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羟基喜树碱(羟喜)是从我国南方特有植物喜树中分得的新抗癌有效成份。体外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羟喜(25~200μM)能程度不等地抑制小鼠肝癌细胞对胸苷和尿苷的转运。并能明显抑制[~3H]TdR或[~3H]UR掺入到DNA和RNA。若先用羟喜与癌细胞作用0.5小时,然后洗去药液,再观察对核苷转运的影响,发现羟喜对核苷转运的抑制是可逆的。体外实验还表明,羟喜对肝癌细胞胸苷激酶和尿苷激酶活力无明显的影响,这提示它抑制核苷转运的机制可能与核苷的磷酸化受抑无关。转运动力学的分析表明,小鼠肝癌细胞转运胸苷和尿苷的K_m值分别为0.53μM和13βM,V_(max)值分别为8.6和500pmol/分/10~6细胞。羟喜是竞争性抑制肝癌细胞对嘧啶核苷的转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豆甾醇(stigmasterol from Hedyotis diffusa willd.,SHD)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2的体外抑制作用,对肝癌H22的体内抑制作用及对其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评价SHD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2的抑制率变化规律。昆明雄性小鼠60只,随机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余接种H22瘤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5-FU阳性对照组(30mg/kg)和高中低剂量SHD给药组(剂量分别为15、30、60mg/kg),腹腔给药10 d后,比较各组瘤重抑制率、H22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结果:SHD对SMMC-7721、BEL-7402细胞具有体外抑制作用;SHD显著抑制H22肿瘤,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G2/M期细胞比例,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SHD在体外、体内均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此作用与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胸腺嘧啶核苷(TdR)是DNA生物合成的前休物,[~3H]-TdE在细胞中掺入的速率反映了细胞合成DNA能力的大小。本文对影响[~3H]-TdR掺入小鼠脾细胞DNA的几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眼镜蛇毒组分C对小鼠实验性肝癌细胞生长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林振桃  赵路宁 《蛇志》1997,9(1):3-6
BALB/C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与眼镜蛇毒组分C在无菌条件下混合后接种于昆明种小鼠右前肢腋下,在25℃条件下饲养12天。结果表明,组分C能明显抑制小鼠肝癌细胞的生长(IC50为59.08μg/ml),当肝癌细胞膜被人为造成损伤时,组分C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则显著增强(IC50为6.72μg/ml)。此外,组分C能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癌细胞,组分C也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且这种杀伤作用受组分C的浓度、组分C与肝癌细胞孵育的时间及孵育的温度的影响。病理组织检查发现,给组分C后,镜下可见肝癌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肝癌细胞未向皮肤及附件浸润。表明组分C对肝癌细胞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黄芩苷抑制H5N1禽流感假病毒的活性及其作用机理。采用H5N1假病毒检测体系,观察黄芩苷对不同H5N1禽流感假病毒株进入的抑制作用;并结合VSVG假病毒为阴性对照,判定黄芩苷是特异性的作用于H5N1禽流感病毒的进入环节;采用血凝抑制实验、ELISA实验分析其作用机理,采用MTT法测定黄芩苷毒性。黄芩苷能特异性的抑制A/Anhui/1/2005,A/Xinjiang/1/2006,A/Hong Kong/156/1997,A/Qinghai/59/2005,A/Thailand/Kan353/2004,A/Viet Nam/1194/2004 H5N1禽流感假病毒株的进入,IC50分别为65.76±5.61μM、54.98±4.38μM、46.81±5.12μM、32.88±4.18μM、63.30±1.59μM、43.23±3.43μM;黄芩苷对血凝素HA2亚基有抑制作用,IC50为35.86±3.09μM。黄芩苷在体外具有抑制H5N1禽流感进入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血凝素HA2亚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二十碳五烯酸(Eicosa Pentaenoic Acid.EPA)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的凋亡、端粒逆转录酶h TERT的调控作用及端粒酶表达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人肝癌细胞,用不同浓度的EPA(0μM、25μM、50μM、100μM、200μM)作用于SMMC-7721肝癌细胞(24 h、48 h、72 h)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应用MTT法检测SMMC-7721肝癌细胞细胞增殖变化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h TERT、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变化;Real Time-PCR检测h TERTm RNA的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SMMC-7721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水平。结果:EPA可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发生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时间计量依赖关系。在此过程中Bcl-2蛋白表达的降低和Bax蛋白表达上调,同时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水平和端粒酶活性均明显降低。结论:抑制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 TERTm RNA)表达而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诱导癌细胞凋亡,可能是EPA的抗癌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橙盖鹅膏多糖的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细胞毒性和抗肿瘤活性,本研究运用细胞学技术探究AC-1对T细胞、B细胞和RAW264.7三种免疫细胞的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研究AC-1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以及对小鼠胃癌细胞(MFC)、小鼠肉瘤细胞(S180)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AC-1能在体外显著刺激三种免疫细胞的增殖及RAW264.7细胞的吞噬,表明AC-1在增强机体免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AC-1主要通过显著促进IgE和IgG的分泌来增强体液免疫。在浓度为5~20μg/mL时AC-1对L929细胞无显著的促进及抑制作用,说明AC-1对正常细胞无毒性;在浓度为10~20μg/mL时AC-1能显著抑制小鼠胃癌细胞(MFC)的生长,但对小鼠肉瘤细胞(S180)的抑制效果较弱,说明AC-1在体外能够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对不同的肿瘤细胞具有不同的抑制效果。