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尹绍武  王德安 《生态学报》2003,23(4):725-730
报道饵料对河蟹Zao状幼体(Z1-Z3)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梅尼小环藻是Z1的适口饵料,适量投喂浓度为80万个/m1至l00万个/m1;投喂衣藻或小环藻与衣藻的等浓度混合饵料都不能使Z1顺利变态为Z2。20个/m1褶皱臂尾轮虫密度是适于Z2的饵料密度,轮虫密度低于5个/m1或高于40个/m1都对Z2的变态有不良影响。另外,投喂60万个/m1小环藻加20个/m1轮虫混合饵料对Z2变态发育更为有利;而用20万个/m1衣藻加20个/m1轮虫投喂Z2,却使Z2的变态率明显降低。30个/m1轮虫密度是适于Z3的饵料密度,轮虫密度低于20个/m1或高于40个/m1都会对Z2变态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饵料对河蟹溞状幼体变态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绍武  王德安 《生态学报》2003,23(4):725-730
报道饵料对河蟹状幼体 ( Z1~ Z3)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梅尼小环藻是 Z1的适口饵料 ,适量投喂浓度为 80万个 /ml至 1 0 0万个 /ml;投喂衣藻或小环藻与衣藻的等浓度混合饵料都不能使 Z1顺利变态为 Z2 。2 0个 /ml褶皱臂尾轮虫密度是适于 Z2 的饵料密度 ,轮虫密度低于 5个 /ml或高于 40个 /ml都对 Z2 的变态有不良影响。另外 ,投喂 60万个 /ml小环藻加 2 0个 /ml轮虫混合饵料对 Z2 变态发育更为有利 ;而用 2 0万个 /ml衣藻加 2 0个 /ml轮虫投喂 Z2 ,却使 Z2 的变态率明显降低。 30个 /ml轮虫密度是适于 Z3的饵料密度 ,轮虫密度低于 2 0个 /ml或高于 40个 /ml都会对 Z3变态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三叶虫的构造形变及复原和蜕壳形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三叶虫标本随围岩一起遭受构造变形而形成的各种变形,并尝试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复原。同时讨论刚蜕完壳但仍处于软壳及脆壳阶段的三叶虫标本与正常标本之间的差异。全面了解和分析这些变形和差异对于准确鉴定三叶虫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气象因子对棉籽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影响棉籽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主要气象因子,量化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程度,研究于2005年在黄淮棉区(徐州、安阳)、长江下游棉区(淮阴、南京)多个生态点设置了不同品种的田间实验,供试品种为科棉1号和美棉33B.研究结果显示棉籽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随生态点和开花期呈极显著变化.黄淮棉区棉籽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最大值出现的棉铃开花期较长江下游棉区推迟.棉籽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二者与铃期气温日较差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铃期日均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地温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各气象因子中铃期平均日最低气温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棉籽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随铃期平均日最低气温的变化可用三次多项式拟合,决定系数均达到0.75以上.日最低气温22~23℃最适宜棉籽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形成,低于15℃时棉籽脂肪不能正常积累.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蜕壳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东科  梁华芳  张志  温崇庆 《生态学报》2017,37(18):5973-5980
波纹龙虾是热带和亚热带重要经济虾类,养殖潜力巨大。本文进行温度渐变和骤变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影响试验,以确定存活和摄食的水温范围;进行了波纹龙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22、25、28、31、34℃)对其存活率、饵料用效率、蜕壳和生长情况的影响试验,以确定最适养殖水温,试验时间90 d。结果表明:波纹龙虾的生存温度范围为13—36℃,适宜温度为20—30℃。在温度22—31℃范围内,波纹龙虾的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后降,在28℃达到最大值,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温度显著影响波纹龙虾对鲜活饵料的利用效率,饵料系数最高的是31℃组,为6.43±0.28;28℃组的波纹龙虾饵料系数最低,为5.75±0.70,与其它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波纹龙虾的蜕壳周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31℃组周期最短(16.7 d),22℃蜕壳周期最长(18.8 d),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因素考虑,波纹龙虾养殖水温宜控制在28℃。  相似文献   

