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果味派     
正是真是假所有的屎壳郎都会滚粪球吗?大多数人想起屎壳郎,脑海里便都是它们滚粪球的场景,但其实自然界中有成千上万种屎壳郎,只有少数成员爱滚粪球。一般来说,屎壳郎滚粪球是为了繁殖,为这样便于为新出生的小屎壳郎提供食物。不过有些屎壳郎,例如掘穴金龟科的成员们就没有滚类球的习惯。相反,它们更喜欢在发现的粪堆下面挖洞繁殖。而对于它们的宝宝来说,这样的成长环境也不差,同样一出生就能吃到饭。  相似文献   

2.
两种药用金龟甲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春  顾国华 《昆虫知识》1994,31(4):219-220
独角仙AllomyrinadichotomaL.和屎克螂CatharsiusmolossusLinnaeus均属鞘翅目,前者属独角仙科后者属金龟子科。两种昆虫都是重要的虫药,有定惊被瘀、通便攻毒、消癌之功。我们在研究它们的人工饲养技术时发现生物学特性与一般昆虫有一些特异之处,现整理报道如下。!独角他越冬的老熟幼虫即将化蛹2前,逐步从深土层移向浅土层,虫体不断分泌粘液,并长时间不断扭动身体,使周围的泥土、草犀利碎枝形成内壁十分光滑、而外壁非常粗糙的硕大长圆形泥球——蛹室。蛹室长10~12cm,宽7~8cm,壁厚2~3cm(图1)。卵散产于浅土层内.其卵周粘…  相似文献   

3.
黑绒金龟子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绒金龟子为防护林区主要害虫之一, 在东北地区每年发生一代, 以成虫在土中越冬, 越冬成虫4月上旬出土, 4月下旬到5月下旬为发生盛期, 成虫的发生消长和一定温度有关外, 更大程度和降雨量、湿度关系更为密切, 在通常情况下其发生高峰和多雨季节相吻合。成虫食性复杂, 不同饲料对其取食量、产卵量、产卵期有很大影响, 对于榆树叶的取食量最大、产卵量最多、产卵期也最长, 其余树种则次之。幼虫有3龄, 平均第一龄期19.29天, 第二龄期14.96天, 第三龄期31.42天。22—25℃温度范围的土层适合于1—2龄幼虫的活动。老熟幼虫潜入深层化蛹, 蛹期一般为半个月, 羽化后成虫在土中有升降活动, 当年一般不出土, 少数个体虽有出土活动或取食但不交配产卵。黑绒金龟子由于不同发育阶段受到不同温度的影响, 在土层中有不同深度的分布。部分成虫可以经二次越冬, 但第二次越冬后的成虫是否能正常产卵繁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记述了实小卷蛾属 (小卷蛾亚科 ,花小卷蛾族 )的一个新种 ,黄杉实小卷蛾RetiniapseudotsugaicolaLiuetWu ,sp .nov .。其幼虫危害黄杉PseudotsugasinensisDode的球果 ,在云南省禄劝县云龙乡球果受害率达 80 %~ 90 %。该新种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瓣在腹面中央凹陷很深 ,抱器腹拐角几乎呈直角 ,抱器端的腹角尖 ,可与该属其它种相区别。该新种的雌性外生殖器与松实小卷蛾R .cristata很相似 ,但成虫的花纹完全不同 ,该新种前翅的中横带很宽 ,且布满了灰绿色和灰黄色的云状纹 ,而松实小卷蛾前翅的中横带则较窄 ,翅端有明显的肛上纹。在昆明禄劝县一年发生 1代 ,以蛹在球果中越冬。越冬蛹于翌年 3月下旬开始羽化。 4月上旬至 7月下旬是幼虫危害期。老熟幼虫 7月下旬开始陆续化蛹越冬。提供了成虫外形、翅脉、雌雄外生殖器解剖图及幼虫的毛序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1.铜绿金龟子属鞘翅目、金龟子总科、丽金龟子科Rutelidae,学名Anomala corpulentaMotschulsky。 2.此虫在安徽各地几乎皆有分布。合肥地区主要以成虫为害苹果、枫杨、白杨等树树叶,损害猛烈,每年必须加以防治,否则将被倾食一光,影响生长、减少果产。 3.铜绿金龟子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越冬。次年5月上中旬开始化蛹。成虫盛发期在6月中旬,但前后延绵近3月之久。孵化的幼虫经2次脱皮,于9月生长成3龄,即以3龄幼虫潜伏于表土下6寸左右深处过冬。 4.成虫白天潜伏于表土内,傍晚太阳下山开始活动,7时半左右光线减弱至60米烛光以下便飞往寄主上交尾,交尾时间长达半小时。8时以后开始取食,直至黎明4时半方才飞回土中,日出时已绝迹。成虫寿命很长,可活一个多月。一生交尾多次。卵分期产出,散产于表土6厘米上下深处。每一雌虫一生可产卵50—60枚。成虫有伪死性,晚8时10分以后交尾活动已过,开始有趋向灯火的习性。 5.卵期一般为9天多,孵化过程中有吸水膨大的现象,胚胎发育与土壤湿度有密切关系,在土壤含水量10%—30%之间可以正常生长,低于10%便干瘪而死,高于30%终会腐烂,但是干燥致使卵壳瘪凹没有超过一半时,如遇适宜环境仍可恢复生长,在水中浸泡5昼夜捞起之卵仍然可以孵出幼虫,甚至浸上22天少数还没有死去。卵  相似文献   

6.