综上所述,橙盖鹅膏多糖(AC-1)在体外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抗肿瘤活性,但对不同的肿瘤细胞具有不同的抑制效果并且对正常细胞无毒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桑根酮D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采用的体外实验,桑根酮D溶液体外共培养三种癌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小鼠黑色素瘤B16F0细胞、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采用SRB法(Sulforhodamine B)检测桑根酮D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IC_(50)。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0和B16F10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桑根酮D,考察其对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采用的体内实验,建立小鼠H22肿瘤模型并分组,三个剂量的桑根酮D分别为12.5、25、50 mg/kg,考察其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桑根酮D抑制B16F0、B16F10、HepG2细胞增殖,HepG2细胞对桑根酮D最敏感,得IC_(50)为22.61±0.26μmol/L。随着桑根酮D浓度的增加,抑制细胞的作用增强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桑根酮D促进B16F0细胞内黑色素生成,促进细胞分化。12.5、25、50 mg/kg剂量的桑根酮D对小鼠肝癌细胞H22移植瘤抑制率为32.51%~45.72%。给药组小鼠的体重及各脏器指数变化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得出结论,桑根酮D具有体内外抗肝癌作用和促进肿瘤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褐藻多糖硫酸酯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Fucoidan)体外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Fu-coidan对Hca-F肝癌细胞体外生长和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中性红比色法检测Fucoidan对小鼠脾Mφ吞噬活性的影响;ELISA法检测Fucoidan对脾细胞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浓度低于1 000μg/ml时Fu-coidan对Hca-F肝癌细胞体外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Fucoidan对脾淋巴细胞增殖、Mφ吞噬活性及细胞因子IL-6、IL-10、IL-12、IL-18和TNF-α的分泌均有增加趋势。结论 Fucoidan对体外培养的小鼠Hca-F肝癌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提高细胞与分子免疫应答水平,调节细胞因子分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青虎耳草乙酸乙酯提取物(Et OAc extract from Saxifraga taugutica,EST)对小鼠肝癌细胞及原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实验用不同浓度EST处理H22细胞48 h后,AO/EB双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核酸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22细胞的凋亡情况。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进行体内实验,对比EST低、中、高剂量组对荷瘤小鼠抑瘤率、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及肝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 EST处理后H22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变化,且与浓度正相关;核酸电泳呈凋亡特征性梯状带;流式细胞分析,500μg/m L处理组凋亡率达31%;体内试验显示,EST低、中、高剂量的抑瘤率分别为33.0%、46.7%、64.3%;显著提高小鼠的胸腺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 0.05);组织学观察证明EST各剂量组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形态固缩、向周围组织浸润减少。结论 EST可增强小鼠免疫功能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与剂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王辉  包海鹰 《菌物研究》2010,8(1):48-51
采用MTT法研究了从黄盖鹅膏(Amanita subjunquillea S.Imai)子实体中分离纯化的二羟鬼笔毒肽对胃癌细胞(SGC)和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并对H22荷瘤小鼠进行了体内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二羟鬼笔毒肽对SGC和SMMC-7721体外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但对H22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剂量为0.3mg/kg时,抑瘤率可达65.1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LY)对巨噬细胞和小鼠体内羊种布鲁氏菌16M(16M)存活的影响。[方法]将抑制剂LY(20μmol/L)与细胞共同孵育1 h,并将其腹腔注射小鼠(20 mg/kg/day),然后16M感染巨噬细胞和小鼠,细菌菌落计数法计算细胞内和小鼠体内的细菌数量,MTT法检测抑制剂LY对细胞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抑制剂LY对TNF-α分泌的影响。[结果]抑制剂LY在20μmol/L浓度时不影响细胞活性,抑制剂LY显著抑制了布鲁氏菌在巨噬细胞和小鼠体内的存活(P0.05),抑制剂LY显著提高了布鲁氏菌介导的TNF-α水平(P0.01)。[结论]研究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可调控巨噬细胞和小鼠体内羊种布鲁氏菌16M的存活,为布鲁氏菌致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甲型H9N2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研究其特性,并在小鼠体内评估NA单抗的保护效果。方法用H9N2 NA质粒经肌肉注射并辅以电脉冲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筛选出小鼠单抗M53,采用酶联凝集素测定法(enzyme-linked lectin assay, ELLA)和NA-XTD法测定其NA酶抑制活性,同时还进行了空斑抑制试验,以确定单抗M53对犬肾细胞中H9N2病毒复制的影响。此外,评估了单抗M53对H9N2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预防和治疗性效果。结果在NA抑制试验中,单抗M53可抑制H9N2 NA对大分子胎球蛋白和小分子NA-XTD底物50%的裂解,IC_(50)分别约为4.48μg/mL和29.50μg/mL,表明单抗M53能够抑制H9N2病毒NA的活性。在空斑抑制试验中,当单抗M53浓度≥200μg/mL时,可显著抑制H9N2病毒在细胞间的低浓度传播。小鼠模型中,在H9N2病毒感染前24、48和72 h,使用30或10 mg/kg的单抗M53免疫1次,就可保护所有小鼠抵抗之后致死量的病毒攻毒,并显著降低小鼠肺部病毒载量。结论抗H9N2流感病毒的单抗M53具有作为流感病毒辅助治疗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RM197能否增强H22肝癌细胞裂解物疫苗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反复冻融H22细胞制备裂解物,与CRM197偶联,制备H22-CRM197疫苗,以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考察疫苗抗肿瘤活性,并对免疫学机制进行探讨。