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不同海拔高原适应相关肝脏功能与脂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原移居者肝脏功能及血脂水平。方法:选择不同海拔高原移居者(平均10年以上)男性80名,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按高原会议订立标准分组:低海拔组(〈1500米)8例,中海拔组(1500-2500米)9例,高海拔组(2500-4500米)36例,特高海拔及以上组(〉4500米)9例,运输组(2700-4600米)18例。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mL,Roche Modular PE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肝脏功能及血脂水平。结果:高海拔移居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特高海拔及以上移居者(〉4500米),直接胆红素升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降低。结论:本文研究结果提示了,高原缺氧环境下,肝脏自身功能抗缺氧发生改变或高原饮食受限可引起肝脏功能变化,进而影响脂类代谢,是机体对长期乏氧状态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高海拔低氧环境暴露广泛影响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以往高海拔低氧环境影响人类颜色感知的研究集中于模拟高海拔环境和急性暴露于高海拔环境,鲜有对长期暴露于高海拔低氧环境的移居者和世居者的研究。本研究采用最小变化法比较汉族平原居住者(30名)、汉族移居高海拔区时间满2年者(30名)、高海拔藏族世居者(28名)的红、绿、蓝、黄4种颜色的明度差别阈限,观察其受海拔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高海拔暴露对世居者和移居者的蓝色和红色差别阈限影响最显著,对蓝色差别阈限影响显著大于红色,而对绿色差别阈限产生的影响仅发生于世居者。研究提示,血液供应量与高原环境暴露导致视觉颜色加工选择性改变有内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高海拔低氧环境暴露广泛影响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以往高海拔低氧环境影响人类颜色感知的研究集中于模拟高海拔环境和急性暴露于高海拔环境,鲜有对长期暴露于高海拔低氧环境的移居者和世居者的研究。本研究采用最小变化法比较汉族平原居住者(30名)、汉族移居高海拔区时间满2年者(30名)、高海拔藏族世居者(28名)的红、绿、蓝、黄4种颜色的明度差别阈限,观察其受海拔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高海拔暴露对世居者和移居者的蓝色和红色差别阈限影响最显著,对蓝色差别阈限影响显著大于红色,而对绿色差别阈限产生的影响仅发生于世居者。研究提示,血液供应量与高原环境暴露导致视觉颜色加工选择性改变有内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老龄化是日益严重的社会性问题。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如注意等,出现了明显的衰退。探究老化过程中视觉注意调控网络的改变有助于理解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的神经机制,并为寻找潜在的干预方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双目标注意任务:被试仅需全程注视屏幕中心的黑十字。黑十字左右两侧13.5°视角度会呈现两个相同的视觉圆点,800~1 200 ms后其中随机一个目标会发生改变或者不变。通过采集该视觉注意任务期间的脑电活动信号,比较青年人与老年人在视觉目标改变和不变两种条件下的大脑活动。结果 实验发现在青年人中,额叶、顶叶和颞叶等脑区的电极记录到的神经电活动特征对视觉目标是否改变存在显著性差别,而老年人的脑活动对该视觉目标改变无显著性变化。此外,还发现该脑网络的变化在青年人和老年人中均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注意任务下老年人脑网络难以对外界视觉信息输入做出及时响应,老化过程伴随视觉注意调控网络(额叶、顶叶和颞叶等)功能的衰退,该脑网络的变化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为老化引起视觉注意调控网络损伤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摘要: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S)是目前已知常见和著名的儿童癫痫之一,既往临床中普遍认为其预后良好,但随着神经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其反复发作可以引起神经、认知、心理、行为、注意网络功能等多重障碍。本文将从注意网络功能的定义、注意网络功能评定方法以及BECTS患儿引起注意网络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如发病年龄、睡眠结构改变、大脑结构改变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注意对人类的社会交往甚至是生存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者利用心理物理学实验范式(中央线索范式的变式)结合脑功能成像技术(ERP、f MRI、MEG等)以及神经心理学方法(脑损伤病人),系统探究了社会性注意在认知神经机制方面的特异性.社会线索(眼睛注视、头部朝向、生物运动行走方向)均能诱发独特的反射性注意定向效应,并且该注意效应在行为和神经层面上区别于非社会线索(箭头)诱发的注意效应.然而也有研究者对此提出质疑,因此有关社会性注意是否特异于非社会性注意仍然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社会性注意特异性认知神经机制的相关研究一方面能够为人类大脑中是否存在一个专门的"社会性注意探测器"提供证据,另一方面也为社会性注意在自闭症的早期诊断与干预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海林  莫婷  曾桐奥  王妍 《生理学报》2020,72(2):181-189
