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从形态学、生理学与生态学等方面进行的分类学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展,逐步明确了物种的概念。我国学者陈世骧(1961)曾对物种的涵义作了精辟的论述,指出“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繁殖群体,它是客观存在的;物种是有机世界发展链索上的基本环节,是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形式,有机世界以通过物种的形式而发展,以新种的形成为发展的基本环节”。关于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的种株分类问题,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而加深对它的认识,本文拟就溶组织内阿米巴种的区分及其宗株区分问题,加以综述,并提出我们的见解。一、溶组识内阿米巴与其他阿米巴种的区分 Dobell(1921)依据前人的研究,描述了寄生在人体肠道的阿米巴有五种:除了具有致病性的溶组织内阿米巴外,尚有非致病性的结肠内阿米巴(Entamoeba coli)、脆双核阿米巴(Dicntamoeba fragilis)、微小内蜓阿米巴(Endolimax nana)和布氏嗜碘阿米巴(lodamoeba  相似文献   

2.
在一只毛冠鹿(Elaphoduscephalophus)粪便内,检获一种小型单核包囊型阿米巴。经铁苏木素染色,显微测微观察,其滋养体大小为6.00—11.00μm,平均为8.20±1.48μm;包囊大小为5.50—8.00μm,平均为6.95±0.06μm;属内阿米巴科Endamoebidae内阿米巴属Entamoeba的一新种,命名为鹿内阿米巴(Entamoebacervumsp.nov.)。  相似文献   

3.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年来对溶组织内阿米巴虫株的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Diamond氏重新提出具致病作用的应命名为溶组织内阿米巴,而无致病作用的为迪斯帕内阿米巴。还介绍了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过程涉及滋养体表面的外源凝集素、半胱氨酸蛋白酶、阿米以巴成孔蛋白等因子。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四个菜豆品种“沙克沙”、“家雀蛋”、“自来油”、“白大架”上按种菜豆花叶病毒(Bean Common Mosaic Virus(BCMV)V-5],接种后15—25天测定,病毒在植株体内的浓度达到高峰。同时,植高、叶面积,叶绿素总量,光合速率较健康株明显下降,呼吸强度、游离态氨基酸总量上升。接种后30—35天,病毒含量开始下降,光合速率,呼吸强度、株高几乎接近正常水平。叶面积、叶绿素总量,游离态氨基酸总量同健株的差异也大大减少。继病毒侵入后植株生理代谢的失调,温室盆栽条件下,菜豆不同品种的产量损失为40—64%。  相似文献   

5.
夏宇程  钟江 《病毒学报》2018,34(5):755-762
马赛病毒是一种感染棘阿米巴的大型双链DNA病毒,在世界各地都有这类病毒的分离报道。本研究从上海地区环境土壤样品中分离了一株马赛病毒。该病毒可以高效地感染棘阿米巴,病毒颗粒呈典型的二十面体结构,直径大约在0.25μm,基因组为368kb。病毒基因组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属马赛病毒科的A系马赛病毒,与欧洲、澳大利亚等地报道的病毒株相似度极高。通过与分离自全球不同地区的另外四株马赛病毒比较发现大部分病毒基因都处于负选择,说明马赛病毒的核心基因非常保守并且足以支持病毒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达乌尔黄鼠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指示中,遵照毛主席关于“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的教导,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和贫下中农一道,于1964年4—7月,1965年3—10月和1973年4—8月,在赤峰县东部及其毗连地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扩增未知序列白蛉热病毒M片段的RT—PCR方法,本研究选取7个血清组成员和8个未分组血清型,共42株白蛉热病毒为RT—PCR检测对象。通过排列GenBank中已知的4型白蛉热病毒M片段氨基酸序列,选择保守区设计引物。根据保守区各已知病毒的cDNA特异序列合成寡核苷酸,将相同区的寡核苷酸等量混合成为“鸡尾酒”引物,用于RT—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纯化后直接测序。引物对Ph—M—2FM和Ph—M—3RM扩增产物长度约为600bp,从42株病毒中扩增出34株,阳性率为81.0%。另一引物对Ph—M—2FM和Ph—M—4R2M扩增产物长度约为1400bp,扩增出22株病毒,阳性率为52.3%。测出序列经BLAST检索,与GenBank中已知白蛉热病毒同源。本研究首次成功地应用RT—PCR扩增不同血清型未知序列白蛉热病毒的部分M片段,并测出扩增产物序列,为白蛉热病毒属成员的基因鉴定和种系发生关系分析提供了实验手段,并将有助于白蛉热病毒感染的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自由生活的棘阿米巴属(Acanthamoeba spp.)和哈曼属原虫(Hartmannella vermiformis)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和各种水体中,这两个属中的某些种类被认为对人和动物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应用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及重复性好的快速检测阿米巴虫的方法具有实际意义。【方法】采用非培养方法选择适合低拷贝基因检测的荧光染料BRYT Green? dye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不同工艺阶段水样中Acanthamoeba spp.和H. Vermiformis 18S rRNA基因的检测和定量分析。【结果】在整个处理工艺流程中均检测到Acanthamoeba spp.和H. Vermiformis,并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进水中分别达到8.70×105拷贝/L和1.84×106拷贝/L。与进水相比,调节池、好氧池和膜池中阿米巴原虫的数量均降低了1?2个数量级,但是出水中Acanthamoeba spp. 则出现增加趋势。【结论】对阿米巴原虫可能造成的潜在健康危害应引起重视,并有必要作为污水处理达标的补充标准。  相似文献   

