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食管癌有明显的高发地区,在这些地区内,家禽与家畜中,是否也有食管癌的发生,研究这个问题,对阐明食管癌的发病因素,可能提供一些重要线索。中国医学科学院食管痛防治研究队,在河南省林县食管癌高发地区,研究食管癌发病因素时,发现鸡咽—食管癌的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食管癌的分布很广,世界各地都有食管癌病人,但有集中的高发地区,例如我国太行山区的某些地方,苏联哈萨克的古里耶夫地区,南非的特兰斯开省等,可能说明某些地区的地理环境,包括水土、植物、生活习惯、感染等对食管癌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在食管癌高发地区里是否动物的食管也发生癌变,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尤其  相似文献   

3.
对人类肿瘤病因学的研究已证实,大部分恶性肿瘤是由于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物质的结果。食管癌在华北地区高发,并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李汝菁等、葛铭等对河北磁县、河南林县的食管癌进行了遗传度估算(71.8%、67.4%),结果说明在河北、河南的食管癌发病中遗传因素占有很大的作用。李光恒等曾对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而南充市是我国食管癌的一个高发地区。因大多数食管癌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并不明显,故准确地检查与诊断出食管癌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疾病诊断特别是影像学诊断的医务工作者就必须熟练地掌握检查诊断方法,这样,我们才能让患者得到尽早尽快的治疗,才能造福于病人。本文就食管癌的概论及患者体征,各种影像学检查诊断的价值做出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山西阳城县五个乡食管癌遗传度和分离比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立绩  胡楠  韩小友  马尚均  徐听 《遗传》1987,9(5):36-38
对人类肿瘤病因学的研究已证实,大部分 恶性肿瘤是由于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物质的结 果。食管癌在华北地区高发,并有明显的家族 聚集现象。李汝著等〔1l、葛铭等[21对河北磁县、河 南林县的食管癌进行了遗传度估算(71.8多、 67.4多),结果说明在河北、河南的食管癌发病 中遗传因素占有很大的作用。李光恒等‘31曾对 山西阳城81388户进行了逐户调查,其中有食 管癌死亡的为6665户,占全县户数的8.19多。 在这些户中仅有一个食管癌死亡者的家庭为 3871户(占58.08多);有2个或2个以上食管 癌死亡者的家庭为2794户(占41.92务),后者 的食管癌数占调查全部死亡病例的53.78外。为 进一步研究阳城食管癌发病中遗传因素的作 用,我们随机选择了,个乡151例食管癌患者 的家系调查资料,根据Falconer法及Li-Mantel- Uart法对食管癌的遗传度及分离比进行了估 算。  相似文献   

6.
母猪的自发性鼻咽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家禽、家畜、家鼠自发性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条件,可以为防治人类肿瘤提供线索,是防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县有母鸡食管癌的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林县食管癌防治研究队1973)。在鼻咽癌高发区有没有家禽、家畜、家鼠的鼻咽癌?这个问题是广大鼻咽癌防治研究人员所关心的。由于发动了群众,我们在某地四个农场所饲养的母猪中发现了自发性鼻咽癌,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不少人认为,大多数肿瘤应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范畴,即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即遗传度(heritability)的高低,可能因不同肿瘤而异。国内曾报道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的食管癌高发区均存在食管癌高发家族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为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对人民健康 危害很大。近年来有关病因学方面多注重环境 致癌因素的研究,对遗传致癌因素则研究甚少。 我们用细胞遗传学的方法观察了食管癌患者染 色体畸变,以了解食管癌发生与染色体畸变的 相互关系,为进一步探讨发病原因寻找新的途 径。现将我们所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遗传》1984,6(5):32-32
不少人认为,大多数肿瘤应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范 畴,即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 因素在肿瘤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即遗传度((heritability 的高低,可能因不同肿瘤而异。国内曾报道河北、河 南、山西等省的食管癌高发区均存在食管癌高发家族 及易患性,但未见食管癌遗传度的报道。为此,我们在 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磁县的16个公社,对110例食管 癌患者的一级亲属中食管癌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以当地与食管癌患者年龄、性别相称的110例健康 人的一级亲属中食管癌患病情况作为对照,按Falconer 公式计算遗传度,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调查山西省阳泉市等地区食管癌高发病率的原因并探讨家族中有食管癌史的对食管癌发病率的影响。我们以原卟啉作为癌瘤的分子标志物,建立了通过血清荧光的检测进行恶性肿瘤诊断的方法,开展了食管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双盲法对10位已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及其56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共316人进行了血清荧光检测。查出56例阳性,其中包括10位食管癌患者,对其余46人进行了胃镜检查,未发现癌症,待继续随访查证。在普查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阳性例出现在40年-70年龄段的占阳性例的80%;阳性例出现在15户人家,5口人之家出现2例阳性的有3户,10口人之家出现3例阳性的有1户,10位食管癌患者的家庭出现2例阳性的有3户,呈现出家系性。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食管癌组织、正常食管粘膜、以及正常肾脏组织部分提纯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分析比较其生物化学及免疫化学性质,结果如下:(1)人类正常食管粘膜癌变后,γ-GT活性升高。(2)食管癌γ-GT的酶动力学性质(Km及最适pH)与正常组织相同。(3)4—20%线性梯度PAGE分析,食管癌γ-GT呈现100kD左右及380kD左右两个分子群,前者活性较高。正常食管粘膜γ-GT中,缺少100kD左右分子群,此分子群可能在癌变中有重要意义。(4)食管癌组织γ-GT,与正常组织γ-GT的抗原性相同。(5)食管癌γ-GT富含D-甘露糖、D-葡萄糖及N-乙酰-氨基葡萄糖,分子中的糖结构高度不均一,其与100kD左右分子群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强致癌剂,在肝癌高发地区,粮食常被黄曲霉菌污染。人类要完全避免黄曲霉毒素的摄人是困难的,因此有必要研究AFB 1摄人后如何加快排泄,降低其对细胞的致癌、致突变作用。我们曾报道用检 测大鼠骨髓有核细胞微核率的方法,来观察某些阻断剂在AFB 1致癌致突变中的作用[1]。本文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此模型,寻找天然食物中的AFB1阻断剂.  相似文献   

