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对安徽蚌埠某鸽场2014年初至2014年底5次送检以腹泻、败血症为特征的病死鸽肝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测定其致病性、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方法 将5次送检的病死肉鸽肝脏组织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同源性分析,并测定其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结果 从上述病死鸽肝脏中分离到5株革兰阴性杆菌。基因比对结果显示,5株分离菌均为肠道沙门菌。分离菌均含有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均不含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CMY-2,2株含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1,4株含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1,2株含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实验组小鼠多数于接种后24 h内死亡。分离菌均含肠毒素基因stn,菌毛基因invJ,毒力岛基因mis、orf31.9和pipC,3株含毒力岛基因基因sipA和ssaB基因。结论 该鸽场5次送检的病死鸽死亡是由肠道沙门菌感染引起的。5株分离菌致病性均很强,均含多重耐药基因和多种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2.
肖冰  王越  郎兴莹  司虹  薄志坚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2):1403-1405, 1412
目的检测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腹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的方法测定大连地区临床分离的78株伤寒沙门菌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catA和catB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基因以及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aac(6′)Ⅰb和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等8种耐药基因。结果78株沙门菌对12种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1.28%~74.35%)。得到9株多重耐药菌株,其中5株检出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7株耐氯霉素的伤寒沙门菌菌株中,2株仅检出catA基因,1株仅检出catB基因,1株仅检出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2株同时检出catA基因和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2株检出aac(6′)Ⅰb基因,1株检出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4株检出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qacEΔ1sul1;6株检出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结论大连地区临床分离的伤寒沙门菌存在严峻的耐药现象,多种耐药基因存在于耐药伤寒沙门菌中,可能是导致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根据动物产品中沙门菌的分离和耐药性分析,来评估猪肝中沙门菌的危害程度。对猪肝沙门菌采用分离培养,并进行药敏纸片扩散试验法分析,得出猪肝中沙门菌耐药现象严重的结论。从猪肝中所分离出的5株沙门菌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存在,而且多重耐药现象也普遍存在,特别是对庆大霉素、利福平、多粘菌素B等常用药物耐药(耐药率100%),建议近期对猪沙门菌病的治疗用药为阿米卡星、头孢克肟、头胞噻肟。这些提示当用药物进行治疗时,必须在用药前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筛选敏感药物,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沙门菌毒力基因spvB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纯化SpvB蛋白并以其为抗原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pvB进行分析,选取抗原性较高、易表达的氨基酸序列作为克隆序列,以携带spvB基因的鼠伤寒沙门菌为模板,PCR扩增目的片段后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将质粒pET28a-SpvB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后诱导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SpvB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spvB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表达且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将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小鼠Western blot检测血清中抗体与SpvB特异性结合。结论: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SpvB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豫  杨小鹃  张菊梅  王涓  吴清平 《微生物学报》2021,61(12):3918-3927
沙门菌(Salmonella spp.)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人、畜感染沙门菌后会引起伤寒、副伤寒、胃肠炎、败血症和肠外局灶性感染等疾病。抗生素是治疗沙门菌严重感染的有效手段,随着临床和畜牧业中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得沙门菌的耐药情况日益严重。整合子是普遍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种可移动基因元件,可有效捕获外源基因确保其表达,并复合于转座子、质粒等,使多种耐药基因在细菌种内或者种间进行传播。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随着新基因盒和复杂整合子的不断出现,导致整合子系统迅速进化。整合子在沙门菌耐药性传播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整合子系统的分子结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沙门菌中存在的Ⅰ、Ⅱ、Ⅲ类整合子介导的耐药性及现有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沙门菌耐药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末期沙门菌耐药菌株的逐渐增多,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给沙门菌病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成为公共健康的一大威胁。