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或称莲纹夜蛾,又名斜纹夜盗蛾,也有叫它“夜老虎”。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今年安徽省早地作物为害最严重的大害虫。其为害作物,据各地报导及我们实际调查,计有玉米、甘薯、花生、棉花、大麻、蓖麻、烟叶、甜菜、豆类、蔬菜等。1958年安徽在6、7、8三个月间,天气干旱,高温少雨,有利于斜纹夜盗蛾发育生长,7、8两月,全省各地普遍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2.
焦条丽夜蛾Aconti graellsi F.是襄阳专区近五年来新发展的一种棉花中后期的食叶大害虫。为了摸清该虫的发生规律,1962年我们在襄北地区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现将部分结果初步整理报导如下。 一、发生规律 1.发生与为害 据1962午观察,焦条丽夜蛾在襄北地区一年可发生四代。第一代幼虫盛期在5月下旬及6月下旬;第二代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第四代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一、四两代主要为害商麻;第二、三两代主要为害棉花;尤以第三代数量最多,为害甚巨。 2.消长规律初步分析 (1)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焦条丽夜蛾卵量消长与温度、湿度和雨量有着一定关系,尤以雨量关系较为密切。由  相似文献   

3.
蓖麻夜蛾AchaeamelicertaDrury,又名飞杨阿夜蛾、蓖麻红褐夜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分布于日本、印度、缅甸、大洋洲、南太平洋诸岛,在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台湾等省,四川是首次报道。蓖麻夜蛾是蓖麻的主要害虫,其幼虫咬食蓖麻幼芽、叶片和幼嫩果实,影响蓖麻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同时,它还危害飞杨草和木薯等作物。为了更有效地防治该病虫害,我们于1979年9月——1981年12月,在四川省西昌马坪坝对蓖麻夜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报告如下:一、形态特征(一)成虫:体长21—26毫米,翅展…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建阳地区为害秋大豆的鳞翅目害虫,多为夜蛾科(Noctuidae)和尺蠖蛾科(Geometridae)的幼虫。据初步观察,计有7种。最常见者有银纹夜蛾(Phytome-tra agnata Staud.),双星小夜蛾(Lithacodia stygia Butl.)  相似文献   

5.
<正> 蓖麻夜蛾Achaea meliccrta(Drury)又称拟尺蠖,属鳞翅目夜蛾科。幼虫为害蓖麻叶,严重时对其产叶或产籽影响极大。 一、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1.成虫 头胸部红褐色。前翅灰褐色,自前缘至后缘有两条红褐色至灰褐色的波纹中线,中室有两个不很明显的黑点,外缘线波纹状明显,后翅黑褐色,中有带蓝色的白色宽大斑,外缘亦有三个稍带蓝色的白色近似圆形纹,翅基部暗褐色。  相似文献   

6.
小波分析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oschler),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和欧洲等地。我国于2005年7月在河北省夏玉米田首次发现。近年来,该虫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为害程度日益加重。2011年二点委夜蛾在我国夏玉米产区严重暴发,虫情涉及6省47市302个区(县),面积近220万hm2。山东省2007年首次在德州市发现该虫为害玉米,2011年全省17个地市普遍为害严重。为更准确地确定该虫的发生代次、每代各虫态发生历期、发生盛期、发生高峰日等信息,适时准确监控发生时期,本文采用symlets小波函数变换滤除高频信息,对山东省多地点二点委夜蛾成虫诱虫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二点委夜蛾在山东省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1代、2代、3代,始见蛾日在3月底—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发生期在3月底至4月上中旬,1代发生期在4月上旬至6月中下旬,2代发生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3代发生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中下旬,越冬代幼虫发生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10月下旬左右老熟幼虫做茧越冬。另外,通过调查和室内观察还发现高温环境不利于二点委夜蛾幼虫生长发育,7—8月份高温期,成虫致畸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枣绮夜蛾力兰州地区枣树的毁灭性害虫。据在西固泉枣产区的调查访问,1956年开始发现有此虫,以后逐年增多,为害甚烈。该地共有3,250株枣树,平均年产量20万斤左右,最高达50多万斤。自1956年后枣产量大幅度下降,1960年以后每年几乎没有收成。在其他枣区本种夜蛾也有不同程度的为害,实为目前枣树生产上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自1963年以来,我们对该虫进行了初步惆查与观察,以便摸清其发生规律与为害习性,初步提出防治办法。现将惆查及观察资料整理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厦门地区甜菜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八十年代末期以来,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nbner)在厦门地区严重为害蘸菜,经1990—1993年调查观察。明确了甜菜夜蛾在厦门地区一年发生9—10代。无越冬现象。研究了各虫态发育历期、周年发生及为害情况,分析了严重发生为害的原因。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提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吸果夜蛾优势种群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北,鸟咀壶夜蛾与咀壶夜蛾是吸果夜蛾的优势种群。鸟咀壶夜蛾一年出现4次为害高峰;咀壶夜蛾一年出现4次为害期,但仅第4次形成为害高峰期。两者的幼虫均以木防己为食,木防己的分布及密度直接与两种夜蛾的发生及虫口密度相关。根除果园周围吸果夜蛾幼虫的寄主植物--木防己是防治吸果夜蛾的有效措施。用除草剂涂茎防除木防己是一种简便易行、一次防除、长期受益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 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一般为害植物叶片和嫩茎,属多食性害虫,能为害十多科百余种植物,在我县为害传统特产——白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斜纹夜蛾在白莲上一般发生3代,主要群集为害荷叶。1989年8月下旬,在调查4代为害情况时,发现其幼虫蛀入杯状的莲蓬内部(聚合果实托  相似文献   

