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是为心肌供应血液的血管,在医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冠状动脉较大的分支发生堵塞时,下游心肌因缺血缺氧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随后,受损的心脏通过瘢痕组织替代损伤的心肌,以维持心室壁的完整性,而心脏的泵功能却受到了不可逆的影响,最终导致心力衰竭[1]。冠心病引起的心梗是全世界因疾病死亡的首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Q波心肌梗死和心脏缺血性猝死等[1]。即使得到最大限度的治疗,仍然有5%~10%的ACS患者在初次发病后的一个月内出现心脏功能反复性失常,甚至是死亡。我们知道,ACS属于冠心病的一种,当冠脉内粥样斑块发生松动、裂纹或破裂时,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入住我院CCU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住我院CCU的2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于发病12小时内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急诊手术仅处理梗死相关血管的靶病变,均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评价手术成功率、并发症、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再狭窄率等.结果:200例患者急诊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植入支架数量为1.41±0.711枚,未发生与介入治疗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发生心源性死亡2例,非心源性死亡1例,无院内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心梗,临床随防7.3±1.9(5-15)个月,136例患者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造影随访率72.3%,随访终点内死亡5例(死亡率2.66%),含心源性死亡3例,非心源性死亡2例,其中再发心肌梗死1例,6例患者进行了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3.19%).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中安全可行,且院内、术后7个月随访观察显示疗效显著,并明显降低靶血管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4.
冯庚 《生物学通报》2001,36(1):20-21
(上接2000年第12期第13页)3 心肺复苏简介心肺复苏简称“CP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对患者持续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也就是说用挤压胸壁的方法迫使心脏被动向全身泵血,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向患者肺部输送氧气,两者结合,代替了患者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工作,使患者的全身重要脏器尤其是大脑保持含氧的血液供应,避免了因缺氧而发生的脏器坏死。现场急救时心肺复苏必须持续进行,不能停顿,直到患者心脏恢复功能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4 人工徒手心肺复苏术4.1 胸部捶击 胸部捶击是抢救心脏聚停的…  相似文献   

5.
1 心脏骤停概述心脏骤停是指由于种种原因使平时身体健康或看似健康的人的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丧失了有效的泵血功能。此刻患者的血液循环立即停止 ,全身各个脏器的血液供应完全中断 ,患者立刻失去知觉 ,处于临床死亡阶段。此时如果得不到抢救 ,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 ,生还希望渺茫。心脏骤停是人类最危险的急症。就其紧急程度和危险程度而言 ,无论是过去、现在 ,还是将来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之相比。心脏骤停的患者必须在4 min之内得到抢救 ,否则死亡难以避免。因为心脏停跳后 ,全身各脏器的血液供应立即中断 ,氧气供应…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是指心肌梗死、心瓣膜病、心肌病等最终导致的一系列病症和综合征,该病是世界上发病率增速最快的心血管疾病。据推算.日本国内心力衰竭患者250多万人.世界上有1700万人。目前.世界上每年有730万人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亡。心力衰竭的定义为:心脏功能低下导致的不能充分发挥泵血作用的状态。发病时.由于心脏不能向全身器官输送血液.表现出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等运动应对能力下降症状。  相似文献   

