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耐药性的产生与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其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信号通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R)信号通路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通路尤为重要.深入了解ER、IGFR和EGFR三条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它们之间的交叉对话对于寻找新的更有效的肿瘤治疗靶点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ER、IGFR和EGFR三条信号通路研究进展及这三条通路与乳腺癌关系.  相似文献   

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介导的SNT1(亦称为FRS2)底物磷酸化具有宿主细胞以及受体特异性。为探明这种宿主细胞特异性的决定因素,我们构建了1个FGFR2Ⅲb/R1嵌合受体。该嵌合受体具有1个FGFR2Ⅲb的胞外片段及1个FGFR1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片断。当表达在3T3细胞(内源性受体为FGFR1并能强烈响应FGFR1的信号)以及DTE-R1/100细胞时,该嵌合受体能即刻诱导SNT1磷酸化。DTE-R1/100细胞为经长期培养的带有外源性FGFR1的非恶性前列腺肿瘤上皮细胞(DTE)并已获得未转化DTE细胞所不具备的FGFR1信号响应性。与此相反,当表达在非转化DTE细胞或未经长期培养的FGFR1转化细胞(DTE-R1)时,FGFR2Ⅲb/R1嵌合受体则无法诱导SNT1磷酸化。我们曾报导DTE细胞对FGFR1介导的SNT1磷酸化活力及其刺激细胞生长信号的响应性是一种获得性的性质,这种性质的获得与细胞恶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此我们进一步证明FGFR介导的SNT1磷酸化具有宿主细胞特异性。这些结果表明细胞内围绕着激酶的微环境而不是细胞外环境决定了SNT1是否可为FGFR1所磷酸化。而且,长期受外源性FGFR1刺激诱发DTE细胞内微环境的变化,从而使表达在DTE细胞里的FGFR1激酶可强烈地磷酸化SNT1。  相似文献   

3.
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通路是治疗肿瘤的理想方案。凋亡通路中具有复杂的调控机制,控制细胞的生死存亡。其中有多类抗凋亡因子,致使肿瘤细胞对凋亡信号耐受,使得凋亡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受限。临床前体外细胞及裸鼠研究发现,单独靶向这些死亡受体或抗凋亡因子的药物或与传统化疗联合可以有效引起肿瘤细胞凋亡,但临床II期实验没有明显治疗效果。本综述总结分析多种抗凋亡因子产生的耐受机制以及靶向药物的研究现状,提出同时靶向死亡受体、c-FLIP及IAP是治疗肿瘤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手段多为外科手术治疗辅以化疗,但当前的化疗方案存在不足。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 FGFR3)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是膀胱癌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研究表明,该基因突变可作为膀胱癌治疗的靶点。该文概述膀胱癌中常见的FGFR3基因突变及相关信号通路的改变,总结了针对FGFR3的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Lefkowitz)和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Kobilka),以表彰他们在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中的贡献。从Robert J.Lefkowitz最初研究β-肾上腺素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β-AR)减敏机制时发现β-arrestin1至今已有20多年,随着对β-arrestin在细胞信号转导中作用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β-arrestin参与β-AR的减敏、内化和降解;近年来又发现,依赖β-arrestin的β-AR信号转导通路具有"偏向激活"现象,并提示这种依赖β-arrestin的"偏向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具有心脏保护作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的发现和临床应用被视为20世纪药物治疗学上里程碑式的进展,是药物防治心脏疾病的最伟大突破,很多心血管药物都以β-AR为靶点。但是,由于目前受体药物均是针对受体本身的调控,这样在阻断了受体介导的病理性信号通路和功能的同时,也阻断了受体介导的正常生理性信号通路和功能,造成了严重的毒副作用。所以,研发能选择性阻滞β-AR过度激活介导的病理性信号通路和功能的同时,保留受体介导的正常生理性信号通路和功能(如β-arrestin信号通路)的药物,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受体功能选择性的配体药物将成为未来药物的研究方向。该文将回顾β-arrestin的发现过程,综述其与β-AR的相互作用,期望能为心脏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信号通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几十年,人们一直认为雌激素信号通路是雌激素与细胞核中的雌激素受体(ER)结合,作用于雌激素受体反应元件调节基因表达,从而改变细胞功能。雌激素不但与核ER结合,也能与膜ER结合激活PI3K信号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GPR30)也能与雌激素结合,激活PI3K信号通路。雌激素通过结合不同雌激素受体改变细胞生理功能。我们对雌激素信号通路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并与肿瘤的形成有关.