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河南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血凝素基因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本文对2008~2012年河南省麻疹病毒分离株进行了血凝素基因核苷酸氨基酸特征研究。该研究采用病毒分离、RT-PCR方法获取病毒血凝素基因扩增产物,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2008~2012年共分离麻疹病毒12株,测序结果显示均为H1a基因型,核苷酸同源性98.0%~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97.2%~99.8%,通过与Edmonston-wt.USA/54/A毒株进行比较,在氨基酸240位点发生丝氨酸(S)突变成天门酰胺(N)的突变。上述检测结果显示,河南省2008~2012年麻疹野病毒流行优势株为H1a基因型,同源性较高,而且氨基酸改变导致糖基化位点的缺失,是麻疹病毒变化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
杨克俭  阮力 《病毒学报》1997,13(1):13-18
在利用PCR方法克隆麻疹病毒L4株血凝素(HA)基因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个助融合活性丢失的B号克隆。其氨基酸序列与具有助融合活性的A号克隆相比,有4个位点不同,分别位于96、117、148及543位。通过基因间部分序列的交换及定点回复突变,获得了相应位点的突变体。对这些突变体的助融合活性研究发现,117、148及542位氨基酸的改变不影响助融合活性,而当96位脯氨酸定点回复突变为亮氨酸后,B克隆血凝  相似文献   

3.
将麻疹病毒F和HA基因插入到痘苗病毒中,分别处于痘苗启动子P7.5与P11控制下,获得重组病毒vLmF和vCmH。用抗F多肽抗体和HA单抗进行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两株重组病毒均能表达相应的麻疹蛋白。蛋白印迹显示重组病毒表达产物在分子大小,蛋白切割和糖化方面与麻疹病毒糖蛋白一致。两株重组病毒分别免疫家兔都能产生较高滴度的麻疹抗体,这些抗体具有中和作用和血溶抑制作用。此外,vCmH产生的抗体还具有血凝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影响麻疹病毒血凝素滴度的某些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Peries等报告麻疹病毒具有凝集猴血球的特性之后,近来有不少作者证实了这一研究。但麻疹病毒的血凝滴度较低,作血凝抑制试验时,一般均采用理化方法将血凝素加以浓缩。我们曾对麻疹病毒的血凝性质进行研究,可以不经浓缩而获得滴度较高的血凝素。关于应用麻疹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检查麻疹抗体的研究,已有报告。现将影响麻疹病毒血凝素滴度的某些因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麻疹病毒血凝素基因工程抗原及其抗原性检测(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麻疹病毒 (Nepal株 )的血凝素 (hemagglutinin)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 EGFP ,并在HeLa细胞中表达 .因其较低的表达量 ,所以将其截短 ,去除跨膜区 .使这个截短的HA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 ,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 2 8b中 .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中表达 ,产生了分子量约为 90kD的融合蛋白 .通过ELISA和Western印迹来检测这个基因工程蛋白的抗原性 .在检测一系列的血凝素阳性或阴性的人血清中 ,这个融合蛋白的阳性检出率为 90 % ,阴性检出率为 10 0 % (与市售麻疹病毒诊断试剂盒相比较 ) .由于此HA蛋白是原核表达产物 ,回避了真核表达系统复杂的操作过程和昂贵的费用 ,所以 ,这个麻疹病毒血凝素基因工程抗原有望成为一种新型、便捷的麻疹病毒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6.
在利用PCR方法克隆麻疹病毒L4株血凝素(HA)基因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个助融合活性丢失的B号克隆。其氨基酸序列与具有助融合活性的A号克隆相比,有4个位点不同,分别位于96、117、148及543位。通过基因间部分序列的交换及定点回复突变,获得了相应位点的突变体。对这些突变体的助融合活性研究发现,117、148及543位氨基酸的改变不影响助融合活性,而当96位脯氨酸定点回复突变为亮氨酸后,B克隆血凝素蛋白获得了助融合活性。提示HA蛋白96位氨基酸是影响助融合活性的一个重要氨基酸。  相似文献   

7.
