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属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是我国特产珍稀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2014年4—5月,在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对四川山鹧鸪及其栖息地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山鹧鸪分布在海拔1700~2550 m,主要分布在2100~2300 m;其栖息生境主要为天然阔叶林,尤喜原始林;利用的坡度集中在20°~40°;偏好乔木数量多、高大和郁闭度大的森林生境;其中乔木均高是影响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保护四川山鹧鸪偏好的天然阔叶林,减少栖息地的人类干扰,是保护四川山鹧鸪这一濒危物种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1年7~8月在宜宾市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对红嘴相思鸟Lei(ò)thrix lutea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红嘴相思鸟巢主要营造于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Fenzi)Makino、柃木属Eurya树枝和藤蔓上,藤蔓有悬钩子属Rubus、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木通属Akebia等.巢址环境温度(22.01±0.35)℃,湿度(88.30±0.81)%;巢材主要有树叶、树皮、细藤、细树根、细树枝、方竹叶、草叶、细草茎、苔藓、人造纤维、棉类、塑料、过滤嘴纤维等;巢外径(85.31±1.09)mm×(94.00±1.37)mm、内径(55.77±0.69)mm×(62.48±0.70)mm、巢深(54.78±1.14)mm、巢高(80.43±2.39)mm;窝卵数3.125枚/窝,孵化期12 d,孵化工作主要由雌鸟担任;巢内育雏期10~12 d,雌雄共同育雏,雄鸟占主要.繁殖成功率75.00%.  相似文献   

3.
2005年4—12月在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通过计算机声谱分析技术,对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rufipectus)雄性的鸣声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雄性单音节鸣声出现在啼叫、保护领域和求偶中,这些鸣声持续时间差异明显,主峰值差异不明显;雄性双音节鸣声出现在啼叫、保护领域、竞争雌体和求偶中,这些鸣声第一音节时间、第二音节时间、音节间隔时间和主峰值差异极显著,全句时间差异不明显;雄性多音节鸣声出现在保护领域、警戒和惊吓中。雄性亚成体多音节鸣声出现在惊吓和警戒中;雄性成体和亚成体警戒鸣叫的音节持续时间、音节间隔时间和主峰值差异均不明显,全句持续时间差异明显;雄性亚成体和雄性成体的惊吓鸣叫音节持续时间、音节间隔时间、全句持续时间和主峰值差异均不明显。四川山鹧鸪表现出的各种鸣声行为是为了保护配偶和防止天敌,使该种群更好地繁衍。  相似文献   

4.
2005年4—12月在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通过计算机声谱分析技术,对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雄性的鸣声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雄性单音节鸣声出现在啼叫、保护领域和求偶中,这些鸣声持续时间差异明显,主峰值差异不明显;雄性双音节鸣声出现在啼叫、保护领域、竞争雌体和求偶中,这些鸣声第一音节时间、第二音节时间、音节间隔时间和主峰值差异极显著,全句时间差异不明显;雄性多音节鸣声出现在保护领域、警戒和惊吓中。雄性亚成体多音节鸣声出现在惊吓和警戒中;雄性成体和亚成体警戒鸣叫的音节持续时间、音节间隔时间和主峰值差异均不明显,全句持续时间差异明显;雄性亚成体和雄性成体的惊吓鸣叫音节持续时间、音节间隔时间、全句持续时间和主峰值差异均不明显。四川山鹧鸪表现出的各种鸣声行为是为了保护配偶和防止天敌,使该种群更好地繁衍。  相似文献   

5.
四川山鹧鸪于攀枝花市发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refipectus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以往仅知分布于四川省的中部 ,南可抵(长江上游的 )金沙江。因其分布范围极为狭小 (直线距离南北约 10 0km ,东西约 150km) ,所以被视为是全球极危物种 (CriticallyEndangered) (Collaretal.,1994 )。基于对山鹧鸪属Arborophila种类在分布型上不应出现明显间断 ,且金沙江亦不应成为对四川山鹧鸪的天然阻隔这一认识 ,作者据 1997年证实该种在云南省的东北部 (至少是在绥江 ,可能还有永善、盐津等地 )确有分…  相似文献   

