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研究和总结上海中学生物数学先进经验的过程中,我们研究小组和上海市教育局研究室、上海中学共同组织了由顾巧英同志担任的植物学、动物学两次观摩教学,约请上海市各中学生物教师参加,并组织本校生物系、教育系研究生和四年级学生观摩学习。在本校讲学的苏联专家杰普莉茨卡娅同志也应邀出席指导,并在评议会上作了总结性的发言。顾巧英同志在个人的努力和上海中学生物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帮助之下,对这两节课不仅深入地分析了教学内容,并且认真地考虑了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校在苏联专家谢孔同志和北京师大生物系教学法组同志的指导之下,自建立生物实验园地以来,就根据苏联学校的经验,努力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谢孔专家教导我们,在中学生物实验园地上可以进行下列各种类型的工作:(1)上课;(2)参观;(3)实习;(4)试验研究工作;(5)长期的生物学观察;(6)米丘林生物学家小组的工作。现在以“冬小麦”这一课为例,介绍一下我们是怎样在生物实验园地上讲课的。一.准备工作根据教学大纲(草案)的精神,在讲“栽培植物”一章时,应广泛地利用实验园地,着重贯彻理论与实际一致的原则。我们在开学后即着手准备这章的教学,其中有关“冬小麦”一节的准备工作,做了下列几项: 1.了解到当地农民播种冬小麦的情况是:用耧播种,行距一般在55厘米以上,播种量是每亩12—15斤,品种以杂种较多;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播种优良品种“七二麦”,有的由农场用双轮双铧犂和马拉播种  相似文献   

3.
在“青蛙”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从书本到黑板的教法,将青蛙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等置于室外观察。实践证明,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了较好地培养。现将“青蛙”这节课的教学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这本书是去年度出版的唯一的达尔文主义的大学用书在前言中,便有说明:“本书是在苏联专家参与下,由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现改名为遗传栽培研究室)与北京农业大学共同合作编译的。”但是,遍读这一本书,竟找不出这位苏联专家的名字。这本书只有编译者,而无原作者!  相似文献   

5.
苏联雷柯夫著的动物学教学法第二编第十章,提到蛇这一课题的教法时,他讲: “……这一课除采用天然的、活的和浸制的材料以外,还广泛地利用模型和其他直观教具。顶好是利用毒蛇颚骨的活动模型”。书中并附了这种活动模型的两张照片。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植物学,第七章“植物的繁殖”“1.用茎繁殖”的一节(92—97页)中,我们认为在农业技术是占很重要的位置;因为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是学生获得理论和生产技术最明显的一课。同时也是一年级学生初步了解:自然改造者——米丘林在改造果树,植物的伟大创造,因此我们认为在讲完这一节以后,及时利用教学园地领导实习是有必要的。现在把这节实习课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在7月4日举行会议,讨论苏联医学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生物科学部会议的结果,那次会议曾讨论勒柏辛斯卡娅院士学说关於细胞与非细胞有机体形态发展的问题。赫鲁什佐夫教授在他的报告中强调说:细胞从有机体中发展的这个新观念,能够说明支配动植物细胞及组织的发展过程的从未发现的一些法则。科学家们成功地发现了在受伤的或失去的器官的恢复过程中新细胞的构成。动物形态学研究所的工作表明勒柏辛斯卡娅的学说对有机界物种形成的原因及法则予以新的阐发。  相似文献   

8.
人是統一完整有机体的概念是学校人体解部生理学课程的重要內容。每个生物学教师都清楚这概念的实質,但使學生形成这概念的方法还未充分探討过。这说明統一完整有机体的概念是非常复杂的。要形成这概念,开始必須給学生有掌握那些较个别概念的可能,然后在总給时引到人是統一完整有机体的概念上去。在形成人是統一完整有机体概念时,我們把它分为兩个复杂的部分:“各器官的相互联系”与“有机体  相似文献   

9.
昆虫知识第8卷第5期刊登刘家仁同志的“我国小麦吸浆虫的地理分布”一文,对前人所作的小麦吸浆虫分布区域作了进一步论证和推断,这对研究农业昆虫的区划是一个良好启示。但在该文的“一、华北平原小麦吸浆虫很少分布的原因”一节中,有些地方说得不够清楚,有些地方则属于臆断的性质。现就下列问题提出补充和讨论,希刘家仁同志和共他同志给予指正。 一、对原文“江苏在淮阴以北小麦吸浆虫都很少”的补充:首先把“很少”是个什么标准弄清。农业部植物保护局编的《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预测预  相似文献   

