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培美曲塞联合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癌细胞系中PPARγ的表达水平,筛选高表达PPARγ的肺癌细胞株利用该细胞株并分别给予培美曲塞、培美曲塞联合罗格列酮、培美曲塞联合罗格列酮及PPARγ拮抗剂GW9662处理,之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及PPARγ、PTEN、pAK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PPARγ在A549细胞系中显著高表达;培美曲塞组、培美曲塞联合罗格列酮组、培美曲塞联合罗格列酮及GW9662组,肺癌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吾美曲塞和罗格列酮联合应用对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具有协同效应,与单用培美曲塞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且该效应可被GW9662有效阻断;给予培美曲塞和罗格列酮联合应用,可明显上调PPARγ、PTEN表达,下调pAKT表达;给予PPARγ拮抗剂GW9662后,PPARγ、PTEN的表达显著下调,pAKT表达上调。结论:PPARγ激动剂RSG对培美曲塞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协同效应且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PTEN/p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和10号染色体缺失张力蛋白同源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组、低氧+罗格利酮组,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右心室压力、右心肥厚指标,同时检测各实验组PPARγ、PTEN的表达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培养原代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给与低氧、低氧+罗格列酮、低氧+GW9662处理后观察细胞增殖及PPARγ、PTEN的表达变化。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低氧组大鼠右心室压力、右心肥厚指标明显增加,肺小动脉管壁增厚,PPARγ、PTEN的表达明显减少。与低氧组相比,低氧+罗格列酮组大鼠右心室压力下降,右心室及肺小动脉管壁的肥厚减轻,PTEN的表达增加。2低氧下,PASMCs中PPARγ、PTEN表达明显减低,细胞增殖较常氧明显增加,给与罗格列酮后,PTEN表达增加,给与GW9662,PTEN表达减少。3罗格列酮可以抑制PASMCs低氧下的增殖,而给与GW9662后,这一抑制作用减轻。结论:早期应用罗格列酮可激活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PPARγ的活性,进而上调PTEN表达,改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PPARγ)激动剂DH9对人肾癌细胞OS-RC-2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予以不同浓度的DH9及罗格列酮作用OS-RC-2细胞12 h、24 h和48 h,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比较两种药物的PPARγ激动效应;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ax及Bcl-2等蛋白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DH9与罗格列酮相比,对PPARγ的激动效应DH9明显低于罗格列酮,增殖抑制作用优于罗格列酮(P0.05),并呈现明显的浓度、时间依赖性;加入PPARγ抑制剂GW9662前后DH9的增殖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9作用细胞48小时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DH9可诱导细胞凋亡,伴随Bcl-2表达的减少以及Bax表达的增加。结论:OS-RC-2细胞中,DH9的增殖作用明显优于罗格列酮,且是通过PPARγ非依赖途径实现;DH9能将OS-RC-2细胞阻滞在G0/G1期,并通过影响Bcl-2和Bax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信号转导通路在内脂素(visfatin)调控人单核细胞株THP-1源性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和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1,ACAT1)表达中的作用,探讨内脂素诱导泡沫细胞形成的机制和途径。THP-1单核细胞经佛波酯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随机分组,给予不同浓度的内脂素和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进行干预,分别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PARγ、ABCA1及ACAT1 mRNA和蛋白表达,酶荧光学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含量,TC与FC之差为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CE)含量。结果显示,内脂素呈浓度依赖性增加THP-1源性巨噬细胞内FC和CE含量,下调巨噬细胞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其下游的靶基因ABC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ACA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罗格列酮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内脂素所诱导的上述效应。上述结果提示,内脂素可能通过PPARγ信号转导通路下调ABCA1表达,上调ACAT1表达,使细胞内FC流出减少,CE合成增加,从而诱导泡沫细胞的形成。这为研究内脂素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丹皮酚对肝癌MHCC97-H细胞PTEN、AKT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皮酚(Paeonol,Pae)在体外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PTEN、AKT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MHCC97-H细胞,MTT法检测丹皮酚对MHCC97-H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PTEN、Akt1、Akt2mRNA表达,West- ern Blot法检测PTEN、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丹皮酚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人肝癌MHCC97-H细胞的增殖;肝癌MHCC97-H细胞低表达PTEN,高表达AKT,丹皮酚能显著上调MHCC97-H细胞PTEN表达,下调AKT表达。