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N^+离子注入和^60Coγ射线对PxGV感染活性的影响,并用多种辐射生物学模型拟合,分析了它们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在中高剂量区,PxGV感染率的剂产关系遵循指数失活规律,而在更宽的剂量段内,曲线则呈特有的“马鞍型”。用多种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机拟合,发现EMC模型和三次项方程能较好拟合上述曲线。  相似文献   

2.
三种类型辐射对质粒超螺旋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agarose电泳和图象处理技术比较了60Coγ射线、UV及低能N+离子处理pUC19DNA超螺旋结构的损伤效应及若干自由基清除剂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1)γ射线和UV照射干燥DNA的损伤显著低于水溶液样品;(2)N+离子注入后超螺旋DNA的减少(SC%)与剂量呈良好线性关系,而γ射线和UV组的SC%随剂量升高呈指数下降;(3)干燥DNAγ辐照组的D37值为820Gy,SC完全消失的剂量LD为3814Gy,LD/D37=4.65;UV照射组的相应值分别为:1.65J/cm2,7.65J/cm2,4.64;N+离子组的相应值为:3.2×1015N+/cm2,5.0×1015N+/cm2和1.56。虽然上述三种辐射的剂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较其相对生物学效应,但从LD与D37的比值可反映DNASC破坏的程度和终点剂量(SC%=0)的大小。从而看出,N+离子(高LET辐射)比γ射线(低LET辐射)UV(非电离辐射)对DNA损伤作用更强;(4)乙醇、甘露醇等自由基清除剂对电离辐射损伤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但对UV损伤未见明显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3.
番茄叶片胞外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的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从系统感染TMV(tobacco m osaic virus)的番茄叶胞外蛋白提取液中纯化的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为材料,研究了该酶的部分性质。以p-硝基苯基-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pNP-β-D-GlcNAc)或p-硝基苯基-N-乙酰-β-D-氨基半乳糖苷(pNP-β-D-GalNAc)为底物,该酶的最适pH在4.8—5.0 之间,最适温度在44—47℃之间。对酶的热稳定性研究表明,温度对酶的热变性作用表现为两相变性曲线,Km 值分别为0.36 m m ol/L (pNP-β-D-GlcNAc为底物)和0.67 m m ol/L (pNP-β-D-GalNAc 为底物),N-乙酰氨基葡萄糖(GlcNAc)和N-乙酰氨基半乳糖(GalNAc)是酶活性的竞争性抑制剂,Ag+ 和Hg2+ 是酶活性的强抑制剂,金属离子Fe2+ 、Fe3+ 和Cu2+ 也抑制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低能离子束刻蚀番茄果皮的α透射能谱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用20keV 的Ar+ 、N+ 离子分别以(500 - 2500) ×2 .6 ×1013ions/cm 2 、(500 - 4000) ×2 .6 ×101 3ions/cm 2 的剂量对番茄果皮进行刻蚀,刻蚀前后的样品厚度用α透射能谱进行测量,借助Trim97 计算程序对刻蚀厚度进行标定。结果表明: 刻蚀厚度同剂量的关系曲线呈增、减、增的变化趋势。对质量数不同的N+ 、Ar + 离子,其刻蚀厚度和增、减、增的剂量范围不同。Ar + 离子刻蚀番茄果皮的计算结果表明刻蚀深度超过50μm 。  相似文献   

5.
氮离子束注入大麦种子的细胞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研究了用30KevN+离子束注入大麦干种子后其M1代的细胞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的N+离子注入对大麦种子的萌发及M1胚根、胚芽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离子注入均能诱发胚根细胞和胚芽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核畸变,呈现微核、双核、小核、桥、断片和落后染色体等多种类型。并在2×1016N+/cm2-8×1016N+/cm2剂量范围内,注入剂量与畸变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但到1×1017N+/cm2后畸变率却反而下降。研究结果还显示胚芽细胞较胚根细胞对氮离子束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碱性脂肪酶产生菌扩展青霉W—1382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扩展青毒(Penicilumexpansum)S-14作为出发菌株,分别比较UV、Co60-γ射线、NTG单因子的诱变效应和以NTG、Co60-γ射线、UV+NTG作为诱变剂及自然分离在内四代的诱变育种。单因子诱变剂最适剂量分别为UV150s,Co60-γ射线48000rad,NTG300μg/ml80min,比较诱变效果表明:NTG最佳,Co60-γ射线次之,UV较差;连续三代诱变各代诱变剂及剂量分别为NTG300μg/ml100min,Co60-γ射线20000rad,UV30s+NTG150μg/ml,40min。复合处理比单因子处理效果好。实验中选育成功高产酶变株W-1382,结合自然分离和诱变育种,其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53.6%。  相似文献   

