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7天健康教育方法对首次腹膜透析植管患者腹膜炎的预防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66例首次腹膜透析植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法,观察组采用7天健康教育法,比较两组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并分析腹膜炎发生诱因。结果 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年后,观察组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膜炎发生主要诱因是无菌原则不合格,居家操作环境差导致,腹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7天健康教育法可有效降低腹膜炎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更为合理的饮食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通过观察转换透析模式患者的营养指标,分析饮食教育过程的缺陷,并提出改进饮食教育方式和方法。结果传统的饮食教育重点在于强调两种不同透析模式对溶质清除的区别,患者担心出现高钾等合并症而过于严格控制饮食,导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现象。结论对转换透析方式的患者进行饮食教育时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指导病人合理饮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尿毒症皮肤瘙瘁患者采取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经验积累。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于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2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而研究组开展腹膜透析治疗。记录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末血生化客观指标及皮肤瘙痒程度,并做好对比。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的皮肤瘙痒评分、β2-MG、PTH、p3,BUN、SC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皮肤瘙瘁评分为(3.4±0.8)分,对照组为(5.8±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β2-MG、PTH及P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主要致敏因子为大中分子,采取腹膜透析能够有效清除大分子物质,进而达到瘙痒程度的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感染情况,探讨护理对策以降低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腹膜透析患者165例,观察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感染致病菌的分布以及透析护理中发病情况,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165例腹膜透析患者共有79例发生108次相关感染,其中腹膜炎32例共41次,出口感染17例共28次,出口处合并隧道感染28例共37次,隧道感染2例共2次;79例感染患者共有58例细菌培养为阳性,阳性率为73.42%。分离出病原菌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0株(占63.49%),革兰阴性菌19株(占30.16%),真菌4株(占6.35%);108次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发生的原因:操作因素共67次,患者因素36次,环境因素3次,原因不明2次。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接触性感染和患者身体因素是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感染的重要原因,采用恰当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尿素清除指数和肌酐清除率为指标,探讨影响透析效能相关因素。方法评估76例透析患者的蛋白分解率及残余肾功能,研究其与尿素清除指数及肌酐清除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腹透患者营养状态和残肾功能分别与透析充分性呈正相关。结论加强患者营养状态,保护残余肾功能可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月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自编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治疗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同时对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及认知水平、行为方式达标率分别为86.7%、76.7%、66.67%,对照组分别为53.3%、36.7%、33.3%,观察组各项指标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满意率比较,观察组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护理模式,对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真菌性腹膜炎是影响腹膜透析的主要因素之一,与细菌性腹膜炎相比,其病亡率更高。尽管随着技术的改进和管理的提升,真菌性腹膜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全球发病率为2.0%~23.8%,但对于患者个人来说腹膜炎仍是影响其生存及预后的主要因素。国际腹膜透析协会建议一旦确诊为真菌性腹膜炎,需要尽早拔管并继续进行抗感染治疗至少2周,最终才能继续腹膜透析。早期预防和及时规范诊治是维持长期腹膜透析成功的关键,本研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真菌性腹膜炎诊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的心理、文化、精神、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教育,以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了解诊疗的目的,掌握有关药物知识,技术与服务等。我科采用个体强化教育、文字教育等相结合的形式,对妇科患者进行分段教育,使科室的护理水平、护士整体素质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烧伤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水平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7.1%,健康行为形成率为94.1%,基本技能掌握率为91.2%,满意度为97.1%,心理改善状况为88.2%,并发症发生率为5.9%,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能够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患者康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不同透析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透析方式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在血压控制,血糖,白蛋白、血总蛋白,肌酐、尿素氮水平,甘油三酯以及出血发生率等各项指标有其各自的优劣性,但是均可使患者获益,提高生存率,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及时、恰当的选择肾脏替代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甚或更换方案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以来,我科在对52例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进行疾病护理的过程中,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比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相应地,腹膜透析病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明确腹膜透析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是临床医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尿毒症毒素的积蓄可对腹膜透析病人的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作用,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腹膜透析充分性的相关指标对于预测病人的生存率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腹膜炎的发生可使超滤量明显下降,增加病人的死亡率。合并症可能通过加重病人的营养不良状态、促进炎症水平,影响病人的预后。因此,重视病人的尿毒症毒素水平、透析充分性指标与合并症情况,积极防治腹膜炎,将有助于改善腹膜透析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2006年至2013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谱及其耐药性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9年杭州萧山第一人民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患者32例并与2010年至2013年本院63例该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06年至2009年共培养该病标本32例,培养阴性率43.8%。送检标本中,革兰阳性菌13例,占40.6%,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比例最高(21.9%);革兰阴性菌共4例,占12.5%,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多(9.4%)。2010年至2013年共纳入标本63例,培养阴性率41.0%。送检标本中,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38.1%,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占总菌数的15.9%;革兰阴性菌占15.9%,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总菌数的9.5%。两阶段结果相比,培养阳性率有所升高,菌谱分布基本相似,革兰阳性菌比例有所下降,肠球菌比例有所上升。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头孢唑啉的耐药率有所升高。对利福平、喹诺酮类以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对稳定。万古霉素无耐药菌出现。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三代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升高;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相对稳定。结论 本院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标本病原菌培养阳性率有所上升,表皮葡萄球菌是最其常见的致病菌。肠球菌检出比例有一定程度上升。所有病原菌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唑啉联合头孢他啶仍可作为首选的初始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FP)发生率、致病菌、治疗情况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发生的18例FP,选择与同期收治非真菌性腹膜炎113例比较,记录所有FP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转归,分析FP发生的易感因素和结局。