危害黄杉球果的实小卷蛾属一新种(鳞翅目:卷蛾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友樵  武春生 《昆虫学报》2001,44(3):345-347
记述了实小卷蛾属 (小卷蛾亚科,花小卷蛾族)的一个新种,黄杉实小卷蛾Retinia pseudotsugaicola Liu et Wu, sp. nov.。其幼虫危害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的球果,在云南省禄劝县云龙乡球果受害率达80%~90%。该新种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瓣在腹面中央凹陷很深,抱器腹拐角几乎呈直角,抱器端的腹角尖,可与该属其它种相区别。该新种的雌性外生殖器与松实小卷蛾R.cristata很相似,但成虫的花纹完全不同,该新种前翅的中横带很宽,且布满了灰绿色和灰黄色的云状纹,而松实小卷蛾前翅的中横带则较窄,翅端有明显的肛上纹。在昆明禄劝县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球果中越冬。越冬蛹于翌年3月下旬开始羽化。4月上旬至7月下旬是幼虫危害期。老熟幼虫7月下旬开始陆续化蛹越冬。提供了成虫外形、翅脉、雌雄外生殖器解剖图及幼虫的毛序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水稻食根叶甲Donacia provosti(Fairm)是云南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局部地区能造成严重损失。主要发生在眼子菜多,常年积水或排水不良的烂泥田中。5月中旬水稻移栽后,越冬幼虫从土层深处上升土表,聚集根部嚼食须根。发生密度最高的每丛秧有虫50头以上,一般10—20头。由于须根被食,稻苗吸收营养  相似文献   

8.
蓼龟象甲生物学习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蓼龟象甲RhinoncuspericarpiusL .是鲁梅克斯K 1饲料作物的重要害虫。在乌鲁木齐地区 1年发生 2代 ,主要以成虫在寄主根部附近土层中越冬。成虫、幼虫均可造成严重危害。成虫取食嫩叶 ,卵产于寄主根茎处 ;幼虫钻蛀于根部蛀食危害。受害植株根部易受根腐病毒的侵染而引起腐烂。  相似文献   

9.
