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2年夏,笔者在检查湘西凤凰山江千公坪剖面时,采获一批晚寒武世三叶虫化石,其中包括本文记述的新种Tamdaspis brevilimbus sp. nov。Tamdaspis最初见于苏联哈萨克,为(1977)所建。其后相继在我国新疆(张太荣,1981)和安徽(仇洪安等,1983)发现。最近在哈萨克又找到一些新材料(Apollonov et al.,1984)。安徽的材料,经钱义元、仇洪安鉴定,认为是一新属,命名为Psiloyuepingia Qian et Qiu,1983。Tamdaspis是一个比较特征的刺尾虫类(ceratopygids)三叶虫(尽管尾部缺乏侧刺)。它  相似文献   

2.
张俊峰 《古生物学报》1993,32(2):141-150
记述我国山东山旺中新统山旺组双翅目毛蚊科Plecia属3新种和Bibio属1新种.根据现代毛蚊类的生态学知识推断了中新世山旺地区的古生态特征.同时,讨论了Clothonopsis miocenica的基本特征以及分类描述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不能把这个种置于纺足目,应归入双翅目的毛蚊科.  相似文献   

3.
陕南奥陶纪圆尾虫类三叶虫的丰度及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扬子区北缘米仓山地区3个宝塔组剖面的远岸水中浮游圆尾虫类三叶虫丰度变化研究表明,该区海域在兰维恩晚期至阿什极尔早期曾出现4次海平面跌落和3次海平面上升,与同期全球海平面变化有一定的可比性。证明圆尾虫类丰度变化的研究可能是揭示奥陶纪全球海平面变化规律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刺皮属的二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论志留纪王冠虫Coronocephalus Grabau*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鸿基 《古生物学报》1990,29(5):527-547
一、前言本文以简单的统计方法对属于王冠虫类的34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至少可以识别两个组合,第一组合称王冠虫亚属组合,第二组合称王冠盾壳虫亚属组合。其中Senticucullus Xia, 1974, Coronocephalus (Coronocephalina) Wu, 1979和Coronocephalus Grabau,1924,3属或亚属是同物异名,前两名应予废弃。本文新建一亚属Coronocephalus (Coronaspis) Subgen. nov.(王冠盾壳虫),模式种为Coronocephalus changningensis。这一亚属地质历程较长,在王冠虫亚属的种发生之前就已出现,并可延续到秀山“期”之后。  相似文献   

6.
我国己发现产达尔曼虫类(dalmanitid)三叶虫的地区遍及全国14个省(市),32个产地,包含3个属22个种(含4个未定种),其不仅是组成Hirnantian期动物群中的重要分子,而且是我国华南地区奥陶系与志留系之间分界的重要标志性化石,并成为我国与外国相关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的主要依据之一。因而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和关注,但对该类三叶虫的分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出现异地定名、同物异名等现象,至今还没有人做过较全面的整理和修订工作。文中根据前人己发表的16个属种,采用多变量的比值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Hirnantian期中达尔曼虫类三叶虫做初步整理和修订,将16个种合并成5个种,分别归属予两个属——Songxites wuningensis Lin,1981,Songxites ovata(Qu),Mucronaspis nanchengensis(Lu),Mucronaspis yichangensis(Lin)和Mucronaspis mucronata(Brongniart)。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产于湘西泸溪特马豆克期锅塘组的刺尾虫类三叶虫Dichelepygelata的个体发育过程。其最显著的变化有头鞍形状和比例的改变,头鞍沟、颈沟与背沟的分离.鞍前箍(parafrontalband)的出现与消失.胸部肋区和轴部比例宽度的改变,尾部的形状和比例的变更,尾边缘的出现和肋沟深度的增加,以及后侧刺的位置逐渐前移。组成成虫期个体的前8个体节(6个胸节和前2个尾节)极有可能在分节0期(measpidDegree0)便已形成。从分节3期(meraspidDegree3)起在带后侧刺的体节与轴后区(postaxialfield)之间又发育出一个新的体节。过渡期尾部(transitorypygidium)在分节0期或分节1期发育出后侧刺.在分节4期又同时长出3对侧刺,其中最后一对侧刺与后侧刺一道形成成年期尾部的尾刺。  相似文献   

8.
论Haniwa(三叶虫)的分类位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1933年小林贞一(T. Kobayashi)建立Haniwa属以来,至今对其分类位置未能有统一的归属。广西那坡上寒武统凤山组内保存完美的Haniwa背壳标本,对其分类位置的归属有较重要的意义。依据广西完整的Haniwa背壳的特征,笔者认为Haniwa归属于Remopleuridacea超科,Richardsonellidae科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Calymenesun granulosa Lu的背壳及接合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乃仁 《古生物学报》1993,32(5):587-595
描述了Calymenesun granulosa Lu的腹边缘及结合构造,并讨论了此种三叶虫的卷曲机制。认为当其卷曲完善时,尾“边缘“及部分胸肋纳入头颊下,以往描述了尾边缘的部分实际上是尾背结合沟所在位置。卷曲形式为半螺旋卷曲。  相似文献   

