丁布(DIMBO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CO2浓度下,冬小麦幼苗地上生物量与丁布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品种碧蚂1号幼苗和根干质量比对照(CO2浓度为370 μL·L-1,O3浓度为40 μL·L-1)增加了36.8%和24.7%;丁布含量增幅为5.7%~184.6%.除碧蚂1号和陕139外,高浓度O3导致冬小麦生物量降低,但使所有品种丁布含量显著增加,变幅为0.5~3倍.交互作用下所有品种根干质量降低,长武134地上部质量、根质量和丁布含量降幅最大,分别为82%、27.9%和35.5%;与长武134、远丰175和兰考217丁布含量降低相反,陕139丁布含量增加84.6%.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处理和不同品种均显著影响丁布含量,陕139、兰考217和长武134在高CO2和O3浓度处理下聚为一类,而陕139在所有处理中丁布含量均表现为增加.表明化感物质丁布可以作为气候变化条件下,尤其是CO2和O3变化下抗性育种的特定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河涌和湖泊水样中COD、TP、TN和阴阳离子的植物处理效果,以及含氮污染物的植物转化规律,以前期研究中选育的再力花处理了广州市某河涌和暨南大学明湖水样.结果证明,再力花能有效地促进河涌和湖泊水样中TN、CODCr和TP的去除.处理144h后,河涌水样初始浓度为11.15mg·L-1、45mg·L-1和1.17mg·L-1的TN、CODCr和TP分别降至3.21mg·L-1、15.8mg·L-1和0.53mg·L-1;湖水初始浓度为4.50mg·L-1、36mg·L-1和0.25mg·L-1的TN、CODCr和TP分别降至2.31mg·L-1、11.7mg·L-1和0.03mg·L-1.水样中的微生物和再力花均能去除NH4+,并引起水中还原态氮发生亚硝化和硝化,但是不会明显改变Cl-、SO42-、Na+、K+、Mg2+和Ca2+等离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决定了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模式和物种的丰度。本文在开展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3个层次的6个优势种与9个伴生种幼树的光合作用参数,并测定了相应叶片的比叶面积(SLA)和氮、磷含量。15个种的SLA为38.2~143.7 cm2·g-1、单位面积最大光合速率(A-area)为2.77~7.61 μmol·m-2·s-1、单位干重最大光合速率(A-mass)为21.2~83.4 μmol·kg-1·s-1,单位面积暗呼吸速率(Rd-area)为0.02~1.15 μmol·m-2·s-1、单位干重暗呼吸速率(Rd-mass)为0.19~12.61 μmol·kg-1·s-1,光补偿点(LCP)为2.5~32.2 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Ф)为0.006 6~0.042 8 μmol·μmol-1 photon,叶片氮(LN)含量为7.98~23.63 mg·g-1,叶片磷(LP)含量为3.98~13.40 mg·g-1。中上层种的幼树具有较高的比叶面积、单位干重最大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上层种的暗呼吸速率最低;幼树叶片的氮、磷含量随物种成树所在层次升高而减少,次序为下层种>中层种>上层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优势种和伴生种的光响应参数与SLA存在相关关系。伴生种的LN与SLA正相关(P<0.01),LP与SLA负相关(P<0.05);优势种的LN、LP与SLA不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6.