7.
以E.coli和耐辐射微球菌(Deinococcusradiodurans)为试材,研究了N+离子注入对其SOD、CAT和POD活性的影响及其对自由基的清除。结果表明:D.radiodurans经N+离子注入后SOD和CAT酶活高于E.coli的,而POD酶活不仅很低也低于E.coli的;随剂量的增大,两者SOD和CAT酶活均为先增后减,只是其SOD酶活的变化峰值对应剂量分别为6×1015N+/cm2和2×1015N+/cm2,而CAT的则均为4×1015N+/cm2;它们的POD酶活变化则不同,各处理耐辐射微球菌POD酶活保持低而恒定的水平,而大肠杆菌的则是中低剂量较恒定,较高剂量逐渐增大;对1016N+/cm2注入的细胞培养到后对数期,再测其自由基ESR波谱信号强度,发现比同剂量注入、未进行培养的要弱的多。  相似文献   

8.
用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SCB412作为出发菌株,经能量50KeV、剂量1× 10~11~5 ×10~15 ions/cm~2的N~+离子注入诱变处理,以产生可遗传的诱变。 N~+离子注入后,存活率与剂量呈指数衰减关系:log(存活率%)= 8.23- 0.604 × log(剂量),在培养过程中可观察到酵母菌菌落和细胞形态均发生了变化。经筛选,获得了一株能够利用正十二烷烃发酵产生长链二元酸的高产菌热带假丝酵母SCB609。在初始正十二烷烃浓度为15%(v/v)下产酸量由43.5g/L上升到73.2g/L。比较两株菌发酵生长特性的差异,产酸过程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c—erbB2对大鼠黄体细胞hCG诱导的孕酮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离体细胞体外孵育法,研究反义c-erbB2寡脱氧核苷酸(antisense c-erbB2 ODN)对大鼠黄体细胞hCG诱导的孕酮分泌的影响,及其与外源性cAMP和Ca^2+以及蛋白抑制剂放线菌酮(CYX)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反义c-erbB2以剂量相关方式抑制黄体细胞hCG诱导的孕酮的产生,同时使c-erbB2蛋白染色阳性的黄体细胞百分数下降,无义tat ODN没有相应的作用。10^-4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Th1 反应如白介素2 (IL-2) 产生在尖锐湿疣(CA) 发病及消退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技术检测了CA患者皮损组织IL-2 的基因表达, 实验分为三组: 正常对照组(n= 10), 单纯病例组(n= 18) 及γ- 干扰素(IFN-γ) 诱导组(n= 6)。结果发现正常皮肤组织未检测到IL-2 m RNA, 在18 例单纯病例的CA患者有2 例皮损IL-2 m RNA阳性, 6 例CA患者注射IFN-γ前局部皮损未检测到IL-2 m RNA, 而在皮损内注射IFN-γ72 小时后有4 例阳性。研究结果提示了IFN-γ可诱导Th1 应答, Th1 应答在抵抗人类乳头瘤病毒(HPV) 感染及清除HPV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为临床应用IL-2 及IFN-γ治疗CA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胸苷激酶基因治疗胃癌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导入恶性肿瘤细胞,随后可应用药物丙氧鸟苷(ganciclovir, GCV)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构建了含胸苷激酶与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ph)融和基因(HytK)的真核表达载体LXpsp-HytK.以脂质体(lipofectin)为介导,将这种质粒与仅含潮霉素B基因的质粒LXSH 分别转染胃癌细胞系BGC-823,用60 U/m l潮霉素B进行筛选,得到了可稳定传代的阳性克隆,分别命名为BGC-HytK 和BGC-Hy.三种细胞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别.用不同浓度的GCV 分别作用于BGC-HytK, BGC-Hy 及BGC-823,0.02~200 μg/m l 的GCV 对BGC-HytK 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IC50= 0.02 μg/m l),而对另外两种细胞几乎无毒性作用(IC50> 200μg/m l).20 μg/m lGCV 作用96 h 后,仅存在20% 的BGC-HytK 就可使周围的大部分HSV-tk- 的肿瘤细胞死亡,说明存在较显著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12.
UV—B辐射对小麦叶片H2O2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温室种植的小麦在0(CK)、8.82kJ/m^2(T1)和12.6kJ/m^2(T2)三种剂量的紫外线B(UV-B)辐射下H2O2含量的变化及其机理。UV-B辐射下H2O2、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不原酶(GR)活性升高,脂肪酸不饱和度指数(IUFA)降低。SDS-PAGE谱图没有质上的差异,但凝胶着色深浅有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3.
首次采用烟草愈伤组织,经不同剂量的N+离子束注入处理,与对照组(非注入非真空组、真空处理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升高、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在低剂量(13×1015N+/cm2)注入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升高;随着剂量加大(≥4×1015N+/cm2),它们的活性反而降低。同时N+离子束注入有直接钝化酶的效应,从而导致离子束注入组的酶活性比对照组酶活性低,对过氧化物酶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4.
系统感染TMV的番茄叶胞外提取液经冰冻干燥浓缩、-20℃丙酮沉淀、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纯化,获得4种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这些酶是由75kD亚基构成的电荷异构体(chargeisomer),用过碘酸-Schiff反应证明是糖蛋白,以D-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pNP-β-D-GlcNAc)和p-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半乳糖苷(pNP-β-D-GalNAc)为底物,这些酶具有相似的性质。N-乙酸氨基葡萄糖(GlcNAc)和N-乙酰氨基半乳糖(GalNAc)是这些酶的竞争性抑制剂,Ag+和Hg2+是它们的强抑制剂,Fe2+、Fe3+和Cu2+也抑制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CJ-801bkf毒株VP2 cDNA基因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N)中国毒株CJ-801bkf的基因组A片段dsRMA为模板,经反向转录和PCR扩增,克隆了保护性抗原VP2cDNA基因。经Sanger法测序,确定了VP2cDNA基因有1484个核苷酸,推测了VP2氨基酸的顺序,与已报导的6株IBDV毒株CuI、PBG98、52/70、002-73、STC和VariantE的VP2区做了比较,证明:克隆的CJ-801bkfVP2cDNA基因是全长的,含有正确的起始密码子ATG;CJ-801bkf与毒株Cul和pBG98同源性最高;CJ-801bkfVP2高可变区内两个亲水区的氨基酸顺序与CuI、PBG98、52/70、002-73和STC完全相同;7肽区内第三个丝氨酸残基则变异为精氨酸。这些结果提示,中国CJ-801bkf毒株应属标准血清I型IBDV弱毒株。  相似文献   

