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油菜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倒伏问题是制约油菜机械化生产和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矮秆油菜抗倒伏,有利于提高产量。因此,选育矮秆资源对油菜抗倒和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了多个具有育种价值的油菜矮秆材料,定位克隆了矮秆性状相关基因。本文就油菜矮秆相关基因定位克隆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发掘新的油菜矮秆基因以及油菜抗倒高产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辐射育成新桑树品种-川799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辐射新桑树品种“川799”系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采用辐射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培育而成。经多年室内观察调查及两年区试、农村示范推广应用,该品种表现较好的丰产性,平均亩产桑叶1551.53公斤,比对照“湖桑32”高11.64%。1996年-2000年列为省科技厅“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选育研究”重大科技项目桑树主攻品种。经五年试验研究,达到育种目标,完成项目研究工作,2001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发合格证书,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以半矮秆育种为代表的“绿色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作物产量,但也带来氮营养利用效率降低的严重问题。“绿色革命”主要基于调控赤霉素的代谢和信号转导而实现。前期的研究发现,赤霉素信号转导关键因子DELLA蛋白通过调控GRF4而负调控氮素的吸收利用,为半矮秆品系氮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最近的一项研究进一步揭示了GA信号途径与氮响应交叉互作的新机制。该研究发现水稻(Oryza sativa)NGR5是氮素调控分蘖数目的一个关键基因,其表达受氮诱导。通过招募PRC2,NGR5对D14和OsSPL14等分蘖抑制基因所在位点进行H3K27me3甲基化修饰,从而抑制其表达。而在半矮秆背景下超表达NGR5可以提高低氮水平下的水稻产量。NGR5同时也被发现为赤霉素受体GID1的一个新靶标,受到其负调控。该研究发现了调控赤霉素信号通路的新机制,并对高产高效的新一代“绿色革命”育种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长穗偃麦草(Elytrigiaelongata)为禾本科小麦族偃麦草属植物,是一种丛生的多年生冷季型牧草。长穗偃麦草原产于欧洲南部、小亚细亚和俄罗斯南部,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大面积种植。其引入我国后,1956年开始用作小麦(Triticumaestivum)远缘杂交的野生亲本,鲜有作为牧草大面积种植的报道。长穗偃麦草具有耐盐碱、耐涝和抗病等特点,可作为耐盐碱牧草用于建设“滨海草带”,利于避免草粮争地/争水,实现碳中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全世界已育成推广了10余个长穗偃麦草品种,但我国尚无引种或自主选育品种,不利于“滨海草带”的建立。长穗偃麦草遗传背景复杂,基础研究薄弱,育种技术远远落后于稻麦等粮食作物。该文对长穗偃麦草分子育种基础,如育种历程、加速育种、资源创新、组织培养、基因组序列及分子标记进行综述,以期为长穗偃麦草品种选育和“滨海草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林廷安  张启刚  李春兰  朱涓 《遗传》1979,1(3):27-30
六十年代以来,用辐射和化学诱变剂诱发 出的矮秆小麦新品种相继在生产上推广[2]。实 践证明,突变育种方法能够诱发小麦的矮秆抗 倒伏变异,而且突变率高。月这个方法可以改 造当地品种秆高易倒伏的缺点,而保持原品种 的其它优良特征。它是一种较快速而有效的育 种途径[3]  相似文献   

6.
以凡 《遗传》1992,14(1):43-45
把无性繁孩作物的育种程序硬套到有性繁 殖作物灼育种力.:卜:来,显然从遗传理论到育 利:关践上都是错误的,这是我从事甘薯、马铃薯 !一笼传.、育种、良种繁育工作30年悟出来的一 个想法,井于1978年为甘薯、马铃薯育种制定了 一个“早期选育,多点鉴定和快速繁殖”的“早、 义、快”育种程序。I }43产、高干、高淀粉甘薯新品 汤’‘宣字306就是在两年选育、3年示范推广中 长育而成的。由于引,}j了新的育种程序和推广 枝术,还字306在1989年推广” 余万亩的基 权钻上,1990年突破180万亩大关。比遗字138 和遗字67-8的育种年限至少缩短3-5年。  相似文献   

7.
水稻矮秆早釉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生 《遗传》1985,7(3):12-14
本文选取当前我国南方稻区大面积生产的 优良矮秆早釉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11个性状 的遗传参数研究,对了解现有矮秆早釉良种的 遗传动态,指导早釉育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对我院农作物育种工作的认识“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培育推广作物优良品种。我院自建院初期起,就开展了作物育种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有一个时期,关于“我院要不要搞作物育种工作”争议较大。这种争议不仅发生在从事育种工作的研究所如遗传所里,也反映到院机关管理人员的思想中。由于对这个问题没有个统一的意见、明确的说法,院里对育种工作的态度表现出犹豫不决。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有二个:①不搞育种,对现有工作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让其“自生自灭”;②摘育种,如何搞呢?是大力发展,还是保持现有工作,稳步发展。让我们先听听上述两种观点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小麦、水稻上半矮秆抗病品种的育成和推广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措施的运用,使世界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由此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一世界性的粮食生产的大飞跃被称之为"绿色革命"."绿色革命"迄今已有廿年左右的历史了.由于人口的持续增加和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粮食问题仍然是我国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今天我们来回顾总结"绿色革命"的经验,将会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以半矮秆品种选育和利用为主要特征的“绿色革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小麦中“绿色革命”的诞生在遗传上则主要归功于依赖于赤霉素信号途径的矮秆基因Rht-B1b或Rht-D1b的发现和利用。但后续研究发现,Rht-B1b或Rht-D1b在降低小麦株高的同时,对其粒重和氮素利用效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负效应,限制了“绿色革命”之后小麦单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全国大豆辐射育种经验交流会于83年5月21~27日在山东泰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豆辐射育种工作者4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从大会交流的情况看来辐射育种是大豆育种中的一种成功的方法。经过多年研究已育出不少优良品种,特别是“铁丰18号”自1971年参加区域试验以来,在辽宁省内多点试验推广,由于其高产稳产,抗病,耐肥抗倒伏,适应性广等优点,深受群众欢迎,推广面积日益扩大,目前已成为辽  相似文献   

