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植物嫁接基础理论研究(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植物嫁接基础理论研究(上)杨世杰,卢善发(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100094)嫁接作为一项农业生产技术,起源于战国,在果树、蔬菜、花卉生产上发挥愈来愈明显的作用。它又是一种科研的方法与手段,已作出并将继续作出重要贡献。早在1949年,美国罗伯茨(Rob...  相似文献   

2.
植物微嫁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影响微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微嫁接细胞学研究和微嫁接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另外,对微嫁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脱除果树病毒,快速繁育无病毒苗木,繁殖保存珍贵的育种材料,试管内快速检测植物病毒、果树检疫、嫁接亲和力的鉴定及亲和力的早期预测等)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嫁接技术在植物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我国是全世界公认的最早发明嫁接技术的国家。其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周秦时代,距今2300年以上。随着嫁接技术的不断发展,早已突破其传统的繁殖意义,而广泛应用于植物栽培生产、育种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1嫁接技术在植物栽培生产中的应用1.1作为植物无性繁...  相似文献   

4.
嫁接及其在植物繁殖和改良中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TheRolesofGraftinginPlantPro阴切nonandImprovementLUOZhengRong,HUChunGen,CAILIHong(Denytt7mllofHwtictj‘lltre,IliAlmmlgAorinJLll’7uLUnzz*rstls,Who430070)编者按本利1993年第6期发表的钱学森先生谈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的一封信中,倡议建立“植物嫁接改造学”。为此我们约请本文作者专题介绍作为植物改良的一项技术的嫁接问题,以供植物生理学、农林国艺学和其它有关学科工作者进一步研究的参考。嫁接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技艺,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3000年以上。随着嫁接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以及对其原理和技…  相似文献   

5.
植物嫁接杂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论述了近年来在植物嫁接杂交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随着横向基因转移研究的深入,人们正在逐渐改变对嫁接杂交的怀疑态度,并从不同角度探讨嫁接杂种形成的机理。嫁接杂交不仅是达尔文的遗传理论(泛生论)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且在植物遗传研究和育种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话说玄参 玄参属(Scrophularia)为玄参科中第三个大属,超过200种,我国有约30种。其中最著名的当首推玄参(S.mingpoensis)。因为它是一种著名药用植物,又为我国特产,不仅野生分布广,栽培也很多。  相似文献   

7.
植物嫁接诱导的遗传变异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Y  Xie H  Chen LP 《遗传》2011,33(6):585-590
植物嫁接诱导的可遗传变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关于嫁接变异产生的条件及机制一直是国内外备受争议的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对于砧穗之间遗传物质的水平转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研究表明在嫁接植物体中,来自砧木的遗传信号物质能够通过胞间连丝和维管束转移到接穗中并调控接穗的生长发育模式。而且,一些非编码RNA还能通过表观遗传修饰改变植物的特性以应对嫁接冲击。文章主要从嫁接遗传变异的产生和维持机制两方面对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地综述,这对于深入理解嫁接变异的机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植物无性繁殖讲座(三)果树的砧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插条 繁殖是很省工 的繁殖方法, 但是大多数果 树扦插很难生 根,要发展无 性系必须采用嫁接方法。果树嫁接具有扦插所没有的优点,例如能引起树体的矮化,提早结果,提高果树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嫁接繁殖首先要繁殖砧木而后嫁接,砧木作为树体的根系部分,必然会影响到地上部分。选用良好的砧木可以使树体生  相似文献   

9.
王玉欣 《生物学杂志》1996,13(3):33-33,45
浅谈草本植物的嫁接实验王玉欣(山东省沂南四中,276300)近几年来,我们生物教研室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与县农科所的同志一起,在学校试验田里架起了蔬菜大棚,搞了一些草本植物的嫁接实验,对草本植物嫁接的遗传性能、嫁接的亲合力和嫁接技术等问题,作...  相似文献   

10.
汪劲武 《生命世界》1993,20(2):31-33
雷公藤——断肠草卫矛科的雷公藤属(Tripterygium)只有4个种,中国全有.其中雷公藤(T.wilfordii)最出名.分布也广,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至西南地区都有.为藤本灌木,杂性花,5数,子房有不完全的3室,每室2胚珠,常仅一个发育.蒴果有3片膜质的翅,尤以后者为特殊.  相似文献   