9.
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是一种简单的真核微生物,外形象阿米巴虫,通常称它为“社会阿米巴(social amoebae)”,以吞食细菌为生。这种单细胞的生物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多细胞的软体动物。它通常被作为模式生物,用来研究趋化作用、细胞间信息交流和社会性的演化,  相似文献   

10.
马赛病毒是继拟菌病毒之后被发现的第2类阿米巴巨型病毒,拥有庞大的双链DNA基因组。基因组分析显示,马赛病毒上海株(Mar-SH2016)编码4种潜在翻译因子。其中,ORF314基因与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2/eIF5的氨基酸同源性约为60%,但其在马赛病毒复制中的作用还有待揭示。本研究设计了3对靶向Mar-SH2016 ORF314基因的siRNA,通过转染宿主卡氏棘阿米巴细胞,分析siRNA对ORF314基因表达水平和病毒复制的影响。用荧光标记的siRNA转染卡氏棘阿米巴细胞,结果显示约1/3阿米巴细胞成功转染。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证实,在Mar-SH2016感染宿主的过程中siRNA能使ORF314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siRNA干扰后病毒毒力测定结果显示,Mar-SH2016的毒力降低约30%(P<0.01)。结果表明,降低ORF314基因的表达水平能显著抑制Mar-SH2016复制。  相似文献   

11.
水稻抗衰老IPT基因与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聚合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转抑制衰老有关的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基因株系GC-1、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CBB23”和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合系15号”为供体.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将IPT基因与Xa23及抗稻瘟病基因进行聚合。在3个复交组合中获得了17株聚合IPT基因与Xa23基因的植株,用这些植株与两系杂交稻亲本9311、E32、培矮64S及W9834S进行杂交和回交,经PCR分子检测和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鉴定和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测定,最终在4个BC,回交组合“(9311///合系15/CBB23//GC-1)X9311”、“(E32///合系15/CBB23//GC-1)XE32”、“(培矮64S///合系15/CBB23//GC-1)X培矮64S”和“(GC-1/CBB23//W9834S/合系15)XW9834S”中获得了17株携带IPT基因与Xa23基因的BC1F1植株,这些植株对来自北方稻区21个稻瘟病菌系全部表现为抗。携带IPT基因的抗病植株再与杂交稻亲本进行回交.在2个BC2回交组合“[(9311///合系15/CBB23//GC-1)X9311]X9311’’和“[(E32///合系15/CBB23//GC-1)XE32]XE32”中获得了7株携带IPT基因与Xa23基因的植株,这些植株再经过1—2代回交和自交,即可用于杂交稻育种。  相似文献   