长期高海拔暴露影响空间工作记忆。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时域脑电成分,而非关注频域上不同频段的神经振荡。为探究长期高海拔暴露影响空间工作记忆的时间动态特征与神经振荡过程,本研究采用n-back任务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生长在低海拔地区、成年后移居高海拔地区满3年的20名健康年轻人(高海拔组)和从未到过高海拔的21名年轻人(低海拔组)的脑电数据,并进行时域与频域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海拔组相比,高海拔组反应时更长,在2-back条件下正确率更低;在2-back条件下,高海拔组的P2波幅更正,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波幅更负;早期delta频段(1~4 Hz,160~300 ms)的能量值更大,晚期delta频段(1~4 Hz, 450~650 ms)、theta频段(4~8 Hz, 450~650 ms)的能量值更小。以上结果表明,长期高海拔暴露影响移居者空间工作记忆能力,主要体现为后期匹配阶段注意资源不足,反应抑制能力与信息维持能力降低,从而损害空间工作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
微眼动是视觉注视过程中幅度最大、速度最快的眼动,可以消除由于神经系统适应性而产生的视觉衰退现象,在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微眼动与视觉感知功能的相关性,设计实验研究猕猴完成显性、隐性注意任务以及不同难度显性注意任务时,视觉注视情况下微眼动的差异.通过对不同难度显性注意任务下微眼动的参数进行比较,发现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微眼动的幅度、速率和频率都被抑制.另一方面,对比不同类型的视觉感知任务(显性注意和隐性注意),发现在相似的实验范式下,隐性注意对微眼动的频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幅度和频率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这表明视觉注意任务类型的不同或将导致猕猴完成任务的策略不同.这些工作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微眼动产生的神经机制以及视觉注意过程中眼动的作用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脑每时每刻都要接收大量视觉信息,由于人脑加工信息的能力有限,所以在较大视野内将注意分配给相关信息,同时抑制引起注意分散的不相关信息,对执行目标导向的行为至关重要。这种对视觉信息的选择性和主动性加工以适应当前目标的过程被称作视觉注意(visual attention),且视觉注意可分为自上而下的注意与自下而上的注意两种不同功能。由于来自大脑电信号的神经振荡活动在认知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综述了视觉注意与神经振荡(neural oscillation)的密切关系,但并未涉及不同的注意功能与神经振荡的关系。本文系统性调查了不同注意功能与神经振荡的关系,发现额-顶区域的theta频带振荡活动反映了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而后部脑区的theta振荡与自下而上的注意相关。顶-枕区域alpha振荡的偏侧化有助于注意分配,而alpha频带的大规模同步促成了注意对视皮层自上而下的影响。Beta振荡介导了自上而下的信息与自下而上的信息之间的互动,作为信息载体促进了视觉信息处理。Gamma振荡则可能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注意间整合相关。本文就视觉注意功能与神经振荡关系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旨在揭示不同的神经振荡活动在特定的视觉注意功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注意跟踪能力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眼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也是目前眼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研究使用多物体跟踪实验范式,系统考察了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相对于弱视儿童以及正常对照儿童,注意的容量是否存在异常.实验结果发现间歇性外斜视儿童和弱视儿童的注意跟踪能力都显著地差于正常对照儿童,而且间歇性外斜视儿童和弱视儿童的跟踪成绩基本没有差别,他们的注意跟踪功能的受损程度相近.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注意能力的行为异常,对进一步研究间歇性外斜视的发病机理和早期临床诊断具有潜在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具有特定频率的节律性刺激能同步大脑内相应频率的神经振荡,使神经活动与外界刺激发生相位锁定,称之为神经振荡-外界节律同步化(neural entrainment).这种同步化的现象伴随着大脑内神经元集群兴奋水平的周期性波动,并与节律信息加工、知觉及注意等认知过程存在关联.得益于其非侵入、易操作以及能有效调控神经活动的特性,神经振荡-外界节律同步化成为了研究神经振荡与知觉和认知功能关系的有力手段,也为认知障碍诊断及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眼睛注视、头朝向和生物运动方向等社会性线索,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交互极为重要.由于社会性线索和外周线索都具有反射性注意定向这一特点,社会性注意往往也被认为属于外源性注意.但是,外源性注意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的社会性注意现象.因此,两者是否具有相同的加工机制,尚存在争论.方法 本研究使用空间线索范式,系统考察了线索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源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Yantis的非突现范式.结果实验一研究发现在较简单的探测任务下,内源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没有交互作用,互相独立.实验二研究发现在较复杂的辨别任务下二者存在交互作用.结论二个实验结果验证了Berger等人提出的理论,即任务负载程度决定内源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的相互作用,在低负载即简单任务下,内源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互相独立,而在高负载即复杂任务下,二者才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预处理对SPS暴露大学学习记忆能力及其大脑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220-260 g)随机分为4组(n=12):对照(sham)组,高压氧(HBO)组,SPS组以及高压氧+SPS组.