胡淼 《昆虫学报》1980,(1):37-41
为害水稻的金翅夜蛾在赣榆县有三个虫种,即金斑夜蛾(Chrysaspidia festucae L.)、稻金斑夜蛾(C.festata G.)各C.major W.,以第一种发生较多。本文着重报道该虫在赣榆的发生和危害情况。其幼虫主要危害水稻和小麦,并取食稗草、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以及莎草科和香蒲科植物,每年发生4代,以低龄幼虫在麦田越冬,来年以第一代为害水稻最重。 造成本地大发生的原因有三:1.连续数年夏季没有酷暑;2.越冬代蛾量基数大;3.有丰富的紫云英和苕子等蜜源植物。1976年第一代幼虫大发生,就是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造成的。 探讨了测报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红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Red turpentine beetle,RTB)是近年来在中国爆发的入侵生物,在我国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油松伐桩和立木的根部越冬.室内测定昆虫的过冷却点(SCP)和短时间致死低温(LLT)是评价昆虫耐寒能力的重要方法.实验结果显示,红脂大小蠹越冬幼虫的平均过冷却点为一11.98±2.55℃,是一种耐冰冻的昆虫.红脂大小蠹的过冷却点在不同地理分布区的种群问有明显差异,老熟幼虫的过冷却点明显低于低龄幼虫,在越冬前和越冬后的幼虫问没有明显差异.红脂大小蠹幼虫在冬季至少町以忍受-23.5℃的大气温度安全越冬.从2001年开始引入我国的云杉大小蠹的捕食者大唼蜡甲(Rhizophagus grandis cyll.)幼虫的过冷却点为-18.05±2.76℃,低于红脂大小蠹所有虫态的过冷却点,说明比红脂大小蠹有更强的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绿带翠凤蝶     
绿带翠凤蝶 Papilio maackii,又称琉璃翠凤蝶 ,是一种翅展超过 10 0 mm的大型凤蝶科种类。由于翅表分布着艳丽的金绿色鳞片 ,使它成为北京比较华丽的蝶种 ,在我国分布于东北、河北及北京的山地。每年 4月时 ,春型的绿带翠凤蝶由越冬的蛹中羽化 ,婚飞交尾 ,并在黄檗这种寄主植物上产下蝶卵 ,孵化出黑色幼虫。随着龄期的增长 ,幼虫从黑色的毛虫变成酷似鸟粪的杂色 ;进入 4龄的幼虫不再保持黯淡的体色 ,而是变成翠绿的蠕虫 ,直至化蛹。绿带翠凤蝶幼虫头部拥有臭腺 ,当受到惊扰时 ,它们会扬起头部 ,迅速翻出一对长长的臭角 ,如图中头顶黄色呈“…  相似文献   

12.
章士美  汪广 《昆虫学报》1959,(5):436-451
这篇报告主要讨论了有关松毛虫发生规律的四个问题: 1.松毛虫年生活史和气候因子的关系:累积四年观察的资料,肯定了松毛虫在莲塘一年发生2—3代,即其一部分以第二代中小幼虫,一部分以第三代中小幼虫过冬,各代每个态别的盛发期,基本一致,但如3、4月间温度低,阴雨天长,降雨量多,则能延缓越冬代幼虫的结茧,这样,以后各代,也会顺次略为推延。3—4月温度高,结茧期也会相应略为提早。 越冬二、三代幼虫结茧的迟早问题,在这篇文章中,也讨论到了。由于第二代越冬幼虫在8月中下旬起,食量即大减少,停食期早,次春开始取食日期,又比较晚。第三代越冬幼虫没有这种现象。所以这二种世代在次春的结茧变蛾期,相差不大。在有些情况下,由于晚秋寒冷降临较迟,第三代越冬幼虫取食期延长,甚而还有可能比第二代提早几日结茧。 2.大幼虫耐饥与羽化率,含卵数和性比等的关系:这个项目,是因为看到松毛虫在大发生时,松针被完全吃光,有些幼虫,还能被迫结茧,为欲了解这些虫茧在今后的命运,试验共进行了二年,计二批,所得结果,证明大幼虫在接近结茧时耐饥,多数仍然能被迫结茧,这些虫茧的羽化率高低,与耐饥日期长短,大致上成反比,即结茧距耐饥日期短的,羽化率要高于日期长的。性比上,则经耐饥后结茧的,蛾数目似乎要比常态下结茧的多些。  相似文献   

13.
