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霞山风景地貌的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蔚秋  李植华  刘兰芳   《广西植物》1999,19(1):15-21
描述了丹霞山植物区系的特征,对其科、属、种进行系统分析,并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作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丹霞山植物区系体现了华夏植物区系的特征,其表征科有不少同时也是华夏区系的表征科。从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局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局及北温带分布属。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这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另外,本区的苦藓植物较为丰富,据初步统计共有27科70属,其中石生性苔藓分布尤其广泛。  相似文献   

2.
崩岗灾害地貌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全面论述了崩岗灾害地貌的分布、发育条件及其带来的环境效应,提出崩岗灾害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貌特征的东北土地利用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andsat TM7遥感影像和SRTM高程数据、东北土壤图等数据,应用GIS水文分析、空间分析方法和遥感影像监督分类方法对东北地区基本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信息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山脊线以东、七老图山山地以北的东北区面积107.27万km2,分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4种基本地貌,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21.2%、35.6%、16.1%和27.1%。明确了松嫩平原、松辽平原和科尔沁平原的位置、界线及相互关系,改进了传统的定性划分界线的方法。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林地、草地、耕地、沙地、盐碱荒地、湿地滩涂、水域和建设用地,分别占41.1%、14.0%、33.8%、0.9%、1.5%、4.7%、1.4%和2.8%。最后讨论了土地利用与地貌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用地扩张和人类活动生物生境破碎, 已成为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全面认知区域生境质量是改善生境质量的基础, 更是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的前提。论文基于广东省198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 利用InVEST模型对广东省生境质量进行评估, 从地形视角分析其地形梯度效应; 综合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几个方面, 共选择10个影响因子, 探测不同地形梯度下生境质量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 (1)林地和耕地是广东省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与草地是流失最显著的地类, 建设用地是明显增加的用地类型, 耕地是其主要来源; (2)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特征明显, 低值区集聚化分布在珠三角平原地区, 并且珠三角生境质量低值区明显向外扩张, 粤北、粤东、粤西地区的生境质量相对较高。(3)不同的地形位, 归一化植被指数对生境质量的解释力都最强。在低地形位的地区, 生境质量的主导影响因子还有人口分布、GDP和道路密度; 在中地形位的地区, 还有道路密度、土壤类型和降雨量; 在高地形位的地区, 归一化植被指数解释力最强。研究有助于全面认知区域生境质量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分异机制, 是实现区域生态、农业和城镇三空间合理布局, 充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尹治成 《四川动物》1989,8(2):30-30
经历年来调查全省已报告蚊虫10属120种,分布于168个县、市,占全省县、市的87%。本文参照四川省综合自然区划(王告函等,1981),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4个区、11个亚区,即:成都平原、盆中浅丘区、盆中深丘区、盆东平行岭谷、盆周山地、川西南山地、康定木里巴塘高山深谷区、岷山邛崃山山地、马尔康理塘切割高原、若尔盖红原沼泽区和石渠色达丘状高原。各区划内蚊虫种类分布的差别是明显的(见表)。山地(表内Ⅳ—Ⅷ)蚊虫种类最多,占全省种类的85%(102/120),其余依次为丘陵,占64%(77/120),平原占55%(66/120),高原仅占10%(12/120)。各地貌区…  相似文献   

6.
百色旧石器遗址的若干地貌演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百色盆地形成于第三纪初期, 并沉积湖相含煤建造。早第三纪末在喜马拉雅运动主幕作用下, 盆地上升, 早第三纪沉积出现错断和挤压, 并遭受剥蚀。上新世末至第四纪时期, 构造运动表现为间歇式抬升,盆地中形成七级阶地。第Ⅳ级阶地沉积中多处发现旧石器遗址,在相同层位还一起发现埋藏的玻璃陨石, 说明旧石器遗址的地质年龄大致在距今73万年左右。有时在第Ⅳ级阶地沉积的不同岩石地层单元中都发现有旧石器, 根据地层穿时性分析, 推测它们可能形成于同一时期。此外, 第Ⅳ级阶地形成后, 受构造运动影响, 该阶地被错断、抬升, 有时形成多级台地, 但通过野外调查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同一阶地。  相似文献   

