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202,自引:3,他引:202  
本文探讨了外来入侵生物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危害状况,入侵原因,提出了外来入侵生物 预防及管理对策,随着国际贸易往来和旅游业的发展,生物入侵在我国不断加剧,正在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外来入侵种的生态代价是造成本地物种多样性不可弥补的消失以及物种的灭绝,其经济代价是农林牧渔业产量与质量的惨重损失与高额的防治费用,生物入侵在我国大部分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包括:缺乏对引进种的利益与风险进行评估,淡薄的生态意识与不顾生态后果的经济利益驱使下的盲目引进,缺乏严格的科学监管体系或监管不力,缺乏全面检疫的体系与机制。外来入侵生物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研究已成为当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研究领域,我国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与管理应着重于国家能力、研究能力,监测与管理能力三大体系的建设上,根据我国国情和目前的紧急现状应制定出优先行动计划,对特定外来种的入侵生物学基础研究,特定生态系统或地理区域入侵种现状及影响的关键评估研究,特定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估体系及经济损失的模式研究、发展控制外来有害生物的环保型技术与方法研究,外来生物受控制后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栖息生境的复原技术与方法等,无意 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入侵种的管理对策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外来种入侵是产生当前世界生物多样性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外来种入侵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1999年2月美国联邦政府发布总统令,号召联邦政府机构执行人员防止外来入侵种所造成的严重环境威胁,指示有关职能部门行使职权阻止引入入侵种并且恢复本地种。总统令指示建立一个入侵物种理事会,并就理事会、联邦机构的职责做了相应界定。美国农业部等部门支持的入侵植物管理国家策略项目,提出了针对入侵种的三项国家目标一入侵种的预防、控制和本地种的恢复。国家管理策略的制定不同层次的人们提供了合作、教育和研究的机遇。美国政府部门以及有关社会团体已经就外来种入侵危害防范积极展开行动,包括制定标准防止入侵种进入,控制、根除入侵种,向民众进行有关外来种入侵的教育,增加财政年度预算等等。  相似文献   

3.
谈谈“食人鲳"——兼论生物外来种的入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人鲳”是脂鲤目脂鲤科锯鲑脂鲤属鱼类的俗称,这类鱼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目前已经作为观赏鱼类被引入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有关“食人鲳”的形态学和生物学信息,并以“食人鲳”为例,对如何看待生物外来种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即应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外来种的问题,不能忽视外来种的积极影响;在正确评价外来种的危害时,应以科学为指导,才能制定正确的政策,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外来种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我国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来物种入侵已经威胁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重影响农林牧渔业生产,威胁生态系统稳定,是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展入侵物种防控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工作。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生物入侵威胁与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18年底,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有近800种,已确认入侵农林生态系统的有638种,全国31个省(区、市)均有外来生物入侵发生并带来危害,半数以上县域都有入侵物种分布,几乎涉及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本文对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外来入侵物种发生情况及防控进行梳理发现,从国家层面立法开展外来入侵生物防控成为主流,制定长期防控战略并增加投入是入侵物种防控成功的关键。近些年,我国在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方面初步建立了工作机制,发布了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完成了重点入侵物种的调查监测,开展了局部地区的防控措施,积极推动立法工作。根据国外生物入侵防治经验与我国实际情况,本研究提出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法制建设、开展本底调查和启动重大防控工程等,为我国外来侵入生物的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国家生态安全与外来物种入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外来生物的入侵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们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防范和化解这种风险,确保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厦门市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健  卢昌义 《生态学杂志》2006,25(10):1240-1244
