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eNOS在白藜芦醇促进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血管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模型+白藜芦醇组(I/RB组)、模型+白藜芦醇+eNOS特异性拮抗剂L-NAME组(I/RBL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2h后腹腔注射白藜芦醇,连续7d,以再灌注后24h、48h、7d为观察时相点。对I/R、I/RB和I/RBL组大鼠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HE染色观察大脑缺血皮质区病理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eNOS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CD34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eNOS mRNA表达。结果 I/RB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eNOS蛋白及mRNA、VEGF蛋白表达较I/R组明显升高,侧脑室注射L-NAME阻断eNOS作用后,I/RBL组eNOS、VEGF表达较I/RB组降低。同时,白藜芦醇可有效促进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缺血损伤后脑组织病理变化,增加CD34~+微血管密度。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上调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eNOS和VEGF表达,促进脑微血管再生,发挥缺血损伤后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孕酮(PROG)对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P2X7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4组(n=12):正常组、假手术组、I/R组和I/R+PROG组。采用改良Pulsinelli’s 4血管闭塞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Y-型迷宫检测学习与记忆成绩;免疫荧光法观察海马区P2X7受体蛋白表达;羟胺氧化法测定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学习记忆成绩、海马区P2X7阳性表达细胞数、海马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学习记忆成绩显著降低(P<0.01);与I/R组相比,I/R+PROG组学习记忆成绩显著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海马区P2X7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与I/R组相比,I/R+PROG组海马区P2X7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海马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I/R组相比,I/R+PROG组海马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PROG可明显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区P2X7受体蛋白表达和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在线粒体凋亡途径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三组(n=16):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mdivi-1预处理组(mdivi-1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小时,再灌注24小时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yt C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Cyt C mRNA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神经细胞凋亡率与CytC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应用mdivi-1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与CytC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可以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阻断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来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3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后适应(IP)组。利用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应用Westernblot检测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后p38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细胞数量和p3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IP组凋亡细胞数量和p3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P〈0.01)。结论:缺血后适应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发生,此作用可能与下调p38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钙敏感受体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钙敏感受体拮抗剂组(N组)。I/R组和N组采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颈内动脉插线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脑缺血前10 min尾静脉注射等容量二甲基亚砜和钙敏感受体拮抗剂NPS-89636 1 mg/kg。于再灌注24 h时行神经功能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测定MDA含量和SOD活性,采用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阳性细胞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I/R组和N组MDA含量、神经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阳性细胞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组,神经功能评分和SOD活性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MDA含量、神经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阳性细胞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I/R组,神经功能评分和SOD活性高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敏感受体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NF-κB和ICAM-1表达情况及NAC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n=5);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 组,n=20)缺血60min后分别再灌注1、3、6、12h;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n=20):先自阴茎背静脉给大鼠注射溶于生理盐水的NAC,20min后再按I/R组处理.在各规定的再灌注时间点,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组织中NF-κB和ICAM-1的表达.