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不同浓度吡柔比星对浅表性膀胱癌(SBC)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SBC患者12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TURBT治疗,手术完成后即刻,观察组患者采用30 mg的吡柔比星~+30 m L浓度为5%的葡萄糖液行胱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30 mg的吡柔比星~+50 m L浓度为5%的葡萄糖液行胱灌注化疗。治疗1年后对比两组复发情况、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4~+、CD8~+水平及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CD3~+、CD4~+、CD8~+水平及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种不良反应及其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C患者在TURBT术后即刻实施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能够提升其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但30 mg的吡柔比星~+30 m L浓度为5%的葡萄糖液的膀胱灌注用药方案能够获得更低的术后复发率,复发时间也随之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与吉西他滨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40 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根据随机抽 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 例,所有患者都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方法,对照组用吉西他滨,治疗组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 灌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的不同。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随访1 年,治疗组的复发率为5.0 %,对照组为25.0 %,治疗 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观察,治疗组的膀胱刺激症状、骨髓抑制、尿道狭窄等不 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吉西他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 胱癌术后复发有很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灌注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联合化疗灌注治疗中晚期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膀胱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术后接受化疗灌注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益气活血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D4~+含量、CD4~+/CD8~+及NK细胞活性、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4~+含量及NK细胞活性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D8~+细胞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CD4~+数量、NK细胞活性、CD4~+/CD8~+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不适、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损伤、发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辅助灌注化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膀胱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并降低化疗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对比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吉西他滨与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NMIBC患者120例,均接受TURBT治疗。根据化疗用药方式的不同将120例NMIBC患者分为表柔比星组(n=58,表柔比星治疗)和吉西他滨组(n=62,吉西他滨治疗),对比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的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复发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MIBC患者行TURB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且吉西他滨组高于表柔比星组(P<0.05);CD8+下降,且吉西他滨组低于表柔比星组(P<0.05)。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CK19)和癌抗原199(CA199)均下降,且吉西他滨组低于表柔比星组(P<0.05)。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1年复发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将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1年后复发的患者总和28例纳为复发组,其余未复发的92例纳为未复发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MIBC患者行TURBT后复发与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肿瘤分化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为多发、最大肿瘤直径≧5 cm、肿瘤分化分级为低分化、临床分期为T1期为NMIBC患者行TURB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表柔比星化疗相比,吉西他滨化疗可更好的控制肿瘤疾病进展,有效保护机体免疫功能,两种化疗药物下安全性和复发率相接近。同时研究还观察到,复发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肿瘤分化分级、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联合全身系统化疗(NIPS)对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和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住院治疗的116例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NIPS,观察组患者接受HIPEC联合NIPS。观察两组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细胞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和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68.97%)高于对照组(50.00%)(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下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下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6个月、9个月、12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HIPEC联合NIPS用于治疗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可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调节肿瘤标志物和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指标水平,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基因IFIT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功能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qRT-PCR或Western blot检测了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配对正常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及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中IFIT3的表达水平。通过浓度递增法构建顺铂(DDP)耐药T24细胞(T24/DDP),然后对细胞转染靶向IFIT3的siRNA(si-IFIT3)及阴性对照(si-NC)。将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T24-si-NC组、T24-si-IFIT3组、T24/DDP-si-NC组、T24/DDP-si-IFIT3组,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Annexin 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使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通过qRT-PCR或Western blot检测HSP90α(HSP90AA1)、MMP2、MMP9、Cleaved-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配对癌旁组织和SV-HUC-1相比,膀胱癌组织和T24细胞中IFIT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正常T24细胞相比,T24/DDP细胞中的IFI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T24/DDP-si-NC组相比,T24/DDP-si-IFIT3组的IC50值和侵袭细胞数显著降低,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T24/DDP-si-NC组相比,T24/DDP-si-IFIT3组的Bcl-2、MMP2和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而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String数据库显示,IFIT3与HSP90AA1基因存在互作关系。与T24/DDP-si-NC组相比,T24/DDP-si-IFIT3组的HSP90α(HSP90AA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下调IFIT3的表达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下调IFIT3可部分通过抑制HSP90α (HSP90AA1)的表达来降低膀胱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8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膀胱癌患者70例,收集其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ALDH-1、TRAIL表达情况,分析ALDH-1、TRAIL的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癌组织中ALDH-1、TRAIL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的ALDH-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RAIL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膀胱癌患者的ALDH-1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数量无关(P0.05),临床分期为T2-T3期、有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患者ALDH-1阳性表达率高于临床分期为Ta-T1期、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患者(P0.05)。