6.
四川山鹧鸪 (ArborophilarufipetusBoulton)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仅报道分布于大凉山脉东北端两侧的四川省甘洛县东北部、马边县、雷波县北部、美姑县东部、峨边县以及屏山县和与屏山县隔金沙江相望的云南省绥江县北部 ,分布范围较为狭窄。 1999年 3月 ,笔者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国胜乡获得一雌性个体 ,量度为 :体重 2 70 g ,全长 2 75 ,嘴峰 18,翅长 148,尾长 70 ,跗 47mm。形态 :额基及眉纹黑色 ,其上有微杂以黑点的浅黄色纵纹 ;眼先黄白色 ,具矢状黑斑 ,头顶及枕部橄榄褐色 ,羽均具有黑色羽干…  相似文献   

7.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我国特有珍稀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应用3S技术制作其栖息地分布和保护区位置图层,并对栖息地破碎化情况和受保护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现实栖息地还是潜在栖息地,破碎化程度都高;部分栖息地斑块相互邻接,具备连通的可能性;分布区内初步形成的保护区网络还需完善。文末提出了景观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6年4月—2018年6月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固定样点监测数据,对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利用及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年间四川山鹧鸪对样点的利用率存在差异,2006—2012年对样点的利用频次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后呈现上升趋势;(2)利用样点的平均海拔为1 580 m±183 m,年间差异不大,总体保持稳定;(3)对人工林的利用频次最低,2006—2012年对原始林和次生林的利用偏好不明显,2012年之后对原始林的利用率大于次生林;(4)高频利用的生境具有海拔较高、坡度较小、灌丛盖度和竹丛盖度较大、且为原始林的特点。高海拔区域的原始林是保护区需要重点加强保护的区域;加强对低海拔区域人类活动的管控,促进次生林恢复,同时加强对人工林的改造,促进人工林林下灌丛和竹丛生长,将有利于保护区内四川山鹧鸪的栖息与繁衍。  相似文献   

9.
四川山鹧鸪的冬季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四川山鹧鸪调查在四川省马力县黄连山林区。冬季单只、成对活动。其数量在原始林为每平方公里2.75只,人工杉木林和自然更新林为每新林为每平方公里0.75只。主食草子、根等物,夜栖树上。冬季的主要天敌为猛禽。野外考察还发现沐川县为新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四川山鹧鸪的分布及生境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的分布区域和栖息地的生境,认为四川山鹧鸪的分布范围比已知的要大,但其实际分布区呈明显的岛屿状,显示出生境的破碎化;指出四川山鹧鸪的适宜生境是原始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具有较大常绿落叶阔叶乔木树种盖度的多年生次生林,亦可选择部分人工林,而对地表灌丛密度大的次生幼林以及人工幼林生境不喜好。由于天然林的禁伐和生态林的管护,四川山鹧鸪的栖息地趋于稳定并有所扩大。但四川山鹧鸪仍然处于濒危状态。  相似文献   

11.
棕噪鹛Garrulax poecilorhynchus是中国特有种鸟类,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一些地区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数量稀少(雷富民,卢汰春,2006).丽色噪鹛Garrulax formosus分布于我国中部至越南北部,国内罕见于四川中部及西部、云南北部及广西,常结群栖息于海拔900~3000 m的山区常绿林、次生林及竹林的地面或近地面处(约翰·马敬能等,2000).目前关于这2种噪鹛的野外繁殖资料非常匮乏.  相似文献   

12.
四川老君山灰胸薮鹛繁殖巢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nsis)是全球性近危鸟类,中国中西部特产种。偶见于四川南部及云南东北部海拔1000~2400m范围有限的山区森林中。有关其野外繁殖方面的资料还未见有报道。2007年5月9日,我们在四川省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E104°01′59.1″,N28°42′00.8″)发现一个灰胸薮鹛巢(封4图片)。巢筑于一颗较小的棱木(Melliodendronsp.)树上,巢址生境为常绿阔叶林林缘。巢距地面高1.6m,距小路0.7m,坡向172°,坡度14°。发现当天巢的外形已基本筑好,巢的内径6.6cm,外径11.1cm,深5.1cm,高10.8cm。该巢呈碗状,外层以竹叶和草茎为主编织而成,…  相似文献   