外源AsA、GSH对Cd胁迫下石竹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20、40、60、80、100 mg·L-1)的外源抗坏血酸(AsA)与谷胱甘肽(GSH)对50 mg·kg-1镉(Cd)胁迫下石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50 mg·kg-1 Cd显著抑制了石竹幼苗的生长,适宜浓度的外源AsA能够缓解Cd对石竹幼苗生长的胁迫,显著提高其生物量、株高、分蘖数、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以及AsA和GSH含量,但随着外源AsA浓度的增加,缓解效应下降,甚至产生促氧化效应;外源GSH可以及时补充Cd胁迫下石竹幼苗体内的非酶抗氧化剂,但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相对较小,其缓解Cd毒害的主要机制可能是促进根系中金属螯合肽(PCs)的合成,增加其与Cd的螯合,从而降低石竹幼苗体内Cd含量.研究表明,35~45 mg·L-1的外源AsA和55~65 mg·L-1的外源GSH都能很好地缓解石竹幼苗Cd毒害,且前者效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水稻对天然富硒土壤硒的吸收及转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杂交晚稻“皖稻20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硒含量(0.5、1.0、1.5 mg·kg-1)土壤对水稻产量、硒的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硒含量≤1.5 mg·kg-1对水稻产量无明显影响;水稻根系、茎叶和籽粒中的硒含量均随着土壤硒含量增加而增加,并呈现根系>茎叶>籽粒的特点,籽粒各组成部分的硒含量呈现米糠>精米>稻壳的特点;水稻根系能从富硒土壤中富集硒,根系硒的吸收系数达1.86,而硒向籽粒的转运和积累则相对恒定,转运系数为0.53~0.59;土壤硒含量为0.5~1.0 mg·kg-1所产的富硒大米(0.15~0.20 mg Se·kg-1),可满足人体60~80 μg·d-1硒的需要量,而土壤硒含量≥1.5 mg·kg-1所产大米硒含量达到0.319 mg·kg-1,超出粮食硒含量安全标准.综合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表现,在富硒土壤(0.5~1.0 mg·kg-1)上直接生产富硒大米,而不需要添加外源硒,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水土污染.  相似文献   

18.
田斐  何宁  段舜山 《生态科学》2013,32(4):401-407
近年来,海洋环境激素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考察环境激素对海洋微藻的生物毒性效应,进而评估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该实验研究了三氯卡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三丁基氯化锡三种环境激素对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sp.)、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tala)、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4种海洋微藻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三种环境激素均可显著抑制该4种微藻的生长。三氯卡班对4种微藻的96 h-EC50分别为108.19 μg·L-1、63.21 μg·L-1、60.73 μg·L-1和57.58 μg·L-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4种微藻的96 h-EC50分别为1.42 mg·L-1、1.02 mg·L-1、1.47 mg·L-1 和1.21 mg·L-1;三丁基氯化锡对4种微藻的96 h-EC50分别为3.5 μg·L-1、4.36 μg·L-1、0.6 μg·L-1和0.6 μg·L-1。三种环境激素对四种海洋微藻的毒性强弱顺序为三丁基氯化锡>三氯卡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DMS对鱼类、藻类及水生甲壳类的毒性,以探讨DMS对海洋生物及海洋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DMS对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3h、6h、9h、12h、24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4.1mg·L-1、23.4mg·L-1、22.4mg·L-1、20.2mg·L-1和19.1mg·L-1,对网纹溞(Ceriodaphnia reticulata)6h、9h、12h、24h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47.4mg·L-1、21.4mg·L-1、18.0mg·L-1、12.3mg·L-1,DMS对扁藻(platymonas elliptica)96h生长潜力半抑制浓度(IC50)为18.3mg·L-1。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LaCl3对140 mmol·L-1 NO3-硝酸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硝酸盐胁迫显著降低了黄瓜幼苗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Mg2+ ATPase、Ca2+ ATPase活性也随之降低;硝酸盐胁迫7 d,黄瓜幼苗叶片光合速率的降低以气孔限制为主,叶片AQY与CE下降,胁迫12 d则以非气孔限制为主.硝酸盐胁迫下,外加LaCl3可以使黄瓜叶片保持较高的Mg2+ ATPase、Ca2+ ATPase活性及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尤其是外加低浓度(20 μmol·L-1)LaCl3显著增加了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LaCl3还具有降低气孔关闭、改善叶片气体交换功能,减缓叶片Fv/Fm、ФPSII、AQY、CE及qP的降低幅度等作用,使叶片在盐胁迫下保持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及CO2同化能力.20 μmol·L-1 LaCl3可以有效缓解硝酸盐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而200 μmol·L-1LaCl3在胁迫初期对黄瓜幼苗有缓解效果,后期则效果不明显.该结果可为设施土壤的改良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