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传》2012,(3):334
为了更好地总结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成果与经验,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大会"将于2012年8月19-22日在中国西安召开。会议宗旨:积极促进作物杂种优势利用领域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着力推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科学技术在全球的发展,全面推进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产业化进程,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为落实“八五”期间国家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粮棉油作物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利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邀请国内从事粮棉油作物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21位学者于1990年3月23—25日在北京召开学术讨论会。农业部王连铮副部长,中国科学院李振声副院长,基金委梁栋材副主任等领导出席。经过三天的热烈讨论、就本项研究的任务、范围及预定指标,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进行了认真讨论,共同商定了下述几点意见:①作物研究范围为粮(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及油菜五个主要作物,其  相似文献   

3.
张改生 ,男 ,汉族 ,195 1年 8月生于陕西周至。民盟陕西省省委委员 ,陕西省政协委员。 1974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学系 ,留校任教。 1993年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生毕业 ,获农学博士 ,1993年赴英、法和瑞士考察与学习小麦遗传育种 ,1995~ 1997年在西北农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部部批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管委会委员、副主任 ,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陵分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北…  相似文献   

4.
《Acta Botanica Sinica》1996,38(2):167-168
1 概况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依托在华中农业大学。1992年初由农业部批准建设,实行边建设、边运行、边开放。1994年底受国家计委委托,农业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组织验收检查小组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实验室进行检查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主任谢岳峰,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后利。实验室下设细胞生物学分室、分子生物学分室、作物抗虫遗传育种分室、作物抗病遗传育种分室、作物品质遗传育种分室和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分室。实验室现有固定科研人员23人(教授6人,副教授7人…  相似文献   

5.
雄性不育技术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和杂交种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的“三系法”与光温敏核不育的“两系法”已经在水稻等主要作物的杂交制种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是存在着资源利用效率低、育性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诸多问题。近三十年来,利用生物技术创建不同类型的植物雄性不育系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主要针对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作物的基因工程雄性不育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特别详细地描述了本实验室最近研究创制的玉米多控不育技术体系,以期为相关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植物雄性不育性生产杂交种子,使多种作物获得杂种优势,以达到增产的目的,是现代农业科学最主要的成就之一。早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就从美国引进了高粱三系(3197A,3197B,恢复系五号),并在我国率先进行了植物雄性不育遗传理论的研究和运用这种制种技术获得杂种优势,为国家增产粮食的示范推广工作,使全国广大育种工作者从实践中认识到这一有别于传统的杂交育种工作的优越性,从而掀起了全国性的利用植物雄性不育获得杂种优势的育种高潮。  相似文献   