目前关于沙门菌耐药性机制,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拓扑异构酶基因的突变;②抗菌药物摄取或累积量降低;③可转移遗传元件介导的耐药性机制;④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本文着重综述上述几种沙门菌耐药性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鉴定沙门菌噬菌体侵染裂解过程中的抗性菌株,研究抗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差异,为解决噬菌体治疗应用中的抗性菌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次级感染法和双层平板法筛选沙门菌噬菌体抗性菌,通过生物学特性和毒力基因检测比较宿主菌ATCC 13076及其噬菌体抗性菌株R3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小鼠攻毒实验和细胞粘附实验比较致病力强弱。【结果】噬菌体抗性菌株R3的生长速度较宿主菌略慢;生化及毒力基因检测均表明抗性菌株与宿主菌无差异;与宿主菌相比,抗性菌R3的LD50增加了74.8%(P>0.05);对MODE-K细胞粘附能力稍弱,但是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表明,与噬菌体宿主菌相比,噬菌体抗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毒力基因并没有改变,对小鼠致病力减弱,但是对MODE-K细胞粘附能力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实现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coli)、沙门菌(Salmonella)的同时检测,建立快速灵敏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方法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毒力岛基因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发表的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毒力岛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了大肠埃希菌毒力岛irpl、irl)2和fyuA,沙门菌毒力岛mgtC、sseL和sopB等6对引物,以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CVCC1565)菌株和沙门菌(ATCC9150)菌株的核酸混合物为模板,经引物特异性试验,引物组合,成功建立了快速鉴别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的双重PCR方法。结果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引物irpl、irp2和fyuA仅能扩增出大肠埃希菌(CVCC1565)的特异性片段,大小分别是799、414和948bp;引物mgtC、sseL和sopB仅能扩增出沙门菌(ATCC9150)的特异性片段,大小分别是500、269和1000bp。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2×101CFU/mL和2.0×101CFU/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简便等特点,可用于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的联合检测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湖北地区伤寒沙门菌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1999年湖北地区15所医院分离的80侏伤寒沙门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并与1996年资料比较。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WHONET-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氨苄西林(P<0.05)、哌拉西林(P<0.01)、头孢噻肟(P<0.01)敏感性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常用于治疗伤寒的氨苄西林、氯霉素、环丙沙星对伤寒沙门菌仍保持高敏感性,分别为89.5%、96%、95.7%。结论  相似文献   

11.
【背景】在鹌鹑养殖过程中,抗菌药物和消毒剂的不规范使用加剧了耐药菌株在动物、场所和食品之间的相互传播,因此,掌握致病菌株在养殖动物中的耐药状况至关重要。【目的】检测北京周边地区鹌鹑蛋源致病菌株的耐药特征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在天津市武清区部分鹌鹑养殖场采集鹌鹑泄殖腔粪便、鹌鹑蛋表、养殖环境和鹌鹑饮水的样品,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血清分型、沙门氏菌inv A基因序列测定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同时进行小鼠攻毒试验,测定小鼠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再通过药敏试验和PCR方法对分离菌的耐药表型、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分离菌株菌落颜色、镜检形态和生化试验结果符合沙门氏菌特性,沙门氏菌inv A基因序列测定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参考株相似度为99.44%,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血清型为1,4,[5],[12]:i:l,2。该菌株对小鼠有致病作用,小鼠LD50为2.10×107 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链霉素、磺胺甲啞唑、磺胺异啞唑、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表现耐...  相似文献   

12.
张璐  沈青春  张纯萍  赵琪  崔明全  李霆  程敏 《微生物学报》2021,61(12):4038-4047
【目的】评价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沙门氏菌血清型和耐药性检测方面的应用能力。【方法】对我国1950–2015年分离的290株鸡源沙门氏菌用常规检测方法进行了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提取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应用SeqSero和ResFinder数据库分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性;对用常规检测方法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方法得到的血清型和耐药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符合性情况。【结果】沙门氏菌的主要血清型为肠炎和鸡白痢(≥84.5%),常规检测方法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方法在沙门氏菌血清分型方面的总体符合率为97.6%。对11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磺胺异噁唑(39.3%)、氨苄西林(39.0%)和粘菌素(39.0%)的耐药率较高,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能够100%预测美罗培南、氟苯尼考、阿奇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而且对恩诺沙星、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头孢噻呋、磺胺异噁唑的预测符合率均超过95.0%。【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沙门氏菌的血清分型和耐药性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是分析沙门氏菌血清型和...  相似文献   

13.