结果:I/R组和NAC组再灌注1、3、6、12h后,NF-k B的表达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1),于再灌注3h达到高峰;ICAM-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1),于再灌注6h达到高峰.NAC组再灌注1、3、6h与VR组相同时间点比较:NF-k B和ICAM-1的表达均低于I/R组(p<0.05).NAC组再灌注12h与I/R组相同时间点比较:NF-K B和ICAM一1的表达虽然在数值上有所减少,但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结论: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NF-κB和ICAM-1表达增加,NAC可抑制NF-k B激活,减少ICAM-1表达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电针动员SD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至外周血的作用研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百会"穴(GV 20)及左侧"四关"穴(合谷LI4/太冲LR 3)为治疗穴位。腹腔注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阻断PI3K/AKT通路。19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组(I/R)、缺血+电针组(I/RE)及缺血+电针+LY294002组(I/REL)。脑缺血90min,根据再灌注时间,将各组分为再灌注24h、48h和7d三个亚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和外周血CD34+EPCs数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髓AKT、磷酸化AKT(p-AKT)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蛋白含量,免疫荧光共聚焦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区CD34+微血管密度。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24h和48h,大鼠骨髓和外周血CD34+EPCs数量较Sham组明显增多,EA组骨髓和外周血CD34+EPCs数量在各个观察时间点均较I/R组明显增多,I/REL组与I/RE组比较,骨髓及外周血CD34+EPCs数量无明显增高。I/R组大鼠骨髓p-AKT和eNO含量在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较Sham组明显增多,I/RE组p-AKT及eNOS较I/R组明显增多,I/REL组与I/RE组比较,上述蛋白表达明显减少。所有组于各观察时间点总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此外,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大鼠大脑皮质缺血区CD34+MVD较Sham组明显增多。EA组CD34+微血管密度较I/R组进一步增加,I/REL组与I/RE组比较,CD34+微血管密度明显减少。结论电针可通过进一步激活骨髓PI3K/AKT信号通路动员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骨髓EPCs至外周血,促进脑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e NOS、MMP-9表达及CD34+微血管密度变化的影响,探讨电针促进大脑缺血皮质区血管再生的机制。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I/R组)、模型+电针组(I/RE组)、模型+电针+e NOS特异性拮抗剂L-NAME组(I/REL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90min后将I/R、I/RE和I/REL组分各为再灌注1d、3d和7d三个亚组。取大鼠"百会"穴(GV 20)及左侧"四关"穴(合谷LI 4/太冲LR 3)为电针穴位,刺激时间为20min/d,最长持续7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脑缺血皮质区e NOS、MMP-9和CD34表达,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脑缺血皮质区e NOS mRNA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I/R、I/RE与I/REL组大脑缺血皮质区e NOS mRNA及蛋白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呈进行性增加,与I/R组比较,I/RE组各时间点e NOS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在L-NAME作用下,I/REL组e NOS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I/RE组。再灌注后1d、3d,I/RE组MMP-9表达明显低于I/R和I/REL组,7d时I/RE组MMP-9表达较I/R、I/REL组升高。I/RE组各时间点CD34+微血管密度升高较I/R组显著,I/REL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I/RE组。结论电针可通过上调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皮质区e NOS和MMP-9表达,促进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采用Ephrin-B2干预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选取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和干预组(Ephrin-B2连续干预3 d),每组各18只。通过对比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对比各组大鼠缺血侧大脑海马组织中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微血管密度的水平,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我们发现造模后第4、8、12、14天,干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的低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第4、8、12、14天,干预组、模型组大鼠的缺血侧大脑海马组织中VCAM-1、NF-κB蛋白显著的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5);干预组大鼠的缺血侧大脑海马组织中VCAM-1、NF-κB蛋白显著的低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第4、8、12、14天,干预组大鼠的缺血脑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显著的高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第4、8、12、14天,干预组、模型组大鼠的血侧脑组织VEGF m RNA及蛋白显著的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5);干预组大鼠的血侧脑组织VEGF m RNA及蛋白显著的高于模型组(p0.05)。本研究表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采用Ephrin-B2干预能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与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勇  鲍红光  尹加林  李玺 《生物磁学》2010,(23):4454-4457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NF-κB和ICAM-1表达情况及NAC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n=5);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20)缺血60min后分别再灌注1、3、6、12h;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n=20):先自阴茎背静脉给大鼠注射溶于生理盐水的NAC,20min后再按I/R组处理。在各规定的再灌注时间点,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组织中NF-κB和ICAM-1的表达。结果:I/R组和NAC组再灌注1、3、6、12h后,NF-κB的表达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1),于再灌注3h达到高峰;ICAM-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1),于再灌注6h达到高峰。NAC组再灌注1、3、6h与I/R组相同时间点比较:NF-κB和ICAM-1的表达均低于I/R组(p〈0.05)。