结论:丹皮酚可上调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下调致癌基因AKT的表达,抑制MHCC97-H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心肌细胞受损及凋亡与过氧化物增殖受体(PPARγ)的关系。本研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高脂饮食小鼠心肌组织中PPARγ2蛋白的表达。再购买质粒PCMV6-PPARγ2并进行扩增及空白载体的构建。在小鼠心肌细胞株中转染目标质粒后,加入10μmol/L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抑制剂GW9662化合物处理24 h后,通过tunnel检测和细胞流式计算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显示:与低脂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心肌组织内PPARγ2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利用XhoⅠ和SmaⅠ酶对PCMV6-PPARγ2质粒酶切,T4连接酶连接从而获取PCMV6空白质粒;转染质粒过表达PPARγ2,tunnel检测结果和流式技术检测显示细胞凋亡增加,而加入PPARγ抑制剂凋亡得到抑制。由此得出结论,PPARγ2的过表达及激活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中关键信号通路TGFβ/smad途径的阻遏子c-Ski的调控作用,探讨PPARγ抗AS的分子机制。通过高脂饮食制作大鼠AS模型,检测AS斑块中c-Ski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cell,VSMC)中转染重组c-Ski质粒,并观察其对VSMC增殖及胶原分泌影响;采用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PARγ激动剂和拮抗剂对c-Ski表达的调节,进而利用在线程序NUBIScan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明确PPARγ对c-Ski的调控机理。结果显示:AS大鼠动脉斑块中c-Ski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重组c-Ski转染显著抑制大鼠VSMC增殖及胶原分泌;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明显上调大鼠VSMC中c-Ski表达,且这种上调可以被PPARγ拮抗剂GW9662所阻断。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Ski启动子区有可能的PP...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与罗格列酮联合应用对人巨噬细胞株(THP-1)源性巨噬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THP-1细胞经160 nmol/L佛波酯(PMA)孵育24 h,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分别与普伐他汀及罗格列酮单独或联合作用24 h,提取各组细胞总RNA和蛋白质,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BCA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普伐他汀增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但抑制肝X受体(LXR)mRNA表达(P〈0.05),对ABCA1的表达不产生明显效应(P〉0.05);罗格列酮单独或与普伐他汀联合作用均可引起ABCA1表达明显增加,同时PPARγ及LXRαmRNA表达亦上调(P〈0.05))。结论:普伐他汀与罗格列酮联合应用能上调巨噬细胞ABC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iR-29a在脂多糖(LPS)诱导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VECs)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LPS损伤HPMVECs模型。RT-qPCR检测miR-29a表达变化;试剂盒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MT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测蛋白质表达水平;Microcosm、starBase、Pictar、TargetScan软件预测 miR-29a的可能靶基因,双萤光素酶实验验证miR-29a和PTEN的靶向关系。结果:使用LPS处理HPMVECs,显著降低细胞中miR-29a的表达和细胞存活率,诱导LDH释放量和HPMVECs凋亡率增加,上调细胞中PTEN、Bim蛋白表达,下调p-Akt/Akt、p-FOXO3a/FOXO3a表达 (P<0.05);过表达miR-29a逆转LPS对HPMVECs的损伤作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29a 靶向PTEN,转染miR-29a mimics显著下调PTEN蛋白表达,转染miR-29a inhibitors明显上调PTEN蛋白表达 (P<0.05),但PTEN 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miR-29a可能通过抑制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激活Akt/FOXO3a/Bim信号通路对LPS致HUVECs的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PPARγ和PGC-1α在豚鼠支气管哮喘肺组织中表达而探索PPARγ/PGC-1α对哮喘作用机制.方法:加只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化原则分成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地塞米松(C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D组)每组10只豚鼠.卵蛋白致敏法复制哮喘模型,第16天始每日诱喘前30min C组和D组分别给予约3至5ml溶有药物的生理盐水灌胃:C组地塞米松2mg/kg,D组罗格列酮4mg/kg连续14天.测细支气管炎症细胞浸润及支气管重塑指标,肺组织病理;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PPARγ和PGC-1α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两者蛋白表达.结果:(1)哮喘组出现了明显气道重塑和炎症细胞浸润,地塞米松和罗格列酮对其起抑制作用.(2)原位杂交和RT-PCR显示PPARγ和PGC-1αmRNA哮喘组表达最低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显示PPARγ和PGC-1α蛋白哮喘组表达几乎都呈阴性而且以核内表达为主,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地塞米松和罗格列酮可上调PPARα和PGC-1γ蛋白以及mRNA的表达.