13.
"中心和边缘"假说认为非洲是人类演化的中心地区,东亚等地区是边缘地区。在边缘地区,人群的地区性形态特征出现较早,可上溯到直立人生活时期;在中心地区,人群的地区性形态特征出现较晚。Bodo人类头骨化石和南京1号人类头骨化石分别出自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二者年代都是距今60万年左右,二者都保留有面颅。因此,Bodo人类头骨化石和南京1号人类头骨化石是检测"中心和边缘"假说的最合适的材料。本文是对南京1号和Bodo头骨的面颅测量性特征作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二者面颅测量性特征上的差别远大于这两个相应地区现代人群之间的差别,提示了人类的地区性体质形态差别早在60万年前就很明显;2.东亚的南京1号人类头骨和东非的Bodo人类头骨尽管同样古老,但各自与当地区的现代人群的面颅上的差异情况并不一致。Bodo头骨与东非现代人群显得差异较大,南京1号头骨与东亚现代人群显得较相近。这种相近,提示了在东亚这个"边缘地区",现代人群的面颅测量性特征可追溯到以南京1号头骨为代表的远古人类那里,而在"中心地区",现代人群的面颅测量性特征还很难与以Bodo为代表的远古人群相联系。本项研究结果与"中心和边缘"假说的推测相符合。  相似文献   

14.
《生物磁学》2010,(16):I0002-I0003
8月22日,中国医学专家王立东在食管癌易发基因研究重大发现新闻发布会上称,人类第10号和20号染色体上首次发现两个食管癌易感基因(PLCE1和C20orf54),这为食管癌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这一重大发现。8月23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  相似文献   

15.
2000年,一个强化的人类和动物监测系统:Arbo网,被设计用来监视WNV在美国的地区性传播,从而确定人类感染WNV风险有上升趋势的地区,在哥伦比亚特区和12个州发现WNV活动。这个系统首先在哥伦比亚特区和大西洋海湾沿岸的20个州应用,后来扩大到整个美国内陆。本报告总结了Arbo网从2001年1月1日-7月25日的数据,这些数据证明了东南部的兽疫性WNV活动,并指出了广泛执行WNV预防措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两个地区食管鳞癌中Epstein—Barr病毒的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两个不同地区4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EB病毒的感染。结果广州食管鳞癌中EB病毒DNA检出率为95.8%(23/24);郑州食管鳞癌中EB病毒DNA检出率为19.6%(4/2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食管鳞癌的病因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有所差异。郑州食管癌的发生可能是由其它致癌物质引起而与EB病毒感染无关;广州食管癌的发生可能与EB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PCR-RFLP)检测高血压高发地区人群中133例高血压病人和257例正常人以及一般人群中98例高血压病人和110例正常人的GNB3 825C/T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同时测定相关的生化指标;并进行病历-对照统计学分析。发现GNB3基因虽然不是我国东北高血压人群的主要易感基因,但在高发地区女性人群中T等位基因对血压调节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第三极环境(TPE)是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致力于揭示青藏高原地区的环境变化过程与机制,提高人类应对该地区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众多中国科研人员参与了这项计划,在尼泊尔这个幸福指数极高的国家,他们的科研和考察也被各种新鲜感和幸福感溢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蒙古栎林起源和发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顺利  马克平  陈灵芝   《广西植物》2000,20(2):131-137
古生态学的研究显示 ,栎林 (包括蒙古栎林 )在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分布在地质历史时期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优势度也呈现上下波动 ,栎树优势度的增减是由于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的变化造成的 ;蒙古栎的起源时间可能不早于上新世中期 ,蒙古栎林的起源也应不早于上新世中期。蒙古栎林的起源原因有 2种 ,即火与人类的反复砍伐。火是原生性质蒙古栎林在地质历史时期存在和扩散的根本原因 ,过度的人类活动 (主要是反复砍伐 )是促成现在蒙古栎次生林占优势地位的主要原因 ,这是由蒙古栎这个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 ,在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和火减少的情况下 ,蒙古栎在演替过程中逐渐被耐荫的树种所取代 ,但是在中国北方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 ,蒙古栎林的优势度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沈阳和岫岩地区迁飞黏虫种群动态规律,本研究利用高空探照灯对迁入和迁出黏虫种群进行了监测,基于气象数据对2017-2018年沈阳和岫岩地区黏虫蛾发生时间、峰期和虫源性质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黏虫灾害预防和异地测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辽宁地区黏虫蛾发生主要有2个峰期,一代蛾均为外地迁入种群,二代蛾羽化后随气流迁出。沈阳和岫岩两地均位于我国黏虫蛾南北往返迁飞路径之上。沈阳地区监测到黏虫蛾首发日期为5月11日,迁入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峰期出现在5月底至6月上旬末;二代蛾迁出时期从7月上旬持续至8月上旬结束;三代蛾发生期不规整,8月中旬至9月中旬均有黏虫蛾上灯活动。岫岩地区监测的一代蛾发生期为5月底至6月上旬,迁出时期从7月中旬至8月中旬。降雨等气象活动是导致辽宁地区三代黏虫高发的重要原因,黏虫高发风险是东北北部地区种群南迁过境辽宁时相继迫降和本地外迁受阻种群共同繁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