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白纹伊蚊幼虫龄期的发育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内20±1℃, 23±1℃, 25±1℃, 28±1℃和30±1℃恒温条件下, 观察了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幼虫(广州株)的发育历期.幼虫的总发育历期和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 各龄幼虫历期在总发育历期中占有恒定的百分比, 据此计算出其捕获机率.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直线回归关系.通过积温公式, 求出各龄幼虫的积温常数.此外还探索了营养对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从而影响各龄幼虫捕获机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橘小实蝇发育历期和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征 《华东昆虫学报》2005,14(4):307-310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人工饲养橘小实蝇,研究其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发生代数和各代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在同安区1 a发生7代,各代历期分别为95. 5、49. 0、44. 0、36. 0、36. 5、45. 0和89. 5 d.田间监测证实橘小实蝇在福建省南部地区可以越冬,4-10月份是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不同地理种群发育历期及其地理变异,通过对棉铃虫不同地理种群在不同温度和光周期下幼虫和蛹发育历期的研究,本论文系统比较了来自中国的4个地理种群,广东广州(23.08°N,113.14°E)、江西永修(29.04°N,115.82°E)、山东泰安(36.15°N,116.59°E)、辽宁喀佐(41.34°N,120.27°E)在20℃、22℃、25℃和28℃恒温下的幼虫、非滞育蛹和滞育蛹发育历期及其与栖息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随栖息地纬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5℃下,与地理纬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它温度下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雌雄幼虫发育历期相似,差异不显著;在20℃下,蛹历期(包括滞育蛹和非滞育蛹)与栖息地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其它温度下的蛹历期与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雄蛹历期均要略长于雌蛹历期,但差异不显著。棉铃虫幼虫和蛹发育历期随着纬度的变化呈现一种渐变的趋势,存在地理变异;北方种群的幼虫发育历期较南方种群的短;适温(22℃-28℃)范围内,北方种群的非滞育蛹发育历期比南方种群的更长些;不同地理种群间滞育蛹的历期亦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些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即使在同一种类昆虫中,不同实验条件,其各个虫态发育历期的地理变异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黄瓜钝绥螨发育历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恒温条件下测定了以茶黄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为食的黄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黄瓜钝绥螨在18、20、23、25、28、30和31℃温度条件下整个世代的发育历期分别是13.02、9.61、5.96、5.26、4.65、4.78和5.80d,32℃条件下黄瓜钝绥螨卵不能孵化,该螨整个世代最低临界、最适和最高临界发育温度分别为12.77,23.87和33.50℃。  相似文献   

5.
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以蛹滞育越冬,秋季低温和短光照是诱导滞育的主导因素[1]。对棉铃虫及其近缘种美洲棉铃虫H.zea(Boddie)、澳洲棉铃虫H.punctigera(Harbwick)、烟芽夜娥Heliothisvirescens(Fabricus)的研究表明,滞育蛹和发育蛹在外部形态、呼吸代谢、抗逆性、内部器官发育、生化成分、激素水平等方面均明显不同。由于它们滞育的诱导过程主要发生于幼虫期,故其滞育和非滞育个体的某些生理生态特性差异在幼虫期即有所体现。例如,棉铃虫两类个体的呼吸代谢速率在5龄幼虫期即有所差异,到6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苹果绵蚜为繁殖寄主,研究了苹果绵蚜蚜小蜂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显示:苹果绵蚜蚜小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最适发育温度为21℃-27℃。山东地区越冬代苹果绵蚜蚜小蜂打破滞育的发育起点温度为雌蜂8.58℃,雄蜂8.22℃;有效积温为雌蜂148.72日度,雄蜂154.68日度。非越冬代苹果绵蚜蚜小蜂在卵-羽化阶段发育起点温度为雌蜂5.62℃,雄蜂5.55℃;有效积温为雌蜂284.40日度,雄蜂为295.61日度。并推测了2008年济南地区苹果绵蚜蚜小蜂发生代数和越冬代羽化时间,与实测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柚木野螟Eutectona machaeralis 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草螟科Crambidae,是危害柚木Tectona grandis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目前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主要观察了柚木野螟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并对其虫龄进行了划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柚木野螟属于全变态昆虫,各个时期形态和体色均不同。