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应用复合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建立乳粉中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高通量检测方法。根据普通变形杆菌的blaA和blaB基因及奇异变形杆菌的ureR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复合PCR扩增的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快速检测,并以37株参考菌株做特异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经复合PCR-DHPLC可同时检测乳粉中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高通量检测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是乳粉中致病菌高通量检测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同株奇异变形杆菌存在不同生长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示同株奇异变形杆菌存在多种不同的生长状态。通过环形接种、点种传代、革兰染色和鞭毛染色等方法观察同株奇异变形杆菌的形态学变化。同株奇异变形杆菌的生长速度、迁徙能力、生长形态及鞭毛形态发生变化。同株奇异变形杆菌存在不同的生长形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奇异变形杆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金属酶(MBLs)、肺炎克雷伯杆菌碳青霉烯酶(KPC)情况,并分析其对18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AmpC和MBLs采用三维试验检测,KPC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并以K-B法测定18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302株奇异变形杆菌单产ESBLs 60株,检出率为19.87%;单产AmpC 40株,检出率为13.25%;KPC 3株,检出率为0.99%;所有菌株中未检出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同产ESBLs及AmpC 36株,检出率为11.92%;未发现其他双产酶菌株。奇异变形杆菌非产酶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除外)的耐药率均低于50.00%;奇异变形杆菌产酶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10.0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5)。同产ESBLs+AmpC与耐亚胺培南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呈多重耐药。结论我院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产生ESBLs、AmpC及KPC,且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比较严重,建议临床医师根据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牛蛙腐皮——红腿病并发症致病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牛蛙腐皮-红腿病并发症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从病蛙分离出4株细菌,通过对健康幼蛙的人工感染试验,奇异变形杆菌和克氏耶尔森氏菌独立致发牛蛙腐皮病;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单胞菌独立致发牛蛙红腿病,且都是通过伤口感染,初步牛蛙患腐皮--红腿并发症,是由于奇异变形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或克氏耶尔森氏蓖与芝假单胞菌合并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5.
对牛蛙腐皮 -红腿病并发症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 .从病蛙分离出 4株细菌 ,通过对健康幼蛙的人工感染试验 ,奇异变形杆菌和克氏耶尔森氏菌独立致发牛蛙腐皮病 ;嗜水气单胞菌和荧光单胞菌独立致发牛蛙红腿病 ,且都是通过伤口感染 .初步认为牛蛙患腐皮—红腿病并发症 ,是由于奇异变形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或克氏耶尔森氏菌与荧假单胞菌合并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6.
普通及奇异变形杆菌诊断血清试制工作的同时,即收集了一批地方性菌株,主要目的为检验血清的特异性。其中有部份具有新的O或H抗原的菌株也经过实验而得到证实,并试制了相应的O或H血清。同时,对325株变形杆菌进行了鉴定,其结果初步总结如下: 1.标本来源 325株变形株菌有以下几个来源。  相似文献   

7.
奇异变形杆菌是革兰阴性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特殊的群集运动能力,与临床关系密切,可在膀胱和肾脏中形成结石,在尿道留置管外表面、内腔中形成结晶生物膜,是引起复杂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主要的毒力因子包括菌毛、黏附素、尿素酶、溶血素、金属摄取和免疫逃避等。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奇异变形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背景】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mirabilis,PM)是人畜共患病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近年来,随着畜禽奇异变形杆菌病发病率上升和耐药性增强,亟需开展对该菌的防控研究。【目的】分离鉴定鸡源奇异变形杆菌,鉴定其耐药性、致病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等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鉴定了从2019-2020年病鸡中分离的52株临床奇异变形杆菌。分别采用药敏试验、PCR、结晶紫染色法对临床菌株的耐药性、毒力基因及生物膜的形成进行研究。【结果】选择14株代表性菌株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所测分离菌株均为奇异变形杆菌。所有分离菌株均对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和利福平耐药,对氯霉素和头孢曲松外的抗生素耐药性均高于50%。对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的13个毒力基因检测表明,所有菌株均能检测到hpmA、hpmB、rpoA、mrpA、fliL、zapA、ureC、atfC、atfA、pmfA,而ucaA和rsbA检出率分别为19.23%(10/52)和48.08%(25/52),hlyA未检出。对分离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能形成生物被膜,19.23%(10/52)的分离菌株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强,而且25℃条件下成膜能力比37℃更强。