7.
<正>"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这是唐代诗人李广白对黄山的感叹。人们对黄山又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如果从地质地貌上解读黄山,不能不先谈谈古特提斯洋与江南古陆。古特提斯洋(亦称古特提斯域)是地质学的概念。距今约5亿年的奥陶纪,地球表面存在两个古陆:一个是位于北半球的劳亚古陆,又称北方大陆;另一个是冈瓦纳古陆,亦称南方古陆,包括现在的非洲、  相似文献   

8.
赤水河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系统健康对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RUSLE模型、SWAT模型、Fragstats软件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构建赤水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理论框架,探讨了生态修复下流域2010—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10—2020年间,赤水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呈现先降后升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丹霞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体高于喀斯特地区。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丹霞地区处于很健康和健康状态,喀斯特地区则处于亚健康及不健康状态。影响喀斯特/丹霞地貌区生态系统健康的主导驱动因子存在差异。喀斯特区以植被、降水及基岩裸露率为主导驱动因子,丹霞区则以植被、土地利用和降水为主导因子。交互探测后影响因子解释力增强,不同地貌类型区的主导交互因子组合呈现较大差异。其中,喀斯特区以降水∩归一化植被指数、降水∩数字高程模型和降水∩基岩裸露率为主导交互因子组合,丹霞区以归一化植被指数∩降水、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及归一化植被指数∩数字高程模型为主导交互因子组合。研究结果可为赤水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维护、治理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9.
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的水文地貌生态阈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燚  张学霞  张雪  方宇  郭长庆 《生态学报》2020,40(23):8794-8804
以若尔盖县湿地为研究对象,在Google Earth影像和野外调查基础上获取若尔盖县人工沟渠的空间分布数据,并计算结构特征指数。从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两个方面选择6项指标,利用熵值法筛选出对湿地稳态转换影响最大的指标并厘定生态阈值,包括理想值和临界值,通过198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识别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区,最终基于乡镇尺度确定生态阈值调控范围,划分各乡镇湿地恢复优先性。结果表明:(1)若尔盖县存在四类湿地稳态转换区,其中稳态平衡区面积最大,占全县湿地面积的47.56%,退化转化区次之,占全县湿地面积的35.88%。(2)对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影响最大的两项水文地貌生态指标为网络联通度和沟渠密度,权重分别为0.162和0.161。若尔盖县网络联通度的理想值为0.033、临界值为0.054;沟渠密度的理想值为0.011 km/km2、临界值为0.360 km/km2。(3)在若尔盖县需要进行湿地恢复的10个乡镇中,按湿地恢复优先性划分出3个三级恢复区、4个二级恢复区、3个一级恢复区,其中一级恢复区应优先恢复。  相似文献   

10.
当你乘西行的客车沿国道312线驶入河西走廊最西端时,便进入了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一个以保护古地中海区域独特的荒漠植被和极旱荒漠地带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这里地处河西走廊西部疏勒河畔,恰处安敦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广西石灰岩区溶洞普遍分布,各地区溶洞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洞穴堆积,堆积物的对比是恢复华南第四纪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之一,楞寨山巨猿化石的发现为广西地貌第四纪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资料。为了解广西中北部某些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在1958年11月与古脊椎所李有恒同志一起踏勘了楞寨山附近50—60平方公里的地区,因时间很短,仅  相似文献   