高压氧组每天1小时高压氧预处理(2.5个大气压,100%O2)连续5天;SPS组采用单次延长应激模型;高压氧+SPS组每天l小时高压氧预处理连续5天于最后一次预处理后24小时,制作SPS模型.4组大鼠于SPS暴露后72小时进行TUNEL染色,第15天经行水迷宫测试.结果:水迷宫实验中大鼠逃避潜伏期及游泳路径四组之间有明显统计差异[F0.01(3,28)=4.88>4.57,P<0.01;F0.01(3,28)=5.31>4.57,P<0.01].SPS组明显长于Sham组(P<0.01),而高压氧预处理能够逆转这种效应(P<0.01).游泳速度四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差异[F0.05(3,28)=2.23<2.95,P>0.05]. SPS暴露后海马神经元细胞数量和密度明显减少,给予高压氧预处理后,神经元形态明显好转,但仍不及对照组.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可以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从而改善SPS暴露后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时间选择性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间选择性注意是注意研究中开展较晚的一个领域,它是指通过有效的提示,将注意资源导向与即将到来的事件相关的时间点或时间窗的过程.回顾了时间选择性注意的行为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并在与空间选择性注意比较的基础上,对热点问题和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汉字识别的跨感觉通路ERP注意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提高非注意纯度的“跨通路延迟反应”实验模式 ,观察汉字形音判断的跨通路事件相关电位 (ERP) ,研究N1和早期注意成分 (Nd1 ) .被试为 1 5名青年正常人 .结果发现 ,N1在头皮上的分布存在明显的通路间差异 :既与非语言实验结果不同 ,也与英语实验结果不同 ,可能反映出汉字加工的脑机制特征 .注意加工部位随语言 /非语言、听觉 /视觉通路、偏差刺激 /标准刺激 3种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具有可塑性 .早期注意效应发生在刺激本身诱发的外源性成分之前 ,支持注意的早期选择学说 .根据N1与Nd1的关系 ,支持注意使N1增大者不是外源性成分 ,而是重叠于外源性成分中的内源性成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分析睡眠剥夺对个体选择性注意网络冲突效应和脑电样本熵的影响,探讨睡眠剥夺对大脑注意网络的影响。方法: 25名健康受试者参与36 h完全睡眠剥夺试验。试验于当天9:00开始,于次日21:00结束,试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受试者在睡眠剥夺前后分别完成注意网络任务,同步采集受试者的脑电图。用脑电样本熵算法分析脑电图的delta、theta、alpha、beta和gamma频率段的脑电复杂度并对比各频段脑电样本熵在睡眠剥夺前、后的变化。结果: 同睡眠剥夺前比较,睡眠剥夺后与受试者的注意网络冲突效应密切相关的反应时显著下降(P<0.01),正确率显著增加(P<0.01)。脑电样本熵分析发现在beta频率段,与注意网络冲突控制相关的脑电样本熵值在睡眠剥夺后明显增大(P<0.01)。其余脑电频率段脑电样本熵未发现显著差异。结论: 表明完全睡眠剥夺后大脑的注意网络冲突效应降低,表明睡眠剥夺后执行冲突控制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探讨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效果。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病房接受治疗的ADHD患儿3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68例和对照组1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小组感觉综合功能训练,每周训练3~4次,单次训练时间为90~120 min,40次为一个治疗周期,分别在干预前后观察两组患儿的疾病治疗效果、注意力和感觉功能变化。实验组患儿使用感觉综合功能训练后,疾病显效率,注意力集中情况和感觉功能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干预前后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ADHD患儿的治疗效果,提升注意力集中程度,改善感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解析鸟类对高海拔高寒、低氧与强紫外辐射等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状与遗传基础一直是演化生物学和群体遗传学的重点研究内容.在表型上,比较形态与生理学等方法揭示了高海拔鸟类形态、飞行能力以及血液生理等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基因型上,与氧运输和氧利用相关基因(如血红蛋白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等)在高海拔鸟类中发生了适应性演化,进而改变相应蛋白的功能以适应低氧生存.近年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大规模比较基因组与转录组分析正逐步揭示鸟类高海拔适应的遗传机制.尽管传统手段与测序技术从不同角度揭示了鸟类高海拔适应方式,但当前仍缺乏对高海拔适应性状与遗传机制的系统性分析,尤其是在解析高寒低氧环境鸟类能量代谢策略上更加滞后;同时对涉及表型可塑性的复杂性状遗传解析也是当前的一大难题.因此,整合传统与各种组学手段,引入功能实验与同质园实验将会更高效、彻底地破译鸟类高海拔适应性状的遗传基础,这也是未来解析鸟类高海拔适应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多方式认知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要求认知功能成像技术同时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多方式认知功能成像通过不同成像技术fMRI/PET和EEG/MEG的结合,能够同时在空间定位和时间过程上研究大脑认知活动的动态过程.多方式认知功能成像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选择性注意、视觉通路、随意运动和语义加工等的研究,并揭示了相关大脑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特征.今后的研究将进一步提高多方式认知功能成像的时空分辨率和准确性,以更深入地探索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