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菰属Zizania L.植物的分支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守良  徐克学 《植物研究》1994,14(4):385-394
本文应用分支分类学中的最大同步法对全世界菰属Zizania L.及其有关属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种系发生后所得出的分支树谱图上明显表示出法洛斯属Pharus Br.不应该与菰属、稻属Oryza L.等同位在稻族Oryzeae内,而应另立法洛斯族Phareae.菰属在稻族中独立出较进化的一支,当今称为菰亚族Zizaniinae.在菰属内全世界有4种.2亚种,其演化关系为菰Z.latifolia是最原始,由它分别向得克萨斯菰Z.texana及水生菰Z.aquatica演化,再由水生菰演化至沼生菰Z.palustris。  相似文献   

2.
菰属系统与演化研究——孕花外稃表皮微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璞  陈守良  钟文怡   《广西植物》1990,10(2):107-114+179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禾本科菰属及其有关9属14种3变种1变型的孕花外稃顶端及其芒基部的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基本符合E.E.Terrell与W.P.Wergin的研究报道,但我们不仅种类收集齐全而且增加研究了与菰属有关的属种,及菰属下的一些变种及混淆种,更有利于探讨菰属的系统位置及其演化关系。菰属以其稻型的双胞微毛与硅质体应隶属于稻族。又根据它们所具硅质体形状及硅质乳突的数量,除揭示它为单性花一支与稻属、假稻属、水禾属等两性花一支在稻族中存在平行演化现象外,也揭示了在菰属中共有4种、2亚种,其中以菰最为原始。  相似文献   

3.
菰属系统与演化研究——外部形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守良 《植物研究》1991,11(2):59-73
本文研究菰属Zizania L.及其有关属、种的外部形态后,揭示出菰属应在禾本科Gramineaee稻族Oryzeae中独立成菰亚族Zizaniinae。其与水稻属Oryza L.或拟菰属Zizaniopsis Doel&Aschers。在远古时代都可能起源于一个现已灭迹的共同祖先,而后平行向前演化。  相似文献   

4.
菰属叶片表皮微形态以其具有稻型的硅质体,指状的双胞微毛,三角形的副卫细胞,应位在禾本科(Gramineae)稻族(Oryzeae)内,但因其硅质体不整齐排列于脉上,而且有时呈现十字形或浅节结形,双胞微毛的顶细胞较粗壮等独特性状,结合染色体2n=2x=30,34,而区别于稻族中其他各属(x=12),且其所具竹亚科(Bambusoideae)的胚型(F+PP)在稻族中也鲜有,故应在稻族中独立成菰亚族(subtribe Zizaniinae).其属下种间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大都吻合孢粉、外稃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揭示菰属在全世界有4种,2亚种.  相似文献   

5.
菰属系统与演化研究--叶片表皮微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菰属叶片表皮微形态以其具有稻型的硅质体,指状的双胞微毛,三角形的副卫细胞,应位在禾本科(Gramineae)稻族(Oryzeae)内,但因其硅质体不整齐排列于脉上,而且有时呈现十字形或浅节结形,双胞微毛的顶细胞较粗壮等独特性状,结合染色体2n=2x=30,34,而区别于稻族中其他各属(x=12),且其所具竹亚科(Bambusoideae)的胚型(F+PP)在稻族中也鲜有,故应在稻族中独立成菰亚族(subtribeZizaniinae)。其属下种间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大都吻合孢粉、外稃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揭示菰属在全世界有4种,2亚种。  相似文献   

6.
菰属系统与演化研究—全草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福生  何树兰 《植物研究》1993,13(4):399-403
本文首次报导了菰属Zizania L.及其有关属,共5属7种的全草化学成分。分别采用直流氩等离子火焰光谱发射仪测定了全草22种常,微量元素;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测定了全草的粗蛋白质及全氮;干灰化法测定了全草的灰分;酸-洗涤剂法测定了全草的粗。作者认为菰属的在水稻族中独立成菰亚族,其中所含的4种都是独立存在的;菰属的经济价值较高,尤其菰Z.latifolia的综合利用价值更是该属中最高的一种,值得推  相似文献   

7.
茭白和茭笋,与水稻同属稻族,但隶属于菰属或茭白属(Zizania),美洲常把菰属植物称之为“野稻”或“水生稻”。在菰属植物中,大家最熟悉的是原产于东亚的落花茭白(Z.caduciflora),其因真菌寄生而膨大的嫩茎可供蔬食,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或野生。北美水茭白(Z.aquatica,=宽叶茭白Z.latifolia)和得克  相似文献   