(3)支气管哮喘豚鼠肺组织PPARγ与PGC-1α表达呈正相关,PPARγ和PGC-1α蛋白以及mRNA与浸润的嗜酸粒细胞、Wal%、SMC-A%呈负相关.结论:PPARγ/PGC-1α在卵蛋白致敏急性支气管哮喘模型中表达下降,罗格列酮和地塞米松一样可上调PPARγ/PGC-1α,PPARγ/PGC-1α对哮喘发病起重要作用而可能为哮喘防治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osiiglitazone,ROZ)对裸鼠体内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罗格列酮对移植瘤体积和重量的变化,采用光镜观察移植瘤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瘤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检测瘤组织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罗格列酮在体内能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为50.81%;组织学显示治疗组瘤细胞异型性降低,核质比下降;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对照组移植瘤细胞处于G2/M期细胞为13.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处于G2/M期细胞显著增多(29.1%).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检测均显示检测显示,经罗格列酮处理后,裸鼠移植瘤组织PCNA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体内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并使癌细胞阻滞于G2/M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检测了40例食管癌组织和40例癌旁组织中的miR-21、PTEN、PI3K和AKT表达,并通过转染miR-21抑制剂来敲低人食管癌细胞系EC9706的miR-21表达,考察了miR-21对食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食管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染色评分低于癌旁组织(p<0.05),而PI3K和AKT蛋白的阳性染色评分高于癌旁组织(p<0.05)。miR-21在人食管癌组织中被上调(3.56 vs 1.21,p<0.05)。转染miR-21抑制剂导致PTEN蛋白表达升高,而PI3K和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转染miR-21抑制剂抑制了EC970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但促进了细胞凋亡(p<0.05)。miR-21的上调可通过激活PTEN/PI3K/AKT信号通路来促进食道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姜黄素(Curcumin)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了其诱导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采用MTT法和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姜黄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Survivin、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最后通过检测MAPK的磷酸化水平分析姜黄素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通过MAPK抑制剂实验进一步证实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姜黄素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其中40μmol/L姜黄素可明显诱导SMMC-7721细胞的凋亡,并呈时间依赖性上调促凋亡蛋白Caspase-3和Bax的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Survivin和Bcl-2的表达,姜黄素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调节及诱导凋亡可以通过激活JNK、抑制ERK和p38 MAPK信号通路实现。表明姜黄素可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其机制与姜黄素激活JNK、抑制ERK和p38 MAPK信号通路从而上调Caspase-3和Bax的表达,下调Survivin和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6):缺血/再灌注组、吡格列酮5 mg/(kg.d)组、吡格列酮10 mg/(kg.d)组、吡格列酮20 mg/(kg.d)组、吡格列酮20 mg/(kg.d)+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特异性阻断剂GW9662组,利用在体结扎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TGFβ1 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TGFβ1蛋白的变化。结果:TUNEL法显示吡格列酮抑制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吡格列酮上调TGFβ1表达,GW9662逆转吡格列酮对凋亡细胞的抑制作用,抑制吡格列酮促进TGFβ1表达上调的作用。结论:吡格列酮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吡格列酮可促进TGFβ1上调,这两种作用是由PPARγ介导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痛大鼠肾组织PPARα/δ/γ蛋白的表达及小檗碱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小剂量注射链脲菌素(35 mg·kg-1,ip)加高糖高脂饲料饲养16周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后16周每天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小檗碱75、150、300mg·kg-1、非诺贝特100mg·kg1 和罗格列酮4mg·kg-1,处死大鼠后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脏组织中PPARα/δ/γ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肾脏中PPARα和PPARδ蛋白表较正常对照大鼠明显降低(P<0.01),PPARγ表达则较正常对照大鼠明显升高(P<0.01).中高剂量小檗碱和非诺贝特都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PPARα和PPARδ的表达(P<0.01),中高剂量小檗碱和罗格列酮能明显降低PPARγ表达(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PPARα/δ/γ的表达失常,小檗碱能恢复其表达至接近正常大鼠水平.  相似文献   

16.