卵初产时为近透明球体,后变浅黄色;幼虫体色变化为乳白色→淡绿色→黄褐色;蛹体色变化为黄绿色→茶褐色→黑褐色;雄成虫腹部细长,末端尖,静止时从背面可见腹部末端,而雌成虫腹面粗短,末端钝,静止时从背面很少看到腹部末端。观察可知,在光暗周期L∶D=14∶10、室温26℃±1℃、相对湿度75%-80%的实验室环境条件下,柚木野螟交尾后产卵前期为3.2 d,产卵期为4.4 d,孵化期为4 d;幼虫期为10-13 d。通过测量柚木野螟各龄幼虫头壳宽度并计算得到Crosby指数,可知幼虫不同阶段头壳宽度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得到的Crosby指数小于10%,所以可依据头壳宽度将柚木野螟幼虫划分为5个龄期,1龄幼虫2-3 d,2龄幼虫2 d,3龄幼虫2 d,4龄幼虫2 d,5龄幼虫3 d;预蛹期1-2 d,蛹期6 d,一个世代大约24.5 d。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泰安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为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和温度条件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历期、蛹重及蛹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周期对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非滞育蛹历期均存在一定的影响,短光照(滞育诱导的光周期)下的发育历期要长于长光照(诱导发育的光周期)的发育历期;温度对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非滞育蛹历期的影响十分明显,随着温度上升,发育历期明显缩短;棉铃虫蛹的重量形成受到幼虫期的光周期和温度的联合作用,在较高温度(28℃)下,光照时数与蛹重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9257),在短光照(如11h光)下,蛹重与温度呈现正相关性(R2=0.8564),而在长光照下如15h,蛹重与温度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R2=0.523);此外,同一光温下,雌雄蛹重量差异不显著,而滞育蛹要重于非滞育蛹,幼虫发育历期越长形成的蛹一般越重.  相似文献   

9.
广布种昆虫可调节其生活史以适应栖息地的条件变化,如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期,使其发生与栖息地的物候(如食料、气温和降雨等)同步,这对昆虫在栖息地的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为玉米主要害虫,在中国从南到北都有分布,栖息地气候也不同,不同地理种群生活史发生了分化,如化性、临界光周期、滞育后羽化时间、体重和体型、繁殖力和抗寒力等均不同。然而该虫发育历期的地理变异尚未见系统报道。为此,详细比较了来自5个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即广西阳朔(YS)、江西南昌(NC)、山东泰安(TA)、河北廊坊(LF)和黑龙江哈尔滨(HEB)在20—31℃下卵、幼虫、蛹发育历期及其与栖息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的不同地理种群的卵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20、22和25℃下,卵期从南到北稍有延长,卵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但在28℃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卵期基本相等,与纬度相关性不显著。在31℃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幼虫期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其他温度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幼虫期存在显著差异;在22、25和28℃下,幼虫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而在20和31℃下,幼虫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负相关,在20、22和25℃下,最北的哈尔滨种群的幼虫期变幅不大,而其他4个种群的幼虫期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缩短。各地理种群20℃下的雌蛹、28℃下的雄蛹和31℃下的雌雄蛹期差异均不显著,其他雌或雄蛹期差异显著;各温度下的雌雄蛹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广布种昆虫可以调节其自身发育历期以适应栖息地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赣北黄脊竹蝗发育历期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英杰  钱大益 《昆虫知识》1999,36(3):144-146
黄脊竹蝗CeracriskiangsuTsai是毛竹林的主要害虫,在赣北毛竹林区,常因该虫为害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加强对黄脊竹蝗的防治,常灾县区纷纷开展了对该虫的预测预报工作。但由于该虫卵产在土中,跳蝻又善跳会飞,不仅在野外虫源林难找,而且对卵期发育和初龄跳蛹活动的观察也十分难进行,从而很难掌握较为准确的防治时机。为了确保预测预报的精度,提高防治效果,我们近年来,连续3年在室内进行了卵孵化及跳蛹期人工饲养,并辅以野外调查,对黄脊竹蝗在赣北地区的发育历期以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  相似文献   

11.
