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果子狸食物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4~10月在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采集果子狸(Paguma larvata)粪便,应用频次法进行分析,再结合胃内容物分析,同时根据采食痕迹,对该物种春、夏和秋季的食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子狸食物组分以水果类植物(37·5%)、节肢动物(25·2%)为主,其次为非水果类植物(9·9%)和小型哺乳动物(7·1%)等。果子狸食物组成在不同的季节间有一定差异。春季,果子狸食物组成中以节肢动物(35·6%)为主,其次是非水果类植物(26·7%)和小型哺乳动物(15·6%),另外还有少量的软体动物(4·4%)和水果类植物(8·9%);夏季,果子狸食物组成转为以水果类植物(39·8%)和节肢动物(29·2%)为主,此外还有少量非水果类植物(2·7%)和小型哺乳动物(5·3%),以及少量鸟类(0·9%);秋季,果子狸食物组分中含有大量的水果类植物(63·9%),其他食物类别比例很小,包括鸟类(1·0%)、小型哺乳动物(0·6%)和爬行动物(0·4%)等。食物多样性指数显示,随着季节变化,果子狸食物多样性逐渐下降,小型哺乳动物和非水果类植物在其食性组成中逐渐下降,而水果类植物则转为最主要食物。  相似文献   

2.
盐池湾自然保护区喜马拉雅雪鸡育雏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永峰  包新康  刘迺发 《生态学报》2010,30(9):2270-2275
2005年4—7月,采用样方法和直接观察法,对甘肃省盐池湾自然保护区喜马拉雅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育雏期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量了16个正在觅食、未受到干扰的雪鸡育雏栖息地和14个阴阳坡的对比样方。研究表明,育雏期的喜马拉雅雪鸡主要选择在海拔3301—3600m之间、中坡及中坡以上的坡位、坡度11—30°之间的灌丛草地活动,这有利于雏鸟获得足够的食物供应和更好的保护后代。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雪鸡育雏期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分为捕食因子和食物因子两类,其主要因子依次为灌丛长度、物种丰富度、地面异质性以及附近(500m内)的悬崖数量。喜马拉雅雪鸡对育雏栖息地的选择其实是最好的食物资源和最有利于逃避敌害之间的权衡,即捕食因子与食物因子之间权衡的结果,这可能是喜马拉雅雪鸡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避免被天敌捕食的行为适应,是高寒地区鸟类的一种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鲵栖息地环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1年4月至8月,对湖南省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河流中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栖息洞穴,首次使用量化指标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大鲵栖息洞穴处的水深、洞口宽、水流速度和河底的组成是影响大鲵选择洞穴的主要因子,而海拔高度和洞口高的影响不大。同时,对重庆市酉阳县、陕西省太白县、河南省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和新安县青要山大鲵自然保护区大鲵的栖息河流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鲵的栖息河流类型可分为溪流、U型河流、平底型河流和暗河4类,而且大鲵对其栖息洞穴的质量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4.
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群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群落2400m^2样地调查资料,从群落物种组成,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种群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群落物种组成较为丰富,共发现维管植物92种,隶属于54个科,80个属,乔木层物种相对较少,水丝梨优势度显著,乔木物种多样性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少量的人为干扰下的水丝梨群落多样性较高,种群分布格局多呈随机分布,种群发育已进入成熟阶段,但幼苗幼树较少,有可能对群落的更新与稳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盐城自然保护区丹顶鹤越冬栖息地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应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在野外观测数据的基础 城自然保护区丹顶鹤栖息地的影响因素,并运用数学模型法找术及丹顶鹤栖息的分布。通过对栖息地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对潜在栖息地的预测,为解决保护区存在的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莲花山斑尾榛鸡春季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 3~ 4月 ,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利用无线电遥测和直接观察 ,分析了斑尾榛鸡(Bonasasewerzowi)的栖息地选择特征。结果表明 ,斑尾榛鸡春季栖息地一般在东北坡向 ,并具有高大乔木、下层植被盖度较高、灌丛较丰富的特点 ,这与食物丰富度较高及环境隐蔽性较强有关。栖息地质量对于配对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分析表明 ,栖息地内 0 5~ 2 5m植被水平遮挡度、柳树数量、箭竹数量是影响斑尾榛鸡春季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建议在对斑尾榛鸡栖息地采取保护措施时 ,不仅要保护原生乔木 ,还要加强对灌丛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花卉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鄂西南湘鄂边界山区,野生花卉资源丰富,有"三峡绿宝石"之美誉.笔者分析了保护区的野生花卉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重点介绍了各类花卉的生物特性和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血雉栖息地选择与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血雉Ithaginis cruentus sinensis David栖息分布于秦岭主脊以南海拔2000~2500 m中山地带、乔木高度较矮(5~10 m)、郁闭度较低(0.3~0.5)、林下灌木稀疏(≤0.2)的针阔混交林中.从地形情况来看,则多活动于山坡的上坡位或梁脊处、坡度相对较为平缓(≤25°)地带的半阴半阳坡.距离水源较远(150 m),对人为干扰的敏感性相对较弱.从对各生态因子的偏好性来看,血雉比较偏好坡度相对较陡(25°~40°)、乔木高度低矮(≤5 m)、郁闭度低(≤0.2)的针叶林,以及盖度在0.3~0.6的竹林、隐蔽性较高(≤5 m)、距离水源较近(50~100 m)的环境,而对其他因子的选择性和偏好性则无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血雉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有3种:干扰因子(依次为坡向、植被类型、坡位、乔木高度与人为干扰距离)、隐蔽因子(灌木盖度、竹林盖度、隐蔽性、坡度、乔木郁闭度和水源距离)和食物因子(灌木盖度).人为活动干扰是影响血雉对栖息地各生态因子选择的最根本的诱因.  相似文献   