12.
无定河流域不同地貌区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任宗萍  马勇勇  王友胜  谢梦瑶  李鹏 《生态学报》2019,39(12):4309-4318
分析了无定河流域干流与其支流(黄土丘陵区的大理河和风沙区的海流兔河)的年径流变化(1960—2012)及其成因,并预测了其径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无定河及其不同地貌区支流海流兔河和大理河流域1960—2012年径流量均显著下降,但年降水量未发生显著变化;无定河和海流兔河流域年蒸散量未发生显著变化,仅大理河流域年蒸散量在1990s年代后期显著增加。无定河流域径流变化突变点发生在1979年和1996年,海流兔河流域径流变化突变点在1971年和1990年,而大理河流域径流突变点发生在1971年。人类活动对大理河流域1972—2012年径流减少的贡献大约占50%,对海流兔河流域1972—1990年和1991—2012年两个时期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44.4%和82.4%。未来,无定河及其支流年径流量均呈持续下降趋势。归因分析表明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减少了大理河流域侵蚀产沙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理河流域的径流量,而过度的农田灌溉引水是海流兔河径流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未来在大理河流域要优化现有植被建设布局,减少流域蒸散发,减缓径流下降;在海流兔河流域要进一步退耕还林(草),适当控制农田灌溉面积,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在减少灌溉用水的同时提高流域水源涵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貌类型的中国东海大陆海岸带景观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东海地貌信息数据和6期景观数据,研究1990—2015年东海大陆海岸带地貌类型与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各地貌类型下景观格局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东海海岸带以丘陵地貌为主,其次是小起伏山地、平原、台地和中起伏山地。景观类型林地占主导,其次为耕地和建设用地。(2)平原、台地和丘陵地貌景观变化以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为主,小和中起伏山地则以草地转林地为主。(3)不同地貌单元下的景观变化剧烈程度依次为:平原>台地>丘陵>小起伏山地>中起伏山地,2005—2015年景观变化叠合度小于1990—2005年,景观变化剧烈程度下降。(4)地貌类型对景观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影响差异较大,平原上水域分维数值最大,台地和丘陵耕地分维数最大,小起伏山地未利用地分维数最大,中起伏山地建设用地分维数最大,稳定性指数相反。耕地在海拔较低的地貌类型中趋于稳定,林地和草地多分布在海拔较高丘陵和山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在平原地区分维数最大,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峡谷地貌区消落带主要植物种间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峡水库峡谷地貌区消落带560个植物样方调查数据,选取频度≥5%的18种主要植物,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Jaccard指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数量分析方法,对经历多次水库水位涨落后消落带植被主要植物的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以探讨消落带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种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群落演替现状,为三峡水库峡谷地貌区消落带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峡谷地貌区消落带18种主要植物间总体为显著正关联;经χ2检验,在153个种对中,正关联种对78个,负关联种对75个;Jaccard指数小于0.20的种对占种对总数的82%;经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正相关种对74个,负相关种对79个。(2)植物的生态习性以及植物对生境要求的相似性、生态位重叠等是消落带18种主要植物总体表现为显著正关联的主要原因;种对间Jaccard指数较小,表明消落带大多数种对间的关联不紧密,植物种间关系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波动;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结果基本一致。(3)种对间负关联种对数所占的比例较大,表明消落带虽然经历了多次水库水位涨落,但其生境仍然不稳定,植物种间还存在较明显的资源性竞争,消落带植物群落仍处于不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5.
生态建设条件下无定河不同地貌区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无定河干流与其支流(黄土丘陵区的大理河和风沙区的海流兔河)的年径流变化(1960—2012)及其成因,并预测了其径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无定河及其不同地貌区支流海流兔河和大理河1960—2012年径流量均显著下降,但年降雨量未发生显著变化;无定河和海流兔河年蒸散量未发生显著变化,仅大理河年蒸散量在1990s年代后期显著增加。无定河径流变化突变点发生在1979年和1996年,海流兔河径流变化突变点在1971年和1990年,而大理河径流突变点发生在1971年。人类活动对大理河1972—2012年径流减少的贡献大约占50%,对海流兔河1972—1990和1991—2012两个时期径流减少的贡献分别为44.4%和82.4%。未来,无定河及其支流年径流量均呈持续下降趋势。归因分析表明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是大理河径流减少的重要原因,而水利工程建设和农田灌溉引水是海流兔河径流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未来在大理河流域要优化现有植被建设布局,减少流域蒸散发,减缓径流下降;在海流兔河流域要进一步退耕还林(草),适当控制农田灌溉面积,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在减少灌溉用水的同时提高流域水源涵养能力。  相似文献   