为了弄清FGF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相互作用的机制,人们对FGF和FGFR的各个结合结构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定位了aFGF、bFGF的肝素结合区、bFGF的受体结合区、FGF受体的肝素结合区、配体结合区和FGF受体相互结合区,提出了两个FGF与FGFR相互作用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FGF的核酸类、糖类和多肽类抑制剂,为寻找新一代抗癌药物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2 (KGF 2 )也叫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10 (FGF 10 ) ,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一员 .能特异性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 ,对脊椎动物多种组织和器官的发育起重要调控作用 ,对临床上多种疾病的治疗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 KGF 2与受体KGF 2有两种细胞膜表面受体 :FGFR1Ⅲb和FGFR2Ⅲb .KGF 2与FGFR2Ⅲb的亲和力很高 ,而与FGFR1Ⅲb的亲和力很低 ,只有在高浓度KGF 2存在时才与FGFR1Ⅲb结合 .KGF 2与受体结合后 ,促使受体胞内的C端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磷酸化的受体具有了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并与一系…  相似文献   

9.
代梅  郭建辉 《生命科学》2009,(3):412-41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rbB)家族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实体肿瘤中存在EGFR家族受体过表达或异常激活。靶向EGFR家族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领域,并且成功地应用于临床。靶向EGFR家族的抗肿瘤药物可以分为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两大类。单克隆抗体与受体胞外区结合阻止配体.受体的结合或者阻止配体结合引起的受体活化;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则结合于胞内激酶区,抑制激酶自磷酸化和下游信号通路激活。  相似文献   

10.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通过作用于其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s)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胚胎形成、创伤修复、血管生成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FGFRs是某些癌症的驱动基因,并且以"细胞自治"的方式维持肿瘤细胞的恶性特征,通过诱导促有丝分裂和生存信号、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促进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血管生成及参与肿瘤复发耐药作用作为癌基因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进程的多重步骤,但也有研究证实FGFR信号在某些肿瘤类型中具有抑制肿瘤的功能。这些研究结果使得FGFRs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癌症治疗新靶点。本文阐述了FGFRs信号通路在多种肿瘤中的作用,并且对处于研发或试验阶段的抗FGFRs药物(包括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1.
张万巧  王建 《生命科学》2008,20(4):611-617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受体相关因子(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TRAF)家族是一类胞内接头蛋白,能介导TNF受体和Toll-like/IL-1受体超家族成员与多种下游信号通路包括NF—κB(nuclear factor κB)和JNK(Jun N-terminal kinase)的信号传导。TRAF蛋白家族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乃至凋亡等生理过程。由于其在信号通路中的关键作用,TRAFS蛋白的失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TRAFs蛋白家族在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地位进行介绍,并探讨了TRAFs及其相关蛋白在临床上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家族的成员之一,又称FGF一7,最早由Rubin等(1980)从人类胎肺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分离提纯获得的。人KGF的cDNA编码一含194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其分子量为26-28KD。KGF由各种来源的间质细胞分泌,与肝素有较强的亲和力,其受体KGFR属于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目前已知该家族主要包括FGFR1、FGFR2、FGFR3和FGFR4四位成员,KGFR由FGFR2基因编码,为FGFR-2的剪接形式,即FGFR2Ⅲb,其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KGF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KGFR特异性结合后,促使受体自身磷酸化,从而启动细胞内信号级联反应,进而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参与组织器官发育、促进细胞增殖及组织损伤修复、减少放化疗引起的副反应,尤其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文就KGF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膜表面跨膜蛋白受体超家族,具有7个跨膜螺旋结构。GPCRs的细胞内信号由G蛋白介导,可将激素、神经递质、药物、趋化因子等多种物理和化学的细胞外刺激穿过细胞膜转导到细胞内不同的效应分子,激活相应的信号级联系统进而影响恶性肿瘤的生长迁移过程。虽然目前药物市场上有很多治疗癌症的小分子药物属于G蛋白受体相关药物,但所作用的靶点集中于少数特定G蛋白偶联受体。