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寄生于杜氏泛树蛙多盘虫属单殖吸虫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于云南屏边县杜氏泛树蛙Polypedates dugritei David膀胱内检获单殖吸虫多盘科多盘虫属1新种:屏边多盘吸虫Polystoma pingbianensis sp.nov.,对其形态结构及宿主特异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据宿主膀胱内寄生的产卵成虫测量形态分类数据和描述鉴定特征.虫体全长平均9.428 mm,后吸器大小平均0.869 mm×0.784 mm,后吸器吸盘的直径平均434.4μm,后吸器上两个中央大钩全长平均403.2μm.朝向外侧肠管无盲突,朝向内侧肠管每侧形成13~14个盲突,有1个或无过腹中线的肠联合,肠管于后端合并向后延伸至后吸器内,不形成盲突.卵巢较小,位于单个睾丸之前,卵巢长平均711.52 μm.卵相对较大,卵长平均306.6μm,卵宽平均164.6μm.  相似文献   

2.
从海南尖峰岭的无声囊泛树蛙Polypedates mutus膀胱内检获多盘虫属Polystoma单殖吸虫1新种,以宿主种名命名为无声囊泛树蛙多盘虫Polystoma mutus sp.nov.。新种以后吸器长相对于虫体全长较小(1.0:7.9~1.0:8.2),锚钩形态,具9根生殖棘等特征而区别于近似种。本种为海南岛多盘虫属单殖吸虫的首次报道。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寄生虫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树蛙科动物并记树蛙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先对树蛙科动物的特征加以简要介绍。其次对近年在海南岛野外工作期间采集的树蛙科动物一种18雄3雌加以研究,在对其外部形态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判断它们隶属树蛙属,又将其中雌雄各一号的肩带及前肢制成双色骨骼标本,发现其肩胸骨基部深分叉,指骨末节游离端分叉甚深且呈“Y”形,证明它们确系树蛙属动物无疑。经详细研究和比较,确定它们是树蛙属中的一个新种,现对此新种进行描述和报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树蛙科动物的特征加以简要介绍。其次对近年在海南岛野外工作期间采集的树蛙科动物一种18雄3雌加以研究,在对其外部形态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判断它们隶属树蛙属,又将其中雌雄各一号的肩带及前肢制成双色骨骼标本,发现其肩胸骨基部深分叉,指骨末节游离端分叉甚深且呈“Y”形,证明它们确系树蛙属动物无疑。经详细研究和比较,确定它们是树蛙属中的一个新种,现对此新种进行描述和报道。  相似文献   