8.
浙江省麻疹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性与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浙江省1999~2003年麻疹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变化以及基因特性,阐明其基因特性与麻疹流行的关系,以及抗原性变化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我们从麻疹患者含漱液中分离麻疹病毒株,制备大鼠免疫血清,与疫苗株沪191和Edmonston株等进行交叉中和试验,测定各毒株之间抗原比;并采集儿童麻疹疫苗免疫前后血清,分别测定其对不同毒株的中和抗体滴度;采用RT-PCR法扩增麻疹毒株血凝素蛋白(H)及核蛋白(N)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浙江99-1和浙江02-2株与沪191株之间的抗原比分别为3.0和7.3;儿童免疫后血清对浙江02-2株的麻疹中和抗体平均几何滴度(GMT)为15.03,明显低于沪191疫苗株(GMT为68.12);浙江省1999~2003年麻疹分离株之间,H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9.8%,N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8.5%~100.0%;与沪191疫苗株的H基因和N基因相比较,分离株与其在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分别为95.5%~95.7%和95.9%~96.3%.从基因进化树显示,1999~2003年浙江省分离到的麻疹毒株属于H1基因型,但与疫苗株沪191在抗原性和基因特性上已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麻疹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性与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浙江省1999~2003年麻疹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变化以及基因特性,阐明其基因特性与麻疹流行的关系,以及抗原性变化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我们从麻疹患者含漱液中分离麻疹病毒株,制备大鼠免疫血清,与疫苗株沪191和Edmonston株等进行交叉中和试验,测定各毒株之间抗原比;并采集儿童麻疹疫苗免疫前后血清,分别测定其对不同毒株的中和抗体滴度;采用RT-PCR法扩增麻疹毒株血凝素蛋白(H)及核蛋白(N)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浙江99-1和浙江02-2株与沪191株之间的抗原比分别为3.0和7.3;儿童免疫后血清对浙江02-2株的麻疹中和抗体平均几何滴度(GMT)为15.03,明显低于沪191疫苗株(GMT为68.12);浙江省1999~2003年麻疹分离株之间,H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9.8%,N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8.5%~100.0%;与沪191疫苗株的H基因和N基因相比较,分离株与其在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分别为95.5%~95.7%和95.9%~96.3%。从基因进化树显示,1999~2003年浙江省分离到的麻疹毒株属于H1基因型,但与疫苗株沪191在抗原性和基因特性上已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11.
将麻疹病毒L4株毒种接种于CEC细胞,传代培养及鉴定合格后,用Trizol法提取总RNA,进行分段RT-PCR扩增,并将PCR产物精制后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成功测出麻疹病毒L4株15894 nt全基因组序列,为了解其基因组结构与生物功能的关系及研究开发麻疹病毒新型疫苗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麻疹病毒血凝素基因H的点突变与血凝作用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B95a细胞系纯化分离的三株麻疹病毒Fu、IMA、SMD的血凝试验(HAD)为阴性,但将它们分别感染Vero细胞并传代培养后其血凝试验由阴性转变为阳性。实验证明这种血凝表型的转变与血凝素基因H的表达与吸附无关。以PCR扩增血凝素基因H和融合基因F,并分别进行序列分析。表明三株病毒在两种培养细胞中传代后其融合基因F的序列未发现差异。但血凝素基因H的序列却有显著的点突变并伴随血凝表型的转变。其中Fu  相似文献   

14.
15.
