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DNA探针在最近被常规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它可使临床诊断更迅速,此技术理论简单,故有充分时理由利用此新技术。传统方法鉴定微生物如分枝杆菌、病毒、寄生虫、肺炎衣原体和其他新的生长慢的病原体(eg,Mobiluncus Curtissii)需要几周时间。探针的产生使小实验室不仅具有鉴别较广范围传染病原的能力,且可减少向中心实验室送标本的费用,而探针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能直接且准确地从临床标本中检测病原体、精确地选择抗微生物药物以减少严重传染病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用同位素碘化钠直接标记核酸。以细胞内原位杂交实验检查鼻咽癌上皮细胞中的EB病毒基因。共检查病理确诊的10例鼻咽癌活检标本的细胞涂片,其中9例直接证实有EB病毒核酸。本文建立并改进了细胞内原位核酸杂交技术,首先使用重组的单链DNA作探针,并将碘标记的核酸用于原位核酸杂交实验。  相似文献   

3.
食源性致病菌的体外培养一直是病原体诊断的金标准,但按照目前的培养技术仅有1%的细菌可以培养.目前用于病原微生物鉴定的高通量检测技术主要有:多重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焦磷酸测序技术和芯片技术等,本文介绍了这些高通量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结核病的诊断是靠直接痰涂片抗酸染色和培养。然而,直接涂片的敏感性仅22~43%,培养虽比直接痰涂片法敏感,但又耗时较长,而且只限于具备培养条件的实验室。 结核病的快速诊断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检测结核糖菌的抗原,如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二是采用探针技术检测结核杆菌的核酸。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诊断结核病确属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光敏生物素标记的R3 cDNA探针杂交检测了HF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血清和尿沉淀细胞中HFRS病毒核酸。结果42份淋巴细胞标本中30份为阳性,48份血清标本中有24份出现阳性杂交信号,81份尿沉淀细胞标本中53份为阳性,表明将此光敏生物素标记的cDNA探针用于HFRS实验诊断和致病机理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核酸适配子W3偶联量子点QD605制备特异性探针(W3-QD),并对大肠癌细胞以及临床大肠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进行靶向成像。方法荧光显微镜分析W3-QD对混合培养细胞中靶细胞LoVo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利用W3-QD对不同种类细胞进行特异性成像并扫描定量,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验证;进一步利用W3-QD对临床大肠癌患者组织标本进行特异性成像。结果 W3-QD能够特异性识别混合细胞培养中的LoVo细胞,并能够对不同种类的细胞进行定量成像,与流式细胞术的结果一致;将W3-QD进一步用于临床患者组织标本上,能对转移性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进行靶向成像作用。结论核酸适配子-量子点(W3-QD)探针荧光检测技术可应用于转移性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的靶向成像。  相似文献   

7.
<正>核酸杂交不仅广泛用于分子生物学,而且也用于诊断医学等领域,这就需要有一种稳定、非放射性探针,到目前为止,用于杂交探针的非放射性标记物有:(1)用抗生物素或抗生蛋白链菌素检测的生物素化的核苷,(2)用于免疫学检测的半抗原以及(3)与核酸交联的蛋白质。所有这些方法,最终都要用酶催化显色来检测杂交探针分子,尽管这类非放射性标记探针可以在高浓度使用(这可以增加杂交速率),但是,其检测灵敏度和简易性都无法与放射性核酸  相似文献   

8.
生物素标记检测技术用于分子杂交已有数年历史,并有很多成功的报道。其原理是用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尔后用免疫组化技术显示杂交结果。它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特别是避免了使用放射性同位索。它可用于细胞学、染色体及分子学标本,甚至石蜡切片。当然,此方法的灵敏度尚不及放射性探针,且常有本底过高。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 核酸杂交技术是一种发展很快、应用极广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它利用核苷酸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通过一段已知特异性的核酸分子,标记上特定的示踪物质作为探针,在液相或固相中与待测标本中的特异性核酸反应,探针与标本核酸的互补单链经氢键作用而形成双链。然后,通过一定的程序显示杂交双链的存在、状态、大小或数量进行检测。故核酸杂交亦称分子杂交(moiecular hybridization)。  相似文献   

10.
应用异羟基洋地黄毒甙元标记的探针,检测了人和鸭的血清及肝脏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并与~(32)P标记的同位素探针做了比较。结果证明,该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同位素探针一致(0.2pg)。它可用于各种核酸杂交试验,如打点杂交、Southern和Northern转印杂交试验等。恰当地从标本中提取待测核酸,是应用该探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正>DNA探针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中有巨大潜力,它提供了快速、价廉地鉴定在合成培养基上不易生长的病原体的可能性,包括检测携带已知毒力因子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病原体株,同时可以直接检测临床标本和污染食品中的传染原。目前已有大量有价值的资料,详细综述了此技术在这些方面和微生物学其它方面的应用(Highfield和Dougan,1985;Edberg,1986;Goldmann,1987;Miotti,1987;Tenover,1988;Landegren等,1988)。 在微生物鉴定领域,诊断用探针已可购得,可用于检测各种菌种,包括嗜肺军团菌、结核杆菌、淋球菌、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肺炎支原体和沙门氏菌某些血清型(Tenover,1988)。另一应用引起了流行病学家的兴趣,即利用探针检测提供的DNA指纹图对医院内和社会的疾病爆发进行研究和控制,因为这些DNA指纹图对核苷序列中较小的基  相似文献   