7.
蕲蛇酶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张静 《蛇志》2001,13(3):23-24
急性脑梗死多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内或颅外动脉闭塞而未获得有效的侧枝循环 ,使该血管供血的脑组织发生梗塞性坏死。笔者应用蕲蛇酶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 86例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获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入选标准  ( 1 )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我院 1 998年 2月~ 2 0 0 1年 1月住院病人 ,均符合1 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 ;( 2 )发病 6~ 8h内并经颅脑 CT扫描排除出血性脑卒中者 ;( 3)首次发病或过去发病但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者 ;( 4 )按 1 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调查高龄(80-89岁)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行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09年10月期间我院住院的66例80-89岁NSTE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45例行PCI术,5例因为左主干病变或者严重的三支病变行冠脉搭桥(CABG)术,其余16例做保守治疗。发病到行介入治疗时间<72h。结果:45例行PCI术中42例成功,再血管化的成功率为63.6%,失败的3例PCI术病人中2例因导丝或球囊未能通过病变,1例为顽固性室速。共植入支架80枚,术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均达到TIMI2-3级。术后死亡2例(心源性休克、颅内出血各1例),死亡率为4.8%。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较高,有4(9.5%)例(穿刺部位血肿2例,消化道、颅内出血各1例)。住院期间无再发心肌梗死,偶发心绞痛2例。结论:穿刺尽管高龄(80-89岁)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脉早期介入主要出血事件较多,但可改善住院期间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治疗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手术治疗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24例,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4.5%(12/534),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80~91岁,平均年龄83.7岁.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分支多处狭窄,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例,采用欧洲心脏病风险评分,4-6分16例,6-8分6例,8分以上2例.手术方式均采用OPCAB,其中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20例.同期3例行左室室壁瘤折叠术.结果: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搭桥1-4支/人,共58支,平均每人2.4支.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共4例,占16.7%,其中出现呼吸功能衰竭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一过性意识障碍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6-48月,平均28.4月.随访期内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大面积脑梗死.其余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缓解,心功能NYHA分级恢复为Ⅰ-Ⅱ级.平均住院11d.结论:采用OPCAB治疗80岁以上冠心痛患者,手术安全,疗效确切.尽量减少手术时间,选择主要血管再血管化及注意并发症的防治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收治的发病24小时内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258例,收集患者病史、化验检查、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住院资料,并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通过相关分析求出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分别通过Logistic回归及Cox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MI患者住院死亡率6.2%(16/258例),影响住院死亡率因素为PCI治疗(r=-0.253,P=0.000,OR=0.318,95%CI:0.101-0.997)、血糖(Glu)(r=0.24,P=0.01,OR=1.136,95%CI:1.020-1.265)两个因素;平均随访7.6±3.8月,总终点事件10.3%(25/242例),心源性死亡患者6例(2.5%);经Cox回归分析与远期死亡相关的因素是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r=0.182,P=0.008,OR=1.223,95%CI:1.065-1.40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影响住院死亡率的因素为PCI治疗及血糖,影响远期死亡的因素是Hs CRP。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改良的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结扎方法联合微创手术,制备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评估其有效性和稳定性,并探讨其在科研应用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月龄巴马香猪25头,麻醉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微创开胸结扎左旋支中段,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于术前、术后1 h、4周行心脏超声评估模型动物的心脏功能,术后4周处死动物,取心脏行TTC染色评估梗死面积及病理变化,统计死亡率和死亡原因。结果结扎术后1 h和4周后心脏功能较术前均明显降低,EF值由(64.2±4.6)%分别降至(48.2±5.3)%和(49.7±6.1)%(P0.01),左心室侧壁室壁厚度变薄,胶原增生。梗死后1 h室颤率17.3%,梗死面积为(19.2±3)%。结论应用改良的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结扎方法联合微创手术能够建立稳定的猪心肌梗死模型,具有手术创伤小、模型稳定和死亡率低等特点,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经济、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ST段抬高性和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接受24h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观察组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结果:对照组LAD(左前降支)闭塞血管比例(52.00%)显著高于观察组(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LCX(回旋支)闭塞血管比例(8.00%)显著低于观察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CA(右冠脉主干)闭塞血管比例(40.00%)和观察组(3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支病变比例(46.00%)明显高于观察组(12.00%),对照组三支病变比例(20.00%)明显低于观察组(48.0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二支及正常血管比例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在76%-90%、91%-99%及完全闭塞的比例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在50%及50%-75%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NSTEMI罪犯血管闭塞以LCX多见,STEMI罪犯血管闭塞以LAD多见;2NSTEMI以三支血管病变较多见,STEMI以单支病变较多见。  相似文献   

