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中华花龟的心脏、肝脏、脾脏、肺和肾脏等组织器官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心肌的特点是暗带较窄,心肌纤维束状排列.肝脏分3叶,肝实质内结缔组织少,肝小叶分界不清楚.脾脏分被膜和实质两部分,实质由白髓和红髓构成,白髓包括椭球周围淋巴鞘(PELS)和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红髓由脾索和脾窦组成,未发现淋巴小结和生发中心.肺一对,为长形扁平囊,肺泡囊状,肺泡内可见管壁的结节状膨大.肾脏由肾小体、颈段、近曲小管、中间段、远曲小管和收集管6部分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在肾小体附近可见致密斑样结构.  相似文献   

2.
刘超  甄靓靓  李淑兰  赵文阁 《四川动物》2007,26(2):274-277,I0004
应用5-HT抗血清,以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究中华花龟消化道内5-HT免疫反应阳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结果表明,5-HT阳性细胞从食管到直肠的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以十二指肠部位分布密度为最高,胃幽门部次之,食管部最低;5-HT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上皮基部、腺泡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之间以及固有膜内,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锥体形、梭形等,以锥体形为主。认为中华花龟消化道5-HT阳性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作用途径,并且5-HT阳性细胞的密度分布可能与其食性、生活环境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地龟Geoemyda spengleri消化道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消化道全长为背甲最大直线长的3.70倍。小肠长度占消化道全长的比例最大,为52.7%。肝质量占体质量的2.80%。通过解剖消化道得知,野生地龟的食性主要为一些昆虫及其幼虫、马陆等,如双距螯蜂Gonatopus sp.、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条马陆Julus terrestris等。人工饲养条件下,地龟可捕食昆虫纲Insecta、多足纲Myriapoda、寡毛纲Oligochaeta、甲壳纲Crustacea、蛛形纲Arachnida等的小型动物,如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条马陆、环毛蚓Pheretima tschiliensis、鼠妇Armadillidium vulgare Latreille、跳蛛Salticidae等。野生地龟食性的确定对人工驯养繁殖中的饲喂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幼体的热耐受性和运动表现热依赖性,设计了具有和缺乏温度梯度两种热环境,研究幼龟体温的昼夜变化。高、低温耐受性分别用临界高温和临界低温表示,体温为泄殖腔温度,水温和气温分别是幼龟所处位置的水温和1cm高气温。临界高温和临界低温分别为41.9℃和1.8℃。在有温度梯度的热环境中,体温、水温和气温平均值有显著的昼夜差异,水温和体温的日平均值无显著差异,两者均大于气温的日平均值。在缺乏温度梯度的热环境中,体温、气温和水温平均值亦有显著的昼夜差异,但气温、水温和体温的日平均温度无显著差异。温度梯度是幼龟进行体温调节不可或缺的条件,选择体温有显著的昼夜变化,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9.2℃和25.4℃。在02:00—06:00时间段内,幼龟选择体温明显较低,其它测定时刻的选择体温无显著差异。幼龟各测定时刻的平均体温与平均气温和水温均呈正相关。处于温度梯度中幼龟特定气温的体温比处于缺乏温度梯度中的幼龟高3.7℃,这种差异是前者利用温度梯度进行体温调节的结果;处于不同热环境中幼龟特定水温的体温无显著差异。体温显著影响幼龟的运动表现。18—39℃体温范围内,疾跑速随体温增加而增加,36℃和39℃体温的幼龟疾跑速最大;体温达到41℃时,疾跑速显著下降。体温较高的幼龟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大于体温较低的幼龟。偏相关分析显示,疾跑速与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和停顿次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停顿次数与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活体解剖、测量及HE、AB-PAS染色等方法,对45尾体长范围11.30~28 cm花Hemibarbus maculates Bleeker的消化系统形态学、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肝胰脏和胆囊,无胃。(2)口下位,吻尖而细长,口裂长/吻长雄性显著大于雌性(P0.05);口咽腔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内有黏液分泌细胞和味蕾结构。(3)食道粗短,前段有味蕾,肌层发达且内壁有较深的纵向褶皱,黏膜层内有大量的杯状细胞、黏液分泌细胞,还有柱状上皮区域,游离面具有纹状缘。(4)肠呈S型,无肠腺,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比肠长均值为0.98±1.29;食道粘膜下层及环肌层最厚与肠道各段有极显著差异(P0.01)。前肠、中肠和后肠黏膜皱褶数量、黏膜皱褶高度、黏膜下层厚度、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浆膜层厚度却增加,前肠和后肠有显著差异(P0.01)。(5)食道和肠道的黏膜层发现有数量较多的颗粒细胞。(6)肝不分叶,为长条形,胆囊被肝包围;肝与胰脏不分开,胰脏弥散于肝、脾及肠管之间,比肝胰脏重(%)雄性(1.83±0.64)显著大于雌性(1.34±0.50)(P0.05)。(7)体长(L)与消化道长(Y)的关系呈线性相关:Y=1.1692L+1.2688(R2=0.653)。  相似文献   