12.
淋病奈瑟菌 (N eisseria gonorrhoeae)是淋病的病原体 ,该菌也称淋病双球菌 (diplococcus gonorrhoea)或淋球菌(gonoccus)。淋球菌的分离培养检测法仍是诊断淋病的金标准试验技术 ,基因探针技术有可能比分离培养法更敏感和特异而成为另一种可行的诊断方法 [1 ] 。在设计淋病的诊断技术时 ,实验技术人员要考虑所在单位的实际、社区淋病患病率以及试验方法的成本效益等 ,试验效果 (testperformance)是选择淋病诊断试验的关键指标。当社区淋病患病率低时 (如产前检查的妇女 ) ,敏感度与特异度均高的试验方法的阳性预测值 (PPV)也低 ;类似试验…  相似文献   

13.
姚知行 《生物学通报》1997,32(10):28-29
放射性标记的核酸探针(DNA和RNA探针)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各个领域,例如克隆的筛选,Southern杂交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等等。放射性核酸分子探针是指特定的已知核酸分子片段,内含放射性核素(例:‘千、‘H和”S),并能与被检测的核酸分子退火杂交(核酸序列互补),因此可用于待测核酸样品中特定基因序列片段的探测。1探针的种类和选择根据核酸分子探针的来源及其性质可将其分成3大类,即:DNA探针、RNA探针和人工合成的寡聚核青酸探针。而DNA探针又可分为基因组DNA探针和。DNA探针。探针的选择是根据不…  相似文献   

14.
1标本采集 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技术包括临床标本采集和实验室对病原体的检测两个部分。临床上应按疑似或需检测的肺部感染的病原体种类,采集相应的临床标本和采取相宜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人偏肺病毒(hMPV)核酸特异的快速、敏感的TaqMan-MGB探针实时定量RT-PCR检测方法.方法:分别设计hMPV特异的引物与荧光标记探针,合成hMPV绝对定量RNA模板,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与常规RT-PCR平行比较,对其灵敏性、特异性和可重复性,以及用于临床样本的适用性等进行评价.结果:本方法可对hMPV进行特异性诊断,检测灵敏度可达10拷贝/25 μL,检测线性范围至少可达10 1~10 6拷贝/反应,且实验重复性好,初步应用于北京地区采集的158份临床鼻咽拭子标本,定量RT-PCR检出31份标本阳性,明显高于常规RT-PCR方法(22/158).结论:建立了人偏肺病毒TaqMan-MGB探针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初步证实可用于临床鼻咽拭子标本的检测,为开展hMPV的流行监测及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用克隆的HCMV AD169株DNA片段,制备了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建立了检测临床脐带血、尿标本中HCMV DNA的核酸探针杂交方法。该探针可测出100pg同源DNA,不与人胚肺细胞、Hep-2细胞DNA以及其他疱疹病毒的DNA发生反应。用核酸杂交方法检测了30份脐带血标本,有11例阳性,阳性率为33%。10例孕妇尿标本中,3例阳性,阳性率为30%。检测结果表明:我们建立的生物素标记的HCMV DNA探针的点杂交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比分离病毒法更迅速,可用于HCMV感染的临床标本的病毒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7.
<正>引言 利用DNA探针做传染病的临床诊断在科学文献的许多报告中已有描述。DNA探针方法学的应用首先是为了获得特异性抗菌素抗性基因传播的资料以及作为研究其发展关系的工具,而不是检测抗微生物抗性。然而DNA探针主要优点之一是它能够用于检出微生物特异性基因而不需要先行分离与生长。由于这一技术能在病人原始标本中直接测定传  相似文献   

18.
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是引起全人群急性胃肠炎暴发和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也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最常见非细菌性病原体。由于缺少有效的小型动物及培养细胞研究模型,目前对NoV感染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NoV实验室诊断技术发展成熟,尤其是近年来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其诊断水平的提高,满足公共卫生和临床诊疗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9.
应用异羟基洋地黄毒甙元(Digoxigenin)标记的RNA探针,检测了人和黑猩猩血清及肝脏中丁型肝炎病毒核酸,并与~(32)P标记同一探针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异羟基洋地黄毒甙元标记的RNA探针的杂交效果与同位索探针一致(同源cDNA0.2pg),可用于人和动物血清及肝脏标本内HDV核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结核病的细菌学检查目前是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由于痰涂片阳性率较低,镜检需要经验,难以区分环境分枝杆菌造成的假阳性;痰培养需时太长,因此细菌学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有限.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用高度敏感的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及其特异性DNA片段,如聚合酶链反应(PCR)、生物探针和基因芯片等,需要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检测费用高而未能广泛推广.血清学诊断技术有其固有的优势,如操作简便、快速、便于推广、无需特殊精密仪器,已有多种纯化的特异性抗原可采用,可以发展成自动化检测,尤其是对痰培养阴性和肺外结核病有较为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而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从靶抗原的选择和检测技术的改进等方面综述了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