12.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所职工坚持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积极开展小麦早熟育种工作。建国以来,先后育成了华东6号、矮秆早等早熟小麦品种,在淮南稻麦地区种植推广,在生产上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连锁互换实验的好材料──矮败小麦刘秉华,杨丽(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Z与显性矮秆基因Rht10连锁十分紧密,连锁交换值仅为0.18%。矮败小麦接受非矮秆品种的...  相似文献   

14.
水稻(Oryza sativa)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矮秆材料的引入掀起了第1次"绿色革命"。但近年来,在水稻育种中矮生基因遗传单一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水稻产量的持续提高。利用60Co-γ射线辐照籼稻亲本材料M804获得了一个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体MU101。对该矮秆突变体和台粳16号杂交获得的F2代的遗传分析表明,该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并暂命名为ds1。利用已有的SSR分子标记将DS1基因定位在水稻第5号染色体上,通过扩大群体和开发新的Indel标记,进一步将DS1基因定位在2个Indel标记之间,两者间的物理距离大约为384kb。该研究为DS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甘蔗复合群”是一类极具生物能源开发潜力的禾本科C4植物。近年来由于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和植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甘蔗复合群”植物资源评价和能源育种研究越来越重视。本文介绍了“甘蔗复合群”的基本概念、属种分类及核心类群等研究背景。同时以甘蔗属和芒属核心资源为例,从“甘蔗复合群”能源植物遗传育种的角度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旨在总结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杂交育种实践经验,探讨相关类群在植物系统分类和种质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与对策,为我国“甘蔗复合群”能源植物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水稻的主要性状均受多基因支配,在亲子之间、姊妹品种之间,其基因型频率是均等的。从这个观点出发,本文按Wright(1922)和酒井(1957)的方法,对广东二十多年培育的89个水稻矮秆品种的系谱及亲缘关系作了分析。分析认为,矮秆、早熟、抗逆性、高产育种的亲本选择,不仅要注意表型性状的优异性,而且不能忽视亲本间的亲缘关系,如亲本选择仅局限于许多近亲的矮秆品种,要突破预期的育种目标,那是困难的。作者指出,从国外、省外导入抗病、抗虫基因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其协作单位湖南湘阴东湖渔场 ,应用细胞工程与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综合技术 ,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遗传性状稳定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 ,并以此四倍体鱼同二倍体鱼杂交 ,又成功地培育出不育的三倍体鲫鱼 (湘云鲫 )和三倍体鲤鱼 (湘云鲤 )。 2 0 0 0年 10月 ,以我国著名的遗传育种专家朱作言院士、水生生物专家林浩然院士和细胞生物专家翟中和院士为首的鉴定委员会认为 ,“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理论和应用方面均取得了创造性的突破 ,达国际领先水平。”多倍体育种研究是鱼类育种领域中的…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中山1号及其衍生品种选育和推广的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26-1933年间,丁颖院士利用广州市东郊犀牛尾沼泽地的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自然杂种后代,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野生稻血缘的新品种中山1号.该品种综合了栽培稻与野生稻的优良特点,产量高,长势旺盛,对于寒害、热害及不良土壤等抵抗力强.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水稻育种工作者和农民通过系统选育、杂交育种和辐射诱变育种等多种途径进行改良,共衍生了至少8辈95个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824.6万hm2以上,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水稻育种史上是罕见的.研究表明,丁颖院士是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搜集、研究和利用的先驱.普通野生稻是拓宽水稻遗传多样性基础的重要材料,建立以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的单片段代换系是利用其优异基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培育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是解决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20世纪90年代后,以扬麦158为代表的扬麦、宁麦系列中抗赤霉病品种的育成和大面积推广有效抵御了长江中下游麦区的赤霉病危害,使我国抗赤霉病育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尽管全球明确了7个抗赤霉病基因,为开展抗赤霉病育种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由于赤霉病抗性机制复杂,实现高抗与高产的协调仍极其困难,抗赤霉病仍是当前及未来我国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对“十三五”期间我国小麦新品系和审定品种的抗性情况以及我国抗赤霉病育种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重视挖掘和利用扬麦等推广品种中优异抗性基因、将Fhb1导入扬麦等主栽品种的育种技术路线和重视表型精准鉴定等建议,以期为实现我国抗赤霉病育种突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遵循毛主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教导,通过花粉育株的单倍体育种新途径,已经首先培育出烟草、水稻、小麦新品种,正在生产上推广。随着花粉育株的单倍体育种工作普及的同时,花粉粒的离体培养研究,即单倍体单细胞培养研究,越来越引起生物科学工作者和遗传育种科学工作者重视。因为,这一新技术体系的建立,将使高等植物的研究微生物化。在实践上把高等植物育种工作从整体水平推进到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