NAC组再灌注12h与I/R组相同时间点比较:NF-κB和ICAM-1的表达虽然在数值上有所减少,但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结论: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NF-κB和ICAM-1表达增加,NAC可抑制NF-κB激活,减少ICAM-1表达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SM)对肠缺血/再灌注(I/R)肺损伤大鼠肺组织p38MAPK和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方法建立大鼠肠I/R损伤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参麦注射液组(SM+I/R组),每组8只。比较各组大鼠肺湿/干比(W/D)、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卵磷脂(PC)及总磷脂(TPL)含量的变化;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p38MAPK、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肺组织W/D明显升高,而PC和TPL的含量显著降低,肺组织p38MAPK、Bcl-2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均<0.01),其中Bax的增强比Bcl-2的增强更为明显,Bcl-2/Bax比值降低(P<0.01);与I/R组比较,SM+I/R组大鼠肺组织W/D明显降低,PC和TPL的含量增加,肺组织p38MAPK和Bax蛋白表达下降(P均<0.01),Bcl-2的表达增强,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肠I/R时肺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与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功能成分PC含量及凋亡基因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7,-0.731,P均<0.01)。结论:SM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提高Bcl-2/Bax比值来阻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肠I/R时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盐诱导激酶2(SIK2)对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梗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SIK2抑制组(I/R+Bosutinib)(10 mg/kg处理24 h)。心脏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腺苷三磷酸(ATP)、乳酸(LA)的含量;蛋白印迹法(WB)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SIK2、p-DRP1(Ser616)、DRP1、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心肌细胞病理损伤加重且SIK2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I/R组相比,I/R+Bosutinib组SIK2表达降低且心肌病理损伤减轻。与Sham组相比,I/R组LVEF、FS降低(P<0.05);与I/R组相比,I/R+Bosutinib组LVEF、FS增高(P< 0.05),各组IVS、LVPW无明显差异(P>0.05)。与Sham组相比,I/R组ATP含量减少,LA含量增加(P<0.05),与I/R组相比,I/R+Bosutinib组ATP含量增加,LA含量减少(P<0.05)。与Sham组相比,I/R组p-DRP1(Ser616)表达增多,p-AKT、p-mTOR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I/R组相比,I/R+Bosutinib组p-DRP1(Ser616)蛋白表达减少,p-AKT、p-mTOR蛋白表达增多(P<0.05);各组mTOR、AKT、DRP1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IK2可能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及促进线粒体裂变抑制能量代谢,抑制SIK2可提高心肌能量代谢水平进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I/R组(n=12)、白藜芦醇组(n=36),白藜芦醇组按不同剂量分为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10 mg/kg、20 mg/kg、40 mg/kg),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暴露大鼠颈外动脉,不做缺血处理;I/R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白藜芦醇组:造模方法同I/R组,在大鼠缺血2h后,将不同剂量白藜芦醇腹腔注射入大鼠体内,比较各组SD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免疫组化法对大鼠脑组织缺血侧海马CA1区Bax和Bcl-2表达进行比较。结果: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I/R组,随着白藜芦醇剂量的增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逐渐降低,其中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最为明显;白藜芦醇组与I/R组相比,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Bax表达逐渐减少,而Bcl-2表达明显增加,其中以白藜芦醇高剂量组改变最为明显。结论:高剂量白藜芦醇可以降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Bax、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黄连浸出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随机将50只雄性SD大鼠(240±20) g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连浸出液低剂量(2.5 g/kg)、中剂量(5.0 g/kg)和高剂量(10.0 g/kg)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假手术组不予线栓处理,术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对各治疗组给予灌胃治疗,按照人和大鼠等效剂量关系换算,每只大鼠1d灌胃两次,每次2.5 mL,连续灌胃3d。模型组、假手术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应用RT-PCR测定了黄连浸出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BDNF表达的影响。与假手术组(BDNF mRNA相对表达量为(0.386±0.011)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BDNF mRNA表达显著增加,相对表达量为(0.458±0.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连中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BDNF 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22±0.040)和(0.518±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黄连高剂量组相比,中剂量治疗组差异更为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黄连浸出液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BDNF mRNA的表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保护神经元,黄连浸出液中剂量(5.0 g/kg)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组织中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夹闭两侧颈总动脉,颈静脉抽血再回输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R).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PARα mRNA和蛋白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的表达.结果大鼠海马PPARα mRNA表达在缺血/再灌注30 min后升高,24 h时达峰,而后降低,再灌注30 d仍略高于正常水平.PPARα蛋白表达变化与PPARα mRNA表达相似.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PPARα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时限为30 d.  相似文献   

16.