结果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共389例次,FP 18例次,占4.6%。其中白念珠菌6例(33.3%)、近平滑念珠菌5例(27.8%)、无名念珠菌3例(16.7%)、光滑念珠菌2例(11.1%)、热带念珠菌1例(5.6%)和克柔念珠菌(5.6%)1例。与非真菌性腹膜炎相比较,FP组腹透时间更长(P<0.001)、既往抗生素使用率高(P<0.001)、血浆白蛋白(ALB)更低(P<0.001)、C反应蛋白(CRP)更高(P<0.001)、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磷(P)水平更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透时间越长、1个月内使用抗生素、低ALB和高CRP是发生FP的危险因素(P<0.05)。18例次FP中,14例患者拔管转血透(77.8%),4例患者死亡(22.2%),FP组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BP组。结论腹透时间越长、既往使用抗生素、低ALB和高CRP是FP的易感因素。FP是腹膜透析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确诊后早期拔管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腹膜透析(PD)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特征,探讨肠道菌群在腹膜透析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具体作用。 方法收集25例PD胃肠功能正常者(PDGF组)、25例PD胃肠功能障碍者(PDGD组)和13例健康者(Normal组)的粪便样本,提取肠道菌群基因组,应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各组测序结果进行菌群多样性、物种组成差异和菌群功能分析。 结果3组的Observed species指数(H = 6.905,P = 0.032)和Shannon指数(H = 6.993,P = 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Normal组相比,PDGD组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 = 0.027),PDGF组Observed species指数显著升高(P = 0.044);与PDGF组相比,PDGD组Observed species和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PCoA结果显示3组各自聚集,区分较明显。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组大部分样本均在本组中聚类后再与其他组进一步合并。LEfSe分析结果显示,Normal组优势菌群包括颤螺菌目(Oscillospirales)、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等;PDGF组优势菌群包括毛螺菌目(Lachnospirales)、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布劳特菌属(Blautia);PDGD组优势菌群包括芽孢杆菌纲(Bacilli)、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等。KEGG L1水平的功能组成集中在代谢、遗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KEGG L2水平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代谢、遗传信息的复制和修复及转运、膜运输途径;与Normal组和PDGF组相比,PDGD组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代谢途径富集减少,感染性疾病、聚糖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富集增加。 结论PD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调整肠道微生态是防治PD患者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的潜在干预靶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PD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腹透中心随访的200例PD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72例和营养正常组128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和构建预测模型。采用H-L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预测模型拟合优度及预测效能,并进行统计推断。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营养不良组年龄≥60岁、透析龄≥3年、焦虑/抑郁比例和血肌酐、血尿素氮、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营养正常组,体质量指数(BMI)≥18.50 kg/m 2比例、血钙、白蛋白(ALB)、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低于营养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透析龄≥3年、焦虑/抑郁、hs-CRP是P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BMI≥18.5 kg/m2、ALB、spKt/V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PD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0.95CI)为0.905(95%CI:0.834~0.983),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891、0.903、0.872。以25%的样本进行验证:该风险预测模型实际应用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889、0.875、0.880。统计推断显示:关联性好(P<0.05),优势性相对一致(P>0.05)。 结论:年龄、BMI、透析龄、焦虑/抑郁、hs-CRP、ALB、spKt/V均是PD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经验证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腹膜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入院24h内给予腹膜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入院24h后给予腹膜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A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较B组明显降低.结论:早期应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效果明显,可较早缓解症状并缩短病程、减低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且越早运用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究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72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根据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及认知功能障碍组。采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评估患者营养状态,以MNA评分分为营养正常组、潜在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组,比较认知功能正常组及认知功能障碍组营养状况占比情况,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及影响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 结果: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透析时间明显延长,MNA总分、MoCA总分明显降低(P<0.05)。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营养正常者比例明显降低,营养不良者比例明显升高(P<0.05),潜在营养不良者比例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MoCA总分与MNA总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时间(延长)、营养不良均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升高,且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营养状况具有明显相关性,加强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助于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与手术切开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对比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3月1日至2012年3月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肾病科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且自愿行腹膜透析的患者96例,其中45例在局麻下行常规手术切开置管术(A组),51例行腹腔镜置管术(B组),术后均使用百特双联系统装置进行腹膜透析.并对术后导管相关性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费用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结果:A组中:导管移位3例(6.7%),网膜包裹2例(4.4%),胸膜瘘1例(2.2%),腹膜炎1例(2.2%),短期透析引流时疼痛2例(4.4%),总体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9.9%),手术时间为25-40 min,人均手术费用1000元,住院时间7-15天.B组中:无一例发生漂管,阴囊水肿2例(3.9%%),透析管周围渗液2例(3.9%),胸膜瘘1例(2.0%),腹壁疝2例(3.9%),腹膜炎1例(2.0%),总体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5.7%),手术时间为15-25min,人均费用5500元,住院时间12-25天.结论:腹腔镜置管术与手术切开置管术各有利弊,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患者经济、身体状况、患者意愿来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本医院收治的透析患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重度感染、脑梗死,两组的病死率及死因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两组患者7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透析年龄超过60岁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腹膜透析组1年、3年、5年、7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组心力衰竭、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膜透析组(P0.05),腹膜透析组腹膜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各有优缺点,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应个体化选择透析方式,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