膀胱癌患者的TRAIL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数量无关(P0.05),高分化的膀胱癌患者TRAIL阳性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的膀胱癌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癌组织中ALDH-1、TRAIL表达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ALDH-1的表达偏高且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TRAIL的表达偏低且与分化程度有关,但ALDH-1和TRAIL之间无相关性,需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联合益生菌对直肠恶性肿瘤术后大鼠肠粘膜屏障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EN组和EC组,每组8只。模型组、EN组和EC组建立直肠恶性肿瘤术后模型,EN组灌胃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EC组灌胃肠内营养混悬液加益生菌颗粒,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四组大鼠均连续灌胃7 d。观察各组大鼠小肠超微结构;检测occludin蛋白、D-乳糖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和绒毛结构遭破坏,EN组和EC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occludin蛋白和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均较低,D-乳糖、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EN组和EC组的occludin蛋白和IL-10的表达水平较高,D-乳糖、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较低(P<0.05);与EN组相比,EC组occludin蛋白和IL-10的表达水平较高,D-乳糖、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较低(P<0.05)。结论: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可有效改善直肠恶性肿瘤术后大鼠的肠道屏障功能,提高occludin蛋白的表达,降低D-乳糖的表达,降低促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同时升高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膀胱癌患者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实验组予以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阳性率,血清IL-6,IFN-γ,P物质,前列腺素E2(PGE2),CD3~+,CD4~+,CD8~+,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阳性率、Fg、APTT、PT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IL-6,P物质,PGE2,CD8~+均低于对照组,但IFN-γ,CD3~+,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术膀胱癌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疗效肯定,对血清IL-6及IFN-γ的影响较小,并可抑制疼痛应激指标的分泌,保护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OIP5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肝癌细胞中OIP5的表达后,通过q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OIP5的下调效率,CCK-8和平板克隆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转染OIP5-siRNA后,肝癌细胞SMMC-7721中OIP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OIP5-siRNA组肝癌细胞SMMC-7721的CCK-8实验的OD值、平板克隆法测得的克隆球个数、Transwell法测得的迁移细胞数与侵袭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OIP5能够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可能作为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癌组织中微小核糖核酸-1290(miR-1290)、微小核糖核酸-134(miR-134)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基因、侵袭基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12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p检测结果分为Hp阳性胃癌组(n=84)和Hp阴性胃癌组(n=42),另同期6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组织中miR-1290、miR-134、增殖基因[磷脂酰肌醇3催化亚基A(PIK3CA)、C-myc癌基因(c-myc)]和侵袭基因[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Twist)、N钙黏素(N-cad)]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Hp阳性胃癌组织miR-1290、miR-134与肿瘤增殖PIK3CA、c-myc和侵袭基因Twist、N-cad表达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Hp阳性胃癌患者miR-1290、miR-134表达差异。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miR-1290、miR-134表达与Hp阳性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Hp阳性胃癌组患者癌组织miR-1290表达高于Hp阴性胃癌组癌组织及对照组胃粘膜组织,miR-134表达低于Hp阴性胃癌组癌组织及对照组胃粘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胃癌组织中miR-1290表达与增殖基因PIK3CA、c-myc和侵袭基因Twist、N-cad mRNA表达呈正相关性(r=0.620~0.725,均P<0.05),miR-134与增殖基因PIK3CA、c-myc和侵袭基因Twist、N-cad 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性(r=-0.670~-0.784,均P<0.05)。不同肿瘤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中miR-1290、miR-134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Hp阳性胃癌组患者中,miR-1290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8.78%(20/41),75.61%(31/41)。miR-1290高表达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miR-1290低表达组(Log rank χ2=6.366,P= 0.012)。miR-134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2.86%(18/42),82.50%(33/40)。miR-134低表达组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miR-134高表达组(Log rank χ2=10.640,P=0.001)。结论:Hp阳性胃癌组织miR-1290表达增加,miR-134表达降低,两者可能通过促进肿瘤增殖和侵袭基因的表达,导致肿瘤恶性进展及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膀胱癌相关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单位(BCAPP2Ac)新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合成抗原多肽免疫家兔获得抗BCAPP2Ac多克隆抗体及通过慢病毒感染方式获得稳定表达BCAPP2Ac的膀胱癌细胞.采用实时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BCAPP2Ac mRNA和蛋白在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它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BCAPP2Ac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PCR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CAPP2Ac mRNA及蛋白在膀胱癌组织较癌旁组织表达明显下调;过表达BCAPP2Ac能抑制膀胱癌EJ、T24细胞的增殖, 蛋白磷酸酶2A催化结构域缺失(△PP2Ac)能逆转BCAPP2Ac的增殖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提示,新基因BCAPP2Ac能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PP2Ac结构域在其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胸腺肽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将60 mg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经引流管缓慢注入患者的胸腔内,观察组联合将300 mg胸腺肽经引流管缓慢注入患者的胸腔内。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介素-23水平、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ion per minute,MVV)、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 ratio,FEV1/FVC)、CD8~+、CD4~+及CD4~+/CD8`+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MVV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MVV和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介素-2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4~+/CD8~+以及CD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胸腺肽可以改善减轻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的炎症状态,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451a对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xPc3细胞,将不同浓度(50、100 和 200 μmol/L)miR-451a模拟物(mimic)转染至胰腺癌细胞株BxPc3中,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法检测miR-451a的表达,MTT增殖实验检测不同浓度miR-451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miR-451a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miR-451a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 miR-451a转染后BxPc3细胞p-PI3K、p-AKT、TGF-β和p-smad2/3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不同浓度miR-451a mimic后,胰腺癌BxPc3细胞内miR-451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miR-451a后,BxPc3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0 μmol/L 组,转染50、200 μmol/L miR-451a后BxPc3 细胞p-PI3K、p-AKT、TGF-β和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且p-PI3K、p-AKT、TGF-β和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具有浓度依耐性。结论:miR-451a能抑制胰腺癌BxPc3细胞株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