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答:在现行的高中《生物》必修课本第1册“实验一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测定”中,介绍了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还介绍了“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的糖,叫做还原糖。”在这里很显然是把果糖当成一种还原糖了,而在高中课本的有机化学内容里,一般称不具醛基而含酮基的有机物本身是没有还原性的,果糖属多羟基酮,不具醛基而含酮基,那么为何还称果糖为还原糖呢?其实,果糖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葡萄糖属多羟基醛,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相似文献   

2.
余波 《生物学通报》2007,42(1):33-34
笔者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人教版新课程教材),在实验方面遇到许多疑问。现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并查阅有关资料,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1果糖为什么是还原性糖?在必修本“实验1: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原理中,明确提出了果糖是还原  相似文献   

3.
发酵菊芋汁生产果糖糖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来自不同地区的菊芋成分,干物质含量在23%~26%,菊粉多糖含量为17%~18%(鲜重)。制备菊芋汁中的主要固形物成分是菊粉多糖,游离的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很低,菊芋用于果糖或果糖糖浆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通过摇瓶发酵试验确定了利用菊芋汁生产果糖糖浆的工艺,用自动模拟发酵罐进行了生产模拟实验。产品总糖含量为61%,其中果糖95%,葡萄糖5%,通过发酵法生产果糖糖浆总糖得率为90%。  相似文献   

4.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为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实验。根据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此实验为学生必做实验。从实验性质看,此实验为验证性实验,用以验证细胞中含有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5.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是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中增加的一个新实验。为了节省课堂上的实验时间和提高实验效果,我们在这个实验的材料选择和操作改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糖类的化学本质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或是它们的聚合物或衍生物.还原糖一般是指能使弱氧化剂还原的糖类,例如,葡萄糖和果糖,而蔗糖、糖原和淀粉等则是非还原糖.二羟基丙酮是结构最简单的酮糖,但许多网站、论坛和部分文献提及二羟基丙酮属于非还原糖,对于它的还原糖属性,出现了一些争议.基于此,通过斐林反应实验,确认了二羟基丙酮是还...  相似文献   

7.
蔗糖调节拟南芥花青素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糖在花青素合成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采用蔗糖和其代谢糖(葡萄糖 和果糖)组合处理拟南芥幼苗.实验结果表明,60 mmol/L蔗糖处理显著提高拟南芥 幼苗的花青素、还原糖含量,并上调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CHS, FLS-1, DFR, LDOX, BANYULS)的转录,对叶绿素含量和UGT78D2基因的转录无影响;20 mmol/L 葡萄糖+20 mmol/L果糖处理,对花青素、叶绿素和还原糖的含量无影响,对花青素 合成相关基因转录影响不一;20 mmol/L蔗糖+20 mmol/L葡萄糖+20 mmol/L果糖处 理后,花青素和还原糖含量介于前两个处理之间,也上调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转 录;但和蔗糖处理组相比,上调UGT78D2基因转录,下调FLS-1基因转录.在不同处 理组之间,花青素含量变化和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相同,有可能糖在调节花青素 合成的同时也调节还原糖含量.因此,蔗糖既可以通过蔗糖特异信号途径,也可以 和其代谢糖通过其他途径共同调节拟南芥花青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8.
李培广  周海燕  陈翠云  赵昕  刘扬 《生态学杂志》2012,31(12):3018-3023
研究了阿拉善荒漠天然植被区优势植物梭梭、白刺、霸王、红砂和珍珠叶片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在不同生长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梭梭和珍珠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在季节变化中呈明显的“V”型特征;白刺和红砂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在不同生长季节的变化特征为“N”型;霸王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季节变化呈明显的“W”型.在不同的生长季节,红砂和珍珠的蔗糖/己糖比>1,并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荒漠优势植物在不同生长季节积累的可溶性糖中,蔗糖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果糖,葡萄糖所占的比例最小.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荒漠植物的生理调节机制和适应方式.  相似文献   