11.
木兰科植物的嫁接繁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38种木兰科植物的嫁接繁殖进行了试验,全部嫁接成功,平均成活率为44.0%。不同属的木兰科植物之间有较大的亲和力,多数种可进行属间嫁接。嫁接时间和砧木选择是影响木兰科植物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嫁接方法对成活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木兰科植物的嫁接苗比实生苗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速生性。  相似文献   

12.
嫁接能显著改良单一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逆等性状, 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促进砧木和接穗在嫁接面的快速愈合有利于提高嫁接效率。目前对嫁接愈合调控机制尚了解不足, 因此短时间内难以进行有效的技术改良。嫁接愈合过程包括先后发生的创伤应激响应、愈伤组织形成、砧穗细胞通讯以及砧穗再生重连等生理事件, 均涉及复杂而交联的激素应答及基因调控模式。近年来, 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为综合解析嫁接愈合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该文综述了在嫁接愈合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植物激素及其应答方式, 以及激素依赖或非依赖的基因表达调控模式, 以期为深入揭示嫁接愈合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嫁接技术已广泛用于植物体内长距离信号转导的研究。本文对单接穗单砧木(普通嫁接)、双接穗单砧木(Y型嫁接)、单接穗双砧木(A型嫁接)和中间砧木嫁接技术所揭示的与根瘤产生、块茎形成、主茎伸长、主茎分枝、开花控制、气孔开关和叶片衰老等生理过程有关的长距离信号来源、转导方向和信号特性的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垂枝桦垂枝桦(Betula pendula)美丽的风景树,足以与白桦媲美,形态上极像白桦,树皮黄白色或灰色,成层剥裂.主干高20多米.叶片呈三角状卵形或菱状卵形,顶端尾尖.只看叶子,几乎与白桦混淆,侧脉不多,只有6~8对.但是垂枝桦的枝条下垂,果实的膜质翅比白  相似文献   

15.
16.
器官,组织,细胞水平的嫁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植物的嫁接技术已突破常规的整体嫁接方法,可以用器官、组织、细胞,在不同的水平上进行嫁接。这些新的嫁接方法,既有利于嫁接的基础理论研究,又为嫁接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离体茎段嫁接 该方法是将节间外植体在组织培养的条件下进行嫁接,主要用于嫁接过程的生理生化研究。与常规的整体植物嫁接相比,具有很多优点:  相似文献   

17.
难忘狼尾花狼尾花,好怪的名字,认识它是4O余年前的事了。一次初夏的香山植物分类实习,五颜六色的山花令人心醉,~种总状花序高高跃出草丛的开白色小花的草本植物,尤其引人注目。它的花尚未开放时,花序很短,随着众多小花由下向上纷纷绽开,花序越伸越长,下粗上细如弓背似的向下弯曲,尖部又略向上翘起,远远望去犹如动物的尾巴。原来,这就是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狼尾花。奇特的花序形态,有趣的植物名称,自此令人难忘。狼尾花忆ysi。ach。abarys-ta。Ily。)株高40一!00厘米,全株被柔毛。叶长圆技针形,长5—10厘米。花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延年益寿何首乌 蓼属中的特殊种莫如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这是一种藤本植物,可长至3米以上,有厚块根,叶互生,卵状心形。全缘,托叶鞘早落。花又小又多,其拉丁种加词就是“多花的”之意。小花组成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花白色,花被裂片5,结实时外层3片增大,其背部生出宽翅,翅没有齿。雄蕊8个,花柱3个,果三棱形。 何首乌的块根自古入药,医药书记载其效用可以乌须发。《本草纲目》记曰:“汉武帝时,有马肝石能乌人发,故后人隐此名,亦回马肝石”。今看这马肝石即指的何首乌,因何首乌坚硬如石,横切面似马肝的缘故《本草纲目》中还记述了一个故事:宋代怀州的李治与一武官共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植物同工酶与抗病关系研究的综述,总结了植物同工酶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植物抗病性可能的生化机制,指出,同工酶的相对含量可以作为鉴定作物品种是否具抗性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植物离体茎段嫁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体茎段嫁接系统是在无菌条件下将茎切段嫁接后放入培养基中、使接穗和砧木分别与含不同成分的培养基接触,再署光下培养的一个模拟植物正常生理过程、环境条件可控的实验系统,离体茎段嫁接体的发育与整体类拟,包括接穗与砧木粘连、愈伤组织产生、次生甩间连丝形成和维管束分化等几个步骤,发育进程受植物激素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调节。该系统的建立为阐明嫁接体发机理及嫁接亲和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