6.
低温对茶树叶片膜脂脂肪酸和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研究低温胁迫过程中龙井43和大叶云峰叶片膜脂脂肪酸的变化。结果发现,低温下不同品种茶树叶片膜脂脂肪酸配比变化趋势不同,较抗寒的龙井43,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和亚麻酸(183)比例随低温期间不同阶段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而不抗寒的大叶云峰的变化趋势无明显规律性。此外,还研究了越冬过程中龙井43叶片可溶性蛋白和膜蛋白的变化,发现低温期间龙井43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组分基本稳定,而膜蛋白含量在低温胁迫时大幅度上升,且经低温诱导出现了46KD、38KD两种新的蛋白组分,并在温度升高后消失。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拟目乌贼胚胎发育及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拟目乌贼发育生长最佳温度条件,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15、18、21、24、27、30、33℃)对拟目乌贼胚胎发育及幼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拟目乌贼胚胎发育及幼体影响显著(P<0.05).胚胎发育适宜温度为21~30℃,最适温度为24℃.最适温度下孵化率达(93.3±2.9)%,培育周期为(24.33±0.58)d,孵化周期为(6.00±1.00)d,卵黄囊完全吸收率为(96.4±3.1)%,初孵幼体体质量为(0.258±0.007)g.有效积温模型为N=284.42/(T-12.57).幼体生长适宜温度为21~30℃,最适温度为24~27℃.最适宜温度下幼体存活率达70.0% ~73.3%,特定生长率为2.4%~3.8%.  相似文献   

8.
在食物中含10%和20%蛋白质条件下,测定了单宁酸对根田鼠幼体在断乳后20d内的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中含蛋白质为10%的条件下,摄食含3%和6%单宁酸食物的试验个体生长速率分别为-0.135g/d和-0.25g/d,食物利用效率均显低于对照组,断乳后20d内平均存活天数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6.23%和49.36%。在食物蛋白质为20%的条件下,摄食含3%和6%单宁酸食物的试验个体生长速率分别为0.134g/d和-0.116g/d,摄食6%单宁酸食物的试验个体食物利用效率显低于摄食3%单宁酸食物的试验个体和对照组个体,断乳后20d内的平均存活天数较对照组下降39.41%,摄食3%单宁酸食物的试验个体较对照组略有下降,但不显。上述结果验证了单宁酸能显影响植食性小哺乳动物生长和存活的假设。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对水稻籽粒蛋白质积累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生产上广泛使用的水稻(Oryza sativa)品种‘汕优63’、‘扬稻6号’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结实期水稻籽粒蛋白质积累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施氮水平下,花后10~20 d的水分胁迫提高了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和谷氨酸合酶(Glutamate synthase,GOGAT)活性,提高了籽粒自身利用无机氮合成氨基酸的能力,从而利于籽粒内蛋白质的积累,而高氮水平下,水分胁迫降低了籽粒自身合成氨基酸的能力。以重量为基数的蛋白质含有率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呈“V”型消长,正常施氮水平下,水分胁迫明显提高了花后15 d至成熟期蛋白质含有率,而高氮水平下,水分胁迫处理的蛋白质含有率明显低于水层灌溉。与水层灌溉相比,水分胁迫提高了正常施氮水平下精米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但却明显降低了高氮水平下精米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水分胁迫对稻米中赖氨酸含量的影响因品种、植株的氮营养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两种氮肥水平下‘汕优63’中赖氨酸含量,但却明显提高‘扬稻6号’中赖氨酸含量;而‘武育粳3号’于两种氮肥水平下表现恰好相反,正常施氮水平下赖氨酸含量略有升高;而高氮水平下赖氨酸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人们仍不清楚温度是如何影响发育中的大豆(Glycine max L.)种子蛋白质和脂肪积累过程以及基因型不同的大豆是否对温度具有相同的反应。研究拟通过对3个基因型大豆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模式研究,以了解温度对种子组分的调节机理。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Evans,PI132.217,和Proto)种子盆栽在温度为27/20%(中温)的生长箱中生长到开花。在开花后第10天,将其中的一个生长箱的温度调节到35/27℃(高温);另一个调到20/12℃(低温)。生长在高温和中温条件下的大豆,在开花的第21天开始收集豆荚,每3d取1次样。生长在低温条件下的大豆,在开花的第25天开始收集豆荚,每5d取1次样。结果表明,3个基因型大豆种子均在高温下生长快,成熟早,在中温下生长速率最大,低温下生长速率低但种子生长期延长。当种子获得60%-70%总干重时种子脂肪含量达到最大(中温),高温使其提前出现,低温则被推后。在低温下,种子中蛋白质和脂肪两者积累模式相同,但蛋白质积累速率低。在高温和中温条件下,种子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模式不同。在种子获得60%~70%的总干重之前,蛋白质和脂肪积累模式相同,但在种子获得60%~70%的总干重之后,蛋白质积累呈上升趋势,而脂肪积累停止或下降。同时在种子发育的晚期伴随着蛋白质含量增加,淀粉和蔗糖含量快速下降。虽然3个基因型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和脂肪积累模式均明显受温度影响,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和不同生长阶段中高蛋白质品种Proto和PI132.217(蛋白质稳定型)蛋白质含量总是高于低蛋白质品种Evans,而且两者差异显著。这一研究表明温度不能改变品种在蛋白质和脂肪合成上的遗传特性。遗传育种在提高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上仍起决定作用,但是合理的播种时期在提高大豆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上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盐度和pH对淡水硅藻生长和油脂含量的影响,对一株分离自野外采集水样中的平凡舟形藻(Navicula trivialis)进行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盐度0、0.03、0.06、0.12、0.18和0.24 mol/L和不同pH 4.5、6.0、7.5、8.5、9.5和10.5进行胁迫,测定各处理对平凡舟形藻的生长、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油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浓度为0.12 mol/L、pH 7.5时,平凡舟形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最高;盐浓度为0.24 mol/L、pH 7.5时,总脂含量最高,分别为34.93%和33.5%。结果表明,平凡舟形藻对不同盐度和pH的适应性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长和油脂含量。  相似文献   

