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黄土孢粉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黄土的化学成分等特点,采取相应的化学及物理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把孢粉离析出来。在黄土最为发育的陕西、甘肃7 个黄土剖面计90 多个样品中均获得丰富的孢粉,观察1—3 张玻片,孢粉总数可达204—594 粒以上,250 g 的土样可获得3.9—55.1 万粒孢粉  相似文献   

2.
目前孢粉提取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传统酸碱处理法和过筛法。笔者根据西南岩溶区现代以及第四纪沉积物化学组成特点及实践经验,将以上两种方法稍作改进,创制了一种新方法:HF-碱处理法。该方法与传统酸碱法相比具有用时短、效率高、成本低、污染少、花粉孢子破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盆地南部早白垩世地层及其孢粉组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南部探井地层中孢粉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自下而上建立了9个孢粉化石组合。根据孢粉化石组合中Gicatricosisporites,Pilosisprites,Impardecispora,Aequitriradites等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特性,认为其时代应属早白垩世。这些孢粉化石资料对建立海拉尔盆地地层层序,进而指导盆地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孢粉相:原理及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并评论孢粉相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孢粉相从提出至今已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现已基本成熟。尽管如此,它对大多数孢粉学家(包括中国学者)来说仍然是陌生的。文中论述了进行成功的孢粉相研究的基础:孢粉有机质分类、术语及研究方法,包括采样、实验技术、数据采集和相识别的数学方法、古环境解释及能源潜力评价等方面。与传统的只注重孢型的孢粉学相比,孢粉相强调对样品中的所有沉积有机质进行总体评价,从而可以帮助人们从沉积物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更清晰地重建和描绘盆地沉积图景并评价目的地层的能源潜力。有机地球化学和煤岩学的一些研究内容和方向与孢粉相研究非常相似,文中对它们相关的研究也作了简评。它们对孢粉相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有机质分类和术语上,一些孢粉相研究者完全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或煤岩学的。但是,这些学科在研究目的、实验技术及数据采集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孢粉有机质及其分类不一定对等于特定的干酪根型或煤岩显微组分,同时一个孢粉相也不一定等同于一个干酪根组合或有机质相。因此,孢粉相应该有独立的沉积有机质分类方案和术语系统。但是,研究方法和分类等方面的不同,并不会妨碍孢粉相获得与有机地化、煤岩学研究相似的结果。如果能够将孢粉相数据与其它方法的数据结合起来解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区荞麦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解决黄土丘陵区荞麦品种老化问题为主题,通过1995-1997年3年对239个荞麦品种的试种,鉴定,筛选,选择出了5个适应黄土丘陵区生态条件且高产,稳产的荞麦品种,并提出了该区荞麦品种的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6.
记述东欧平原黄土-古土壤剖面多重年代地层的划分结果,评估黄土地区更新世主要的古地理事件的对比,建立东欧平原黄土-古土壤发育时期的17个期-9个间冰期和8个冰期,间冰期内次一级单元是吸热凉温阶(endothermal coolings)(冷时段,cold speels),干热阶,湿热阶(thermoxerotic and thermohygrotic stges)和间冰期中次级气候韵律,以及冰期内的冰阶(Stadials),间冰阶(Interstadials),中间阶(interphasials),湿冷阶(cryohygrotic),干冷阶(Cryoxerotic stages) 和冰期中的次级气候韵律,其中吸热凉温阶占据了间冰期的大部分。东欧平面黄土-古土壤形成时期的环境和植被演化由以下剖面的孢粉资料构成:上Oka(Likhvin-Chekalin section),上Don(Strelitsa Section),中Kuma(Otkaznoe,setion),中Dniester(Molodova section,Ketrosy section)和中Desna (Arapovichi section),根据孢粉-气候地层研究获得的原始资料,本文重建了欧亚大陆北部60万年以来的古气候事件,古基岩沉积,冰川,冰缘,外冰缘带沉积,并进行了周期的确定和远距离对比,在综合年代地层柱上的古环境事件及其相应的带和年代地层的对比,是依据亚化石化的软体动物外壳的电子自旋共振分析结果,已知的间冰期集中在58万年,40万年,31万年,22万年及14.5-7万年之间,这些孢粉序列,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的气候温暖事件及其他文献记载 的古环境事件的对比关系都标注在上部11个氧同位素阶段里。  相似文献   