13.
冯庚 《生物学通报》2001,36(6):17-17
1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患者的主要表现70 %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典型的发病表现 ,它们是 :1)疼痛 :通常是胸骨后压榨性疼痛 ,即患者感到胸部好像被某种无形物质紧紧挤压一样。疼痛程度较严重 ,常常难以忍受 ,一般持续在 30 min以上 ,休息、吸入氧气及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这是与心绞痛的区别。除此之外 ,部分患者表现为左侧胸疼痛 (俗称心前区疼痛 )、后背疼痛、左上肢疼痛、上腹部疼痛 ,甚至牙痛、脖子痛 ,少数患者还有头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 ,而不是像用针刺或刀割一样地锐痛。 4 0岁以上的人如果突然出现上述部位原因不明的疼痛 ,…  相似文献   

14.
刘学礼 《生物学通报》2002,37(11):59-60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患者全身发炎、长满脓疮 ,绝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的半个月内死亡 ,侥幸逃生者也要留下一脸麻子。欧、亚、非三大洲都曾几度流行成疫 ,历史上充满了天花大规模流行的悲惨记录。 16世纪欧洲天花蔓延 ,发病人数每年以 10万计 ,病死率高达 2 5 %~ 4 0 %。直到18世纪 ,当时总人口仅为 4 0 0 0万的欧洲 ,每年死于天花的竟达 4 4万 ,其中尤其是 1~ 5岁的儿童 5 0 %~70 %死于该病 ;18世纪中叶一年 ,天花流行得很厉害 ,仅在俄国就死了 2百万人。面对天花 ,人类几乎是束手无策。若干世纪以来 ,天花的广泛流行使人…  相似文献   

15.
赖凤新 《蛇志》2010,22(2):183-18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缺血缺氧,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该病起病急骤、变化快,死亡率高。临床上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并发心衰、休克及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2007年以来,我院门诊17例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及时判断抢救,以最短的时间和最佳的急救技能抢救患者生命,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谢楚原  钟秀珍 《蛇志》2002,14(3):40-41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 ,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属急、危重症。目前 ,该病仍多发于老年人 ,对老年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为探讨其发病情况 ,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现将我院1 9 96年 1 2月~ 2 0 0 1年 1 2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53例进行简单的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提出的诊断标准而确诊。 53例中男 48例 (占 90 .6% ) ,女 5例 (占 9.4% ) ;年龄 52~ 60岁 1 2例 ,61~ 70岁 1 5例 ,71~ 86岁 2 3例 ,平均年龄 72 .6岁。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6例12小时以内发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在入院后前3天给予阿司匹林300 mg.d~(-1),此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1),A组不给予氯吡格雷治疗,B组入院即刻给予氯吡格雷300 mg,继之75 mg.d~(-1)治疗,平均随访30天。观察溶栓血管再通率、梗死后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事件及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联合终点。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溶栓血管再通率显著提高、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明显减少;而在心力衰竭事件及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联合终点的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无主要和次要出血事件发生,轻微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论是否接受择期的冠脉介入治疗(PCI),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氯吡格雷300mg负荷量,继之75 mg.d~(-1)口服,可显著提高溶栓成功率、降低梗死后心绞痛发作,且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吴胜锋 《蛇志》2007,19(3):221-22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有粥样斑块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管腔急性闭塞和血流中断,使血栓血管供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须紧急救治。现将2001-2006年本院急诊科院前急救后送人心内科治疗的AMI43例,结合有关文献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救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实施心理护理及专科护理对策。结果本组84例患者有效75例,显效4例,无效2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94.05%。出院随访12~24个月,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和专科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冯庚 《生物学通报》2001,36(2):22-23
4. 2. 3第三步: C.人工循环(Circulation)──胸外心脏按压术 人的胸壁很有弹性,当急救者按压胸壁时,胸壁腔容积变小,腔内压力大,把心脏内的血液压出,通过动脉使其流向全身。当急救者将手抬起时,胸壁恢复原状,胸腔容积增大,压力变为负压,可将静脉血吸回到心脏中。就这样,只要有节奏地,不间断地按压、放松,就能使心脏源源不断地将血液泵出。虽然胸外按压时心脏泵出的血远较心脏自己搏动时泵出的血液为少,但只要按压正确,基本上能够满足人体重要脏器供血的最低需要。胸外心脏按压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有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