7.
“九五”期间,国家将“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该计划的完成,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使中国拥有作物种质资源达37万份。跃居世界第二;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的241份优异种质已在当前的作物育种和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并获得“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通过考察,抢救了三峡、赣南、粤北等山区一批珍、稀、优种质和近缘野生植物;五大作物种质资源指纹图谱绘制,重要性状基因的标记,以及库存种质保存理论和方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中国栽培稻和小麦核心种质建立的原则和方法。作物种质特性分布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种质特性分布图的绘制,为种质特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柱头外露作为一个能提高作物杂交制种产量的重要性状,被广泛应用于杂种优势利用育种中。柱头外露性状多数是数量性状,遗传规律因作物种类和基因型的不同表现出多样性,是近年来作物领域的研究热点。深入解析作物柱头外露的遗传控制机制和调控机理,对于提高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柱头外露性状的经典遗传学解析、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育种利用及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等几个方面,综述了作物柱头外露性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九五”期间,国家将“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该计划的完成,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使中国拥有作物种质资源达37万份。跃居世界第二;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的241份优异种质已在当前的作物育种和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并获得“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通过考察,抢救了三峡、赣南、粤北等山区一批珍、稀、优种质和近缘野生植物;五大作物种质资源指纹图谱绘制,重要性状基因的标记,以及库存种质保存理论和方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中国栽培稻和小麦核心种质建立的原则和方法。作物种质特性分布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种质特性分布图的绘制,为种质特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这次会议于1985年12月21—24日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31名代表分别来自九个省、市的21个大专院校与科研单位。大会首先宣读了15篇研究报告与专题发言:1.对水稻、小麦、小黑麦、玉米、棉花等不同作物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NR活力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作物品种耐肥性与NR活力呈负相关”的规律。2.结合小麦育种进行NR分析,表明“相关性”规律应用的可能性。3.从氮代谢、能量代谢对NR活力的调控阐述了“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化学》2005,25(2):152-152
2004年11月15-19日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和海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海南省耐盐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海南省海口市联合召开了“全国第四届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交流和展示自1994年全国第三届植物分子育种会议以来近十年我国植物分子育种的进展和主要成果.并商讨植物分子育种专题组的有关事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稻种资源农艺性状鉴定、编目和繁种入库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是亚洲栽培稻起源和分化中心之一。稻作历史悠久,稻区分布广泛,类型繁多。经考察和收集,尤其通过国家“七五”、“八五”和“九五”三个五年计划科技攻关协作,编入目录稻种资源75965份,鉴定和繁种67856份入国家种质库保存,获得150余万个性状数据,提供给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为今后深入研究和育种利用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本文就我国稻种资源的考察和收集、农艺性状鉴定和编目、繁种与保存、存在问题加以论述,并对今后的稻种资源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庄巧生男1916年生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从事小麦科研事业50余年。在植物遗传育种领域,带领几代科技人员选育出“北京8号”、“北京10号”、“丰抗号”系列冬小麦新品种,种植面积分别达2000,900、1400万亩以上,累计增产45亿斤。在育种中他倡用复合杂交,重视新抗病源,强调不同基因源的聚合以丰富遗传背景。1981年主持全国小麦育种攻关以来,成效卓著,获国家、部级奖励7项。小麦和作物育种著作、论文40余篇。其中自花授粉作物遗传力估算和配合力分析推动了数量遗传学在国内的应用研究;《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玉米育种实践和亲本性状遗传规律的资料,从亲本自交系外部性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上,进一步探讨如何有预见地组配强优势玉米杂交种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亲本的“株型”、“果穗类型”、“雄穗类型”、“果穗性状”和“抗大、小叶斑病性能”等主要性状,与杂种优势的大小有着一定的联系。根据亲本自交系的上述性状的差异,选择并合理搭配杂交组合,可以大大提高强优势杂交种出现的机率,从而提高了搭配杂交组合的预见性,减少了杂交育种工作中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5.
空间诱变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将作物种子带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使生物体产生变化,引起生物体DNA序列结构变化和染色体畸变,进而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诱变育种新技术。它具有诱变效率高、变异幅度大、育种周期短、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在当今作物育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空间诱变育种开辟了玉米育种的新途径,丰富了玉米育种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利用自交系杂交以获得强大的杂种优势,是玉米育种工作中获得增产最有效的方法。但要获得自交系,按常规育种必须连续进行4—6年的自交,而且不能保证其纯合性。如能利用花药培养这一新技术来诱导玉米单倍体,便可作为纯合二倍体的材料,并可大大缩短培育自交系年限,迅速淘汰有害的隐性基因。197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获得玉米花粉植株,在玉米单倍体育种的征途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们从1973年起开展这一工作。1975年,我们两个单位协作,使工作有了初步进展。几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5):651-651
由中国作物学会栽培研究委员会主办、四川农业大学承办的中国作物生理第八次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05年8月在四川雅安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食物安全——作物生理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会议将总结和交流作物生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讨论植物生理学与食物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作物生理学发展新方向。会议研讨涵盖大田作物、设施栽培作物、野生食用植物及其它用途的栽培植物,主要内容包括:(1)轻简栽培的作物生理研究新成果、新进展;(2)作物品质产量生理研究进展;(3)作物生理育种研究新进展、新动向;(4)作物抗性(抗寒、…  相似文献   

18.
王钦南  沈光平 《遗传》1984,6(3):48-48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于1983年12月6日至8日在石家庄市主持召开了全国作物化诱育种专题讨论会和 学习班。参加会议的有11个省、市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62人。  相似文献   

19.
2020年中国植物科学家在国际综合性学术期刊及植物科学主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比上一年显著增加,在植物发育、耐逆、系统进化和作物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其中,“小麦抗赤霉病基因Fhb7的克隆、机理解析及育种利用”和“提高作物品种氮肥利用效率的新机制”两项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该文总结了20...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20年来发展了多种分子标记,使作物育种学家有可能直接根据基因型而不只是表现型进行选择,在作物育种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本文简要综述了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方面的有关应用。主要内容有:(1)分子图谱构建与基因定位;(2)DNA指纹库的建立;(3)标记辅助选择;(4)F1杂种优势分析;(5)基于图谱克隆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