7.
Batten和Morrison(1983)介绍了一种用砂芯漏斗过滤孢粉残渣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合孢粉相研究的需要,避免用过筛的方法导致将所有<10μm的颗粒都清除掉的缺点,同时它也兼具快速、经济的优点.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化石损失.为了确切地了解损失量的大小,同时也为了对国内同类漏斗产品进行选择,我们对国内生产的2种型号的漏斗及Batten和Morrison使用的P100漏斗进行了实验检测和比较.结果显示,P50漏斗的化石损失很少且主要限于15 μm左右大小的成分.P100和P70可能会导致略高的化石损失,滤过颗粒的粒径可以更大.但是,这种损失可以通过对滤过物用10μm的筛网过滤收集的便捷方法得以补救.  相似文献   

8.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优良品种引种选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85-1998年先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陕西吴旗,安塞县进行了沙棘优良品种引种选育试验研究。通过引种国内不同地理种源20余种优良沙棘类型。引进俄罗斯优良沙棘品种,采用家系选择法进行试验研究,初步筛选出生态经济型5种沙棘类型,经济型2种类型。前者生长迅速,树冠好,根系发达,郁闭快,水土保持效益好,且果实较大(果径0.8-0.9cm,百果重20-31g),单株产果量为2-3.5kg,Vc和含油量较高,其生态,经济性状较当地野生沙棘为好。此种类型沙棘适于在黄土丘陵大面积荒沟,荒坡种植,通过引种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为好。此种类型沙棘适于在黄土丘陵大面积荒沟,荒坡种植,通过引种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优良品种与本地野生中国沙棘对比分析看,出,其适应性,抗性较中国沙棘差,经济性状较好,通过试验筛选出2种优良类型,果径为0.9-1.3cm,百果重46-52g,单株产果量2-3.5kg,无刺或少刺,此项研究为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大面积荒山,荒沟建造高产,优质沙棘林,高效,持续发展沙棘产业具重要意义,在引种试验中必须掌握好其关键技术,建立好采穗圃,种子园,并建立一定面积的集约经营的高产,优质沙棘园及良种繁育基地,掌握好抚育管理技术,特别是水,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就南海北部海域17940孔的孢粉资料,利用孢粉生物群区化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对南海北部周边地区4万年以来的植被演替序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深海沉积物,在排除远距离搬运的花粉尤其是松属(Pinus L.)花粉的噪音后,可以利用孢粉生物群区化方法恢复周边大陆古植被演替序列。因子分析表明,湿度和温度的变化是影响南海北部周边大陆植被演化的主要因子。在40500-11100aBP南海北部沿海大陆地区的古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WAMF),山地针叶林(MRGF)分布于低山、丘陵、而广泛出露的大陆架上则发育了以蒿属(Artemisia L.)为主的草原(STEP)景观:末次冰期时环境变化的突出特征山地针叶林(MRGF)、常绿阔叶林(WAMF)与草原(STEP)之间的频繁交替,反映了气候冷湿和温干的千年级尺度的迅速变化,可以与Heinrich事件以及Dansggard-Oscherge事件进行对比。其中在7.0m处(12700aBP)所恢复的山地针叶林(MRGF)景观反映了一次气候变冷变湿的事件,可能与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全新世早期和末期较多出现热带雨林(TRFO0以及热带季雨林(TSFO)景观,而全新世中期以常绿阔叶林(WAMF)为主,缺乏热带雨林(TRFO)以及热带季雨林(TSFO)景观,可能表明在全新世中期尽管温度升高,但湿度有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公乌素组的遗迹化石及遗迹相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李日辉 《古生物学报》1993,32(1):88-104
通过大量材料的研究,将阜宁群由原来划分的3个孢粉组合(宋之琛等,1981),进一步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和4个孢粉亚组合,由下而上为:1) Ulmipollenites-Ephedripites-Classopollis 组合;2) Pentapollenites-Rhoipites-Ephedripites-Cedripites 组合,本组合可分两个亚组合,即 Ephedripites-Romeinipollenites 亚组合和 Cedripites-Parcisporites 亚组合;3) Polypodiaceoisporites-Proteacidites?-Pinaceae 组合,本组合也可分两个亚组合,即 Taxodiaceaepollenites 高含量亚组合和 Polypodiaceoispor ites-Proteacidites? 亚组合.阐述了各组合、亚组合特征及其与下伏地层的孢粉组合之区别,还讨论了阜宁群的时代归属.  相似文献   