异丙酚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iN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对迟发性脑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全脑缺血20min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海马iNOS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异丙酚处理组大鼠海马i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存活的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统计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异丙酚通过抑制iNOS蛋白表达对大鼠脑迟发性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调解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Kyoto大鼠(WKY)和SHR,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W-Sham、S-Sham)、缺血/再灌注组(W-I/R、S-I/R)和姜黄素组(S-Cur),各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3h、12 h、1 d、3 d、7 d 5个亚组(n=6)。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Nissl染色计数海马CA1区平均锥体细胞密度,ELISA法检测海马RANTES表达,于再灌注后7 d观察行为学。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加重,海马RANTES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W-I/R大鼠比较,S-I/R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加重,海马RANTES蛋白表达上调(P〈0.05);姜黄素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减轻,海马RANTES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更易导致SHR海马神经元损伤。姜黄素减轻SHR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ANTES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神经元凋亡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通路的变化特点,以及姜黄素对其保护作用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Kyoto大鼠(WKY)和SHR,随机分为5组:WKY假手术组(W-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W-I/R组)和SHR假手术组(S-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S-I/R组)、姜黄素100mg/kg预处理组(S-Cur组),上述5个实验组按再灌注时间又分为再灌注2h、6h、1d、3d、7d5个亚组(n=6)。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的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分析海马CA1区c-jun、c-fos的动态变化。结果:S-Sham组大鼠海马CA1区TUNEL细胞数量和c-jun、c-fos表达高于W-Sham组(P0.05),S-I/R组TUNEL细胞数量和c-jun、c-fos表达高于S-Sham组及W-I/R组(P0.05);S-Cur组TUNEL细胞数量和c-jun、c-fos表达较S-I/R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更易导致SHR海马神经元凋亡。姜黄素可抑制SHR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神经元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jun、c-fos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小鼠短暂前脑缺血海马中半胱天冬酶-3酶原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测定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中半胱天冬酶-3酶原(procaspase-3)的表达变化, 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procaspase-3的活化机制.将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 后者夹闭双侧颈总动脉20 min后再通血流, 建立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分别于再灌注6 h、12 h、24 h和48 h取海马.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海马中pro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 12 h I/R及24hI/R组海马中总procaspase-3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明显升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 I/R组海马中去磷酸化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明显升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procaspase-3磷酸化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procaspase-3表达增加,其中procaspase-3去磷酸化水平高明显, 提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诱发procaspase-3去磷酸化, 继而促进procaspase-3转化为活性形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etrahydroxystilbene glucoside,TSG)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42只沙鼠随机分成6组,脑I/R模型对照组(I/R)、假手术(Sham)组、TSG小剂量(1.5mg/kg)组、TSG中剂量(3mg/kg)组、TSG大剂量(6mg/kg)组以及阳性药依达拉奉对照组(3 mg/kg);6d后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p53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CA1区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脑组织中p53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海马CA1区Bax水平显著增加,Bcl-2水平显著降低。而依达拉奉阳性对照组和TSG高、中剂量组均可以显著上调Bcl-2水平,降低p53及Bax水平。TSG小剂量组对p53、Bcl-2、Bax水平均没有明显作用。结论 TSG对于I/R引发脑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影响p53、Bcl-2、Bax凋亡相关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