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形胞分化相关基因在点形念珠藻厚壁孢子中的转录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形念珠藻(Nostoc punctiforme)ATCC29133是一种丝状固氮蓝藻,能分化产生异形胞、厚壁孢子、藻殖段等细胞类型。异形胞是一种提供微氧条件以进行固氮作用的特化细胞,厚壁孢子是在逆境下产生的能耐受干旱、冰冻等恶劣环境的细胞1。与异形胞相似,厚壁孢子的外被也具有多糖和糖脂成分2,3。厚壁孢子在某些蓝藻藻丝    相似文献   

2.
异形胞(heterocysts)是丝状固氮蓝藻的一种分化细胞。由于其形态明显区别于其他细胞而引起注意。1966年,Fay和Walsby首次通过French压力室分离了有生活力的蓝藻异形胞。其原理在于利用异形胞和其他营养细胞在细胞壁结构上的差异,使用760apm高压处理引起营养细胞破裂而保留了异形胞。根据同样选择性地破坏营养细胞的原理,随后又产生了  相似文献   

3.
以Tn5 10 87b诱变鱼腥藻PCC712 0 ,筛选不能利用氮气生长、异形胞图式发生变化的突变株。突变株 # 180 1经缺氮诱导 2 4h后无异形胞形成 ,48h后沿藻丝形成少量成熟异形胞 ,占藻细胞总数比例为 2 .8% ,其异形胞发育速度和形成频率均与野生型有显著区别。以ClaⅠ酶切该突变株总DNA、自环化后以电泳冲法转化大肠杆菌 ,回收带有插入位点两侧DNA片段的转座子Tn5 10 87b。经测序确定转座子位于未知功能基因alr0 0 99第 14 8和 14 9碱基之间。为证明突变性状确由alr0 0 99内的插入突变引起而不是由于其他二次突变 ,通过同源双交换将含新霉素抗性基因的C .K2片段定向插入基因组中alr0 0 99的EcoRV位点 ,获得重构的鱼腥藻突变株DR2 14 ,其表型与原突变株 # 180 1相同。以上结果表明alr0 0 99或其下游基因是鱼腥藻PCC712 0基因组中与异形胞发育和图式形成相关的一个新区域。  相似文献   

4.
对采自自然水体中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的8种和陀螺藻属(Strombomonas)的两种藻类的囊壳微细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这两个属的系统演化关系.结果表明:组成囊壳的矿质元素主要是铁和硅,在陀螺藻和表面粗糙的囊裸藻中,硅的含量较高,铁的含量相对较低;在大多数囊裸藻中,尤其是表面致密、光滑的种类中,铁的含量较高,硅的含量较低,矿质元素的组成与囊壳的颜色无直接关系.建议将陀螺藻属(Strombomonas)撤消,原陀螺藻属的种作为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中的一个种组(Group),它们是裸藻科中最原始的具囊壳的类群.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自然水体中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的8种和陀螺藻属(Strombomonas)的两种藻类的囊壳微细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这两个属的系统演化关系。结果表明:组成囊壳的矿质元素主要是铁和硅,在陀螺藻和表面粗糙的囊裸藻中,硅的含量较高,铁的含量相对较低;在大多数囊裸藻中,尤其是表面致密、光滑的种类中,铁的含量较高,硅的含量较低,矿质元素的组成与囊壳的颜色无直接关系。建议将陀螺藻属(Strombomonas)撤消,原陀螺藻属的种作为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中的一个种组(Group),它们是裸藻科中最原始的具囊壳的类群。  相似文献   

6.
分离了有固氮活性的异形胞,它的可溶部分和膜部分的吸收光谱与营养细胞明显不同。SDS凝胶电泳图谱表明,营养细胞中存在的可溶蛋白,在异形胞中有一半左右被降解,最明显的是藻蓝蛋白。异形孢具有与营养细胞共同的肽带,但也合成了一些新的多肽。异形胞可溶蛋白有五条最主要的肽带,表观分子量约为73K,54K,48K,4lK和34K。膜蛋白中至少有2个多肽带(4lK,35K)在营养细胞膜蛋白中是缺少的。  相似文献   