12.
我国常见孢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常见的15种花粉进行了氨基酸、磷脂、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元素、核酸、胡萝卜素、黄酮素、生长素等的分析研究,为孢粉生油、孢粉热变质与油气成熟度、孢粉埋藏学、孢粉壁结构、抱粉生理学研究以及我国花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昆明市区气传致敏孢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4.
吉林汪清罗子沟盆地早白垩世孢粉化石之发现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新疆准噶尔盆地独山子油田原油中分离出的孢子花粉35属51种。基于原油中孢子花粉的研究,追溯了该含油区的油源并讨论了油气运移问题。根据原油中找到的孢子花粉化石来判断,准噶尔盆地西南含油区有两套油源岩系,即下一中侏罗统八道湾一头屯河组和渐新统安集海河组。  相似文献   

16.
新疆喀什凹陷原油中的孢子花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了新疆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 30属 46种 .基于原油中孢粉化石的研究 ,追朔了该含油区的油源 ,并探讨了石油运移机理 .根据原油孢粉集合的特征 ,下侏罗统康苏组和中侏罗统杨叶组及塔尔尕组应是本区的油源岩系 .原油中来自油源岩系孢粉化石的发现 ,说明微裂隙是石油初次运移的通道 ,裂隙、节理、断层、不整合面等是石油二次运移的通道  相似文献   

17.
18.
云南鹤庆盆地末次盛冰期的孢粉记录与古季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研究相当于末次盛冰期鹤庆古湖泊沉积物4.6-9.0m段的孢粉记录,对该区末次盛冰期阶段的植被与古季风变迁模式进行了恢复。该区末次盛冰期冷湿的气候特点与同时东部干旱的草原植被、青藏、高原的荒漠植被和黄土高原区风尘堆积存在明显差异,而与滇池的气候记录有较好的一致性。冰期内部的气候波动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有较好的可比性。冰期冷锋强度的增加,与北方冬季风的经常入侵和冰期青藏高原的冷源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黄海大气中的孢粉及其对海底沉积物中孢粉组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8—1979 年在黄海上空共收集到孢粉321 粒,属23 个属种。春季大气中所含孢粉数量最多,秋季次之,夏季和冬季较少。大气中木本花粉含量达74% ,草本花粉23% ,孢子3% 。通过大气中孢粉与1990 年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孢粉组合的对比,反映出大气中孢粉与海洋沉积物中孢粉属种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海洋沉积物中的孢粉分布显现近岸草本花粉含量高,远海木本花粉含量高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甘肃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表土花粉组合及数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要通过对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物群落40个样点的表土花粉组合特征、数量分析[分层聚类分析(HCA)和降趋势对应分析(DCA)],研究了花粉组合与植物群落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部分森林和部分灌丛的花粉组合与植物群落之间对应关系很好,如青杆林(云杉属组合)、辽东栎林(栎属-桦属-蒿属组合)、桦林(桦属-蒿属-沙棘属组合)和沙棘灌丛(沙棘属组合);2)蔷薇灌丛(蒿属-蔷薇科组合)和草原(蒿属-菊科组合)的花粉组合基本上能反映群落特征;3)山杨林、糙皮桦灌丛和高山灌丛草甸的花粉组合与植物群落的对应性较差;4)云杉属花粉的长距离传播能力有限;5)栎属花粉仅在辽东栎林中含量较高;6)桦属花粉含量较高时(〉30%)能够反映桦林的存在,含量较低时(〈10%)可能当地无桦树生长;7)沙棘属和蒿属花粉具超代表性;8)豆科、禾本科和蔷薇科花粉具低代表性;9)HCA和DCA分析对于区分主要花粉类型和揭示环境梯度是有效的,但反映植被细节特征的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