因此,新的具有成药性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开发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市场潜力。本文主要以在癌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溶血磷脂酸(LPA),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内皮素A受体(ETAR)等不同G蛋白偶联受体为分类依据,综述其与相关的信号通路在癌症进程中的作用,并对相应的小分子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α-雌激素受体(ERα)介导的雌激素膜信号转导成为研究热点。ERα介导的雌激素膜信号转导通路,主要包括一氧化氮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以及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这些信号转导过程中有第二信使的动员、ERα与连接蛋白的结合,非受体蛋白激酶的活化、ERα与其他膜蛋白的相互作用等多种细胞事件的参与。阐明ERα在雌激素非基因组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机制,对于开发更有效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改善肿瘤内分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头号杀手,心血管受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β-肾上腺素受体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成员,是心血管药物最重要的靶点之一。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被认为是继洋地黄后药物防治心脏疾病的最伟大突破,其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是被关注的热点。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再次授予了β-肾上腺素受体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β-肾上腺素受体接受着细胞内调控蛋白的精密调控,不同调控蛋白介导着受体不同的生理信号通路和病理性信号通路。基于这些发现,近年来提出了受体功能选择性的配体药物,这也将成为未来药物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β-肾上腺素受体调节蛋白及相关信号通路及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对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调控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在HEK-293T细胞中研究TRAF6与NLRP3的相互作用;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在THP-1细胞中研究TRAF6对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结果:TRAF6通过与NLRP3的相互作用增加NLRP3的稳定性,进而促进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介导的LDH的释放。结论:TRAF6通过增加NLRP3的稳定性正调控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7.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并与肿瘤的形成有关.为了弄清FGF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相互作用的机制,人们对FGF和RGFR的各个结合结构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定位了aFGF、bFGF的肝素结合区、bFGF的受体结合区、FGF受体的肝素结合区、配体结合区和FGF受体相互结合区,提出了两个FGF与FGFR相互作用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FGF的核酸类、糖类和多肽类抑制剂,为寻找新一代抗癌药物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通路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异性抑制该通路的小分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该药在临床上已经出现耐药现象,现将有关EGFR基因突变、EGFR旁路信号通路的激活、下游信号分子的结构性活化3个方面对EGFR抑制剂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在调控乳腺细胞增殖和凋亡等生理机能中发挥重要功能,该通路出现调控异常时可导致乳腺癌发生。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包括核受体介导的基因组信号通路和膜受体介导的非基因组信号通路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基于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及其关键信号分子的靶向治疗是开展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策略与有效途径。对雌激素受体结构以及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一种通用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以NF-κB信号通路为基础,用NF-κB-RE-Luc2P慢病毒感染HEK293细胞获得单克隆细胞系,并使用TNF-α进行了刺激验证;为证明该细胞系具备通用和改造能力进一步感染了FGF家族受体FGFRⅡ,筛选获得单克隆然后用FGF类药物进行刺激验证。结果表明,在TNF-α刺激实验中,响应值与TNF-α浓度呈现剂量依赖效应,且信噪比可达100倍以上,表明细胞系建立成功。FGF类药物刺激验证实验中,响应值与药物浓度可拟合成剂量依赖的"S"型曲线,表明该细胞系可用于FGF类药物活性检测。获得了NF-κB-RE-Luc2P HEK293和以此细胞系为基础改造得到的细胞系FGFRⅡ/NF-κB-RE-Luc2P HEK293,由于NF-κB是细胞内众多信号通路的交汇点,因此针对NF-κB信号通路,该细胞系具备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