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双版纳乡村河溪利用方式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双版纳地处中国西南横断山脉向南延伸的帚状山地 ,没有气势宏大的高山峡谷 ,却有由坝子 (或沟谷 )与低山山地相间排列构成的地貌格局[1] 。贯穿在总面积 1 92 2 3× 10 4 km2 的坝子与山地之间的是 2 76 2条大小河流 ,河网密度达 0 .6 33km·km- 2 。除澜沧江、罗梭江等干流和主要支流外 ,这些河流多是一些均宽不到 2 0m的小河和小溪[6] 。因常年流水构成的特殊生境 ,河溪是野生动植物比较集中的地段 ,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生产活动最密集的场所。河溪利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如航运、水能发电 ,而使用面最广的还在乡村。西双版纳的傣族…  相似文献   

2.
中国亚洲象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立 《生物学通报》2006,41(11):1-3,F0004
综述了中国亚洲象的分布、种群大小、行为和系统地理学研究现状。野生亚洲象目前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3个地区,种群大小在200~250头之间。面临着栖息地高度破碎化、较为猖獗的盗猎活动和日益严重的农业开发干扰等问题。种群遗传学研究进一步表明,我国中国亚洲象分为两大地理单元,西双版纳地理单元及南滚河地理单元。西双版纳地理单元内4个地理种群间遗传变异很低,南滚河种群与其他4个地理种群具有显著性差异和明显的遗传分化。与国外其他种群相比,中国亚洲象种群遗传多样性极端缺乏。建议野生动物管理部门将分布于西双版纳地区与南滚河地区的亚洲象种群分别对待,以保证两分枝内亚洲象种群遗传的稳定性和独特性。另外,在西双版纳地区将几个孤立的地理种群通过建立亚洲象可利用的生态走廊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为探讨磷添加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本研究以西双版纳植物园、瑶区乡、尚勇与纳板河四处原始林区为对象,设置P添加实验。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N、P元素更易受外源P输入影响,植物园与瑶区乡、尚勇、纳板河C∶P、N∶P存在显著差异;在P添加下,4个地点因海拔、水热气候条件和微生物活动强弱等不同,土壤养分与计量特征具有不同变化特征;在外源P输入的情况下,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低海拔地区土壤有效P增加,植被吸收P能力增强,土壤N∶P升高,生态系统表现为P限制;而高海拔地区热带雨林中植物和微生物的N吸收增强,凋落物、微生物P释放增加,土壤N∶P降低,生态系统可能转变为N限制。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水资源中,淡水只占2.7%左右,而分布在江、河、湖、泊中的不足0.02%。同海水,甚至同淡水的总量相比,江、河、湖、油等陆地淡水水量虽微不足道,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全球水循环中重要的一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极大地影响着人口的分布和经济的发展。江、河、湖、油等陆地淡水及生活在其中的形形色色的生物就构成淡水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水的比热和溶解热较大,对气温变化的影响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因而为水生生物创造了一个比陆栖生物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也正是这一“温床”使水…  相似文献   

5.
普洱市亚洲象栖息地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刘鹏  代娟  曹大藩  李志宏  张立 《生态学报》2016,36(13):4163-4170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属于我国Ⅰ级保护动物,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洱市的思茅区、澜沧县和江城县,以及临沧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普洱全境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野外调查数据,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模型对普洱市亚洲象的栖息地适宜度进行了评价,并预测了适宜栖息地的分布。发现:普洱市亚洲象栖息地的边际值为0.991,表明亚洲象在普洱市境内对环境变量的选择不是随机的;耐受值为0.315,表明亚洲象在普洱市境内生态位较窄,受环境条件的制约。根据模型计算得到的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将普洱市的亚洲象栖息地分为最适栖息地,较适栖息地,边际栖息地和非栖息地4个等级,面积分别为409.32、574.32、2909.48、38722.32 km2。最适栖息地仅占全市面积的0.96%,而非栖息地占90.86%。利用GIS和Biomapper 4.0生成亚洲象栖息地分布图,发现普洱境内最适栖息地和较适栖息地面积狭小。对最适栖息地、较适栖息地和边际栖息地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的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栖息地破碎化均十分严重,连通度较低,栖息地内受到较大程度的人类活动的干扰。因此建议在普洱和西双版纳间尽快建立野生动物生态廊道,以加强亚洲象各种群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广西永淳中泥盆纪苔藓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介绍的苔藓虫是1943年赵金科、邓玉书,1948年赵金科、徐煜坚诸先生先后在广西永淳六景圩附近的(?)江层(吴村页岩)中采得的,六景圩在永淳县城以北12公里,位於(?)江的北岸,化石产在六景圩东约1—3里铁路的两旁,和苔藓虫共生的主要化石有 Galceola sandalina Lamarck、Spirifer speciosus auct.、Kwangsia yoki Grabau、Plectospirifer fongi Grabau、Stropheodonta annamitica(Mansuy)、Thiemella communis Yin.及 Proetus indosinensis Mansuy 等,我们知道这些化石是中泥盆纪下部常见的种属,其中 Galceola sandalina 是欧洲中泥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位于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理坐标为北纬21 ° 41′、东经101 ° 25′,海拔560~600米,北距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约70千米,南距老挝边境约120千米,西南距缅甸边境约75千米.云南人喜欢把小的山间盆地叫作坝子,勐仑是西双版纳的十二坝区之一."西双版纳"是傣语的音译...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处于北回归线以南,东距南海的北部湾只有500公里,西南距印度洋的孟加拉湾约650公里,北部有无量山、怒山挡住了北部寒流的袭击,使它即具有大陆性气候,又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西双版纳没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区分,而简单的划分为干、湿两季,每年的5月到10月为雨季,11月到下年的4月为干季。但每年多达160天的雾为干季增添了湿度。西双版纳海拔1000米以下具有热带气候特点,年均温在22度左右。充沛的热量和湿度使西双版纳地区的植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澜沧江     
田捷砚 《人与生物圈》2004,(6):F002-F002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从滇西流经滇南,横贯西双版纳,注入老、缅边界以后,称为湄公河。澜沧江是傣名的汉译,“澜”是百万,“沧”是大象,其意为“百万大象之河”。  相似文献   