12.
杜卫国  沈建伟  胡凌君  王磊 《生态学报》2010,30(14):3766-3771
以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TSD)物种乌龟(Chinemys reevesii)为对象,应用17β-雌二醇和芳香化酶抑制剂Fadrozole处理26、28和30℃条件下孵化的卵,抑制孵化温度对后代性别的作用,获得性别逆转幼体。通过比较幼体形态、游泳能力和生长特征的孵化温度和性别间差异,检验TSD适应意义的Charnov-Bull假设。雌雄幼体的孵化期因孵化温度不同而不同,在26℃条件下,雄性幼体的孵化期长于雌性幼体,而在28和30℃条件下,孵化期则无两性差异。幼体大小与孵化温度和性别有关。低温幼体大于高温幼体,雌性幼体大于雄性幼体。幼体的游泳能力既不受孵化温度的影响,也无两性差异。幼体生长与孵化温度无关,但存在两性差异,雌体生长速度显著快于雄体。Charnov-Bull假设预测,TSD Ia型物种的高温雌体适合度应高于低温雌体,而高温雄体适合度则应低于低温雄体。研究结果与上述预测不符,故不支持该假设。  相似文献   

13.
谷子灌浆期旗叶蛋白水解酶活性、籽粒和旗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双峰曲线变化。第一峰在花后13天;第二峰分别在25、28天。籽粒和旗叶游离氨基酸峰稍滞后,且后者不明显。籽粒总蛋白积累和干重增加均为S型变化,与旗叶总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变化趋势相反。花后22─25天上述物质和酶活变化均出现─转折。转折点之前,蛋白质合成和周转活跃;之后,由叶片蛋白酶活性升高引起的旗叶氮素撤离对籽粒蛋白质积累仍有一定贡献(约10%)。  相似文献   

14.
禁食后在9种水热条件下,观测了不同温湿度对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幼体存活时间和动用体内贮能情况的影响。黑眶蟾蜍幼体在24℃浅水环境中存活时间长达22d。在高温和干燥条件下幼体的存活时间最短,32℃干燥环境中幼体存活时间不到1d。不同温湿度环境下幼体体内含脂量有显著差异。在高温和干燥环境中幼体存活时间短,动用贮能少,其体内脂肪含量和总能量动用少于其它温湿度环境中的幼体。结果表明,黑眶蟾蜍幼体适宜生活在24℃浅水和湿润环境中,觅食不足并非影响其幼体存活时间的主要因子,而高温和干燥是影响其幼体存活时间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5.
以温度为单因素变量,在人工饲养环境中,分析水温对拟目乌贼幼体日生长率与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水温处于28.1~32℃之间时,拟目乌贼幼体的日生长率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当水温处于32~32.67℃时,拟目乌贼幼体的日生长率与水温呈负相关关系;当水温处于29.5~32.6℃时,拟目乌贼幼体不易出现幼体死亡(死亡率<6.25%),适宜拟目乌贼幼体的存活;而当水温处于32.3~34℃之间时,拟目乌贼幼体出现了13.16%~61.16%的幼体死亡,不适宜拟目乌贼幼体的存活。实验结果表明,当水温处于29.5~32℃之间时,拟目乌贼幼体的存活率高(存活率>93.75%),且日生长率处于0.24%~1.76%,适宜拟目乌贼幼体的存活。  相似文献   