6.
巴西彩龟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彩龟的消化道管壁由内向外依次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4层结构组成.食管、胃和大肠有纵行粘膜皱襞,小肠无皱襞但有绒毛.食管上皮和肠上皮为复层柱状上皮,胃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消化道粘膜固有层内分布有淋巴细胞,虽然淋巴细胞有聚集现象,但没有形成典型的淋巴小结.无食管腺和肠腺,虽然有胃腺但胃腺细胞分化不明显,说明巴西彩龟消化道的组织分化程度较低,在系统发育中处于较低等地位.  相似文献   

7.
应用活体解剖和光镜技术对中华刺鳅消化系统形态与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华刺鳅属典型的无鳔管、有胃鱼类,消化道较短,约为体长的45%,整体呈“Z”字形。食道很短,后与胃相联,胃呈“V”型,胃分为贲门部、胃底部和幽门部,贲门胃自食道末端到胃的底部都具有丰富的腺组织分布,其长度也是胃部最长的,约占中华刺鳅消化管长度的23%。胃底部的肌肉发达较厚,但仅贲门部有丰富的腺组织。消化道各段在组织结构上差异显著。胃前,消化道肌肉层内环肌与外纵肌厚度之比自前向后逐渐增大,杯状细胞数量自前向后逐渐减少;胃后,肠道肌肉层内环肌与外纵肌厚度之比则逐渐减小,杯状细胞数量逐渐增多。消化腺分为肝脏和胰腺,肝脏与胰脏为独立的两个器官,胰脏分散分布于胃与肠道周围的系膜内,肉眼可见。未发现类似鲤科鱼类弥撒于肝脏或脾脏内的胰腺结构。中华刺鳅以日本沼虾和秀丽白虾为主要摄食对象,性凶猛,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8.
西藏蟾蜍消化系统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西藏蟾蜍的消化系统进行了组织学观察.消化道可以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和直肠;肝脏和胰腺为消化腺.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外膜组成.黏膜层中含有许多胃腺,但胃腺的颈部和腺体部不明显.肌肉层发达,有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小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外膜组成,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缺失.在黏膜层的固有膜中有管状肠腺.肝脏分为左、中、右3叶,肝小叶界限不明显.胰腺中的腺泡由腺细胞围成.  相似文献   

9.
选择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1代幼龟共270只,测定了体重、背甲长、背甲宽、壳高、腹甲长等17个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3种龟的测量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显示背甲长、背甲宽、壳高、腹甲长和甲桥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它们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性状,其中背甲长和壳高是影响体重的共同性状;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分别为R2=0.945、0.920和0.958,表明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指标已经找到;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以背甲长、壳高和腹甲长,背甲长、壳高和甲桥长,背甲长、背甲宽和壳高等3种龟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156.764+9.895X1+17.449X3+14.347X4,Y=-295.040+13.443X1+40.603X3+38.632X9,Y=-280.960+14.908X1+14.290X2+43.129X3。  相似文献   

10.
亚东鲑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亚东鲑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分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等。食道粘膜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胃、肠粘膜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分界明显,胰腺外分泌部由腺泡组成,内分泌部即胰岛分散存在于外分泌部之间。  相似文献   

11.
运用形态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宽体沙鳅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宽体沙鳅的胃呈U形;消化道较短,为体长的1.02±0.05倍.咽部粘膜层味蕾发达;未见食道纵肌层;胃分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贲门部具胃腺,盲囊部环肌层发达,幽门部肌肉层3层,呈纵-环-纵排列,幽门括约肌发达;肠各段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肝脏2叶,左叶发达;胰腺组织弥散在肝、脾、胃、肠等的系膜上或随血管的分支进入肝脏组织内.  相似文献   