13.
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6年4~5月采用"点样带法"(point transects)对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物种组成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85种鸟类,分属7目22科。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5种,我国特有种13种,优势种4种。把调查区域划分为3种生境:原始林、次生林和人工林,并对各生境鸟类群落的鸟类数量级、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鸟类群落间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结果表明:1)国家级保护鸟类在原始林中最多,次生林中最少;我国特有种则是次生林中最多,人工林中最少。2)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原始林最高,人工林最低。3)原始林和次生林之间的B ray-Curtis相似性指数最高,原始林和人工林之间相似性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14.
2006年4月~5月,对四川省老君山自然保护区鸡形目鸟类种群的鸣叫雄鸟的密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了4种鸡形目鸟类: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采用鸣叫计数的方法,在调查区域的3种生境(原始林、人工林和次生林)中记录了鸣叫雄鸟的数量和距调查点的距离。应用距离取样法对数据的计算估计,4种鸡形目鸟类的鸣叫雄鸟在调查区域的密度(只/km2)分别为20.19±6.07、1.48±0.46、4.24±0.60和11.19±2.97。在原始林、人工林和次生林3种生境的鸡形目鸟类密度,灰胸竹鸡分别为7.19±4.19、26.89±8.92和17.79±9.49;白腹锦鸡密度分别为0.74±0.43、2.92±1.42和1.19±0.58;四川山鹧鸪密度分别为7.94±0.99、1.99±1.63和3.06±0.60;红腹角雉密度分别为17.66±5.98、0和12.58±4.85。鸡形目鸟类群落Shannon-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大小依次均为次生林>人工林>原始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大小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中国西南山地特产珍稀鸟类,由于亚热带阔叶林破碎化,其种群数量显著下降。2005年11—12月在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四川山鹧鸪非繁殖期栖息地20个。以其新鲜粪便为中心设一个10m×10m大样方和4个1m×1m的小样方,测量每个样方中与栖息地利用有关的12个生境因子(海拔、坡向、坡度、乔木层盖度、灌木高、灌木密度、灌木层盖度、竹盖度、竹密度、雪盖度、林缘距离和道路距离);并在距栖息地100m处任意设对照样方1—2个,共获取30个对照样方,测量相同的生境因子。结果表明,四川山鹧鸪非繁殖期以靠近林间小道和森林边缘的次生落叶阔叶林为栖息地,主要利用海拔高度为1000—1600m,坡度为2—15°的南坡;其偏爱的栖息地竹盖度、竹密度和雪盖度明显小于对照样方,而灌木盖度明显大于对照样方。对栖息地变量进一步分析表明,影响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地面层食物因子、地型因子、隐蔽因子、温度因子等,其中食物条件的贡献率为29.407%。四川山鹧鸪在利用栖息地时可能面对食物资源与天敌风险的权衡。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应重视阔叶林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6.
红嘴相思鸟鸣声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5年4~10月,在四川省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通过计算机声谱分析技术对红嘴相思鸟的鸣声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嘴相思鸟具有报警、联络、警戒和惊叫4种鸣声;其中最常见的鸣声为联络鸣声,报警、警戒和惊叫3种鸣声是一个先后连续的鸣叫过程。通过红嘴相思鸟鸣声特点探讨了与其相应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灰胸薮鹛繁殖行为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春季在四川省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对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灰胸薮鹛胆小畏人,喜藏匿于茂密灌丛中活动、鸣叫.4月中旬进入繁殖期后雄鸟占区鸣唱逐渐增加,5月中旬占区鸣唱达到高峰,5月下旬逐渐减少,进入育雏期.在山顶茂密方竹丛中找到1巢,对其进行了2个全天观察,雌、雄鸟共同喂雏,亲鸟均会暖雏,但雄鸟暖雏较雌鸟少.亲鸟吃掉幼鸟粪便及食物残渣,以保持巢的清洁.亲鸟喂给幼鸟食物以昆虫和小型蛾类为主,在巢期为15天.  相似文献   

18.
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红翅噪鹛冬季栖息地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2010年1月和2011年1月,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红翅噪鹛(Garrulax formosus)的冬季栖息地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研究区内,红翅噪鹛冬季多集小群活动,主要选择次生林,而回避原生林和人工林。2个冬季在野外共遇见红翅噪鹛21群78只。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红翅噪鹛喜欢在海拔较低、坡位较高、坡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