12.
两株解醇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窑泥和窑底水中分离了两株解醇细菌。3RM—2能降解甲醇,3RE—15能降解乙二醇。菌株经鉴定:3RM—2为缓慢芽孢杆菌(Bacillus lentus),3RE—15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ndomonas mendocina)。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菌株亲缘性。方法完成该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2种与耐药相关的看家基因和54种水平转移获得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以及13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已经发生演化,并存在2个克隆传播:1-4—6号菌株和2—5—7—8—9—10—11—12—13—14—15-16—17—18-19号菌株。结论与耐药相关的看家基因和水平转移获得的耐药基因均为显性遗传,本研究耐药菌所观察的表型与之相对应,为追溯耐药菌传播途径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4.
高产磷酯酶C菌株筛选及其抗血小板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156个点采土样1268份,利用卵黄琼脂的LB培养基初筛获得产生乳白色晕圈的菌株648株;再用卵黄琼脂滤纸圆片检测获得产生乳白色晕圈和透明圈菌株266株;这些菌株用卵黄琼脂杯蝶法筛选出产生大于13.0mm乳白色晕圈及少量透明圈共73株,经过菌生物量、卵黄杯碟法和抗兔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从73株菌中筛选出15株,菌号为:183,198,247,424,587,596,692,744,754—1,791—2,779,970,998,1107,1182;将此15菌株经菌生物量、卵黄琼脂杯碟法、NPPC法和抗人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从中选出754—1,779,970,1107四株菌进行分类鉴定和已知菌CW—W—90—3菌对照比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将玉米“RB37×胚10-1”的花粉胚性细胞团在3—5℃冰箱中贮存30天,再转到20—25℃下诱导分化,得到13株再生花粉植株,其中6株移栽到土中并成活。这6株中的一株叶片  相似文献   

16.
齿龈内阿米巴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齿龈内阿米巴是Gros氏从人牙垢中首次发现。后由Von Prowazek(1904)作了描述。许多学者认为它是非病源原虫。国内将其列入“罕见”人体寄生虫。但我们对内蒙古医学院口腔科门诊病人及正常人作阿米巴感染与疾病关系调后证明其在人群中感染普遍并与牙周病有关。为了解其流行与环境关系而对其生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共检查了56例正常青年(男34人,女22人)的空腹胃液,包括残余胃液及基础胃淑,基础胃液每15分鐘抽一次,一连4次。其结果是:空腹胃液的个体差异很大,分泌类型也很复杂,男女合计,残余胃液的总量为2.0—95.0毫升,自由盐酸和总酸分别为0—85.0与6.0—108.0每升毫克分子量,蛋白酶消化力为0—63罩位。基础胃液每15分鐘的分泌量为0.2—63.0毫升,自由盐酸和总酸分别为0—107.0与7.0—131.0每升毫克分子量,蛋白酶清化力为0—80.0罩位。一般说来,男性的数值大于女性,基础胃液的酸度和酶消化力高于残余胃液。  相似文献   

18.
石刁柏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茎粗产量高,茎嫩品质好,如果大田全部种植雄株就可大幅度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利用花药培养的方法可得到具有纯合“YY”的超雄林和“XX”的雌株,将它们分别进行快速繁殖移栽到田间,以后进行杂交,得到的F_1代全部为雄株。但花药培养普遍存在愈伤组织诱导频率低这一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利用花药冷冻预处理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可提高到83.75%,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取材 供试品种为玛丽华盛顿500h,采用丙酸—水合氯醛—苏木精压片镜检,经多次观察和显微摄影表明,石刁伯花粉单核晚期的花蕾形态指标为1.6—3.0毫米,各处理及对照均按以上指标进行严格选蕾。  相似文献   

19.
钩端螺旋体的新血清型——蛮耗4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3年我省分离的689株钩端螺旋体中,分离到一株“黎川130”,经检定属于我国新发现的血清群——蛮耗群。这个血清群是世界卫生组织(1967)公布的18个群124型以外的一个独立的血清群。蛮耗群过去有3个型别,即蛮耗1—3型。“黎川130”株经用凝集素吸收方法检定为新型,建议命名为蛮耗4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光辉指示,进一步提高谷氨酸发酵产酸率,以降低粮食单耗,增加产量,我们于1973年2—6月份,对原谷氨酸产生菌进行了人工诱变,选出1株产酸能力较强的7338号菌,后又开展了中型试验和扩大试验。初步肯定这一诱变菌株谷氨酸产率比原始菌株AS1.299提高10—15%,转化率提高5—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