10.
橡胶林种植对白蚁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带法对西双版纳纳板河自然保护区自然林(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和橡胶林白蚁群落进行了调查,探讨了橡胶林种植对白蚁群落结构、食性类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3种森林类型中,共收集白蚁样本397份,隶属于2科10属20种,热带性白蚁种属组成突出;(2)季节对白蚁群落多度和丰富度有显著影响,总体表现为雨季高于旱季;(3)自然林中白蚁多度、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单一橡胶林,且橡胶林中白蚁稀有种数量显著减少,同时土木食性白蚁的数量比例显著低于自然林,而木食性白蚁比例增加。研究认为,热带地区大面积单一橡胶林种植可对"生态系统工程师"白蚁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应重视发展复合橡胶林模式保护白蚁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体视超视(?)象是视觉系统中(?)度的超(?)在一些特殊的(?)图形下,它的阈值可达2秒以下.考虑到人眼的一般体(?)锐度的60(?),(?)未超视度现象就是一个很有意义并值得注意研究的问题.对于如此精细的分辨能力,视(?)膜细胞可以说是很粗糙的(其直径约24秒)我们想了解,这么粗糙的视网膜是如何分辨出仅为其直径1/10的目标位差的呢?本文对人眼体视超视锐度现象做了一此研究,测定出体视超视锐度(?)值,并研究了低通滤波后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乡村河溪利用方式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双版纳地处中国西南横断山脉向南延伸的帚状山地,没有气势宏大的高山峡谷,却有由坝子(或沟谷)与低山山地相间排列构成的地貌格局[1].  相似文献   

13.
双壳动物形态变化是适应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机制可能存在差异.河蚬是一种底栖双壳类动物,原产东南亚,现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本研究采集了我国江、淮、黄河和西江等主要流域的河蚬样品,进行了三度空间尺度分析,以认识壳体形态的区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和西江上游等高山与峡谷地区河蚬的相对高度、圆度和凸度均小于黄淮、汉水流域和西江中下游等低山和平原地区.水流速度是造成这种形态适应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流速的增加使河蚬向相对长、矮和扁的方向发展,这种形态利于个体在底质中固定下来而不被水流冲走;而缓慢的水流使河蚬向相对宽圆的方向发展.环境温度、水体化学与河蚬形态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表明二者对河蚬形态的影响不明显.上述结果不仅有助于认识双壳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而且对我国的河蚬养殖和捕捞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云南是植物王国,西双版纳是植物王国中的“绿宝石”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高原的最南端,地貌北高南低,呈斜坡状,著名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上游)从北到南流经其中,沿河两岸多是海拔在500~800米之间的坝子(山间小盆地)和低丘,在澜沧江的东部和西部,是海拔在600~1300米之间的坝子、低丘和大面积山地。从飞机上往下看,坝子与山地相间排列。包围在群山中,有数十个大于1平方公里的坝子,合计面积97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是这里有米粮仓。 在云南,通常以年均温20℃为标准来划分热带和亚热带。西双版纳约25%的地区年均温高于20℃,属于热带气候,其它区域基本属  相似文献   