8.
中国菰(Zizania latifolia(Griseb.)Turcz.ex Stapf)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稻亚科稻族菰属挺水植物。研究表明,菰具有现代水稻栽培品种所需要的许多优良性状,在生态治理方面表现出应用潜力;菰米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稻米,且兼具保健功效。菰的这些特性使其在水稻种质改良、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治理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方面表现出诱人的前景。近年来,菰属植物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涉及菰的起源进化、菰的经济价值、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菰遗传多样性分析、菰组学及育种应用等五方面。因文献报道的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目前未见详尽的有关该物种研究进展的专门论述。本文从上述5个方面进行总结,促进对菰的了解,为这种重要野生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借鉴,进而加速该物种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栎属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我国栎属Quercus 30多种花粉进行比较深入的研 究,试图通过花粉形态的研究为栎属的植物分类和化石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毛冠菊属的花粉形态和结构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产菊科特有属的花粉形态和结构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观察和研究。该属的花粉可以分为圆球形、扁球形和长球形三种类型。种之间的花粉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小、形状和外壁纺饰的细微变化等方面。与紫菀族、竿里光旋和旋覆共族三个族的代表种的花粉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其它生物演化证据,可得取以下结论:(1)支持and-Mazzetti的分类意见,毽炙属应归于紫族中;(2)毛冠菊属的花粉可划分为圆球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对中国锦葵科15属22种、2变种、2变型及外类群椴树科华椴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与比较分析,其中7属9种、2变种、2变型植物的花粉为首次光学显微镜观察报道,8属10种、1变种、2变型植物的花粉为首次扫描电镜观察报道,为该科植物的科下分类阶元(族、亚族、属)的划分及其演化关系的探讨提供花粉形态学依据。结果显示:(1)中国锦葵科15属植物的花粉粒均较大,圆球形,直径约54.4~211.5 μm,表面具刺状纹饰,具散孔或孔沟;其演化趋势为从中等大小、3孔沟、具基部膨大的短尖刺的花粉向体积增大、多散孔、具基部平的长刺(有时具二型刺)的花粉演化。(2)锦葵科花粉的形态特征在科、族、亚族和属的划分上有较大的分类学意义,从花粉形态特征角度支持将锦葵科植物划分为4个族。翅果麻属和木槿族成员曾被放入木棉科中,但本研究表明翅果麻属和木槿族的花粉形态符合锦葵科的特征而与木棉科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认为宜将这2类群归于锦葵科,并将翅果麻属放到木槿族中。(3)花粉学证据支持棉族和锦葵族具较紧密的亲缘关系,锦葵族中的苘麻亚族可能是该科最原始的类群,梵天花族可能比木槿族更进化。  相似文献   

12.
铃兰族(广义)花粉形态与叶表皮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对铃兰族(广义)7个属分别作了花粉(17种)扫描电镜观察和叶表皮(12种)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可分为8个类型。在狭义的铃兰族的4个属内,花粉全为远极单槽,舟状。它们的外壁除夏须草属外,都具细孔。夏须草属的花粉外壁则为细皱。 Hutchinson(1934)的蜘蛛抱蛋族花粉形态变异很大,其中开口箭属和万年青属的花粉为远极单槽,舟形,外壁具穿孔或网纹,而蜘蛛抱蛋属的花粉则为球状,无萌发孔。其间的显著差异支持Nakai为前两个属建立万年青族(Rohdeae)。表1归纳了7个属的花粉形态;图1是我们对铃兰族(广义)花粉形态演化的见解。叶表皮观察表明,气孔器为无规则型,上表皮角质层主要为条纹加厚,或均匀加厚,而铃兰属的角质层秕糠状加厚。7个属的叶表皮特征归纳于表2。  相似文献   