磷酸酶及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PTEN) 是一种抑癌基因,可以调控细胞的增殖,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息息相关。本研究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了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rBTI)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细胞的增殖以及周期的影响。免疫荧光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了PTEN和p PTEN的亚细胞定位及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q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了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旨在探究PTEN和p PTEN在rBTI抑制Hep G2细胞增殖和周期阻滞中的作用。结果表明,rBTI能显著抑制Hep G2细胞增殖,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rBTI作用于Hep G2后,可显著上调PTEN和p-PTEN的表达。同时发现,p-PTEN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能与核仁发生共定位;周期相关蛋白检测表明,细胞内p53、p21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增加。综上所述,rBTI通过上调PTEN的表达,使得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进而抑制Hep G2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irinapant抗肝癌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人肝癌细胞QGY-7701经终浓度为0、1、5、25和125 nmol/L的Birinapant作用24、48和72 h,各设3个复孔,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分析细胞凋亡率,观察细胞核型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分析基因转录与表达水平,评价药物细胞毒性;同时,将4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20只,腹股沟注射肝癌细胞QGY-7701,两天后各组皮下分别注射Birinapant(0、1、5、25和125 μg/kg),隔天注射一次,首次注射Birinapant后18 d,每组脱颈处死10只小鼠,取瘤组织称重,并记录各组剩余10只小鼠的存活期,观察Birinapant对荷瘤小鼠肝癌生长及生存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NC)比较,Birinapant处理组的细胞增殖显著受抑制、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出现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及核型改变,同时细胞内cIAP-1(cellular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1)、cIAP-2(cellular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2)、ras、raf、mek、erk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caspase-3和caspase-9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MG)比较,Birinapant处理组的荷瘤小鼠瘤组织生长速度显著减小且生存期延长(P<0.01)。结论:Birinapant通过抑制cIAP-1、cIAP-2和Ras-Raf-MEK-ERK通路蛋白的表达,激活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凋亡,对肝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等位基因分析,PCR-SSCP,RT-PCR/序列分析,Northern印迹,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免疫沉淀等方法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的p53基因背景进行了研究,发现17号染色体短臂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缺失,在p53基因的编码序列上没有发现任何突变,但发现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很低,表明在QGY-7703细胞中p53基因的低水平表达可能同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探讨miR-21对胶质瘤细胞U87中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TEN/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影响作用研究。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miR-21 inhibitor和miR-21 NC转入U87细胞中,48 h后,RT-PCR检测miR-21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PI流式双染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PTEN/PI3K/AKT激活情况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Bax及Bcl-2的表达。与miR-21 NC组比较,miR-21 inhibitor组miR-21表达量显著降低,U87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提高,PI3K、Bcl-2及p-AKT表达量下调,PTEN、PDCD4及Bax表达量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21inhibitor能显著的抑制U87细胞的增殖,与PTEN/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刘海峰  张煦  李明洲  李学伟 《遗传》2009,31(7):719-724
为了解罗格列酮对猪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过程的影响, 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猪皮下脂肪前体细胞, 采用含50 nmol/L胰岛素、100 nmol/L地塞米松及0.25 mmol/L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的分化培养液Ⅰ(对照组)和在分化培养液Ⅰ中添加100 nmol/L罗格列酮的分化培养液Ⅱ(实验组)两种诱导分化方法对脂肪前体细胞进行诱导分化, 借助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细胞分化过程中聚脂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 罗格列酮对PPARγ、C/EBPα、FABP4、FASN和GPAT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上调作用, 而对PPARα有一定的下调作用。试验组中PPARα、PPARγ、C/EBPα、FABP4、FASN和GPAT等基因分别于48 h、48 h、48 h、108 h、60 h和24 h达到表达高峰, 此时的表达量分别是诱导前的1.7、48、3.3、487.5、5.8和3.6倍, GPAT同PPARα和FASN基因表达量间均达到显著相关(P<0.05); 而对照组中PPARα、PPARγ、C/EBPα、FABP4、FASN和GPAT等基因分别于84 h、96 h、48 h、96 h、36 h和36 h达到表达高峰, 此时的表达量分别是诱导前的2.1、11、1.6、216.5、3.5和2.8倍, GPAT同PPARα和FASN基因表达量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本实验结果表明: 罗格列酮不仅可以极大的促进PPARγ和C/EBPα基因的表达, 还能让其协同达到表达高峰; PPARγ和C/EBPα可能是调控猪脂肪前体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 在脂肪形成过程中, 甘油脂类的生物合成可能发生较早, 同时PPARα可能主要参与甘油脂类生物合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