【结论】鸡源奇异变形杆菌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具有较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耐药模式多样且日趋严重,应进一步加强对奇异变形杆菌在动物致病性和耐药性方面的监控,以降低其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从1457例腹泻患儿大便中分离出164株弗劳地枸橼酸盐杆菌复合群的菌株,而对照组中分离率仅4.26%,具统计学差异。为探讨其致病性,采用不耐热性肠毒素,耐热性肠毒素基因探针,菌液直接LT-PCR,家兔肠袢结扎和刚果红结合试验检测细胞的腹泻毒力因子,证实47.1%的菌株产生LT,系腹泻重要毒力因子,不具侵袭性因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胃镜活检标本分离的45株幽门螺旋菌进行涂片染色、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药敏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表明用TTC—WCG培养基作Hp的微需氧35℃培养可加快细菌的生长;触酶(cata-lase)、氧化酶(Oxidase)、脲酶(Urease)和水解胆汁七叶苷(Bile-aescu|in)四联检在筛选Hp上有重要意义,配合染色特性,培养条件等可作为初步鉴定Hp常规使用。报告时间由原来的7—10天缩短为96小时。药敏琼脂作Hp的药敏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尿液中奇异变形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2年住院及门诊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215株奇异变形杆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0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09、2010、2011和2012年分离奇异变形杆菌分别为26株(占12. 2% )、26株(占12.2% )、36株(占16. 9% )、55株(占25. 8% )和72株(占33. 8% ),总计215株。奇异变形杆菌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最高,均〉90%,对丁胺卡那霉素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均为0%,对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在2008?2011年均〉50% ,2012年为28.1% ;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在2008 - 2009年均〉20%,而2010-2012年均〈5% ;头孢替坦、舒普深耐药率均〈7%。结论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率从2008 -2012年呈日益增长趋势,提醒我们随着临床上大量使用抗生素,医院的感染率亦不断上升。耐药率从2008-2011年基本呈上升趋势,而在2012年有所下降,这可能与近几年本院临床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奇异变形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09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期间分离的132株奇异变形杆菌进行分析,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 60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用参考菌株作质量控制。结果该院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主要来自尿液(51.50%),其次是创口分泌物(21.21%),再次是阴道分泌物(19.70%),其他(7.59%)。对奇异变形杆菌敏感率较高的抗生素是:丁胺卡那霉素、氨曲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酯、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马斯平、头孢西丁、罗红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加强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的测定,是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奇异变形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分离的非重复奇异变形杆菌的药物敏感性、临床分布,回顾性分析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2013年该院共分离107株奇异变形杆菌,以分离自尿液最多,其次为痰液;来源最多的是外科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体外药敏显示:奇异变形杆菌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头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良好,敏感率达85%以上;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80.4%;对头孢呋辛、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超过30%;对呋喃妥因耐药率为99%。其中21株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对包括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在内的其他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与亚胺培南敏感株基本相仿。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引起院内获得性感染主要发生在入住ICU、外科术后、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后、留置各类置管和梗阻性尿路疾病的患者,可引起泌尿系统、皮肤创面、腹腔、血流、生殖道等部位感染,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及局部感染症状。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后该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奇异变形杆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等抗生素敏感性良好。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对其他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所引起院内获得性感染主要发生在入住ICU、外科术后、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后、留置各类置管和梗阻性尿路疾病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一株人工哺育期引发恒河猴婴猴腹泻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了鉴定,为实验猕猴疾病检测、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培养特性、菌落形态、染色、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诊断鉴别等检查,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通过表型生物学特性鉴定,并结合血清学诊断鉴别方法,确证该分离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应用药敏试验筛选出了高度敏感的抗菌药,控制了该病的继续发生,致病性试验证明,该分离菌株对小白鼠有高致病性。