16.
桂林岩溶试验场不同地貌部位黄荆蒸腾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桂林岩溶试验场5月份不同地貌部位(洼地、坡地和垭口)黄荆的蒸腾作用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黄荆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因不同地貌部位而有所不同。垭口表现为单峰型,在中午12∶30时左右出现峰值,没有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洼地和坡地虽然都表现为双峰型,但坡地确实有午休现象,而洼地则与光照强度瞬间减弱有关。以日平均蒸腾速率进行比较,3个地貌部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垭口>洼地>坡地。3个地貌部位黄荆蒸腾速率的差异与不同地貌部位的水热条件、土层厚度及接受光照的时间不同有关。对黄荆蒸腾速率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了逐步回归和最优子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黄荆蒸腾速率的主导因子是气孔导度、大气相对湿度和叶面温度,其中气孔导度的影响最大,且影响程度随地貌部位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貌条件下景观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空间尺度上存在差异。以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地貌特征将研究区分为喀斯特地貌和非喀斯特地貌,在划分的29个子流域内采集测试水质数据,所选用的水质指标有溶解氧(DO)、电导率(EC)、总氮(TN)和总磷(TP),运用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流域内不同地貌区景观之间的差异,探究不同空间尺度上景观与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流域内景观组成以林地和灌草为主,建设用地和耕地次之,景观组成在不同地貌区各空间尺度上存在差异。建设用地和耕地对水质具有负面影响,且在碳酸盐岩地区更显著;林地对水质具有正面影响;灌草对水质的影响相对复杂。(2)流域内水质表现为碳酸盐岩地区优于碎屑岩地区。景观破碎化指数与总氮(TN)、总磷(TP)呈正相关,是水质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景观聚集度指数与溶解氧(DO)呈正相关;景观破碎化指数和景观聚集度指数与电导率(EC)的关系在两个地区呈相反的结果。(3)不同地貌区景观对河流水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两个地区,景观组成对河流水质解释能力最大空间尺度均为河岸带尺度,解释率分别为53.4%和59.1%;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解释能力最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4年贫困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集对分析和障碍度模型对宁夏海原县农户生计脆弱性及其胁迫因子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海原县农户生计脆弱性总体较高且呈现地貌和民族差异化,平原区、河谷川地山间洼地农户生计脆弱性低于土石山区、黄土梁区和中山地貌区;回汉混居村农户生计脆弱性高于纯回族与纯汉族村.农户自身必要资产的缺乏和外部地理环境敏感性的胁迫是海原县农户生计脆弱的深层原因.生计结构不合理与生计方式单一导致生计脆弱性长期积累;地理环境的不易改变使扶贫资源的地区可进入性降低.农户生计应对能力的提高需建立明确的村级水权分配制度,实施教育贫困户对口帮扶,加大生计方式多元化转型的成本投入,开发村域连锁综合商品市场.农户生计脆弱性的治理应把“公路村村通”建设放在“村村通工程”更突出的位置,坚持气象防灾和保险企业减灾相结合,开发农业生产保险系统.  相似文献   

19.
人工堆垫地貌微地形改造及其水土保持效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堆垫地貌由城镇、工矿建设中松散易侵蚀的弃土、弃渣堆垫而成,全世界每年数百亿立方米的堆积物压占大量土地并造成严重的岩土侵蚀。微地形改造可调控地表径流,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地表微生境。鉴于此,本文阐述了人工堆垫地貌岩土侵蚀特征;对梯田、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挡水埂等微地形改造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对比分析不同微地形改造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探讨了不同微地形整地措施的减流减沙、蓄水保肥、植被恢复等方面的水土保持效果;并指出当前人工堆垫地貌微地形改造方法、整地措施组合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堆垫地貌径流侵蚀机理、水文学原理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人工堆垫地貌岩土侵蚀治理、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无定河干流与其支流(黄土丘陵区的大理河和风沙区的海流兔河)的年径流变化(1960—2012)及其成因,并预测了其径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无定河及其不同地貌区支流海流兔河和大理河1960—2012年径流量均显著下降,但年降雨量未发生显著变化;无定河和海流兔河年蒸散量未发生显著变化,仅大理河年蒸散量在1990s年代后期显著增加。无定河径流变化突变点发生在1979年和1996年,海流兔河径流变化突变点在1971年和1990年,而大理河径流突变点发生在1971年。人类活动对大理河1972—2012年径流减少的贡献大约占50%,对海流兔河1972—1990和1991—2012两个时期径流减少的贡献分别为44.4%和82.4%。未来,无定河及其支流年径流量均呈持续下降趋势。归因分析表明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是大理河径流减少的重要原因,而水利工程建设和农田灌溉引水是海流兔河径流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未来在大理河流域要优化现有植被建设布局,减少流域蒸散发,减缓径流下降;在海流兔河流域要进一步退耕还林(草),适当控制农田灌溉面积,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在减少灌溉用水的同时提高流域水源涵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