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调查皮肤软组织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WHONET 5.6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脓液或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菌株44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分离率居第1位,171株占38.5%;表皮葡萄球菌居第2位,54株占12.2%;铜绿假单胞菌第3位,43株占9.7%;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3.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为93.6%和65.0%,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利福平、莫西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为0%、0%、1.4%、2.2%和9.3%,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25.7% (44/171);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利福平、莫西沙星三种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病原菌以阳性球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床上应尽量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水泥填充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方法。方法:对本科2000以来对8例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行有限切开、关节面撬拨复位后注入骨水泥填充关节软骨下缺损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10-68月,平均22月。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肿胀消失,3~4周功能恢复接近正常。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自我感觉5例表示满意,2例表示基本满意,1例表示不满意,满意率87.5%。结论:有限切开、关节面撬拨复位后注入骨水泥填充关节软骨下缺损是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骨水泥名称较多,也称为骨粘固剂、骨胶、骨固着剂等。有人誉称它是人工关节固定的助手。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骨水泥绝大多数是一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物(Po1y Methylmethacrylate简称PMMA)或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MMA)为主体的室温自凝塑料。这类骨水泥也被称之为丙烯酸骨水泥(Acrylic cement)。它主要用于固定人工假体、填补骨缺损、加固骨折内固定等。近年来临床应用范围更趋扩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波高温灭活及自体髂骨、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修复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后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原位分离插入式微波天线高温灭活技术,自体髂骨、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修复21例长骨骨巨细胞瘤术后骨缺损,从手术技术、肿瘤复发情况、肢体关节功能等方面全面综合评价此方法临床应用效果。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折及内固定断裂发生,2例复发,复发率9.8%;肢体关节功能优18例(85.7%)、良3例(14.3%)、中差0例。结论:微波高温能彻底杀灭肿瘤组织降低复发率,自体髂骨保证与近关节软骨下骨愈合,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能良好充填残余瘤腔、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以防发生关节软骨面塌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波高温灭活及自体髂骨、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修复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后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原位分离插入式微波天线高温灭活技术,自体髂骨、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修复21例长骨骨巨细胞瘤术后骨缺损,从手术技术、肿瘤复发情况、肢体关节功能等方面全面综合评价此方法临床应用效果。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折及内固定断裂发生,2例复发,复发率9.8%;肢体关节功能优18例(85.7%)、良3例(14.3%)、中差0例。结论:微波高温能彻底杀灭肿瘤组织降低复发率,自体髂骨保证与近关节软骨下骨愈合,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能良好充填残余瘤腔、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以防发生关节软骨面塌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对结构正常及缺损后骨水泥修复重建的犬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取成年犬股骨12对,随机分为完整组和重建组,再随机选取每对股骨的一侧作为对照组,另一侧为实验组,试验由此分为四组:完整对照组,完整微波组,重建对照组,重建微波组.然后将每根股骨制作成两个不同的骨标本,分别长3 cm和6 cm.两种微波组的标本均进行微波灭活,两种重建组的标本均制备成缺损模型并行骨水泥修复重建.然后分别对3、6 cm两种标本行压缩和三点弯曲试验.结果:完整对照组与完整微波组之间,重建对照组与重建微波组之间的最大压缩力、最大压缩位移、最大弯曲力及最大挠度等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波消融对结构正常的犬骨的生物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且不会加剧对重建犬骨的力学强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用于骨折内固定术后髓内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通海骨伤医院收治的28例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骨折术后髓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彻底清创扩髓后植入万古霉素骨水泥;术后按药敏结果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记录患者感染控制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其中26例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治疗时间为3~6个月,平均治疗时间为(4.1±0.7)个月。1例因局部反复有渗出,感染未控制,1例患者感染复发,均经再次清创万古霉素骨水泥置入,感染得到控制;按临床疗效结果判定,本研究优23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2.9%。结论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塞法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髓内感染安全有效,可减少感染复发,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怀中  李成福 《蛇志》1993,5(2):35-35