9.
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应用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教社新版高中《生物》第1册教材中有“实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的实验。可溶性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是由甲液(NaOH)和乙液(CuSO4)组成,参加鉴定反应时,却是以不同的反应物身分出现。但是,它们是否可以互换?在使用时是否可以颠倒加入的顺序等?为此笔者做了实验探究.现简述如下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3个转基因棉和2个亲本对照棉花品种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了这5种棉花植株体内主要糖分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同时,分别用这5个棉花品种的叶片饲养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并测定其蜜露分泌量及其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转基因棉花“国抗22”叶片中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的平均含量及可溶性糖总量分别比亲本对照棉“泗棉3号”减少61.76%、 89.05%、77.86%和23.61%,转基因棉花“苏抗103”和“中抗310”叶片中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的平均含量及可溶性糖总量分别比亲本对照棉“苏棉12”下降14.15%、32.80%、92.22%、11.46% 和4 6.81%、93.19%、61.11%、43.91%,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各种氨基酸、果糖、鼠李糖、海藻糖的含量在不同转基因棉与亲本对照棉花品种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一些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已经影响到了转基因棉花品种中主要糖分与游离氨基酸的合成。棉蚜取食转基因棉花品种“国抗22”后,蜜露的日平均分泌量比取食对照品种“泗棉3号”减少40.54%,取食其他两个转基因棉花品种“苏抗103”和“中抗310”后蜜露的分泌量也比取食对照棉花品种“苏棉12”降低22.67%和30.0%,但棉蚜取食转基因棉花后蜜露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均高于对照棉花品种,蜜露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各种氨基酸含量在取食转基因棉和常规棉花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抽薹性不同的不结球白菜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抽薹前后6个发育阶段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总糖、蔗糖、淀粉含量在花芽分化时不断升高,分化完成后下降,抽薹时又有所升高;还原糖仅在花芽分化中期升高;三个自交系相比,晚抽薹自交系08-1P-89在花芽分化时糖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变化趋势与可溶性总糖基本一致,但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抽薹时明显下降,整个过程中晚抽薹自交系含量都最高;在花芽分化过程和抽薹期,碳氮比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木蔗糖也是一种人工甜味剂日本科学家以果糖和木糖为原料,生产出了木蔗糖甜味剂,而其甜度尚未精确测定。生产这种二糖需要利用β-呋喃果糖酶,此酶是由常现青霉(Penicillium frecquentans)产生的。它不仅能使蔗糖水解成为游离葡萄糖和果糖,而且还能够使一个木糖单体转移到葡萄糖单体的位置上。这些科学家还利用尚未精确鉴定的一种曲霉(Aspergillus)水解酶,以半乳糖苷果糖以及果糖为原料,能够生产出一种三糖。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对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启发,尝试用全脂奶粉作为材料,以鉴定其中是否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中药川牛膝(Cyathula offcinalis kuan)中分离提取到了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RCP.核磁共振、甲基化分析、还原裂解和GC-MS分析揭示了RCP是一高度分支的果聚糖,它以(2→1)连接为骨架,其上有大量的(2→6)连接的分支,且属于新蔗果三糖系列.在93.17%果糖残基中,24.15%是末端果糖,26.24%是1-连接果糖,20.46%是6-连接果糖.在6.83%的葡萄糖残基中,2.14%是末端葡萄糖,4.69%是6-连接葡萄糖.RCP的平均聚合度是15.  相似文献   

15.
经酸水解,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干制加工前后的苦瓜中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干制前后的苦瓜在氨基酸质量分数上有明显差别,总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1.99%和10.87%,游离氨基酸分别为2.36%和0.70%。结论:干制前后的苦瓜中氨基酸质量分数差别明显,其中碱性氨基酸质量分数的变化尤其显著,总氨基酸中精氨酸质量分数下降50%,在游离氨基酸中下降78%;同时还原糖质量分数也由干制前的4.86%下降为干制后的1.86%,说明苦瓜干制过程中发生了美拉德反应,造成了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指导学生做“还原糖的检测”实验时遇到一些问题。笔者尝试结合初中“葡萄糖的检验”方法做“还原糖的检测”实验,发现一些有趣的、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国4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果糖的摄入状况及其食物来源。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膳食调查数据,结合美国食物成分数据库和中国预包装食品中单体糖和总糖含量数据库中果糖和蔗糖数据,对34 264名45岁及以上居民的膳食果糖摄入状况及食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中国45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膳食总果糖的摄入量为8.29 g,其中游离状态果糖为4.78 g、结合状态果糖为3.51 g。膳食总果糖的摄入量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蔬菜类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类及制品是膳食总果糖前三大类食物来源,共占膳食总果糖的69.72%。不同食物来源膳食果糖对总果糖的贡献在城市和农村间存在差异,城市居民来源的前三大类食物为水果及制品、蔬菜类及制品、零食类,农村居民为蔬菜类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类及制品。结论:中国4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总果糖的摄入量平均为8.29 g/d,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蔬菜类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类及制品是其最主要的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8.
由人教社编著的试验修订版新版高中教材 ,增设了“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 ,该实验的取材和操作与其实验效果密切相关。为了增强实验效果 ,同时加强实验的探究性和实用性 ,现提出如下建议 :1 对实验材料的建议1.1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苹果、雪梨、白萝卜和小麦芽组织液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 ,但是也各有特点和区别。苹果组织液必须新制 ,否则因苹果多酚氧化酶的作用 ,使其组织液很快呈褐色 ,影响后面实验颜色的观察 ,尤其是根据实验正常进度 ,本实验一般在气温较高的初秋进行 ,这种氧化酶作用速度更快 ,班级较…  相似文献   

19.
对比了HPLC-RID法和UPLC-ELSD法对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4种可溶性糖的检测。结果表明:UPLC-ELSD法的分离效果、重复性、灵敏度等比HPLC-RID法好,确定了UPLC-ELSD法测定4种糖含量的技术参数,即流动相为0.2%(w/v)三乙胺溶于75%(v/v)乙腈,流速为0.2 m L/min,柱温为35℃,上样量为2μL,在6 min内可以灵敏、快速地检测出果糖等4种可溶性糖。利用UPLC-ELSD法测定玉米种子吸胀过程中蔗糖、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4种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胚乳在吸胀之前,仅检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随着种子吸胀,蔗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葡萄糖和果糖逐渐增加,吸胀48 h时检出麦芽糖。胚在吸胀之前,4种可溶性糖均可以检测到,且含量均显著高于胚乳,在吸胀过程中4种糖的变化规律与胚乳相似。因此,在玉米种子吸胀过程中,可能先动员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再动员贮藏物质合成蔗糖、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为种子萌发生长提供能量和中间物质。  相似文献   

20.
HF人工熏气后佛手叶中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可溶性总糖、蔗糖、核酸、蛋白质含量均下降,淀粉及果糖含量上升;花中果糖、蔗糖、可溶性总糖及核酸含量均下降;果中的果糖、蔗糖及可溶性糖含量均上升,蛋白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