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挥发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在植物抵御害虫侵袭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重庆市云阳县长江林场人工林中健康和受害柏木为研究对象,通过VOCs测定分析发现鞭角华扁叶蜂虫害发生之前,两种柏木共计有37种VOCs成分,主要为萜类化合物,其次为醇、酯、醛、烷烃等类化合物;其中健康柏木特有驱赶作用的2-莰醇(龙脑),受害柏木特有吸引作用的顺式-2-癸烯醛,其余35种为共有成分;各成分浓度在两种柏木中存在较大差异。虫害发生之后,两种柏木共计有32种VOCs成分,而2-莰醇、顺式-2-癸烯醛、薄荷醇、臭樟脑和α-石竹烯等5种成分消失;许多成分的浓度变化趋势与虫害发生前的相反。结果表明健康与受害柏木VOCs释放的差异可能是柏木能否抵御鞭角华扁叶蜂侵害的主要防御机制之一,这将为优良抗虫柏木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鞭角华扁叶蜂幼虫期的呼吸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 flagellicornis幼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耗氧量.试验表明,鞭角华扁叶蜂的耗氧量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而增加,在同一龄期内,耗氧量与虫体鲜重呈2次曲线相关;在不同的龄期之间,耗氧量则与虫体鲜重的0.8299次方成正比.在同一龄期内,幼虫的代谢速率呈抛物线状;在整个幼虫期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对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licornis(F.Smith)幼虫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鲜虫浆的蛋白质、氨基酸、粗脂肪、糖类及灰分含量分别为17.1%,13.5%,6.7%,1.0%和1.5%,胆固醇含量为0.3mg/g;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3.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75.3%,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同时,其不饱和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的61.3%和24.3%,特别是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高,分别达37.0%和18.4%;此外,还含有K,Ca,Mg,Fe,Zn,Cu,Mn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最后在分析其营养价值的基础上,对鞭角华扁叶蜂幼虫的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鞭角华扁叶蜂蜕皮甾类激素滴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满囷  李周直 《昆虫学报》2002,45(5):593-596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 flagellicornis末龄幼虫及滞育预蛹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结果表明,末龄幼虫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在第2和4天各有一高峰;滞育预蛹血淋巴中保持一定滴度的蜕皮甾类激素,并随发育时期的不同有所波动;预蛹化蛹前一周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存在两个与变态相对应的峰值。表明鞭角华扁叶蜂的滞育与蜕皮甾类激素相关。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在野外获得了鞭角华扁叶蜂虫卵数与生境因子海拔、胸径、树高、海拔、冠幅坡向的数据;内业利用Matlab7软件分别建立了鞭角华扁叶蜂虫卵数的全变量模型、逐步回归模型和主成分模型,三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204,0.91841和0.9289,均方误差RMSE分别为322.4069,331.7300和310.9550,从两个系数看,得出一致结论以主成分法拟合最佳.逐步回归模型只采用了两个因子即树高和冠幅,主成分法采用了前三个主成分量,其信息量达93.6359%,可代表原特征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相似文献   

6.
鞭角华扁叶峰幼虫期的呼吸代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周直 《昆虫学报》2001,44(3):311-315
报道了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 flagellicornis幼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耗氧量,试验表明,鞭角华扁叶蜂的耗氧量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而增加,在同一龄期内,耗氧量与虫体鲜重呈2次曲线相关;在不同的龄期之间,耗氧量则与虫体鲜重的0.8299次方成正比,在同一龄期内,幼虫的代谢速率呈抛物线状;在整个幼虫期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易明生 《昆虫知识》1990,27(3):151-152
<正>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马尾松的主要害虫,大发生过后,林木如同火烧,严重影响马尾松的生长。笔者于1983年在华云山天池林场对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马尾松毛虫的预测预报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8.
棉田朱砂叶螨自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峰 《昆虫知识》1992,29(4):199-201
用分代隔离观测的方法消除世代重叠的影响,来研究棉田朱砂叶螨自然种群特定年龄生命表,获得8个世代的数据。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表明,降雨和天敌捕食是影响棉田朱砂叶螨种群消长的主要自然因素。大暴雨对朱砂叶螨种群的影响最大,是造成其峰值消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土耳其斯坦叶螨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代隔离的方法,研究土耳其斯埋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 Ugrov et Nikolsdi)6个世代的种种特定定年龄生命表。通过对其种群生命表的IPC指数分析得出:捕食性天敌和气候因子是影响土耳其斯坦叶螨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因素。天敌捕食和气候因子作用可分别使土耳其斯坦群种趋势指数降低17.9862和2.2793倍。  相似文献   

10.