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庆大霉素中毒6例,其中1例由于合并严重神经症状及应用蝮蛇抗栓酶时间延长,需8个月治愈,余5例因应用蝮蛇抗栓酶及时,两周即治愈.总之,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6例庆大霉素中毒患者均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有血和无血环境下粘合骨水泥和骨,比较两种粘合骨水泥的方式对骨与骨水泥界面稳定性影响的区别。方法:选取新鲜猪肱骨头20块,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有血的环境下用骨水泥将股骨头与金属粘合;对照组在无血的环境下用骨水泥将肱骨头和金属粘合,再将两组实验材料分别做拉伸试验,至骨与骨水泥界面断裂,最后再沿垂直于截骨面的方向做骨切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并测量出每个实验对象中骨水泥的最大浸润深度。比较两组实验过程中拉力的最大载荷和断裂时的拉力以及骨水泥最大浸润深度。结果:实验组10个实验对象拉力最大载荷平均为738.50±262.15 N,断裂时的拉力平均为656.50±242.88N,骨水泥最大浸润深度平均为1.22±0.19 MM;对照组10个实验对象实验过程中拉力最大载平均为739.60±306.98 N,断裂时的拉力平均为658.80±264.56 N,骨水泥最大浸润深度平均为1.22±0.21 MM。20个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均无意外断裂的情况发生,均在骨与骨水泥界面发生断裂。两组实验的拉力最大载荷与断裂拉力以及骨水泥最大浸润深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环境不能增加骨与骨水泥界面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与应用止血带相比,在TKA手术中不用止血带可能不会对骨与骨水泥界面稳定性和假体的寿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88—1990年先后对云南省易门县和玉溪市部分地方捕获的鼠类进行剖检,发现家栖鼠种感染链尾蚴(Cysticercus fasciolaris)较为普遍,现报告如下:1检查方法鉴定鼠种后解剖、取出肝脏检查,如表面有乳白色囊包则观察包内虫体形态。2结果共剖检鼠类5种205只,发现肝脏有链尾蚴寄生者60只,总感染率为29%,寄生强度为3(1—20)个。其中褐家鼠感染率为40%(39/98),黄胸鼠为38%(19/50),黑家鼠为15%(2/13),多寄生于成鼠。小家鼠41只和鼩鼱3只未检出。不同地区捕获鼠种感染率亦不同,如易门县铜厂(山区)感染率为10%(3/31),玉溪市农村(坝区)为31%(43/137),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适合于儿童的非骨水泥固定型股骨柄设计特征,并通过随访获得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4月在我科植入新型非骨水泥股骨柄的6名儿童患者,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8.5±3.2岁(5~11岁)。病理诊断结果骨肉瘤患者5例,恶性神经鞘瘤患者1例;右股骨下端患者5例,左股骨下端患者1例;其中一例患者术前有病理骨折。6例患者在我科行双动半膝关节置换术,其中股骨下端均采用了新型非骨水泥假体柄。采用Enneking骨肌肉肿瘤置换后下肢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肢行功能评价,影像学重点评估股骨柄在髓腔放置位置是否得当、股骨柄假体有无松动、有无应力遮挡、骨溶解等现象,并测量术后患者患肢短缩畸形数据。结果:6例患者随访时间32个月(14~54个月),除1例5岁女童术前肢体条件较差在术后14个月行膝关节融合手术,其余无翻修病例,置换关节均无感染、折断等现象。MSTS评分21.33分;射线片示所有患者股骨髓腔内假体柄放置位置满意,股骨侧及胫腓骨侧假体周围未见骨溶解。结论:新型非骨水泥固定型股骨柄设计合理,早期稳定性可,后期可取得满意的生物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聚合磷酸钙骨水泥理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磷酸四钙与磷酸氢钙与丙烯酸-衣康酸共聚酸制成磷酸钙骨水泥体系。结果显示:在共聚酸浓度为30%时,该体系的凝固时间为8分钟,抗压强度为38.31Mpa,溶解率为1.02%,最终产物为羟磷灰石。本材料是一种有较大应用前景的粘接、垫底、根管充填和骨缺损修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紊乱可导致宿主病理性骨质流失,其通过产生的代谢物从肠道扩散到体循环对骨代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肠道细菌产生的代谢物家族中最受关注的代谢产物,近年来研究表明,SCFAs在骨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就其在骨骼系统中的作用、调节骨组织中细胞的机制及作为靶点防治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的研究进行综述,并为此新兴且具有前景的研究领域在未来的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提供展望。  相似文献   

14.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转录本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功能性RNA分子,在表观遗传、转录和转录后等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对lncRNA在肿瘤等疾病中的功能做了一些研究,但在感染中的功能研究较少。近些年的研究发现,一些病毒感染会普遍引起宿主lncRNA的表达变化,且病毒的一些lncRNA通过与宿主蛋白质结合而调控宿主基因的表达,以利于病毒生命周期的完成。本文对lncRNA与寄生虫和病毒感染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念珠菌所致深部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特点。方法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念珠菌所致深部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病例报告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时间限定为1984-2017年。结果共获得32篇文献,涉及35例患者。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中国报道最多,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大部分念珠菌所致深部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均有基础疾病或存在诱发因素。