结论分离到的奇异变形杆菌是导致本次婴猴腹泻死亡的病原菌,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对实验猕猴和研究人员均有潜在的危害,尽管该菌不是国家标准要求排除的病原菌,但该菌引发的传染病将对动物实验造成严重影响,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2009年CLSI M100-S19及2010年CLSI M100-S20文件中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和头孢唑啉(CFZ)最低抑菌浓度新旧折点变化对产ESBLs奇异变形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临床分离33株奇异变形杆菌进行产ESBLs菌株的确证试验,琼脂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分别对产ESBLs奇异变形杆菌和非产ESBLs奇异变形杆菌在S19和S20新旧折点下CAZ、CTX和CFZ三种药物的敏感性以及ESBLs阳性菌株分布率进行界定。结果 33株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菌株6株(18.2%),由旧折点下耐药率50%(CAZ)、50%(CTX)和66.7%(CFZ)分别上升为新折点下66.7%(CAZ)、100%(CTX)和100%(CFZ),敏感率由旧折点下33.3%(CAZ)和50%(CTX)分别下降为新折点下16.7%(CAZ)和0%(CTX),CFZ在新旧折点下均为0,新旧折点标准下药敏结果分布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CTX、CFZ,按照CLSI S20新折点琼脂稀释法MICs折点标准判读药敏结果与ESBLs表型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临床可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无需进行产ESBLs检测。但对于CAZ,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乳胶结合试验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肠毒素(SE),并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收集1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通过药敏试验将其分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PHA)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结果67株MR-SA产肠毒素,19株MSSA产肠毒素,MRSA产肠毒素率为100%,MSSA产肠毒素率为30%.结论实验室应重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地区2007年到2010年奇异变形杆菌的临床分布与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到2010年临床分离奇异变形杆菌的资料及整体耐药情况;对保存的耐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或厄他培南(ETP)的菌株进行复苏,并做Hoage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的确认,同时对试验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的PCR扩增检测。结果2007年到2010年,奇异变形杆菌在临床各送检样本中以痰液分离率最高:51.1%、34.4%、22.1%和35.4%,其次为尿液:14.3%、28.O%、34.9%和33.6%;耐药监测分析显示,4年间对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苷类耐药率相对较高且较为稳定;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低但增加明显,亚胺培南从2007年的1.8%升到2010年的16.1%,美罗培南从2007年的1.7%升到2010年的16.8%。15株耐碳青霉烯类菌株中,Hoage试验阳性7株,6fn。基因阳性11株,blaCTX-M基因阳性13株。结论本地区奇异变形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最低,但增加明显。位于质粒上的blaKPc基因所产生的碳青霉烯酶和6如cTx-M基因所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本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聚羟基脂肪酸酯 (PHA)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可降解生物塑料。因其可以以葡萄糖等廉价底物直接发酵生产PHA而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的研究表明在积累中长链PHA的假单胞菌中 ,由phaG基因编码的(R)3 羟基酯酰载酯蛋白 辅酶A转酰基酶 (PhaG)起关键作用 ,但目前为止对该蛋白还知之甚少。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建立了一种快速、特异鉴定phaG基因的方法 ,应用该方法成功地从两株积累不同PHA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stutzeri 1317和Pseudomonasnitroreducens 080 2中分别克隆得到phaG基因 ,并在phaG基因突变株PseudomonasputidaPHAGN-21中表达成功。同时 ,还首次报道了从非假单胞菌菌株Burkholderiacaryophylli AS 1.274 1中鉴定得到phaG基因 ,提示PhaG介导的中长链PHA合成途径作为一种通用的代谢模式在细菌中广泛存在 ,为进一步实现从廉价的非相关底物合成中长链PHA提供了必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共33株, 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用超广谱β-内酰胺酶确证试验筛选出产ESBLs细菌。结果 33株奇异变形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对头孢唑啉耐药率为100%,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2.1%、30.3%、24.2%、27.3%、18.2%、21.2%、12.1%、18.2%和48.5%,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5.5%、39.4%和39.4%;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18.2%(6/33),除了头孢唑啉、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外,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比非产ESBLs菌株都有不同程度地增加(P<0.01)。结论 临床分离奇异变形杆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对头孢唑啉均耐药,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高,且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比非产ESBLs菌株高。  相似文献   

20.
0.001%SDS在42℃及37OC条件下,对奇异变形杆菌(PM10)质粒具有消除作用,消除率分别为0.8%和0.4%,6个质粒消除株均对Km、Sm敏感。单纯提高培养温度或经0.001%EB作用后均未获得质粒消除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