16.
cGMP对原代培养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Chai Q  Zeng XR 《生理学报》1998,50(1):115-119
3′,5′-环-磷酸鸟苷(cGMP)具有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钙激活钾通道(KCa通道)的作用,从而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舒张。但cGMP激活KCa物机制存在争论。本工作应用膜片箝技术以原代培养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为对象研究了cGMP影响KCa通道的机制。实验结果显示:(1)在cell-attached膜片方式下,当溶液内游离Ca^2+浓度为10^-7mol/L,膜电位为+70mV时,不同浓度的cG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ANG)Ⅱ在10-10-10-6mol/L范围内剂量依赖性促进无血清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Stau2nmol/L)对心肌细胞基础状态3H-Leucine掺入无明显影响,但Stau预处理30min,则可有效阻断ANGⅡ(1μmol/L)对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刺激作用;单纯应用PKC激活剂PMA(1μmol/L)可使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MA组3H-Leucine掺入量增加了41.04%。细胞Na+-H+交换抑制剂Amiloride预处理也能阻断ANGⅡ刺激3H-Leucine掺入细胞蛋白质的作用。以上结果提示PKC和Na+-H+交换的激活,可能是ANGⅡ诱发的心肌细胞肥大反应的重要胞内信息转导机制。本工作还观察到,阻断细胞Na+-H+交换后并不影响由PKC激活导致的蛋白质合成增加,提示可能存在着PKC和Na+-H+交换彼此相对独立地调节心肌细胞生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蒙古沙土鼠双颈总动脉结扎(BCAO)前脑缺血模型Ca2+/CaMPKⅡ活性变化为指标,研究了以氯胺酮(KT)、右美沙芬(DM)、苄丙咯(BP)及硝苯吡啶(ND)为代表的配体门控Ca2+通道(LGCC)及电压门控Ca2+通道(VGCC)两类Ca2+通道拮抗剂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如下:(1)脑缺血后,胞浆型及颗粒型Ca2+/CaMPKⅡ活性均明显下降;(2)缺血前单独用药,KT、DM、BP及ND对酶活性均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3)与单独用药相比,联用异类药,KT+BP、KT+ND及DM+BP的保护作用显著增高,而联用同类药,BP+ND及KT+DM的保护作用无明显增高。结果提示:脑缺血中,LGCC及VGCC两类Ca2+通道均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两类Ca2+通道的单一拮抗对缺血性脑损伤均有保护作用,而联合拮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用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SCB412作为出发菌株,经能量50KeV、剂量1× 1011~5 ×1015 ions/cm的N离子注入诱变处理,以产生可遗传的诱变。 N离子注入后,存活率与剂量呈指数衰减关系:log(存活率%)= 8.23- 0.604 × log(剂量),在培养过程中可观察到酵母菌菌落和细胞形态均发生了变化。经筛选,获得了一株能够利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ura-2,对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否影响肝细胞内游离钙(Intracellular free calcium,[Ca2+]i作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GC在短期内能升高肝细胞[Ca2+]i,水平,并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以1.0μmol/L的Cortisol和10.0μmol/L的Dexamethasone效果最好。加入1.0μmol/L的Cortisol0.25min即可引起肝细胞[Ca2+]i的明显升高,到10分钟时效应达高峰。此时与静息状态的肝细胞[Ca2+]i水平相比,胞浆内游离钙升高了近3倍;与相应对照组比较,胞浆内游离钙升高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RU486为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的拮抗剂,它可以取消GC升高肝细胞[Ca2+]i的效应,提示GC升高肝细胞内[Ca2+]i可能与GR介导有一定关系。鉴于GC升高[Ca2+]i时间较短,推测与肝细胞膜GR的非基因快速调节作用影响钙离子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