念珠菌所致深部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约一半以上表现为皮肤溃疡,其中面部中线区域溃疡亦不占少数。也可模拟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毛囊炎、蜂窝织炎、坏死性筋膜炎等,还可表现为皮下脓肿、皮肤斑块等。所有病例均通过真菌培养确诊。病理下可见假菌丝和(或)孢子。结论念珠菌所致深部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表现为溃疡,其中面部损毁性溃疡是常见类型,可模拟多种疾病表现,临床上易造成误诊。病理下可见假菌丝和(或)孢子,病理组织中假菌丝较少,以孢子为主,这可能是造成临床误诊的原因。病损局限或基础病较轻患者预后较好,基础病较重或出现系统播散可致死亡。致病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不同骨水泥填充剂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因素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7月-2021年3月期间在骨科住院行PKP术治疗的120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骨水泥填充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2~3 mL骨水泥,n=39)、中剂量组(3~6 mL骨水泥,n=41)和高剂量组(6~7 mL骨水泥,n=40)。对比三种剂量下的骨水泥填充后的手术效果。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成渗漏组(n=25)和无渗漏组(n=9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因素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术后1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r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较术前下降(P<0.05)。三组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升高,后凸Cobb角较术前下降(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骨水泥渗漏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周壁破坏情况、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压缩程度、椎基静脉孔相通、骨密度、骨水泥注射时机、裂隙征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体压缩程度≥50%、有椎体周壁破坏情况、骨水泥注射时机为粥状期、骨水泥注入量偏多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骨水泥填充剂量PKP治疗OVCF均有效,但低剂量组的骨水泥渗漏率更低。同时,骨水泥渗漏发生的危险因素还包括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周壁破坏情况、椎体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射时机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孢素A对颗粒诱导破骨细胞形成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取SD仔鼠双侧股骨和胫骨的骨髓,以不含血清的α-MEM培养液洗涤并收集骨髓细胞,再将细胞重悬于含10%胎牛血清及10~(-8)mol/L1,25-(OH)_2D_3的α-MEM培养液中,细胞计数后配成1.5×10~7/ml的细胞悬液,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颗粒和不同浓度的环孢素A(10~((-8)mol/L、10~(-7)mol/L、10~(-6) mol/L)于24孔培养板进行培养,并设置阳性对照组(只加PMMA颗粒)和阴性对照组(PMMA颗粒和CsA均不加),每组均有4孔放置骨磨片1片进行培养。培养2周后,行抗酒石酸(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形成;骨磨片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结果:PM- MA颗粒能够诱导大量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形成,骨磨片有吸收陷窝形成;用环孢素A(10~(-8)mol/L、10~(-7)mol/L)和PMMA颗粒共同培养下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形成数量明显减少,环孢素A浓度达到10~(-6)mol/L时无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形成;环孢素A浓度在(10~(-8)mol/L、10~(-7)mol/L)时骨磨片有吸收陷窝形成,但少于阳性对照组,在10~(-6)mol/L时骨磨片则无吸收陷窝的形成。结论:环孢素A对PMMA颗粒诱导的破骨细胞的形成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凝胶联合磷酸钙骨水泥的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磷酸钙骨水泥作为对照组,纤维蛋白凝胶联合磷配钙骨水泥作为研究组,通过测定两组复合物抗压强度极限、抗弯强度极限、电镜结构以及固化体相组成,初步分析纤维蛋白凝胶联合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结果:与对照组抗压强度极限、抗弯强度极限比较,研究组抗压强度极限、抗弯强度极限明显增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显示研究组微孔数少于对照组,纤维分散较好.X线衍射观察在31b和35b之间均可见衍射峰,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特征衍射峰强度相对高,羟基磷灰石相比例增加.结论:纤维蛋白凝胶的加入提高了骨水泥强度,加速骨水泥向羟基磷灰石转化,是比较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9.
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和临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酸钙骨水泥是一种极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的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生物材料,以被广泛应用到骨科,外科,口腔科等医学领域,本文主要介绍该材料在生物性能,操作性能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老年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1例,A组患者选择低剂量(2-4ml)骨水泥注入,B组患者选择常规剂量(4.5-6ml)骨水泥注入,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无明显差异,术后均有明显改善,但术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分别为2.44%、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剂量骨水泥注入,可达到理想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