12.
金丽  张耀光 《四川动物》2007,26(2):395-396,I0007
2005年10月~2006年5月,用组织学技术研究中华蟾蜍颈动脉腺结构。结果表明,颈动脉腺位于外颈动脉基部,圆球形,深红色至棕褐色。组织结构显示:颈动脉腺的外壁是动脉管壁的延续,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整个外壁厚薄不均。颈动脉腺的最大特点是中膜和内膜并不像一般血管形成环圈状,而是从不同部位向管腔突出延伸、相互连接构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迂回曲折的网状血管。管腔大者,管壁厚,弹性纤维、平滑肌纤维多,内膜靠腔面内皮细胞多成立方状,细胞核端位近圆形;管腔小者,管壁薄,弹性纤维、平滑肌纤维少,内皮细胞扁平、排列稀疏,胞核长梭形;一些区域管径极小,管壁极薄,成为开放的血窦,只允许一个血细胞通过。网状管壁间有密集成团的大型类上皮细胞等细胞分布。据结构推测中华蟾蜍颈动脉腺有调节血压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对凹耳臭蛙Odorrana tormota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消化道可以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和直肠,末端开口于泄殖腔。肝脏和胰腺为消化腺。消化道管壁的组织结构均为4层结构,由管腔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胃黏膜层中含有许多胃腺,可明显分为腺颈部和腺体部。小肠含有十二指肠腺,直肠含有直肠腺。肝脏发达,分为左、中、右3叶,肝小叶界限不明显。胰腺中的腺泡由腺细胞围成。凹耳臭蛙肠全长与头体长之比为0.44~0.91,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无尾两栖类中最小的。  相似文献   

14.
于2008年4月对4只成体褐翅鸦鹃雄性生殖系统进行组织解剖观察.其左侧睾丸重0.77 g±0.05 g,是右侧的3倍,达体重的0.36%,曲精细管充盈整个睾丸,没有睾丸纵隔和睾丸小叶,生精上皮厚56.88 μm±11.52 μm,睾丸间质较少.附睾1对,小而不明显.输精管长49.16 mm±1.56 mm,黏膜层形成许多纵形的皱壁,单层高柱状上皮细胞含大量糖原颗粒,固有膜无腺体,肌层发达.  相似文献   

15.
蜡皮蜥消化系统组织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石蜡常规切片,HE染色,对蜡皮蜥的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消化道管壁除口咽腔外,其余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不同部位的消化道管壁厚度各不相同,其中胃壁最厚,幽门胃壁厚达658.0μm,其次为大肠和食道,分别为393.3μm和215.9μm,小肠壁最薄,约为126.8μm;皱襞的发达程度也随消化道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十二指肠皱襞数量最多,约为27~42个,平均高度为733.2μm,其次分别为回肠、口咽腔和食道,大肠皱襞数量最少约为3~11个,平均高度为484.2μm;食道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口咽腔、胃、小肠和大肠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食道和大肠上皮的杯状细胞较多,密度分别为927个/mm2、899个/mm2;肝脏中色素细胞发达并含大量深色颗粒,胰脏泡心细胞较少且胰岛不发达,肝脏小叶和胰脏小叶界限不清晰。这充分说明了蜡皮蜥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征与其食性和生态习性相适应,与鸟类和哺乳动物相比,具有一定的不完善性和低等性。  相似文献   

16.
陈丽莉  刘绍龙 《四川动物》2012,31(4):598-600
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方法对泽陆蛙消化道各部分的形态和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泽陆蛙的消化道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和大肠。各管壁都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食道黏膜层有皱褶和纤毛,无杯状细胞;胃黏膜层有杯状细胞和胃腺,黏膜下层有血管分布;小肠具绒毛、杯状细胞和肠腺,大肠皱褶少,杯状细胞也少。  相似文献   

17.
蓝翅希鹛消化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德芳  郭延蜀 《四川动物》2007,26(4):919-922,F0003
对6只(3♀,3♂)蓝翅希鹛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蓝翅希鹛的舌成细长三角形,雌、雄舌尖端差异显著:雌鸟舌尖端各有一根长刺毛,而雄鸟无此长刺毛;在舌前端正中央还有一"v"形的凹缺,使舌成二分叉,雌鸟分叉深约2.77 mm,雄鸟为1.63 mm。食道颈胸部分段不明显,食管长18.64~23.55 mm,嗉囊外观不明显。腺胃乳突短而小,分布均匀;肌胃发达,具角质膜。肠道长与体长基本相等,小肠较发达,雌鸟长100.90 mm,占肠道总长90.08%,雄鸟分别为102.52 mm和89.60%;具有双侧盲肠,但不发达,占肠道总长的2.3%~2.8%,右侧盲肠略大于左侧;直肠短,雌鸟仅占肠道8.55%,雄鸟占8.72%。肝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左右两叶。胰位于十二指肠袢内,细长形,分二小叶。由消化道特征说明其食性是以食虫为主的杂食性鸟类。  相似文献   

18.
食蚊鱼的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肠和肛门组成。口咽腔内有味蕾分布。食道粘膜为复层扁平上皮,粘膜内有粘液细胞。肠可分为前后两段,皱襞高度、肌层厚度有差异。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不明显,雌雄肝脏的显微结构不同。胰腺呈弥散型,一部分分布在肝脏内,另一部分和消化道伴生。讨论了食蚊鱼消化系统的特点与食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