构建了同时表达麻疹病毒LA株HA和F基因及人白细胞介素2(IL2)的重组痘苗病毒疫苗株RVJMLHAFKIL2。Westemblot结果显示,HA、F和人IL2基因均在痘苗病毒中稳定有效表达,且产物与天然蛋白相近。HA分子有糖化的79kD和非糖化的田kD两种形式;F分子以60kD的前体F0、43kD的F1和18kD的F2三种形式存在。表达产物的血凝效价为1:8,血溶活性OD540的测定结果是O37。该重组病毒免疫新西兰白兔及C57小鼠,可以产生抗麻诊病毒HA和F蛋白的特异性ELISA(1:644~1600)、血凝抑制(1:256~512)、血溶抑制(1:80~160)和NT(1:640)抗体。接种兔及裸鼠后的毒力反应,明显低于只表达IL2的重组痘苗病毒疫苗株RVJ123,表现为兔皮肤红肿范围小,持续时间短,皮肤无坏死;裸鼠毒力的结果,表现出RVJMLHAFKIL2病毒只存留于接种局部,而且滴度大大降低,未发现该病毒向其它脏器播散和增殖。麻疹重组痘苗病毒疫苗株的构建为该疫苗株的人体免疫观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真核表达系统稳定表达HA重组蛋白并评价其免疫原性及攻毒保护效果,为重组流感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以H1N1型流感病毒HA胞外区域序列为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KS001-HA并转染至CHO细胞得到表达重组蛋白rHA的单克隆细胞株,通过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rHA。将rHA与佐剂联合免疫小鼠以评估免疫原性,并对免疫后的小鼠进行攻毒,监测小鼠存活率和体重变化,检测其肺组织病毒载量,并分析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重组质粒KS001-HA在CHO细胞中稳定整合并分泌表达rHA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70 kD,经PNGaseF酶处理后,蛋白大小变为60kD。纯化后rHA蛋白纯度>95%。加强免疫后小鼠血清抗体效价显著增强,佐剂配伍免疫效果优于rHA单独免疫,其中HA203佐剂配伍组15、30、60μg剂量组免疫效应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H1N1疫苗原液组。攻毒后HA203佐剂配伍组无小鼠死亡,小鼠体重平均下降率低于10%,肺组织肺泡结构清晰,仅见肺泡壁轻度增厚,伴随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仅检测到少量呈灶性分布的棕黄色颗粒。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KS001-HA,于CHO细胞中表达,并...  相似文献   

18.
根据猪水肿病大肠杆菌Ee株主要免疫原性片段SLT-IIeB和FedF的基因序列,利用PCR技术克隆目的片段,将SLT-IIeB和FedF基因依序串联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表达系统的GST下游,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获得了大小约为63kDa融合蛋白GST-SF,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制备血清,体外活性试验表明,所制备的抗血清能中和Ee株水肿毒素对Vero细胞的病变效应;黏附抑制试验证实抗血清能抑制Ee株对猪小肠刷状缘细胞的黏附。将融合蛋白免疫小鼠,结果表明,GST-SF能够诱发较好的免疫反应,并能提供对Ee株5LD50致死剂量的70%保护率。研究表明GST-SF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表达恶性疟原虫(Hasmodium falciparum,p.f)海南株(FCC1/HN)乳酸脱氢酶(LDH),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鉴定.为制备抗LDH抗体用于胶体金法快速检测疟原虫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CR技术对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LDHpf)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2a(+),重组表达载体经鉴定后诱导表达;重组LDHpf(rLDHpf)经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兔抗rLDHpf免疫血清,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鉴定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结果:构建了pET-32a/LDHpf重组表达载体,测序后同源性分析显示p.f不同株间LDH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大于98%,不同种间同源性也在90%以上;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rLDHpf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结论:LDHpf基因高度保守;rLDHpf得到高效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0.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ip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免疫原性蛋白(Surface Immunogenic Protein,Sip)是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的一种表面蛋白,在GBS多种血清型的菌株中均有表达。研究从实验室分离到的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广东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Sip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oldII-Sip,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菌株。经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显示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形式表达。重组蛋白用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蛋白纯度达98%。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GIFT strain)以分析其免疫原性。受免鱼免疫14d后进行人工攻毒试验,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为70%—8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显示受免鱼对重组蛋白产生了较好的免疫应答,免疫剂量为3μg/g和5μg/g时受免鱼血清抗体滴度可达1:128000。研究结果显示重组蛋白Sip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Sip基因可作为罗非鱼链球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