7.
满江红鱼腥藻和柱孢鱼腥藻营养细胞和异形胞的液氮低温吸收光谱表明两种细胞含有叶绿素a、藻蓝素和β-胡萝卜素。液氮低温荧光发射光谱表明:柱孢鱼腥藻营养细胞存在藻蓝素、别藻蓝素和两个光系统的叶绿素a,柱孢鱼腥藻异形胞存在藻蓝素和系统Ⅰ叶绿素a。荧光发射光谱的685nm荧光发射仅为微弱突起。满江红鱼腥藻异形胞亦存在藻蓝素和系统Ⅰ叶绿素a,缺少系统Ⅱ叶绿素a。推断满江红鱼腥藻和桩孢鱼腥藻营养细胞分化为异形胞时,伴随光系统Ⅱ的改组。系统Ⅱ叶绿素a消退和藻胆色素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8.
满江红鱼腥藻和柱孢鱼腥藻营养细胞和异形胞的液氮低温吸收光谱表明两种细胞含有叶绿素a、藻蓝素和β-胡萝卜素。液氮低温荧光发射光谱表明:柱孢鱼腥藻营养细胞存在藻蓝素、别藻蓝素和两个光系统的叶绿素a,柱孢鱼腥藻异形胞存在藻蓝素和系统Ⅰ叶绿素a。荧光发射光谱的685nm荧光发射仅为微弱突起。满江红鱼腥藻异形胞亦存在藻蓝素和系统Ⅰ叶绿素a,缺少系统Ⅱ叶绿素a。推断满江红鱼腥藻和桩孢鱼腥藻营养细胞分化为异形胞时,伴随光系统Ⅱ的改组。系统Ⅱ叶绿素a消退和藻胆色素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9.
异形叶性与植物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植物的叶部形态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但就同一种植物,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可作为识别植物的一个重要依据。然而,在同一植株中,叶子的形态并非完全一致,常因生育时期的不同或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形状,被称为异形叶性。异形叶性使植株产生了与一般正常叶不同的异形叶,这就给我们识别植物增加了困难。所以有必要充分认识异形叶性,寻求产生异形叶的规律,以达到正确认识植物和利用植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一种从多变鱼腥藻(Anabaena variabilis)中分离异形胞的简易方法。这种新方法是用毛地黄皂苷和甘露醇的 TES 缓冲液处理藻丝,破碎营养细胞,并结合分级离心的方法获得异形胞。所分离异形胞的纯度,在显微镜下观察达到90%左右。当提供 ATP 和Na_2S_2O_4时,能够测到所分离异形胞的固氮活性,其最大速率是5.31毫微克分子 C_2H_2/10~6异形胞/小时,为整体藻丝活性的10%。这种比活性,在4小时内,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但是,在氢气下和照光条件下,分离的异形胞缺乏受光促进的固氮活性。分离的异形胞在77°K下波长为430nm 光激发的荧光光谱和完整藻丝的相比,它缺乏属于光合系统Ⅱ的685nm 和695nm 的荧光发射峰,而仅具有光合系统 I 的730nm 荧光发射峰。当提供 DCIP 和抗坏血酸时,被压碎的异形胞能够光还原甲基紫精,其活性为360消耗 O_2的微克分子/毫克叶绿素/小时。上述结果表明用毛地黄皂苷法分离的异形胞具有较完整的 DCIPH_2→MV 的 PSI 活性。  相似文献   

11.
继续报导中国顶丝藻科新记录6种。柏桉旋体藻Audouinella bonnemaisoniae,网地旋体藻A.dictyotae,德氏旋体藻A.drewii,网状旋体藻A.netrocarpa,太平洋旋体藻A.pacilica,异形旋体藻A.vaga。  相似文献   

12.
多变鱼腥藻(Anabaena variabilis)是具有异形胞的固氮蓝藻。异形胞是由营养细胞分化而来,异形胞一般为营养细胞的5—10%。在有氮培养中营养细胞不分化为异  相似文献   