通过对厦门地区外来物种入侵状况的实地调查,对已有文献资料的查阅和专家咨询,整理了厦门市已入侵或值得警惕的外来植物名录。并从气候、土壤、植被生态群落结构、地貌特征、人为和自然干扰状况以及港口交通贸易等方面分析了厦门市外来生物入侵现状的原因。结合前人在外来生物入侵的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厦门市的外来植物入侵现状,构建了适应厦门地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该指标体系由“移居与建群的可能性”、“危害与影响”和“预防与控制”3大部分,共计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外来入侵物种入侵历史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入侵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全球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损失超过1万亿美元。探究入侵物种在入侵地的入侵历史对了解生物入侵的生物生态学机制、制定阻截及防除措施有重要意义。分子标记方法的兴起和大规模应用打开了入侵生物入侵历史研究的新天地。采用分子标记的方法可鉴定入侵物种的种类、追溯其来源地、回溯其扩散路径、分析扩散模式及探究物种入侵过程中对入侵种群本身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各种影响。分子标记的应用使得多个入侵物种的入侵历史得以重现。由于分子标记方法重构的入侵历史受采样范围、采用的分子标记的种类及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该方法呈现入侵历史是否是真实发生的入侵过程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日益严重。“十三五”时期,我国针对当前面临的重大外来物种入侵威胁,按照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研究3个层面,部署了一系列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阐明了入侵物种的入侵机理和进化机制,以及入侵植物与脆弱生态系统互作的调控机制;建立了潜在农业入侵生物信息分析平台,新发外来入侵物种的风险预测与评估模型,重大外来入侵物种的快速检测识别与监测预警技术,以及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围绕豚草、空心莲子草、苹果蠹蛾、番茄潜叶蛾、甜菜孢囊线虫等危害特点,开展全程防控技术应用示范。“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了潜在入侵物种数据量持续丰富完善,新发/突发入侵物种应急防控技术产品有效储备能力增强,重大入侵物种综合防控技术体系逐步健全的良好格局。面向“十四五”,建议继续支持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研究,推动“关口前移、疆域监控、灭除阻截、联控减灾”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实现有效防控生物入侵的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9.
利用传统生物防治控制外来杂草的入侵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马瑞燕  王韧  丁建清 《生态学报》2003,23(12):2677-2688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外来有害植物入侵,严重威胁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利用从原产地引入食性较专一的天敌来控制外来杂草是杂草生物防治的主要方式之一,有保护环境一劳永逸的效果。简要介绍了国际生物防治概况,统计表明全世界至少有133种目标杂草进行生物防治,主要分布在菊科、仙人掌科和含羞草科,63科369种无脊椎动物和真菌作为杂草生物防治的天敌,利用最多的天敌是鞘翅目象甲科和叶甲科昆虫,其中大多数项目是治理外来杂草的。杂草生物防治最活跃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和新西兰。重点论述了利用传统生物防治方法防治外来杂草的经典项目、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我国杂草生物防治起步晚,传统杂草生防的目标杂草有4种,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豚草和水葫芦,其中,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防治获得成功。共引进天敌14种,输出天敌23种,与世界上生物防治先进的国家比尚有距离。中国应充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对外来杂草开展生物防治。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2008-2016年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的变化,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近期对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16年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共有38科112属144种,比2008年分别增加了40.7%、89.8%和97.3%。新增加的71种植物主要有豆科(Fabaceae) 14种、菊科(Asteraceae) 13种、旋花科(Convolvulaceae) 6种、禾本科(Poaceae) 6种和茜草科(Rubiaceae) 5种。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共104种),多为陆生草本植物。广州约一半以上的外来植物是通过人为有意引进,进而形成入侵的。恶意和严重入侵的植物种类约占入侵物种总数的40%,表明广州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已经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需加强对广州市外来植物入侵动态的监测,提高对外来陆生草本植物引入危害风险的评估,并开展对外来入侵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以构建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绿色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入侵种的DNA条形码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安全研究的范畴涉及任何由生物威胁所造成的风险。随着害虫优先考虑级别的不断变化,以及国家和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不断加强,对DNA分子鉴定技术的标准化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而DNA条形码的出现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以前人对毒蛾和果蝇的研究为例,比较了DNA条形码技术与PCR-RFLP等传统方法的鉴定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一个可对不同入侵种进行快速和准确鉴定的条形码技术平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曹丽荣  李艳红 《四川动物》2007,26(4):872-87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外来物种入侵现象日益加剧,对我国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防范和管理已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入侵特征以及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造成的危害,探讨了防范外来入侵物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Freshwater aquatic organisms in North America