11.
四种食料植物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营养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室内平均温度28.1℃,平均相对湿度84.0%的条件下研究了蓖麻、豇豆、番木瓜和香蕉等4种食料植物对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生长发育及营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食料植物对斜纹夜蛾的幼虫发育历期、蛹重及营养效应等均有显著差异。幼虫发育历期以蓖麻组最短(9.93 d),香蕉组的最长(15.84 d);蛹重以蓖麻组最重(377.8 mg),香蕉组最轻(245.6 mg);幼虫存活率蓖麻组最高(98%),香蕉组最低(66.0%);斜纹夜蛾幼虫的相对取食量、近似消化率和相对生长率等以蓖麻组最高(分别为5.46,68.49,0.53),而以香蕉组最低(分别为0.86,16.30,0.26)。斜纹夜蛾嗜食蓖麻等,而不喜食香蕉。  相似文献   

12.
<正> 大剑纹夜蛾Apatela major Bremer又名桑夜蛾,是香椿树后期的重要食叶害虫,常将树叶食光,削弱树势影响生长发育。山西省祁县一带历年均受此虫为害,使香椿的产量与品质受到很大影响。据了解和观察,此虫只为害香椿。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4—27毫米,翅展50—55毫米,灰色微褐,腹面灰白色。触角丝状。前翅剑纹黑色,基剑纹树枝状,端剑纹两条;环纹灰白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草坪害虫的发生为害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平华  李跃忠 《昆虫知识》2003,40(6):519-522
据作者初步调查 ,2种草坪害虫 :稻切叶野螟Psaralicarsisalis (Walker)和灰翅夜蛾Spodopteramauritia (Boisduval)在上海均以幼虫在土下越冬 ,1年发生 5代 ,后期存在世代重叠现象。灰翅夜蛾虫口密度一直到 7月份都较低 ,8月份虫口密度上升很快 ,所以在上海地区第 3 ,4代幼虫为害最严重 ;稻切叶野螟的幼虫发生期比灰翅夜蛾迟 1 0d左右 ,以 9~ 1 0月份虫口密度最高。在矮生百幕达草坪中稻切叶野螟虫口密度明显高于灰翅夜蛾 ;而在高羊茅、黑麦草等草坪中灰翅夜蛾的虫口密度则远远高于稻切叶野螟。  相似文献   

14.
今年8月,我院森林保护专业毕业同学在城步实习期间,了解到成熟的梨子受吸果夜蛾为害极为严重。据土桥农埸调查:早熟种(7月上旬成熟)受害率29%,中熟种(7月下旬成熟)50%,晚熟种(8月下旬成熟)亦在5%以上。9月9日我们在自云农埸对5个晚熟品种调查结果,受害率达11.5%。受害梨子最初在被害处果肉变软,以手压易下陷;几天后逐步变为黑褐色并  相似文献   

15.
甜菜夜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我县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尤以甜菜和秋荞的威胁较重。据调查在拖排公社的大寨大队,在30.5亩的甜菜中,11亩被吃毁。通过近年来的观察,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第二代幼虫稍轻。为了治虫保护庄稼,我县对此虫的生活习性和药剂防治进行初步工作。 一、生活习性 据1959年观察,在秋养上发生3—4代,第一代发生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二代在9月上旬至9月末;第三代在9月末—10月末,第四代在11月初至12月中,完成一个世代一般要20天左右。成虫有微弱的趋光性。8月中旬飞迁荞田,白天躲在杂草和土缝中,黄昏后出来活动,交配产卵于叶子反面,以植株中部叶子为最多。卯块上覆盖一层黄色茸毛。幼虫孵出后,在三龄以前有群聚性,取食叶肉。三龄以后分散为害,且皮肤上有厚蜡质,抗药力强,晴天以早、晚为害,白天和夜晚常躲在土缝中或植物下部不易见的地  相似文献   