华山松木蠹象自然种群的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山松木蠹象Pissodes punctatus Langor et Zhang在云南分布广泛,在曲靖市国营海寨林场对华山松的危害面积达6670hm2。在该林场连续6年对该虫的自然种群消长规律进行研究,将华山松木蠹象的生长发育过程分为卵期、1期幼虫期、2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5个阶段。通过林间观察及室内饲养,得到该虫自然种群生命表。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该虫消亡的关键因子主要为2期幼虫和蛹期的白僵菌,其次为2期幼虫和蛹期寄生蜂。  相似文献   

11.
张润志  张军  曹岩  邱焯 《昆虫学报》1999,42(-1):50-54
根据新疆伊犁、塔城两地小麦田调查资料,组建了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自然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由生命表分析得知,小麦早期生长发育阶段,麦双尾蚜迁移造成的种群数量损失很小,反映了麦双尾蚜在早期种群密度较低,个体对食物和空间资源的竞争压力较小。寄生性天敌在小麦田出现较晚,在两地小麦早期生长阶段,由寄生造成的种群损失也极低。整个麦类作物生长阶段,捕食天敌对麦双尾蚜种群的控制作用非常重要,是麦双尾蚜种群损失的关键因子之一。迁移造成的种群损失比寄生性天敌的还要大,说明迁移是麦双尾蚜种群自我调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陆永跃  梁广文  曾玲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642-1644
通过调查研究,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春季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自然种群生命表,在此基础上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种因子对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的作用。结果表明,春季假茎象甲自然种群趋势指数成长蕉株上平均为4.3481,留头蕉茎上平均为3.6628,捕食及其它因子对该虫种群控制最大,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成长蕉株为1.9256,留头蕉茎上为2.3577;自然死亡作用次之,成长蕉株为1.3607,留头蕉茎上为1.3554;寄生或疾病因子作用最小,成长蕉株为1.1988,留头蕉茎上为1.1668,捕食及其他是该虫种群增长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3.
四种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吕利华  何余容  庞雄飞 《生态学报》2003,23(12):2624-2630
利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技术,组建芥菜、芥蓝、小白菜和菜心4种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分析寄主植物和生物因子对小菜蛾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4种十字花科蔬菜的一造菜上,小菜蛾均能完成两个世代。虽然小菜蛾在芥菜上的初始卵量最高,但害虫种群总增长倍数在芥蓝上最高,其次为小白菜,菜心和芥菜,分别为17.64、11.90、11.43和3.76。这说明尽管芥菜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有一定的吸引作用,但不适合小菜蛾生长发育。芥蓝是最适宜小菜蛾种群增长的寄主。生物因子在小菜蛾自然种群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不同种类十字花科蔬菜上,天敌类群对小菜蛾控制作用存在一定差异。除芥菜之外,寄生性天敌对芥蓝、菜心和小白菜上的小菜蛾种群控制作用最大,其次为“捕食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控制作用最小。“捕食及其它”对芥菜上小菜蛾种群的作用非常明显,如果排除此因子作用,小菜蛾种群两代后将增长126.03倍。该因子是导致芥菜小菜蛾自然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制定小菜蛾防治策略时,应考虑蔬菜的种类和布局,加大对芥蓝小菜蛾种群的防治力度;芥菜可作为一种诱杀植物种植,以吸引小菜蛾产卵,并集中防治。这些防治策略在小菜蛾综合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绍芳  杨翠莲 《昆虫知识》2002,39(4):289-291
云龟履硕蚧Perissopneumonxyliae (Ayyar)主要分布于云南玉溪、曲靖、楚雄等地 (州 )的板栗产区 ,是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在云南易门每年发生 1代 ,幼虫有 3龄 ,以 3龄若虫在树皮缝隙或树干基部越冬。高温、雨水冲刷、瓢虫捕食、紫胶白虫Eublemmaamabilis捕食和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ericeri寄生是其主要的自然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松瘤小蠹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尚文  黄建集 《昆虫知识》1998,35(6):352-353