13.
同源异形基因是决定果蝇体节形成的发育基因,其同源异形盒子编码同源异形结构域蛋白,在进化上极为保守,从低等到高等动物的基因组中都有存在。其表达具严格的时、空特异性,可控制细胞的分化状态及表型,推测可能是通过对其他基因的调节而发挥作用。最近表明线虫及哺乳类细胞中的转录因子也具有同源异形蛋白,初步证明它们也是转录因子,这对解释同源异形蛋白的功能、探索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拉氏拟鱼腥藻的个体发育及其分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现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拉氏拟鱼腥藻Anabaenopsis raciborskii Wolosz. 个体发育可分四个时期:(I)幼体期;(II)增长期;(III)异形胞形成期;(IV)休眠孢子形成期。 其中(III)曾被定名为拉氏拟鱼腥藻Anabaenopsis raciborskii Wolosz.,(IV)曾被定名为中华尖头藻Raphidiopsis sinensis Jao和弯曲尖头藻Raphidiopsis curvata Frit,根据实验与观察,我们认为三者为同一种的不同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5.
小盘藻属,我国微型硅藻类的一个新记录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我国首次记录的小盘藻属Minidiscus硅藻四种。主要特征是壳缘无环突起,壳面上 的支持突和1个唇形突均远离壳缘。小盘藻M.trioculatus,奇特小盘藻M.comicus和智利小盘藻M.chilensis为我国的新记录;细弱小盘藻M.subtilis为新种。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壳面花纹及支持突和唇形突排列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中新世——第四纪地层中的变异直链藻、尤氏直链藻和波纹直链藻及其诺尔曼变种的一些微细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变异直链藻的壳壁由内、外二层。在外层壳壁上有大、小两种不同的孔纹;内层壳壁上只有一种小孔。尤氏直链藻的壳环面上具有稀密不匀呈斜向排列的线纹,壳面有很稀疏的小孔,复大孢子呈长圆柱形。波纹直链藻的壳环面上有二种差异很大的结构:一种为常见的与贯壳轴相平行排列的线纹;另一种只有在高倍率(5000倍以上)下才见到的微细线纹,10微米内高达90条左右。壳体的外围还保留旧壳套。波纹直链藻诺尔曼变种的壳壁有内、外二层,外层壳壁厚度均匀,内层则厚薄不匀。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扫描电镜对华南沿海及澳大利亚分布的镰刀藻属(Falcula)和伪镰刀藻属(Pseudofalcula)硅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发现一中国新记录硅藻,即中间镰刀藻(F. media Voigt);首次报道了半波镰刀藻(F.semiundulata Voigt)的超微形态结构;通过与透明伪镰刀藻(P. hyalina (Takano) Gómez, Wang&Lin)的比较进一步界定了两属的形态学差异。其中,二者顶纹区结构的差异最为显著:镰刀藻属的顶纹区由数条狭缝组成,而伪镰刀藻属的顶纹区为嵌入壳套的眼点且呈网格状结构。此外,明确了镰刀藻属物种多是大型海藻上的植表生硅藻,而伪镰刀藻属则为典型的动表生硅藻,其宿主为海洋桡足类。本文扩大了中间镰刀藻、半波镰刀藻和透明伪镰刀藻的地理分布区域,厘清了镰刀藻属和伪镰刀藻属的形态学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异形囊裸藻 新种 图 1 ,图 2TrachelomonasheteromorphaQ .X .Wang ,sp .nov .Fig.1 ,Fig.2图 1 异形囊裸藻  1 .正面观 ;2 .顶面观 ;3 .侧面观。Fig .1 TrachelomonasheteromorphaQ .X .Wang  1 .Frontview ;2 .Topview ;3 .Sideview .SpeciesnovacumT .granulatopsiShicongruens,sedaqualoricaovataefrontevisa,obovataelaterevisa,…  相似文献   

19.
科氏杜氏藻是一种泥生或附沙生硅藻。该文对最近刚确立的一个硅藻属——杜氏藻属进行了介绍,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019年4月20日采自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氏杜氏藻标本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标本具有以下主要形态特征:(1)壳面椭圆披针形。(2)中央区为蝴蝶结形,没有延伸至壳缘。(3)线纹在壳面大部分区域呈辐射状排列,在两端近平行排列,中部线纹密度20~22条/10μm。(4)孔纹圆形或近圆形,在内壳面被圆顶状的孔膜覆盖。(5)在壳面两端存在假隔片。该文调查采集的科氏杜氏藻种群的形态特征与模式种群相吻合,该属在中国是首次报道,为中国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20.
最近,美国哈佛药学院的Ford发现同源异形盒(homeobox)基因在细胞周期、发育以及癌症发展中起着重要的链接作用[1]同源异形盒基因是与细胞正常分化、发育相关的转录因子,最初作为果蝇同源异形突变中的重要座位而得名。此后,陆续有170多个同源异形盒基因在各类物种中被发现。同源异形盒基因的共同点是具有183个核苷酸长度的同源区,编码61个氨基酸。同源异形盒基因同源区表达蛋白通过其DNA结合活性及其下游基因转录活性发挥作用。Lawrence等[2]推测哺乳动物同源异形盒表达蛋白的作用目标为编码细胞外层蛋白质的基因,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