9.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4年7月、2006年7~8月、2007年9月,对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该保护区内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73种,其中两栖动物29种,隶属于2目9科;爬行动物44种,隶属于2目9科.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资源量优势种两栖类有中华蟾蜍(Bufo g.gargarizans)、绿臭蛙(Odorrana margaretae)、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棘腹蛙(Paa boulengeri)、崇安湍蛙(Amolops chunganensis);爬行类有王锦蛇(Elaphe carinata)、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福建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根据资源特点及保护现状,提出对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南充雉鸡的巢址选择和春夏季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6月,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和样方法,在四川省南充市太和白鹭自然保护区对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巢址选择和春夏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对比分析,巢址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雉鸡的巢都是选择在乔木盖度小、距水距离较近、草本高度和盖度都较大的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干草丛中;影响雉鸡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坡度、总盖度、乔木平均胸径、乔木盖度、郁闭度、距水距离、距路距离、灌木平均高度、巢周围干草比例、裸地面积、巢上方覆盖物厚、灌木盖度和巢所在草丛宽度等13个因子。春夏季栖息地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雉鸡在春夏季倾向于在植被总盖度大、坡度适中、乔木盖度适中、草本盖度和高度较大、灌木盖度较小、灌木高度较大、隐蔽度较大、距路距离较远和郁闭度较大等的生境栖息。  相似文献   

11.
李娟  魏玉莲  戴玉成 《菌物研究》2007,5(4):198-201
通过对湖北省后河自然保护区多孔菌调查采样,鉴定出隶属于31个属的62种多孔菌,并列出名录。全部种类均为该保护区首次报道。其中,苹果薄孔菌、白黄小薄孔菌、紧密蜡孔菌、干环褶孔菌、长囊锐孔菌、淡黄针层孔菌、淡黄裂孔菌、白干皮孔菌和薄皮干酪菌是该地区的常见种类。后河自然保护区多孔菌主要是世界广布种和温带种类,少数亚热带种类如亚拉巴马全缘孔菌、纸全缘孔菌和拟浅孔大孔菌等也有出现。  相似文献   