[结果]与PBS组相比,H22-CRM197免疫显著降低了荷瘤小鼠肿瘤重量(0.53±0.20 g VS 2.04±0.43 g,p0.01);与PBS组比较,H22-CRM197组小鼠免疫血清中检测到高滴度的抗-H22抗体(p0.01);H22-CRM197免疫能够有效地刺激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并诱导产生了明显靶向H22细胞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作用。[结论]CRM197可以显著增强H22肝癌细胞裂解物疫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纯化T2毒素并探讨其抗肝癌活性。[方法]采用萃取法、柱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从污染的玉米粒中分离T2毒素,采用MTT法、结晶紫染色法、荧光染色法考察其对两种肝癌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影响,划痕实验考察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纯化后,T2毒素纯度达到98%;当T2毒素浓度为8μg/mL时,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5±1.34)%(Hep G2)和(97±2.59)%(SMMC-7721),IC50分别为0.003 77μg/mL和0.003 25μg/mL,且有剂量依赖性。给药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贴壁细胞减少,细胞体积缩小,肿瘤细胞迁移能力减弱。[结论]T2毒素能够成为一种潜在的抗肝癌药物。  相似文献   

16.
肿瘤恶化的根本原因是肿瘤细胞的过度增殖和转移,黄芩苷作为一种黄酮类天然药物,对保护血管功能、抑菌、消炎等都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观察不同浓度黄芩苷对体外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探讨黄芩对肿瘤细胞转移的调控作用,以期开发黄芩苷作为肿瘤抑制药物的重要潜能。将0μm/L、20μm/L、40μm/L、60μm/L、80μm/L和100μm/L的黄芩苷处理细胞6 h,采噻唑蓝(MTT)、Tranwell小室迁移、显微形态观察等细胞学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均能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80μm/L和100μm/L的黄芩苷能显著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效率(p0.01)。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黄芩苷对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药物使用剂量正相关,黄芩苷对于肿瘤治疗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高效抑制肿瘤发生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肿瘤抑素抗肿瘤相关肽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抑素抗肿瘤相关肽-19肽是由肿瘤抑素185~203位氨基酸组成, 具有直接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生长作用, 但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是否有影响, 对肝癌是否具有治疗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合成19肽基因与载体pTYB2重组后进行蛋白表达、纯化获得19肽。通过MTT法、生长曲线观察19肽对人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TUNEL标记法、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检测法、透射电镜观察19肽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小鼠H22腹水型转移型肝癌实体瘤抑瘤实验证明其体内的抑瘤作用。MTT实验和生长曲线实验表明随着19肽浓度的增加肝癌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在相同19肽浓度下, 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存活细胞逐渐减少。电镜观察治疗组细胞出现明显凋亡, 流式细胞仪可检测到前G1峰, TUNEL标记法也证实治疗组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 体内19肽作用的小鼠H22腹水型转移型肝癌的抑瘤率达48.46%。可见, 肿瘤抑素19肽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对肝癌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证明醛缩酶A(ALDOA)在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作用并探索miR-34a-5p靶向调控ALDOA的分子机制,为肝癌治疗提供潜在的分子靶标。[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ALDOA表达质粒,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ALDOA的过表达和敲降效果,CCK-8验证细胞的增殖,划痕实验验证细胞的迁移。[结果]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ALDOA能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P 0.05),敲降ALDOA后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受到抑制(P 0.05),miR-34a-5p是通过靶向结合ALDOA的3'UTR抑制其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P 0.05)。[结论]miR-34a-5p通过靶向ALDOA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肝癌细胞系SNU739、HepG2,以CCK-8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测定阿帕替尼对肝癌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阿帕替尼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阿帕替尼影响肝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帕替尼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P0.05)。平板克隆实验提示与对照组相比,10μM和20μM阿帕替尼组肝癌细胞克隆数明显减少(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10μM和20μM阿帕替尼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经阿帕替尼处理的肝癌细胞,促凋亡蛋白Bax及Caspase3的活性片段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显著下调(P0.01)。结论:阿帕替尼通过调节肝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从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20.
殷清华  庄英帜  严奉祥 《生物磁学》2010,(11):2073-2075
目的:观察百里香酚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Bel-7402),采用MTT法、AO/EB荧光染色法观察百里香酚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作用。结果:百里香酚可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经百里香酚作用后,肝癌细胞在显微镜形态明显改变。结论:百里香酚能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