5.
滇蛙体内寄生单殖吸虫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滇蛙Rana pleuraden Boulenger膀胱内检获单殖吸虫多盘科双睾属1新种,以采集地命名为石林双睾虫Diplorchis shilinensis sp.nov.,新种为目前国内记录双睾属吸虫中体型最小的虫种.描述了新种的形态特征,并与近似种做了比较.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6.
在云南省新平县(24°N,101°32’E)采集的华西雨蛙Hyla a.annectans膀胱内检获多盘虫属1新种,新平多盘虫Polystoma xinpingensis sp.nov.。124只华西雨蛙中18只华西雨蛙感染,自然感染率为14.5%。新种与多盘虫属记录种最显著的区别在于:虫体体型小,其体长仅为2967μm。内侧肠管于虫体后1/3处仅形成2条横跨虫体的联合肠管,其它记录种肠管分支多数或形成较复杂的网状。睾丸巨大,呈滤泡状,分散分布直达虫体中部。新种的正、副模式标本保存在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7.
记述采自云南省屏边大围山的树蛙科Rhacophoridae泛树蛙属一新种-屏边泛树蛙Polypedates pingbianensis sp.nov.。新种与蛾眉泛树蛙P.omeimontis近似,但有明显区别,新种无声囊及声囊孔,峨眉泛树蛙具单咽下内声,声囊孔长裂形。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树蛙属一新种及海南冬季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 0 4年 1月在海南省进行了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共获得 2 0种和l新种。在吊罗山采到小树蛙成体 ,与眼斑小树蛙P .ocellatusLiuandHu的体形、体色、鼓膜等特征相近 ,但有以下主要区别 :胫跗关节前伸超过吻端 ,额部有 2~ 3个银白色小斑点 ,背中部有一极明显的浅棕色椭圆形斑 ,腹面黄白色 ,前臂背侧具有 2~ 3条横纹 ,故将该蛙定为新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寄生于贵州省丹寨县水牛瘤胃内同盘科腹袋亚科腹袋属内吸虫的一个新种,巨盘腹袋吸虫Gastrothylaxmagnadiscussp.nov.,简述了该属的简史,并将新种与该属已有的种类的主要特征列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何晓瑞 《四川动物》1999,18(3):99-100
1996年5月在云南普洱采用11号树蛙科标本,经研究鉴定订为新种普洱泛树蛙,在开矿上它们杜氏泛树蛙相近,但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于云南一平浪镇无指盘臭蛙Rana grahami Boulenger膀胱内检获单殖吸虫多盘科双睾虫属l新种,以宿主名命名为无指盘臭蛙双睾虫Diplorchis grahami sp. Nov..检查36只无指盘臭蛙,感染率为19.4%,感染虫体1~94枚,平均感染强度为31,相对密度为6.02.新种模式标本具有典型双睾属多盘吸虫的特征:消化道两侧均未形成肠盲突,末端不形成联合,不延伸进入后吸器.阴道孔隆起明显,子宫具升支和降支,向后延伸至后吸器内.卵黄腺发达,滤泡状,沿肠管两侧分布至后吸器内.生殖棘7枚排列为冠状.本双睾虫体长平均4.627 mm,虫体最宽处平均1.611mm,与黑斑蛙双睾虫、拉氏双睾虫和杭州双睾虫均属于大型虫体,但新种的几丁质结构与上述3种已记录的双睾虫存在显著差异,其后吸器相对较小,平均为0.681 mm×1.178mm,吸盘直径平均284.22μm,大钩较小,平均295.87μm,X/Y为1.255;但与小型的石林双睾虫比较,大钩X/Y值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海南大绿臭蛙寄生双睾虫属一新种(单殖吸虫纲,多盘虫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海南五指山的大绿臭蛙Ranalivida膀胱内检获多盘科Polysto matidae双睾虫属Diplorchis单殖吸虫1新种,以宿主种名命名为大绿臭蛙双睾虫Diplorchis lividae sp.nov.。新种以肠支侧突明显而区别于蛙双睾虫、拉氏双睾虫和无指盘臭蛙双睾虫;与石林双睾虫的区别是本种的肠支末端进入后吸器;本种中央大钩的形状与杭州双睾虫的大钩基部具深裂的缺刻明显不同;与黑斑蛙双睾虫的区别是本种中央大钩的内突上附有向前延伸的长条形肌腱,另本种卵巢较小、长度与卵相近,而黑斑蛙双睾虫的卵巢长度超过卵长的一倍。本种为海南多盘类单殖吸虫的首次报道。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寄生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3.
李敏敏  王重力  刘海虹  王溪云 《动物学报》2000,46(4):361-365,T001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多盘吸虫精子的形态和结构。它属于单殖类中Polyopisthocotylea类型。精子细线形,含两根融入精子内的9+1型轴丝,细长的细胞核,纤细的线粒体和微管。在第二根轴丝出现前的区段无微管的分布,具两根轴丝的主干段轴丝外无外侧管;细胞核消失后微管呈整圈排列;精子后部含糖原颗粒,背腹面中央向髓布内凹呈哑铃状并两侧向外突出形成波动膜;由精细胞则来的区段具外饰物。  相似文献   

14.
记述采自南中国海扁鮀鲣Auxis thazard thazard鳃上的分室科墨杯虫属单殖吸虫1新种,以宿主属名命名为鮀鲣墨杯虫Caballerocotyl aauxis sp.nov.。新种具2列背部边缘小刺,前、后吸器相对较大,后吸器腹面不具乳突,公共生殖孔开口紧邻于左前吸器下方,阴道开口于咽中部水平等特征而区别于近似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寄生虫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寄生于蛙类膀胱的4种多盘虫科Polystomatidae吸虫:石林双睾吸虫Diplorchis shilinensis、锯腿树蛙多盘吸虫Polystoma carvirostris和分别寄生于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华西雨蛙Hyla a.annectans的2未定种的分类地位,并利用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重建.结果表明:4种多盘科吸虫为多盘虫属Polystoma和双睾虫属Diplorchis的4个分类单元,其中2未定种为多盘虫属未记录种;肠管、生殖系统、后吸器、大钩和生殖棘等为多盘虫属属内种定种的可靠性状.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4种多盘科吸虫呈现以下进化关系:1)寄生于昭觉林蛙和华西雨蛙的多盘虫属2未定种进入欧非混合进化支;2)锯腿树蛙多盘吸虫位于多盘虫属进化支的最基部;3)石林双睾吸虫进入澳洲进化支.  相似文献   

16.
宽海盘虫属(单殖亚纲,锚首虫科)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了寄生于广东海洋鱼类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Forskal)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Basilewsky)鳃上的宽海盘虫属Euryhaliotrema Kritsky&Boeger,2002一新种,新种笛鲷宽海盘虫Eruyhaliotrema lutjani sp.nov.的中央大钩与联结片的形状相似于Euryhaliotrema carbunculus(tiaras,1955)Kritsky & Boeger,2002和广东宽海盘虫Euryhaliotrema guangdongensis Li et al.,2005,但交接管形状及量度不同,同时支持器的形状与已知种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