近年来,松瘤小蠹OrthotomicuserosusWollaston在广西南宁市市郊马尾松林内发生,有加剧危害的趋势。该虫1年发生1代。我们从1989年开始研究松瘤小蠹的生命表,现对1989~1990年初步组建的生命表结果进行报道。正研究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分,在蛀干初盛期1次性用红色油漆标记样株(3O~50株)。每隔7~10天,按寄主树干上、中、下、基4个部位剖检10~20个侵人孔,记载各虫态(包括成虫率、J)存活、死亡数量、母坑、子坑长度、天敌种类及数量等。最后统计各虫态数和,经运算校正得到各发育阶段的死亡率与存活率等,同时追溯死亡原因。天…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柑橘粉虱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调查柑橘粉虱在每百棵柑橘不同氮肥量N1(对照),N2(施氮肥0.25kg),N3(施氮肥0.50kg),N4(施氮肥0.75kg)条件下的自然种群,以作用因子组建在不同氮肥条件下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水平下的柑橘树对柑橘粉虱的自然种群增长有着一定的影响,其中N3处理下的各作用因子作用一直处于相对稳定和较高的水平,其种群趋势指数为29.8,和施氮水平N2下的28.5很接近,明显低于施氮水平N4下的39.2,比N4水平下造成爆发成灾的可能性小,说明通过调节施氮量可控制柑橘粉虱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7.
阿扁叶蜂属Acantholyda最早可追溯至中新世早期,既包含绝灭的化石类群,又具有丰富的现生类群。其幼虫吐丝结网取食针叶为害,是一类重要的林业害虫。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整理了该类群的信息,包括分类研究史、名录及地理分布和系统发育学进展,总结目前分类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茶园黑刺粉虱自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韩宝瑜  崔林 《生态学报》2003,23(9):1781-1790
1989年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在我国茶区大发生。在皖南茶区选常年虫情较重的茶园,每5天1次系统地调查了全年各个世代各虫态的种群波动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茶园生境、品种间虫口密度的差异,连续研究了3个世代的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了粉虱种群暴发至衰退过程中各种致死因子的作用。2002年轻发生,又调查了种群数量与天气的关系。经轻、重发生年份的比较分析认为,该粉虱趋荫湿郁闭的茶丛中下层,1988年越冬代蛹的累积基数较大,越冬期间天气稍温暖干燥,死亡率较低。1989年春温暖湿润宜于化蛹、羽化和第1代卵的孵化而暴发。至第1代蛹期,寄生蜂的控制作用显著增强,羽化的成蜂紧接着寄生第2代粉虱的1、2龄幼虫。自第2代3龄幼虫起,长时期阴雨、高湿,几种虫生真菌在粉虱种群中酿成流行病。第1~3代粉虱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0.47、0.09和0.02,种群数量逐代锐藏,于8月下旬崩溃。经关键因子分析认为,10余种寄生蜂的寄生和4种虫生真菌的侵染为重要制约因子。斯氏寡节蚜小蜂Prospaltella smithi、刺粉虱黑蜂Amitus hesperidum、蚧侧链孢Pleurodesmospora coccora、枝孢霉Cladosporium sp.、顶孢霉Acremonium sp.和韦伯虫座孢Aegerita webberi是优势种天敌。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米槠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根据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米槠种群的调查材料,编制其静态生命表,进行生成分析,通过绘制亏损率曲线,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米槠种群有1个死亡高峰,出现在Ⅱ龄级的年龄阶段,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引入生命表中的几个函数能较好地说明种群的结构和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0.
黄缘阿扁叶蜂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子祥 《昆虫知识》1998,35(3):147-148
黄缘阿扁叶蜂Acan功时出加vomafg加amMaa属膜翅B(Hymenoptera)广背叶蜂总科(Megalodontodea),扁叶蜂科(Pmphiliidae),阿扁叶蜂属(Acantholyda);是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的重要食叶害虫。1990年以来在贵州省六枝特区花德河林场大量发生,危害严重,每年成灾面积都在30Ohm以上,单株虫口密度高达2500多条,使松树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并出现了个别单株死亡的现象。几年来,各级林业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了多次防治,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如下:正形态特征1.1成虫:雌虫体长15~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