1.实验证明,在北京地区的自然坏境中猪蛔虫卵从4月至10月都能进行发育,5月至9月间能发育成侵袭性幼虫期卵。在背阳光条件下为6月至8月。实验证明,各期虫卵都能够越冬,并且保持侵袭能力。 2.虫卵发育速度最快的月份为7、8两月,土层深度为3—20厘米。土层的温度范围为24.5—39℃(平均26.3—33.3℃),含水量为9.5—19%。虫卵可于2星期内发育至侵袭性幼虫期卵。 3.实验证明,在北京地区,散布在土层3厘米以上的虫卵,由于湿度过低(含水量5%以下)或温度过高(42.5℃以上),造成虫卵不能发育成侵袭性幼虫期卵。但在背阳的条件下,在7、8月份的流行季节里,土表层由于温度、湿度均较适宜,虫卵能完全发育成侵袭性幼虫期卵。 4.在北京地区,在3厘米以下的土层,平均温度不超过33.3℃、含水量不小于9%时,虫卵有89%能发育成侵袭性幼虫期卵。 5.根据实验结果,对猪蛔虫病的防治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苹毛金龟子为东北西部防护林带的主要害虫之一,在防护林地区主要为害杨树和柳树。 成虫喜食花和嫩叶,随寄主植物物候迟早的不同而转移为害。在彰武地区的转移规律是黄柳→旱柳→梨树→苹果→加拿大杨。当地表温度达到12℃、平均气温接近11℃时成虫即可出土。出现初期每日傍晚仍潜入土中,俟日最低气温至20℃以上时不再下树。风速达8米/秒以上不利成虫活动,林带迎风面虫口密度最小。不同林种的虫口密度不一致:大片林虫口小于小片林和林带而林带虫口又小于孤立木。天敌中的灰顶伯劳、黄鹂等食虫鸟类抑制能力较强。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出土为害。幼虫有三龄;由于温度的影响,龄期长短亦各异。20—21℃的土层适于幼虫活动。老熟幼虫潜入80—120厘米深处化蛹。  相似文献   

15.
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羽化和产卵与寄主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蜡窄吉丁是危害白蜡属树木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因其幼虫期高度的隐蔽性生活而极难检测和防治.白蜡吉丁柄腹茧蜂是新发现外寄生于白蜡窄吉丁幼虫的优势天敌种,对寄主害虫的控制作用较强,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利用前景.研究调查了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及其寄主白蜡窄吉丁越冬代成虫羽化的时序差异、不同时期林间的寄生率、寄主密度与寄生率的关系以及寄主幼虫大小与茧蜂产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越冬后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羽化时间比其寄主害虫白蜡窄吉丁的羽化要晚1个多月.2003年白蜡吉丁柄腹茧蜂越冬代成虫的羽化从6月中旬持续到8月中旬,羽化高峰期在7月份;寄主白蜡窄吉丁的羽化期在5月中下旬.2004年白蜡吉丁柄腹茧蜂越冬代成虫的羽化从5月下旬持续到7月下旬,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寄主羽化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室内).越冬后天敌的羽化时间刚好适应最早寄主发育到可供寄生的龄期,这是二者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也表明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很可能是一种专性寄生蜂.林间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对白蜡窄吉丁幼虫的自然寄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是逐步上升的.自然条件下茧蜂决定是否产卵与寄主幼虫的大小即龄期有关,它仅在前胸宽和体宽1.5 mm、体长12 mm以上,即3~4龄的寄主幼虫体表产卵,但只要接受寄主并产卵,不同龄期寄主幼虫上的产卵量无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梁兴善 《昆虫学报》1966,(4):327-332
1.榆毒蛾在北京地区,一年两代,每代的历期与季节性气候变化有关。第—代在夏季完成,卵期,约在7月上中旬,幼虫于7月中下旬孵化,至8月下旬化蛹,9月上旬羽化,历期约50日;第二代从秋末到次年春末夏初,卵期在9月上旬至下旬,幼虫9月中下旬孵化至10月中旬前后进入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活动至6月下旬化蛹,7月上旬羽化,除越冬期外,历期约120日。 2.榆毒蛾的雌雄性比,1956年统计:第一代雌雄比例(%)为68:32,第二代为56.5:43.5。其产卵量,每雌最多215粒,少为26粒,平均79.1粒。成虫期遇天气晴朗,卵量较多,阴雨天气,产卵量减少。卵的孵化率,在自然条件下,每代都在90%以上。 3.榆毒蛾在北京地区,以2龄幼虫越冬。越冬场所主要在榆树洞穴、裂皮和树下的堆积物内。榆毒蛾成虫不取食,幼虫取食叶片;幼虫1-3龄,趋光性弱,大部在榆树下层,叶片背面,5-7龄,趋光性增强,栖居于榆树上部、叶片表面;成虫夜晚有趋光习性,白天在晴朗的中午前后飞翔数量较多,阴雨和风速在3级以上的夭气停止飞翔。 4.榆毒蛾虫口数量的变化与降雨量及其分布有关。少雨的世代,榆毒蛾数量上升,多雨的世代,其数量下降。如1955年第一代幼虫初期降雨125.5毫米。