12.
湖北后河保护区珙桐的叶功能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分析了珙桐群落主要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比较了珙桐与林分其它优势树种以及珙桐Ⅰ级(胸径dbh<2.5cm)、Ⅱ级(dbh2.5~22.5cm)和Ⅲ级(dbh>22.5cm)3个龄级间叶功能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珙桐的比叶面积(SLA)与单位质量的叶建成成本(CCm)、单位面积的叶建成成本(CCa)呈显著负相关(p<0.01).通过与林分其它优势树种相比较,珙桐具有较高的SLA、单位的质量的叶氮含量(Nmass);而CCmCCa、单位面积的叶氮含量(Narea)却相对较低,这表明珙桐能较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珙桐不同龄级的最大光合速率(Amax)、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均表现为珙桐Ⅲ级>Ⅱ级>Ⅰ级,而SLA则表现为Ⅰ级>Ⅱ级>Ⅲ级(p<0.05).尽管珙桐Ⅰ级在林下表现出较强的弱光适应能力,但在后期建成为Ⅱ级的过程中,叶片形态与光合生理特性均表现出对遮荫环境的不适应,光资源不足可能是珙桐种群更新受限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后河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区系组成的变化, 我们通过样线、红外相机调查和检索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后河保护区鸟类名录, 并将其与后河保护区1999年科学考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于2017-2019年共在后河保护区内设置了82 km的鸟类调查样线, 共在309个位点上放置了红外相机, 累计99,586个相机日。我们用“后河” “鸟类” “湖北省”等关键词搜索相关出版物, 并查阅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经审核后发布的鸟类信息, 结合样线和红外相机调查结果形成后河保护区鸟类名录。共整理得到后河保护区鸟类255种, 隶属于16目55科。其中, 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 包括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和金雕(Aquila chrysaetos);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46种, 包括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棉凫(Nettapus coromandelianus)、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灰林鸮(Strix aluco)、蓝鹀(Emberiza siemsseni)等。此外, 后河保护区有11种中国特有鸟类, 占我国特有鸟类种数(n = 93)的11.83%。在区系成分上, 后河保护区鸟类以东洋种为主(151种, 占59.22%), 其次为广布种(55种, 占21.57%)。与1999年科学考察结果相比, 鸟类增加了116种, 其中有1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在区系组成上, 后河保护区内东洋种占比增加, 包括分布区向北扩散的物种成分。此外, 本次调查未记录到20世纪在保护区内有分布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和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本研究表明, 后河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高、特有种及珍稀濒危物种丰富, 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意义。通过对比分析后河保护区内野生鸟类动态变化, 可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设计和保护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华中腹地,属武陵山东段余脉的一部分山地。该区域生物多样性高,但近15年来未对该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过全面调查。为深入了解该区域野生动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变化,于2012年7月29日至2014年1月8日,在后河自然保护区设置红外相机监测位点53个,对保护区内的鸟类和兽类进行调查。红外相机共拍到鸟兽的独立有效照片1 963张。经鉴定,可以辨认的兽类共计4目12科19种;鸟类共计4目7科29种。在兽类中,野猪(Sus scrofa),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在鸟类中,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其中,黑熊(Ursus thibetanus),猕猴(Macaca mulatt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中华斑羚,红腹锦鸡,红腹角雉,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等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棕噪鹛(Garrulax poecilorhynchus),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i)等为中国特有种。本文为今后后河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组成、种群动态、活动节律、生境利用、保育等长期监测工作以及后续的科学研究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的季节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与湖南省交界处,属于武陵山脉,与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该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为昆虫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为了研究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的季节动态变化,在春、夏、秋三季,选取茅坪、湾潭和独岭为样地,采用灯光诱集方法,对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蛾类昆虫群落多样性及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采用α-多样性测度方法,分析了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科、属及种级)(H)、均匀度指数(J)和优势度指数(D)。结果表明: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蛾类昆虫分属21科173属227种,其中夜蛾科的丰富度最高达到62。随后是,尺蛾科和螟蛾科昆虫,它们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为为58和25。从各科个体数来看,尺蛾科昆虫最多有423头,灯蛾科排第二,有351头,第三的是夜蛾科昆虫有336头。蛾类昆虫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蛾类昆虫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夏季最高,达到117;然后依次是秋季和春季。科级、属级和种级多样性指数也以夏季最高,分别为2.22、4.05和4.29。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以春季最高,分为2.40和0.12。研究得出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好。  相似文献   

17.
杜鹊  李敏  陶欣  李彪  朱晓琴  黄德枚  陈双林  闫淑珍 《菌物学报》2021,40(10):2641-2652
柳杉是中国特有树种,对于广泛分布于森林生态系统的黏菌而言,单纯的柳杉林是一种特殊的生境。为探索柳杉林中黏菌的物种多样性,本研究在武陵山区东北部的湖北省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柳杉林样地中采集柳杉树皮和凋落物,在120个培养湿室中,发生黏菌的湿室68个,占56.67%。从两种基物上获得黏菌6目7科12属24种,优势种为混淆筛菌Cribraria confusa,相对丰度达到19.01%。柳杉林凋落物上发生的黏菌种类和数量高于柳杉树皮,凋落物和柳杉树皮上发生的黏菌共有种为4种,种群间的Sørensen相似性系数为Cs=0.333。在不同季节间,黏菌物种的群落组成与多样性也表现出差异,春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ʹ=0.2987±0.1564,夏季Hʹ=0.1105±0.0949,秋季Hʹ=0.1968±0.0589,冬季Hʹ=0.2726±0.0875。黏菌物种数量发生最多的是春季和冬季,均有15种,仅在春季发生的黏菌物种为粗壮发菌Comatricha suksdorfii、鲜黄绒泡菌Physarum luteolum、暗红团网菌Arcyria denudata和极小无丝菌Licea minima,仅在冬季发生的黏菌物种为钙丝绒泡菌Physarum decipiens、小筛菌Cribraria microcarpa和暗褐无丝菌Licea belmontiana。典型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es,CCA)表明,影响柳杉林中黏菌物种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基物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