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斑头雁(Anser indicus)粪便中携带细菌多样性及其耐药情况,对青海湖斑头雁粪便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16S r RNA基因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并进行细菌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从30份斑头雁粪便中共分离到123株细菌,可分为10类细菌,分别从每类细菌中挑出一株代表性菌株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这10株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litis)、柠檬节杆菌(Arthrobacter citreus)、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lrefaciens)、河生肠杆菌(Enterobacter amnigenus)、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和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选取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林、头孢他啶、氨曲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药敏纸片,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发现水生拉恩菌、杀鲑气单胞菌和成团泛菌表现为多重耐药性;其他细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有一定的耐药性,对其余受试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野鸟携带耐药性的条件致病菌,可能会对野生动物健康造成威胁,本研究对斑头雁粪便中携带的条件致病菌及其耐药性进行探究,以期为野鸟携带细菌的耐药机制提供研究理论依据,同时也对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与防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动物产品中沙门菌的分离和耐药性分析,来评估猪肝中沙门菌的危害程度。对猪肝沙门菌采用分离培养,并进行药敏纸片扩散试验法分析,得出猪肝中沙门菌耐药现象严重的结论。从猪肝中所分离出的5株沙门菌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存在,而且多重耐药现象也普遍存在,特别是对庆大霉素、利福平、多粘菌素B等常用药物耐药(耐药率100%),建议近期对猪沙门菌病的治疗用药为阿米卡星、头孢克肟、头胞噻肟。这些提示当用药物进行治疗时,必须在用药前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筛选敏感药物,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64只大熊猫分别采取粪样,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根据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用PDA培养基分离真菌,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进行扩增鉴定。采用K-B法(CLSI)药敏试验测试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18种药敏纸片的耐药性。形态学与rDNA-ITS序列鉴定表明,共分离到真菌19株,鉴定为8个属。分离出大肠杆菌88株,沙门氏菌47株;大肠杆菌对各抗生素的耐药率为0%~35.22%,耐药率为TET(35.22%)、AML(12.50%)、S3(12.50%),共产生17种耐药谱,其中TET、AML-TET谱型占优势;沙门氏菌对各抗生素的耐药率为0%~42.55%,耐药率为TET(42.55%)、AML(40.43%)、S3(38.30%),也产生了17种耐药谱,AML和AML-TET谱型占优势。通过对细菌和真菌的分离鉴定以及细菌的耐药性试验,了解大熊猫肠道微生物与不同个体的关系,为研究大熊猫的营养及消化等奠定基础,对预防和诊断大熊猫肠道疾病,提高大熊猫的存活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疆传统发酵乳品中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检测其耐药性。方法利用传统形态学鉴定法和生化鉴定等方法对新疆发酵乳中乳酸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鉴定的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新疆发酵乳品中共分离出8株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马乳酒样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anofacien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副干酪乳杆菌类坚韧亚种(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tolerans)、哈尔滨乳杆菌(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希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hilgardii),并且发现8株乳酸菌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多西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孟多具有一定敏感性。结论新疆发酵乳品中以乳杆菌居多,对常见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李振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11):1004-1007
目的查清临沂市肉鸡大肠埃希菌的优势血清型及耐药情况,为研制疫苗和科学防治本病提供依据。方法对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应用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和血清学试验对大肠埃希菌及其血清型进行鉴定,通过药敏试验研究其耐药性。结果从365份病料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311株,分离率为85.2%。优势血清型为O78、O1、O11、O18、O15和O2;对链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表现出很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98.0%、87.3%、86.0%、77.3%、73.4%、70.0%和64.6%,而对大观霉素、头孢噻呋、多黏菌素、氟苯尼考和痢菌净高敏。结论临沂市肉鸡大肠埃希菌的优势血清型有O78、O1、O11、O18、O15和O2,分离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治疗鸡大肠埃希菌病应通过药敏试验,合理地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巴马小型猪腹泻的细菌并筛选出对其敏感的特效药物。方法通过常规细菌学检测、分子生物学鉴定、生化试验等方法对疑似细菌感染的巴马小型猪进行分析,同时选用呋喃妥因、美满霉素、庆大霉素等25种药物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通过以上实验判定巴马小型猪为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血清型为O138;药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仅对青霉素、链霉素、头孢曲松和呋喃妥因4种药物敏感,对磷霉素、磺胺脒、左氟沙星等高度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广泛存在耐药性,该研究结果为防治相关实验动物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珙桐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微生物学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珙桐茎、叶及叶柄中分离到内生细菌56株,选取17株内生菌,提取其基因组DNA,并以此为模板,PCR扩增其16S rDNA,扩增出约1 500 bp大小的DNA条带,对15株内生菌16S rDNA测序,用BLAST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相似性比对,发现11株为Bacillus属,相似性为95%-98%;2株为Lysinibacillus属,相似性为97%和99%;1株为Bordetella属,相似性为95%;1株为非培养细菌的同源菌,相似性96%。芽孢杆菌为珙桐内生细菌优势菌属。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这15株内生菌明显聚为2大支。 相似文献
8.