15.
古茶园、台地茶园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FLP-毛细管电泳法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4个有代表性的古茶园和 2个台地茶园(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表明: 阿萨姆茶变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为: P = 92.31%, 期望杂合度He = 0.1366, Shannon多样性指数Ho = 0.2323; 古茶园居群水平是45.55%, 勐腊居群最高P = 59.11%, 勐宋居群变异度最低P = 36.44%; 而台地茶中, 有性系勐海大叶群体种P = 35.02%, 无性系云抗10号则非常低P = 13.77%, 台地茶居群水平是24.2%; 古茶园和台地茶遗传多样性相差很大, 依次是古茶园>有性系台地茶>无性系台地茶。研究还发现古茶园与台地茶园之间, 南糯山居群、勐腊易武居群与其他居群间存在多条特异谱带, 可作为南糯山居群和勐腊易武居群的分子指纹图谱, 应用于这两个居群所产晒青毛茶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对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保护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史料记载,亚洲象在我国的分布在商代曾分布到黄河流域一带,南北朝时期退缩到长江以南,唐宋时期还见于如今的川、黔、滇诸省范围内,到明代的分布虽已缩至云南一省,但数量尚多,被役使于交通运输和战争中,“澜沧江”在西双版纳傣族历史记载中被称为百万头大象栖息的地方。到现在,亚洲象的分布已被压缩、分割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的勐养片、尚勇片自然保护区,其数量不超过250头。其次是临沧地区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有近15头左右。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挑战     
正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约北纬10度、南纬10度之间热带地区的生物群系,常年的湿润,降水丰富,季节的差异不明显使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这回去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考察没能订到从昆明去西双版纳的飞机,只能坐十几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其实这也算不了什么,曾经从昆明去西双版纳只能赶牛车,并且要花一个月的时间。5天的生态调查,我见识到了平静的热带雨林中,上演着无数残酷的竞争,其战斗力让我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8.
南广河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 为全面了解该河流的鱼类多样性, 作者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在南广河干流及支流28个采样点进行了6次调查, 共采集鱼类64种, 隶属于5目13科48属, 其中四川省重点保护鱼类有鲈鲤(Percocypris pingi)和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 2种,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7种, 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濒危和易危的鱼类有9种。南广河现有分布鱼类以小型种类为主, 宽鳍鱲(Zacco platypus)和鲤(Cyprinus carpio)为优势种。南广河鱼类多样性总体较高, 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6.57、3.10、0.93、0.74; 中游河段的鱼类种类和数量较丰富, 分别占渔获物总种类和总数量的65.63%和28.98%; 支流镇舟河的鱼类种类和数量也较丰富, 分别占37.50%和20.48%。南广河不同河段的鱼类种类组成具有明显差异, 大坝建设和过度捕捞可能影响了鱼类分布并导致其资源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消涨带维管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三峡库区消涨带是指三峡库区范围内长江进一步充及其支流由于江(河)水水位季节性涨落。导致其沿江(河)两岸土地出现周期性淹没而自然形成的带状区域。该带维管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植物种类比较丰富,计有维管植物83科,240属,377种,26变种和2变型;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温带成分占优势;区系组成表现进化性,生活型组成以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和灌木为主;地方特有成分不多,但中国特有种类比较丰富;带内不同区段物种丰富度有差异。干流多于支流,奉节以东多于奉节以西,带上部多于带中部和带下部;优势现象明显,表征类型丰富。  相似文献   

20.
作为干流高坝水电开发导致鱼类生境丧失的一种补偿措施,支流替代生境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受工程影响河段的土著鱼类保护,但替代支流发挥怎样的保护效果及干流对其的影响仍不清楚。以实施了澜沧江梯级生境替代的支流基独河与罗梭江为研究对象,并选择了邻近的对照支流,通过对鱼类调查数据的分析对比,揭示了各支流鱼类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的差异特征,初步阐明了梯级开发下鱼类支流生境替代效果以及干流工程建设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澜沧江支流替代生境对干流鱼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支流生境修复后鱼类物种丰富度明显提高,罗梭江土著鱼类、特有鱼类物种数分别增加了12种、7种,基独河则是7种、2种,替代生境能为澜沧江土著鱼类、部分濒危特有鱼类和洄游鱼类提供完成生活史的关键栖息地。干流对支流生境替代保护有着重要影响,罗梭江、基独河与邻近干流鱼类群落的Bray-Curtis相似性分别为21.76%、10.73%,支流河口段保持“河相”是支流生境替代保护效果可持续的关键。综合考虑生境替代保护的效益与投入,建议今后开展此类保护措施时优先选择库尾河相区的支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