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传染病,国内常用免疫荧光(IF)法进行此病的检测及诊断。由于荧光设备不普及,很多基层单位不能监测及诊断此病,因而妨碍防治工作的进展。本文介绍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IPT)或称免疫酶染色(IES)进行EHF抗体的检测,同时  相似文献   

2.
斑点杂交生物素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一种用于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分子杂交方法,以生物素-7-dATP标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R_(22)株M片段的cDNAR_3克隆作探针,与人源性的EHFVH-114、H-435株RNA基因组进行斑点杂交,得到阳性结果,可检出5pg的cDNA或RNA。此探针与疱疹病毒DNA不出现杂交信号。以上结果说明这种标记探针具有EHFV特异性,可以扩大应用范围,结果还表明动物源性和人源性EHFV均具有共同的保守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 HRP-SPA 玻片染色法检测病人和动物血清抗体的方法,并与酶标抗体和 IF 法作了比较。结果提示 EHF病人在发病3天直至病后16年均可检出抗EHF 的 IgG 抗体,故这三种方法均可用于对 EHF 的早期、快速及追溯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这三种方法均较快速,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但 HRP-SPA 法较后两种方法敏感并具有更多的优点,主要是便于在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10例不同病程、病期及病型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尿中及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尿中IgM型抗体阳性率为62.7%。尿中IgG型抗体阳性率91.8%与血清IgG型者90.9%相似,而总阳性率(IgG或IgM有一项以上阳性者的总检出率)99.1%则高于血清IgG者。20例其它疾病及10例正常人尿抗体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尿抗体检查法是特异且可靠的,它比血清学方法简便、灵敏、为临床诊断可早期快速得出结果,不用采血有利于病人。IgM型抗体阳性率受病程、病期、病型及尿蛋白量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一种测定血清溶菌酶的非竞争性亲和素-生物素免疫酶试验(NABA)。实验表明这种试验比生物素标记的竞争性试验更敏感,其最低测定界限为0.1ng/ml,而竞争性试验是1ng/ml。NABA法经内外分析变异系数分别为5.9%和9.1%。NABA法测定的总时间可以明显缩短(少于1小时)而不影响检测限度或分析范围。32例样本经NABA法和酶试验测定的血清溶菌酶水平其相关系数r=0.97。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应用斑点酶免疫试验(DEIA),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42份,其结果与间接免疫荧光(IFA)进行了比较,符合率100%,其DEIA几何干均滴度为1:880,IFA为1:580,同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RF(+)]无交叉反应,证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还对不同方法处理组织内源酶的效果和不同阻断剂的阻断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本法不但敏感、特异,而且简单、快速、安全、经济、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自行制备一种新型生物素-亲和素偶联探针分子并用于反相蛋白芯片的检测。首先, 将生物素-羊抗鼠IgG与亲和素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与鼠IgG蛋白芯片反应, 观察荧光信号的放大情况; 然后以鼠IgG-羊抗鼠IgG体系为研究模式, 对反相蛋白芯片的制备条件进行了考察和优化, 包括荧光分子的非特异性吸附、点样缓冲液的选择以及蛋白的活性等。最后, 采用此偶联探针对反相蛋白芯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BSA缓冲液制备的反相蛋白芯片可以防止非特异性吸附, 并有利于保持固定蛋白活性和提高检测限; 另外, 与传统的与生物素-亲和素检测技术相比, 采用生物素-亲和素偶联探针对反相芯片的检测限可以提高4倍左右。表明亲和素-生物素偶联探针成本低、易于合成、并可以与其它的信号放大技术联用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有望用于蛋白质芯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自行制备一种新型生物素-亲和素偶联探针分子并用于反相蛋白芯片的检测。首先, 将生物素-羊抗鼠IgG与亲和素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与鼠IgG蛋白芯片反应, 观察荧光信号的放大情况; 然后以鼠IgG-羊抗鼠IgG体系为研究模式, 对反相蛋白芯片的制备条件进行了考察和优化, 包括荧光分子的非特异性吸附、点样缓冲液的选择以及蛋白的活性等。