16.
25名运动员在相同的时间里随3种不同类型的负荷和不同的时间里承受相同的负荷,测定负荷后血浆TCA循环产物,FFA组成和尿液尿素氮,尿肌酐,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同一时间里采用运动量相近但类型不同的负荷,会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同一负荷内容安排在下午比安排在早晨或上午更容易导致人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耐力负荷以早晨训练对TCA循环和FFA及其组分影响较大;下午训练利于发展速度,力量等项目的素  相似文献   

17.
多疣壁虎 (Gekkojaponicus)是华东地区蜥蜴区系的重要成分 ,向西分布至四川东部 ,向北分布至甘肃和陕西南部 ,国外见于朝鲜南部和日本部分岛屿[7,3 2 ] 。有关该种的生态学研究已涉及 ,①雌雄两性异形和繁殖习性[4 ,16,2 4 ] ;②卵孵化和温度决定性别[3 ,17,2 6,2 7] ;③贮能部位及各部位的年变化和相对重要性评估[1,16] ;④温度对摄食量和食物同化的影响[2 ] ;⑤胚胎和成体的代谢率[6,13 ,3 0 ,3 1] 。浙江杭州产多疣壁虎年产 1~ 3窝卵 ,窝卵数通常恒定为 2枚 ,大个体产多窝卵 ,第 1窝卵和第 2窝卵的卵重无显著差异[4 ] 。…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饲料能量密度(DED)和投喂水平(DFR)对鱼类生长和健康的影响,本试验采用2×2双因子设计,设置2个DED(对照组和高糖高脂组)和2个DFR(1倍和1.2倍表观饱食投喂对照组饲料的能量水平),研究DED和DFR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14.59±0.06)g]生长性能、饲料利...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营养对异育银鲫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用蛋白质水平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不同的饲料喂养异育银鲫,每种饲料喂3箱鱼,各组鱼根据所喂饲料蛋白质水平不同分别称为10%组、20%组、30%组、40%组、50%组,饲养6周和14周后分别作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饲养6周后相对生长率随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升高,14周后则以40%组相对生长率最高,30%组、40%组、50%组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另两组;14周时10%组和50%组的蛋白质效率(PER)比6周时显著降低,且以30%组最高,相对生长率和PER均随EAAI下降而下降。免疫力以20%组最高,20%组和30%组差异不显著,而且免疫力也随EAAI下降而下降。上述结果说明生长速度最快的鱼其免疫力并不一定最佳。体脂含量的增加与免疫力下降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2个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皖麦38和扬麦9为材料,研究了花后第4天开始的土壤干旱(SRWC=45%~50%)和渍水对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关键调控酶活性的影响。小麦叶片和籽粒的测定结果均表明,小麦源库器官中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的关键调控酶活性变化趋势在2个品种间基本一致。与对照(SRWC=75%~80%)相比,干旱和渍水均明显降低了花后旗叶中蔗糖含量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而氨基酸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略有下降。干旱和渍水均降低了籽粒库蔗糖合成酶(SS)和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降低尤甚。其中干旱处理下SS的下降比渍水更为明显。与对照相比,渍水明显降低了籽粒谷丙转氨酶(GPT)和GS活性,而干旱的影响较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粒淀粉产量和含量与SPS,SSS和GBSS活性的关系比与SS活性的关系更为密切,籽粒蛋白质产量和含量与叶中GS和籽粒中GPT活性的关系比与籽粒中GS关系活性更为密切。这些结果表明小麦源库器官中调控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的关键酶活性变化是花后不同水分状况影响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特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