10.
生态观与生态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生态观,主要是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或系统)的观点。1866年,德国科学家海克尔(E.Haeckel)最早提出“生态学”概念。他在《有机体普通形态学原理》一书中,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他说:“我们可以把生态学理解为关于有机体与周围外部世界关系的一般科学,外部世界是广义的生存条件”。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勒(A.G.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东海县实验中学的刘迎侠老师在连云港市“新课程改革研讨会”上,执教了初中生物学“植物茎的输导功能”一节课,这节课贯穿“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学生成为生物学课堂的主人,生物学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新天地。现就这节课的课堂教学点评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液循环器官”一章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获得以下的两种概念:关于血液和淋巴是有机体生活的必要条件的概念;关于保证着有机体内这些液体流动的血液循环器官的构造和机能的概念. 本章共分九课: 第一课血液循环的意义.淋巴的形成.血液循环的轮廓. 第二课心脏的构造和生理. 第三课血管的构造及血液在其中的流动.淋巴的循环. 第四课血液循环的调节.心脏的锻炼及其意义. 第五课巴甫洛夫在血液循环生理学方面的工作的简短介绍. 第六课血液的成分.白血球和红血球.血红素及其意义. 第七课血浆和淋巴的成分.血液的凝固.出血的初步救护.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一《植物学》第五章“茎的结构”一节中,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是重点,而年轮的形成过程则是这节课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 我将年轮的教学挂图加以改进,把“死”挂图变为“活动”挂图,以“静”变“动”,来展示树干的加粗情况。具体做法是:在原有年轮挂图的上面,覆盖两层白纸。  相似文献   

14.
有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是米丘林学说的主要原理之一。如果动植物有机体和它的生存条件隔离开来,它便不可能生存而必然死亡。李森科说:“生物体区别于非生物体的生活过程的特征,就是生物有着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生活条件不可分割的统一的内在必要性。”米丘林的卓越工作是众所皆知的,他在研究了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如同以蠟塑像一样,按照预先拟定的计划创造新的  相似文献   

15.
在1954年10月号的科学通报上,读到了唐锡华同志对於我在同年4月号同一刊物上所报导的关於水稻的分枝问题,提出了商榷,我表示很欢迎。在这里,对於唐锡华同志所提出来的几方面的问题和看法,我想来加以讨论。首先,关於水稻和麦子在分枝形态上的不同问题,这在外形上非常明显,所以我觉得没有、也不会和麦子的分枝类型混淆起来。其次,唐锡华同志认为:“现在在这二处发现的‘分枝’水稻,是植株从根颈上面几节的叶腋间抽出的分蘖,也可以说主蘖或分蘖上再生分蘖的现象,或者就是植株分蘖节数目的增加,部  相似文献   

16.
达尔文主义是一门研究生物界发展历史和进化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的创始人是伟大的学者达尔文。苏联先进的米丘林科学是达尔文主义发展到最高的阶段,也就是创造性的达尔文主义。因此,要学习现代的米丘林科学,必须学习达尔文主义;达尔文主义是米丘林科学的基础。中央农业部主办的“米丘林农业植物选种及良种繁育讲习班”,在请苏联专家伊万诺夫主讲“米丘林遗传选种与良种繁育学”的同时,特地又邀请了刚来我国讲学的杜伯罗维娜专家讲授“达尔文主义”。杜伯罗维娜专家是北京师范大学和  相似文献   

17.
在现行中师生物课本中,“节肢动物”一章篇幅多,内容丰富,比初中动物课本增加了昆虫纲分目及检索表等知识。“节肢动物”是动物学的重点章节,教学大纲规定要用15节课的时间完成这章的教学任务。为了使学生通过“节肢动物”一章的学习,能对整章知识加以整理、提高和系统化,归纳出节肢动物门各纲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一般昆虫分类知识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从而懂得消灭害虫的方法,我在教学计划中特地安排了一节“节肢动物门”的小结课。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祖国自然科学的巨匠谢切诺夫,鲍特金,巴甫洛夫,米丘林,季米里亚捷夫在各方面探讨了生物有机体。生物有机体的生命现象不能脱离周围环境。在1866年,谢切诺夫说过:“有机体如果没有维持其生存的外界环境是不行的,因此在有机体的科学的定义中必须存在于影响它的环境中。因  相似文献   

19.
许明 《生物学通报》2009,44(12):28-29
1教学背景分析 1.1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学教材7(上)第2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第6章“能量与呼吸”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的起始课能量的释放需要氧是本节课的重点.对呼吸和呼吸作用进行区别,理解什么是呼吸作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夏松云 《昆虫学报》1957,(3):295-320
害虫天敌的利用具有效高、经济、简便与对人畜植物绝对安全等优点。1954年苏联植保考察因苏托娃同志说过:“生物防治在中国有极宽广的前途。”可见这一项工作亟应大力展开研究,以便配合各种防治方法,争取早日消灭农林上的大害虫。 利用益虫防治害虫,有一些基本情况必须事先了解:某种害虫本身具有那些天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