16.
斜纹夜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是我国重要害虫之一,以往很少发生,1958年全国范围内大发生,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省发生的密度最大(束炎南,1959)。福建省自1956年后,曾三次大发生,仅1960年福州市郊被害的蔬菜即达三万余亩,南平和厦门两市的郊区也有数千亩遭到不同程度的为害,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蔬菜供应。 笔者针对上述情况,自1958—1960年,以福州市郊蔬菜区和福建农学院农场为基地,进行了斜纹夜蛾田间发生规律的观察调查,结合室内饲养,三年来获得一些结果,现整理报导如下。 一、寄主植物及为害情况 斜纹夜蛾的食性很杂,在室内饲养的情况下,能食害99料200多种植物(章士美等,1959);在福建省的自然条件下,天然寄主有20科48种。其中以旋花科的空心菜(Ipomoca aquatica Forsk.)、甘薯(Ipomocabatatas Lam.)和天南星料的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为主,其次是十字花料的甘蓝(Brassicaoleracea L.var.Capitata L.)和禾本科的水稻、小麦。 斜纹夜蛾幼虫主要取食寄生的叶片,间或为害幼茎、花或果实等。在虫口密度小的情况下,仅取食寄主的叶片成缺刻;大发生时,能把叶片吃光,或咬断叶柄,仅剩茎杆。1960年7、8月间,福州市郊有数千亩空心菜,叶片被食殆尽,几乎无收。为害大白菜或甘蓝时,  相似文献   

17.
简讯     
一株侵染黑点银纹夜蛾的多角体病毒初步观察黑点银纹夜蛾幼虫主要危害大豆、甘蓝和白菜,常和银纹夜蛾混合在一起危害农作物。1979年8月,从黑点银纹夜蛾幼虫死尸中分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转移至小麦上为害和暴发的风险。【方法】采用室内饲养观察与调查统计的方法,测定和比较了23℃下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和小麦上的取食和生长发育特性及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草地贪夜蛾在小麦上可以完成世代,其3龄后幼虫取食小麦的取食量及体重指标显著地高于同处理后时间在玉米上取食的;而食物利用效率、幼虫存活率、幼虫发育历期、卵孵化率均显著低于取食玉米的。取食玉米和取食小麦的草地贪夜蛾的平均蛹重、产卵前期、单雌产卵量等指标间无显著差异。另外,生命表参数比较结果表明,取食玉米和取食小麦的草地贪夜蛾的平均世代周期(T)、内禀增长率(r_m)和周限增长率(λ)间均无显著差异,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的净增殖率(R_0)为303.55±2.04,显著高于取食小麦的。【结论】草地贪夜蛾取食小麦时,生长发育速度快,能够完成世代生活史,但其食物利用效率、种群繁殖能力等却均低于取食玉米时,说明草地贪夜蛾更适宜在玉米上取食为害,存在转移至小麦为害的风险,但考虑到虫源、自然温度等条件,草地贪夜蛾在小麦上暴发的风险较小。本研究结果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在小麦上为害和暴发的风险以及草地贪夜蛾的科学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是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桥头堡和主要的北迁虫源地之一,明确该虫在广东省的冬季发生特征及越冬存活情况,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及源头治理意义重大。为准确掌握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范围及冬季发生为害情况,2020年1-3月在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地区,利用成虫性诱、挖土查蛹、幼虫密度及植株为害率普查等方法,分析广东省草地贪夜蛾冬前、冬后种群发生为害情况及冬季发生特征。调查结果表明:(1)广东省冬玉米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湛江、茂名、阳江、惠州等地,冬玉米种植区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主要为害冬玉米,极少为害甘蔗;(2)不同地区冬种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差异较大,湛江、茂名、阳江发生为害较为严重,平均为害率30%左右,而珠三角及粤东地区发生较轻,为害率低于10%;较冬前调查,冬后草地贪夜蛾发生量和为害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冬种玉米田和空闲地均可持续诱捕到草地贪夜蛾成虫,而挖土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蛹密度较低。本调查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冬玉米区可以周年繁殖,无明显的滞育越冬现象,粤西茂名、阳江以南至雷州半岛一带为典型冬种玉米区,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较为严重,珠三角及粤东大部分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相对较低,调查结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河南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的发生特点与科学监测方法,提高本地草地贪夜蛾监测的精准度。【方法】对2019-2021年河南省利用多种方法监测到的草地贪夜蛾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19-2021年均在田间查到幼虫为害之后,才监测到成虫。在各县采用的成虫监测方法中,以性信息素诱集法首次监测到成虫的次数最高,以探照灯诱集法诱捕到的成虫数量最多。2019年河南省内最早见虫的地区是豫南,之后依次为豫西南、豫西、豫中、豫东和豫北;2020和2021年最早见虫的地区均在豫西南,之后依次为豫南、豫中、豫东、豫西和豫北。豫南和豫西南地区7月份始见成虫并一直持续到10月中下旬,豫中、豫东和豫北地区8月中旬之后成虫量急剧增加,9月中旬出现成虫高峰期。在7月中旬之前,草地贪夜蛾在河南省的为害面积较小,8月份之后,为害面积明显增加,豫中、豫东和豫北地区的为害面积明显比豫南大。在新乡原阳地区抽样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在晚播玉米上数量较大,常规夏播玉米上数量很少。【结论】采用探照灯诱集法与性信息素诱集法相结合,重点调查晚播玉米田的监测方法,可有效提高草地贪夜蛾监测的敏感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