14.
[背景]狐、貉肺炎频发导致养殖户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目的]调查黑龙江省、吉林省、河北省、山东省等地狐、貉肺炎原因,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无菌采集患病狐、貉肺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进行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特异性基因PCR鉴定、药物纸片扩散法敏感性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及小鼠致病性试验....  相似文献   

15.
【背景】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周围环境中,常导致动物和人类感染。【目的】探究吉林省长春地区某养鸡场病鸡死亡原因,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从病死青年鸡脏器分离到病原菌TSA-1,通过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细胞毒性和黏附性试验、大蜡螟攻毒试验研究。【结果】分离株TSA-1在镜下呈短杆状、球状的革兰氏阴性菌,生化特性与奇异变形杆菌相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显示与奇异变形杆菌相似度为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TSA-1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卡那霉素、头孢唑林等14种药物耐药,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7种药物敏感;分离株还具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携带ireAucaApmfAatfAptAzapAhpmAflhC这8种毒力基因,并对巨噬细胞RAW264.7表现出细胞毒性,而且对Caco-2细胞具有很强的黏附作用;同时对大蜡螟幼虫表现出比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O78,APEC-O78)更强的致死作用。【结论】从病死鸡脏器分离得到的奇异变形杆菌TSA-1具有多重耐药性,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对细胞和大蜡螟幼虫表现出强毒性作用,说明该菌是引起病鸡死亡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肯塔基沙门菌是引发人类和畜禽肠道疾病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原菌之一,普遍具备多重耐药性.近年来,肯塔基沙门菌在全球流行趋势逐渐上升,严重威胁畜禽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肯塔基沙门菌的流行状况、耐药性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以期为肯塔基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肺炎克雷伯菌是仅次于大肠杆菌的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大熊猫发生出血性肠炎、全身性败血症等。【目的】明确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学特性,对防控该病作出科学指导。【方法】分别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拉丝实验、K-B纸片法和PCR技术对46株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高黏性表型、耐药表型和15种常见毒力基因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根据以上生物学特性选择一株可能具有致病性的分离菌pneumoniae-X-5,研究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46株肺炎克雷伯菌均可形成荚膜;12株为高黏性表型肺炎克雷伯菌;能形成生物被膜的菌株占比为65%(30/46);分离出的46株菌中多重耐药菌株占58%(27/46),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青霉素、万古霉素呈100%耐药;毒力基因检出率最高的为ureA(91.30%,42/46)。pneumoniae-X-5菌株对小鼠的LD50为8.9×104CFU/mL;该菌株攻毒小鼠肺泡间隔增厚,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坏死,脾充血,十二指肠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分离,固有层部分细胞坏死。死亡小鼠脾脏含细菌量最多,其次为肝脏。【结论】本试验阐明了部分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的多重耐药性、能形成生物被膜、具有高黏表型等病原生物学特性,为大熊猫肺炎克雷伯杆菌病的防控及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革兰氏阳性菌中的dlt操纵子编码细胞壁中磷壁酸发生D-丙氨酰化修饰所必需的酶。D-丙氨酰化使细胞表面产生正电荷,并因此排斥带正电的分子,例如阳离子抗菌肽,从而赋予对宿主的抗性。本文中,我们研究了dlt操纵子对苏云金芽胞杆菌表型性状的影响及在对昆虫毒力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Δdlt ABt基因缺失突变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表面电荷差异分析、抗逆性分析和毒力测定。【结果】结果表明,dlt A的失活显著降低了细胞表面的净负电荷,对阳离子抗菌肽(多粘菌素B和溶菌酶)的抗性和碱耐受性显著下降。同时,Δdlt ABt的生长曲线发生明显改变,细胞表面粗糙且形状不规则,生物膜形成减少和群游运动能力增强。此外,dlt A的失活降低了对昆虫中肠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并减弱了对家蚕的毒力。【结论】研究结果表明,dlt操纵子介导的磷壁酸发生D-丙氨酰化修饰与苏云金芽胞杆菌的许多表型性状密切相关,并且在苏云金芽胞杆菌对昆虫的致病性及抵抗昆虫体液免疫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