826株临床分离葡萄球菌的鉴定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葡萄球菌感染病原菌的分类、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应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826株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826株葡萄球菌感染中,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294株占35.6%,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的凝固酶阴性细菌(CNS)532株占65.4%。葡萄球菌分离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46%)和泌尿道(23.7%)。MRS的产生率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7.9%,表皮葡萄球菌80.3%,溶血葡萄球菌74.8%,腐生葡萄球菌82.5%,其他78.5%。MRSA、MRCNS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几乎全部耐药,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利福平、头孢哌酮/舒巴坦仍敏感,但发现3例万古霉素低敏株。结论:葡萄球菌感染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MRS菌株高达70%以上,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利福平、头孢哌酮/舒巴坦仍是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的抗生素的使用频率以及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为规范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00例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我院临床上常见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耐药率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抗生素的使用频率与细菌耐药率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频率最大的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以及头孢菌素类。金葡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DDDs呈正相关,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DDDs呈负相关。结论:抗生素的用药频率与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相关性,并且,单一的抗生素并不能引起病原菌的耐药性,而会同时影响其他类型的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10.
【背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疾病是困扰林麝驯养的重要因素,是一类较难防治的细菌性疾病,目前尚无疫苗可用来预防该病。【目的】研究林麝源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现状和分子流行病学规律。【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四川宝兴和陕西镇坪两个林麝养殖中心发病林麝中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研究分离菌的PFGE指纹图谱,探究其流行病学趋势,并对部分菌株的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得到6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34株来自镇坪,26株来自宝兴。耐药结果表明:60株林麝源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性,不同地区和不同样本源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趋于一致,多重耐药情况严重,以5耐、6耐为主。分型结果显示:60株铜绿假单胞菌PFGE图谱的相似性为49.1%-100%。经聚类分析得到A-O共15种基因簇,其中优势基因簇为C、E、G、J。致病性结果表明,流行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依次为:动物源菌株环境源菌株,且主要流行菌株(基因簇E、F、J)的致病力大于其余菌群。【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两地区具有水平传播的途径,本研究可为跨地区林麝化脓性炎症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Katsuhiko Fujii Shintaro Kikuchi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2005,21(6-7):1311-1315
Summary Benzophenone (BPH) is an important intermediate in the production of medicines and cosmetics, but is also known as a xenoestrogen
in its effect on mammals. We screened BPH-degrading microbes for potential bioremediation, and found degradation activity
in the activated sludge of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 Hokkaido. A microbial strain with notable BPH-degrading activity (strain
MU-1) was isolated from the sample. MU-1 degraded more than 95% of BPH (100–1000 ppm) as a sole carbon source within several
days. However, it took a relatively long time for MU-1 to degrade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BPH (5000–10,000 ppm), probably
due to a toxic effect of BPH. The GC/MS analysis of the metabolites of BPH degradation suggested that BPH was degraded into
hydrophilic compounds with very low molecular mass via conversion to phenol. The phylogenetic study based on rDNA sequences
suggested that MU-1 was the black yeast Rhinocladiella aquaspersa.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describing a BPH-degrading microbe. 相似文献
14.
一株甲烷氧化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烷氧化菌是一类能以甲烷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同化和异化代谢的微生物。从若尔盖高原不同地点采集的样品中筛选得到一株名为XN1的甲烷氧化菌,根据此菌株的形态与16S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证实该菌株属于Methylomonas属。对该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以甲烷与甲醇共同作为碳源,硝酸钾和氯化铵共同为氮源时菌生长最好,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为6.5,培养基中CuSO4·5H2O和FeSO4·7H2O的浓度以0.03mg/L和0.4mg/L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和控制浓缩苹果汁中的嗜酸耐热菌,采用酸化的凯氏培养基对苹果浓缩汁中的耐热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并与标准菌株Aliyclobacillus acidoterrestris DSM3922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2株污染菌均可以在21℃~55℃温度范围及2.4~6.2的pH值范围内生长,符合脂环酸芽胞杆菌属嗜酸耐热的特点.经与标准菌株的细胞、菌落形态观察、生长条件和生理生化反应等方面的比较表明,2株分离菌与标准菌株Aliyclobacillus acidoterrestris DSM3922有明显的相似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一株溶藻细菌NP23的初步分离鉴别及其溶藻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体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溶藻能力的细菌,命名为NP23。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研究了该菌株对湖泊中优势藻的溶藻效果,初步探讨了其溶藻方式及溶藻物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小球藻、惠氏微囊藻、栅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64.1%、53.1%、87.2%和84.4%,而且在10-108CFU/mL菌浓度范围内,藻的去除率与菌液的浓度成正相关;该菌株对小球藻、栅藻和蛋白核小球藻是间接溶藻,对惠氏微囊藻是直接溶藻;该菌株对栅藻的溶藻物质是蛋白类物质,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溶藻因子是菌体胞外分泌的具有热稳定性的非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17.
一株凡纳滨对虾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对虾养殖品种之一,2017年5-6月上海某凡纳滨对虾养殖场出现不明原因的死亡病例,发病急,死亡率高。从患病凡纳滨对虾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AVZ01,旨在确定病因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为今后凡纳滨对虾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肠道中分离致病菌,通过理化特性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使用Bliss法计算出半数致死剂量(LD50),并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凡纳滨对虾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AVZ01,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后,对虾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凡纳滨对虾的LD50为8.7×105 CFU/m L。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综合判断该病原菌为维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米诺环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等16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氨苄等9种抗生素耐药。【结论】分离菌株AVZ01对凡纳滨对虾有较强的致病性,养殖过程中可选用庆大霉素及新霉素等药物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