13.
稻族的系统发育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族Oryzeae是禾本科Poaceae中包含多种经济植物的重要类群, 现有大约12个属, 广布全球的热带和温带地区。由于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在理论研究上的代表性, 稻属Oryza及其近缘属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虽然形态学和初步的分子证据表明稻族是一个单系类群, 但稻族内各属的分类处理和属间系统发育关系以及稻族的起源、地理分布式样和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稻族系统学研究的历史, 包括稻族的建立及其在禾本科中的系统位置、稻族的族下划分、稻族各属的界定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稻族是单系类群, 可分为两个主要分支, 相当于传统的两个亚族(Zizaniinae和Oryzinae), 但稻族单性花小穗是多次起源的, 不宜作为划分亚族的依据; 一些单型属(Hydrochloa、Porteresia和Prosphytochloa)的建立得不到分子证据的支持; 根据分子钟原理估计稻族两个主要分支(亚族)的分歧时间在大约2000万年前, 而稻属和近缘属假稻属Leersia的分歧时间为1400万年; 稻属内主要类群的分歧时间在900万年前左右。此外, 本文还对稻族的生物地理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对稻族系统发育和进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紫草亚科附地菜族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以珍 《植物研究》1984,4(3):69-81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观察了附地菜族5个属26种植物花粉形态。五属是附地菜属、车前紫草属、滨紫草属、山茄子属和皿果草属。观察证明属间花粉形态有明显的差异。花粉资料为族内属的划分和皿果草属的建立提出了花粉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紫草科紫草亚科琉璃草族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中国紫草科Boraginaceae 紫草亚科Boraginoideae琉璃草族Trib.Cynoglosseae 7属16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其中5种的花粉外壁超微结构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该族花粉为茧形,少数为近长球形、长球形或卵球形;体积很小,大小为7~15.7μm×3.5~13.9μm,P/E=1.6~2.02;三孔沟和三假沟相间排列;除斑种草属Bothriospermum Bge.外,均有赤道环带;外壁常光滑,两极具或不具穿孔,少数具小瘤状纹饰;外壁较薄,包括外壁外层和外壁内层,外壁外层又由完全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组成。以上表明该族花粉有很多共同特征,但属之间还是有区别。文中作了花粉分属检索表。在该族中,斑种草属的花粉没有赤道环带,表明它是比较原始的类群。它和齿缘草族的花粉更相似,因此把它放在齿缘草族Trib.Eritrichieae比放在琉璃草族似乎更合适。长蕊琉璃草属SolenanthusLedeb.由于花粉卵球形、亚等极,可认为是琉璃草族中最进化的属。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对国产茄科天仙子亚族6个属、12种植物的花粉,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 透射电镜观察了它们外壁雕纹、萌发孔的类型以及外壁层次的结构。 本亚族花粉以无萌发孔 和三孔沟类型为主,其次为三沟和拟沟类型。根据花粉资料,表明花粉形态特征对于论证该亚族内属的界限和属间系统发育的关系,可以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国产杜英科3属28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对其中15种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观察结果表明杜英科花粉属于小型花粉,3孔沟,沟达极区,内孔横长,在光学显微镜下外壁光滑,外壁内外层分层不明显,两层近相等,3属很难区分;在扫描电镜下,杜英属花粉外壁纹饰分为颗粒状、皱网状和穴状或穴网状三种类型,猴欢喜属花粉外壁纹饰仅有皱网状一种类型,两届难以区别;而文丁果届具有明显的网状纹饰,与另外两属有明显区别。在本科中花粉演化趋势之一可能是向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在花粉形态上与椴树科区别明显,支持将杜共科作为独立的科。同时,花粉形态特征还显示了与大风子科、红树科等的部分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从花粉形态特征试论壳斗科的系统分类及其演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通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中国壳斗科,包括三个亚科、6属、10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做了较全面的研究,认为壳斗科植物花粉分为四个类型,分别归于三个亚科。根据花粉形态特征笔者支持将Cyclobalanopsis作为 Quercus的亚属处理,并对三棱栎的分类位置及壳斗科各属的亲缘关系及演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须芒草族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光学显微镜下和扫描电镜下对禾本科须芒草族(Andropogoneae)中分隶于8个亚族34个属的36种植物的花粉进行形态面容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本族植物花粉形态较为一致,花粉近形或扁球形,单萌发孔,孔,周围加厚,具盖,外壁表面散布有颗粒。这表明其是一个自然类群。总体来讲,芬烨大的演化分异,只是表面纹饰的和芬烨大小有一;定的差异。纹饰可分为三种类型粗糙型,不明显疠状突起才明显疠状突起型。花粉开矿  相似文献   

20.
唐亚   《广西植物》1992,12(1):8-14
翅子树属传统上均作为梧桐科山芝麻族的成员,但也有少数人将它归到Dombeyeae族中。本文根据对翅子树属的外部形态及花粉形态特征的研究,并结合其解剖、染色体和胚胎发育的资料,对翅子树属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翅子树属与山芝麻族在外部形态上比较接近,但在解剖、花粉形态和染色体基数等特征上则差异显著;与Dombeyeae族在花粉形态上一致,但在外部形态(花结构)、染色体基数和瓦形细胞等特征方面则明显不同,反映了翅子树属在这两个族之间的过渡状态,不宜作为任何一族的成员,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族存在,其在梧桐科中的位置在Dombeyeae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