最后, 采用此偶联探针对反相蛋白芯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BSA缓冲液制备的反相蛋白芯片可以防止非特异性吸附, 并有利于保持固定蛋白活性和提高检测限; 另外, 与传统的与生物素-亲和素检测技术相比, 采用生物素-亲和素偶联探针对反相芯片的检测限可以提高4倍左右。表明亲和素-生物素偶联探针成本低、易于合成、并可以与其它的信号放大技术联用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有望用于蛋白质芯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亲和素-生物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抗原(P3,A2株)感染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后的定位。观察到乙脑病毒抗原分布具有一定选择性,主要集中在脑干、小脑、间脑和大脑皮质。病变分布与H-E常规病理染色一致。该方法敏感、特异。同时比较了兔免疫血清与乙脑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效果。对组织化学冰冻切片漂浮法诊断病毒抗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生物放大系统的原理,建立了新的检测细胞培养的甲型肝炎病毒抗原的方法。用生物素标记的抗甲肝IgG,与免疫偶联于固相的甲肝抗原作用,然后用亲和素-生物素辣根酶复合物(ABPC)与生物素化的IgG偶合,邻苯二胺(OPD)显色。该法在检测甲肝抗原中获得满意结果,灵敏度比普通ELISA法提高约10倍,非特异性显著降低。该法可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高特异性的,灵敏的甲肝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一种非抗体依赖的检测外源性蛋白多肽分子代谢动力学血清浓度及动态变化的新方法.链亲和素为捕获分子,加入待测生物素标记蛋白或合成肽,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链亲和素为检测分子,构成链亲和素-生物素标记大分子-酶链亲和素的双夹心体系,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及稳定性评价.本检测体系灵敏度高,可达0.3125 μg/L,且可通过改变亲和素包被浓度调整检出敏感度与检测范围.准确性回收率为97.82%~107.92%,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 5.76% 和< 8.42%,并成功应用在生物素标记人血清白蛋白(biotin-HSA)与生物素标记鸡卵黏蛋白(biotin-OVM)的小鼠血清浓度动态检测.本方法不依赖抗体与放射性核素,可望在外源性蛋白多肽大分子及其药物的体内定量检测和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用硝酸纤维素膜亲和法纯化抗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改进的纯化抗体方法。将抗原蛋白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对抗体进行亲和纯化,能快速有效获得高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5.
16.
<正> 自从1966年Ishizaka在研究过敏性疾病时开拓性地发现IgE以来,学者们对IgE的研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各种研究报告相继出现。 IgE又称反应素或亲细胞性抗体。与其他几类Ig相比,IgE在正常人血浆中含量极低,为0.01~0.9mg%,仅占血清蛋白总量的0.002%。但在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枯草热、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药物过敏,某些感染性疾病和肿瘤如麻疯、天疱疮、何杰金氏病、IgE骨髓瘤以及某些细胞免疫缺陷等均可见IgE升高。在蠕虫感染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我国流行广泛,危害较大,是一种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早期快诊是其正确防治的关键,而简单的诊断技术是基层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EHF病人血中IgM抗体通常在急性期即可出现,故检测IgM抗体可做为EHF早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建立了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液体抗原及抗体的反向被动血凝(RPHA)和血凝抑制(RPHI)方法,RPHA检测EHFV抗原的敏感性与ELISA相近;RPHI检测EHFV抗体与IFA的符合率为97.3%,敏感性略低。  相似文献   

20.
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滴度和中和抗体效价的半微量空斑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建立了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滴度和中和抗体效价的半微量空斑法。小牛血清与胎牛血清的培养效果无差异。7株不同来源的出血热病毒均能在E6细胞上形成空斑。接种的病毒浓度与形成的空斑数呈直线关系。用空斑法测得的病毒滴度稍低于荧光TCIE50滴定法。空斑减少中和试验的敏感性较荧光中和试验高30倍左右。同时还初步表明了本方法可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抗原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