are disproportionately imperilled when compared to their terrestrial counterparts due to widespread habitat alteration, pollution, overexploita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lien species. In this review, we examine the threat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endangerment of freshwater fishes and molluscs in Canada and further examine the nature of alien invasive species introductions affecting aquatic species at risk. Habitat loss and degradation is the predominant threat factor for Canadian freshwater fishes and molluscs that are listed as Extinct, Extirpated, Endangered and Threatened. Alien invasive species are the second most prevalent threat for fishes, affecting 26 of 41 listed species. Alien invasive species are a threat in most parts of Canada where listed fishes are found. Most (65%) of the alien invasive species affecting listed fishes are the result of intentional introductions related to sport fishing, and the majority of these introductions are unauthorized. Fifteen fishes and two plant species are cited as alien invasive species that impact listed fishes with brown bullhead (Ameiurus nebulosus) and pumpkinseed (Lepomis gibbosus) being the most prevalent. Alien species are a threat to 6 of 11 listed mollusc species. All six species are threatened by the alien zebra mussel (Dreissena polymorpha) in the Great Lakes basin. An erratum to this article is available at .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了解薇甘菊在海南的危害现状与入侵动态,提供有效防治的科学依据,对海南全岛薇甘菊入侵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入侵动态,并对其分布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自2003年在海口、文昌首次发现以来,薇甘菊已侵入到海南10余个市县,由于其繁殖力强、生长迅速、适应性好,与本地植物进行强烈的资源竞争,对本地农林业生产已构成一定危害,而且有向整个海南岛扩散蔓延的趋势。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综合防治,有效减少薇甘菊大面积入侵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15.
初步调查隆中风景区蕨类植物的分布,发现该区共有蕨类植物91种,隶属于27科49属,以水龙骨科最多,有18种,其次为鳞毛蕨科,有10种。通过筛选,初步确定14个植物种具有杀虫杀菌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万方浩 《昆虫知识》2007,44(6):790-797
2002年12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经科技部批准正式立项,2003年启动。文章主要介绍该项目的立项背景、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总体研究目标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re is a tendency for both scientists and lay people to regard invading alien species as inherently ‘bad’ and native species as inherently ‘good.’ Past invasions occurred commonly without human assistance. They rarely caused large, lasting decreases in species richness or ecological damage. Current invasions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cientific study. They are unintentional, uncontrolled experiments, which can provide insights into attributes of successful colonists, relationships with native species, and impact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cologic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防控外来入侵植物,在广西陆川县人工林区进行植被嵌套样方调查,分析群落物种组成与植被结构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Mantel检验表明样方物种组成与样方植被结构的相关性(r=0.208, P=0.002)高于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r=0.084, P=0.051)。MRPP分析表明,有入侵植物阔叶丰花草(Spermacoce alata)、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和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样方的植被结构与无这3种植物样方的有极显著不同(P 0.01),而有无薇甘菊(Mikainamicrantha)样方的植被结构相似。t检验表明林冠盖度(3.0 m)与这4种植物入侵均无显著相关性(P0.073)。通过增加垂直高度1.5 m以下的植被密度,可以减少阔叶丰花草、假臭草和胜红蓟的入侵,但对抑制薇甘菊入侵无效。因此,植被结构作为过滤器,可能主要作用于植物的种子产生时间、萌发周期和生长习性;以种子方式繁殖的入侵植物能否定植相对更依赖干扰、暴露的裸地;兼具无性和有性繁殖且能攀援和匍匐生长使得薇甘菊能够在不同植被结构的群落中相对随机地定植。  相似文献   

19.
2003~2005年,对湖南德夯风景区内的蝗虫进行了标本采集,共鉴定出41种,分别隶属于3总科8科32属.德夯风景区蝗虫区系成分以东洋界种类占优势(68.3%),广布种也占有一定的比例(29.3%),而古北界的种类很少(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