10.
记述我国山东山旺中新统山旺组双翅目毛蚊科Plecia属3新种和Bibio属1新种.根据现代毛蚊类的生态学知识推断了中新世山旺地区的古生态特征.同时,讨论了Clothonopsis miocenica的基本特征以及分类描述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不能把这个种置于纺足目,应归入双翅目的毛蚊科.  相似文献   

11.
产于贵州剑河县八郎松山剖面“清虚洞组”的褶颊虫类三叶虫丹寨南皋盾甲虫Nangaops danzhaiensis (Zhou in Lu et al., 1974)化石标本共36块, 通过对化石的详细观察将其保存状态分为3种: 32块为完整保存的状态, 身体各部分没有发生移位; 3块标本头部均没有活动颊保存; 1块标本头部没有活动颊保存, 第4–11节的胸节左右位置出现活动颊, 与胸节重叠, 于背甲之下。活动颊的颊刺朝向头盖方向, 明显经过180°的翻转。根据化石保存状态判断后4块为蜕壳标本, 推测蜕壳过程如下: 面线开裂, 海水进入体内, 活动颊和腹边缘板向下翻转, 新虫体爬出, 留下老壳。三叶虫蜕壳是原地埋藏的证明, 本文描述的Nangaops danzhaiensis 的蜕壳现象, 为剑河生物群是原地埋藏为主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2.
记述我国蛱蝶科Nymphalidae尾蛱蝶属Polyura 1新种,异纹尾蛱蝶Polyura mutata sp.nov..给出该属10个中国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段冶 《古生物学报》2004,43(1):63-71
文中描记 3个多节类三叶虫新种 :Hardyoidesdamaensissp .nov .,Meringaspisdamaensissp .nov .,andRhyssometopus (Rostrifinis)nitidussp .nov .,均产自湘西凤凰花桥组中部。同时描记首次在江南斜坡带中发现的Erixanium一属的保留命名种Erixaniumcf.E .sentum。Erixanium是全球性分布的多节类三叶虫 。  相似文献   

14.
岳巧云  傅荣恕 《昆虫学报》2000,43(4):394-402
自Uchida(1948)从山西东冶县发现中国第1种水生Podura aquatica Linnaeus, 1785以来,中国弹尾目水生种类再未见报道。该文记述了采自上海植物园水塘静水表面的弹尾目5新种,水生原Podura aquatica, 尹氏球角Hypogastrura yinae sp. Nov., 沼生陷等Isotomurus palustris, 水生握角圆Sminthurides aquaticus 及刺拟勃氏圆Pseudobourletiella spinata。 其中水生握角圆和刺拟勃氏圆为中国新记录种,尹氏球角为新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及观察的其它种的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15.
郭英兰  曹支敏 《菌物学报》1994,13(Z1):129-132
本文报道引起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角斑病的一个新种一花椒菌绒孢(Mycovellosiella zanthoxyli Y. L. Guo & Z. M. Cao, sp. nov.)o该菌与寄生在花椒属(Zanthoxylum sp.)植物上的花椒生尾孢[Cercospora fagarina (Hansf.) Chupp]近似,二者的子实体均生于叶背面,扩散型,无子座,分生孢子梗主要着生在表生菌丝上,但后者的分生孢子梗非常长而较窄(100.0-250.0 × 5.0 μm),分生孢子短而宽(40.0-100.0、6.0-8.0 μm),因此本种为一新种。在芸香科(Rutaceae)尚无菌绒孢属真菌报道。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及图。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了中国湖南省刺齿虫兆属一新种:多毛刺齿虫兆Homidiapolyseta,sp.nov.(图1~13)。该种与叶毛刺齿虫兆H.latifoliaChen&Li,1998相似,下唇基节(mentum)均具叶状刚毛;但以头和身体各部分具较多的刚毛可与后者相区别。正模♀,副模1♀,湖南张家寨天子山,1995-VII-7,存南京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江西省刺齿属一新种(弹尾目: 长角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中国刺齿属1新种—李氏刺齿(Homidialeei,sp.nov.),它的体色斑纹与H.SauteriBrner,1909极为相似,但上唇乳突,下唇刚毛E,腹管毛序以及弹器基上刺的数量可区分两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等节tiao科的两新种,中华尾四刺tiaoTetracanthura sinensis sp.nov.和缺眼二刺tiaoUzelia anommatos sp.Nov.。其中Tetracanthura Martynova 1971为中国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19.
中国羽叶楸上的羽叶楸假尾孢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物学报》2017,(3):275-277
报道生于羽叶楸Stereospermum tetragonum上的一个假尾孢新种,羽叶楸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stereospermi sp.nov.。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显微绘图及与近似种的区别。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刺齿虫兆属 Homidia 1新种——斑纹刺齿虫兆 Homidia fascia,sp.nov.( Figs.1~ 1 6) ,该种有些特征可与 H . tibetensis Chen & Zhong,1 998相似 ,但下唇刚毛 L1 ,第 4腹节毛序和腹管毛序可与后者区分。正模♀ ,副模 1 3♀♀ ,江苏南京南唐二陵 ,1 996- -6,存于南京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