“雄茭”、灰茭形成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茭白栽培过程中,常会出现“雄茭”和灰茭分蘖。根据对茭白的形态学观察,认识到:“雄茭”分蘖的产生是分蘖期母茎中茭白黑粉菌菌丝未能入侵新生分蘖腋芽而导致的结果;灰茭分蘖是因其菌丝的潜育期比正常茭短,故在苗端的膨大部分较早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黑粉孢子堆。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次生演替中昆虫群落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陶滔  扈克明 《生态学报》1995,15(4):373-377
通过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砍伐后4块处于次生性演替恢复阶段,不同年代林中,所设固定样地中昆虫群落的定时、定点和定量采集观测,对群落中昆虫的数量、种类、群落的多样性、优势度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从年度变化看:昆虫个体数和植食性昆虫数在雨季是最大的。优势度在演替阶段后期是雨季大于旱季,而在前期则是旱季大于雨季。多样性和均匀性在演替后期是旱季大于雨季,而演替前期则是雨季大于旱季。从演替年代变化看:随着演替年代的递增,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有增加的趋势,而昆虫数量和植食性昆虫数量减少的趋势。对昆虫群落稳定性的讨论,试引入“变异系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变温促进昆虫发育的酶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智翔  陈永林 《生态学报》1989,9(2):106-114
本文关于如何评价变温对昆虫发育速率影响的讨论表明,在比较两点(T_1,T_2)变温与恒温下的发育速率时,相应恒温下的发育速率为R_(con)(T_1,T_2)=(R_(con)(T_1) R_(con)(T_2))/2,而不是T_1、T_2平均值所对应的发育速率R_(con)(T_1,T_2)=R_(con)(T_1 T_2/2)。 在探讨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时,认为,(1)发育速率实际上是代谢速率的表现,从本质上说是由昆虫体内无数生化反应所决定的。每步生化反应所需酶不同。(2)不同酶,其活力与温度的关系不同。即使同种昆虫,体内不同种类酶的最大活力温度不同。因此,在不同温度下,代谢链中起限速作用的酶不同。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实质上是代谢链中所有酶与温度关系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4.
昆虫种群距离聚集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李天生  周国法 《生态学报》1991,11(4):345-348
  相似文献   

15.
昆虫标本馆建设与昆虫系统学的未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昆虫标本馆是昆虫标本的保藏、研究和科学教育的实体,代表国家或者区域水平,致力于研究昆虫多样性、揭示昆虫进化规律,为国民经济建设持续发展服务。昆虫系统学研究是昆虫标本馆研究人员的主要任务,它的发展与昆虫标本馆的建设唇齿相依。本文阐述了昆虫标本馆的功能与作用,建设昆虫标本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展望了昆虫系统学的未来以及昆虫系统学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针对昆虫种群变态发育过程,本文给出了一个多状态生存函数的模型。使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丁分析。本文还对有关的生存参数如各状态的死亡风险,发育风险,年龄特征死亡率,年龄特征发育率以及状态发育历期等进行了讨论并且给出了它们的极大似然估计值。关于马铃薯块茎蛾数值例子的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摸型用来描述昆虫种群的发育过程是有效的。本文的结论可以做为组建描述昆虫种群多状发育的年龄一状态特征生命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郭晓鸣  朱松泉 《动物学报》1997,43(4):372-381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克氏原螯虾的幼体发育。详细描述了第一至第三龄幼体发育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8.
茶尺蠖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病死时间分布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恭银  胡萃 《生态学报》1994,14(2):196-200
本文观察了14℃,18℃,22℃,26℃,4种恒温和杭州5-6月自然变温下,茶尺蠖各龄初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的病死时间分布。结果表明,各恒温下幼虫累计相对病死频率的时间分布趋于一致。病死时间正规化后,同龄幼虫在各恒温下的病死时间分布可用公共T-分布代表,并可用Weibull函数很好地加以拟合,采用此法,也可较好地模拟自然变温下幼虫的病死时间分布。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A number of freeze-tolerant insect species contain proteins/lipoproteins or insoluble crystals that are ice nucleating active at relatively high subzero temperatures. Recently ice nucleating active bacteria and fungi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normal flora in insect guts. However, most insects are unable to survive internal ice formation and the key factor in their overwintering survival is the regul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they spontaneously freeze. To enhance their supercooling capacity overwintering insects eliminate endogenous ice nucleators, accumulate 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ols and sugars, and synthesize hemolymph antifreeze proteins or peptid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percooling capacity of overwintering insects or the mechanism of cold-hardines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冰冻耐受性昆虫具有蛋白质/脂蛋白质或非溶性的晶体,它们相对地在较高温度下具有激活体内冰核的作用。最近已确证,许多昆虫肠道中正常的细菌和真菌是冰核激活菌丛。而对于非冰冻耐受性的昆虫,其存活是不允许体内冰的形成。它们在过冬过程中,关键是要调节体液的过冷却点,避免结冰。为了增加抗冻能力,非冰冻耐受性的过冬昆虫通过去除内源性冰核、积累低分子量的多元醇和糖类以及血淋巴中抗冻蛋白或抗冻肽的合成来降低体液的过冷却点。本文详尽综述了过冬昆虫抗冻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