蛾量较越冬代增长11.8倍,1956年第一代幼虫期降雨529.0毫米,其蛾量较越冬代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地区大猿叶虫发育历期与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哈尔滨对白菜上的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的生活史和生物学习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大猿叶虫在哈尔滨地区绝大多数个体1年发生1代,少部分个体1年发生2代。主要以成虫入土在2~27cm土层中滞育越冬。越冬成虫翌年4月下旬开始出土活动。第1代发生在5上旬至7月上旬,第2代发生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所有成虫在7月下旬以后均滞育越冬。在25℃条件下,雌虫产卵期为6~55d,平均为30.95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454.9粒。在25℃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为:卵(4.46±0.33)d,幼虫(8.22±0.26)d,蛹(4.17±0.22)d。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卵为10.80℃,幼虫为10.95℃,蛹为9.79℃;有效积温卵为64.82日.度,幼虫为117.37日.度,蛹为64.36日.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根蛆类害虫严重危害葱蒜类蔬菜作物,特别在韭菜上问题突出的现状,项目开展了根蛆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种群规律、单项防治技术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工作。明确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韭菜上的根蛆主要是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在甘肃和辽宁地区的优势种为异迟眼蕈蚊B.difformis Frey。采用黄板诱集成虫结合挖根查幼虫的方法,明确了华北、东北、西北和华东地区根蛆在田间的发生规律。根蛆不耐高温耐低温,春、秋和冬季发生严重,在夏季有转主危害的趋势,冬季以老熟幼虫在0~5 cm土层中越冬。蕈蚊成虫对黑色和棕色趋性最强,研发出特异性的黑色粘虫板。覆盖50~60目防虫网对根蛆的防效最佳,且对韭菜生长有促进作用。建立了蕈蚊成虫的优势捕食性天敌——瘦弱秽蝇Coenosia attenuata的饲养技术和田间应用技术,筛选出了对蕈蚊幼虫高致病力的昆虫病原线虫和Bt菌株,田间防效达60%以上。研发出保护地灌溉臭氧水、减量施药和喷淋施药等轻简化的根蛆防治技术10项。根据不同地区韭菜的种植习惯和根蛆的发生特点,在辽宁、河北、山东、甘肃等地建立了区域性的根蛆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建立核心示范区10个,进行技术培训5 000人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系统调查沟眶象Eucrypt1orrhynchm chinensis(Olivier)在宁夏灵武市的发生情况和特点发现:沟眶象以成虫和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有2个发生高峰期,越冬结束后以成虫越冬的沟眶象出土出现第1个高峰期,以幼虫越冬的沟眶象经化蛹羽化出土出现第2个高峰期;幼虫危害臭椿根部形成的瘤状物可以作为鉴别沟眶象危害的特征;沟眶象幼虫在土壤中垂直分布范围集中在0~45cm深土层,约占80%;成虫出土孔集中在距臭椿树干基部75cm范围内,占88%.据此建议土壤施药化学防治沟眶象时,施药深度不宜低于45cm,施药点距树干基部水平距离不得少于75cm,且树周各个方向均需施药.每年10月末沟眶象开始“人土”、翌年4月末开始“出土”,在沟眶象“人士”结束后但未冻土之前的11中旬和土壤解冻之后但尚未“出土”前的4月中旬,这两个时期土壤施药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沟眶象的同时,还应适时采取打孔注药、熏蒸等措施防治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树干内的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Harold).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越冬蛹呼吸代谢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吴坤君  龚佩瑜 《昆虫学报》1989,32(2):136-143
在25℃、不同光周期条件下饲养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幼虫,分别形成滞育的越冬蛹和发育蛹,用Gilson呼吸计研究其呼吸代谢.两组棉铃虫在蛹期的代谢速率(微升氧气/毫克鲜重/小时)都呈U-型曲线变化.越冬蛹呼吸代谢的特征是:代谢速率显著降低;U-型曲线的底线延续很长时间;几乎全部利用脂类作为代谢底物.预计滞育的棉铃虫在6龄幼虫期的代谢速率已明显降低.由于在诱导滞育的条件下蛹并不一定全部进入滞育,滞育与非滞育个体在化蛹初期又没有形态上的区别,所以它们的代谢速率差异可以用作判断蛹是否滞育的标准.根据呼吸资料估测,棉铃虫越冬蛹在长达7个月的越冬期内消耗能量约800(雌)—900(雄)焦耳,只比发育蛹(历期约两周)消耗的能量多7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