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改良包埋操作细节,以期提升包埋质量。方法 比较采用不同包埋模具温度、不同第一次注蜡量、冷台添加水与否、不同加盖包埋底盒方式、不同二次注蜡角度在组织包埋合格率、撬出蜡块甲级率、HE切片组织结构完整性、细胞显示效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的差异。结果 通过预热包埋模具至70℃、减少第一次注蜡量、在冷台上加入少量的水、待模具侧壁的石蜡稍凝固后再加盖包埋底盒、二次注蜡时将包埋模具连同包埋盒倾斜10°~25°等条件可显著提高包埋合格率、蜡块质量甲级率、切片组织结构完整性、细胞显示效果和免疫组化染色优良率。结论 通过在包埋过程中延缓或加速石蜡凝固,控制注蜡量、调整注蜡角度等可显著提升包埋质量。  相似文献   

2.
膜材与制备过程对血红蛋白微胶囊粒径和包埋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PELA)为膜材用复乳溶剂扩散法制备了包含牛血红蛋白(BHb)的微胶囊,微胶囊中BHb的P50和Hill系数分别为3 466 Pa和2.4左右,接近于天然BHb的生物活性。研究发现膜材种类对BHb微胶囊包埋率和粒径的影响最大,使用MPEG2000为亲水性嵌段的PELA共聚物时,包埋率最高,达到90%以上,粒径为3~5 μm左右;随着膜材浓度的增大,微胶囊包埋率和粒径均增加;随着外水相NaCl浓度的增大,微胶囊包埋率升高、粒径减小;随着外水相稳定剂PVA浓度的增大,微胶囊粒径减小,包埋率先升高后降低,在较低浓度下(10 g/L、20 g/L)包埋率较高;初乳化搅拌速率的增大,有利于包埋率的提高,但对粒径影响不大;复乳化搅拌速率的影响较复杂,当复乳液体积较大时,复乳化搅拌速率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当固定膜材和初乳化搅拌速率时,包埋率和粒径之间存在着类似抛物线的关系,包埋率随着粒径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10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FFPET)作为疑难检材,将其制成蜡膜,分别以二甲苯-Chelex100法、脱蜡液-Chelex100法、脱蜡液-Vazyme FastPure FFPE DNA Isolation试剂盒(简称FP试剂盒)、脱蜡液-北京天根石蜡包埋组织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法(简称天根试剂盒)提取DNA,进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浓度、纯度)及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型检测(23个常染色体),通过比较分析FFPET在4种不同提取方法中的提取质量、STR分型质量和检出率,从而寻求一种高效简便、经济实用、方便快捷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应用4种方法提取的石蜡包埋组织蜡膜D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后显示,应用2种Chelex100法提取的DNA浓度高于2款试剂盒,试剂盒提取的DNA的纯度优于另外2种方法,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P试剂盒提取DNA的平均浓度和纯度均优于天根试剂盒,无显著性差异(P>0.05);STR分型普遍存在不同基因座和同一基因座不同等位基因之间的扩增不均衡,呈现前高后低状态;STR平均检出率为FP试剂...  相似文献   

4.
从石蜡包埋和甲醛浸泡组织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从石蜡包埋组织中高质量的提取DNA从而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方面的科研工作,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二甲苯或水浴法对2块胃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脱蜡,并提取、纯化了DNA,进行PCR扩增,获得了成功。另外对用甲醛浸泡的组织其DNA的受损程度与上述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不同耕作方法对水稻生长和土壤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1998-1999年在华南双季稻田研究了不同耕作方法水稻生长和土壤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抛秧条件下,免耗水稻分蘖数,有效穗数和实粒数减少,水稻产量比传统耕降低13.4%,经济效益减少10.9%,免耕土壤容重和硬度增大,癖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有效P,K降低,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减少,而土壤细菌数量增加,酶活性增强,轻耕和传统耕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相似,但轻耕水稻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较高,水稻产量比传统耕增加2.1%,轻耕降低了耕作成本,经济效益比传统耕作提高11.0%。  相似文献   

6.
郭涛  张思兰 《生态学报》2017,37(10):3553-3560
植株残体降解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磷素的有效性,为探讨不同磷浓度植株残体降解对紫色土磷分级体系的影响,结合31P核磁共振分析技术,选取了3种磷浓度不同的植物残体与两种紫色土进行室内模拟培养试验,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1)添加植株残体显著增强了紫色土呼吸强度,且紫色土分级体系中的活性磷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2)31P-NMR分析结果得知,植株残体的正磷酸盐、磷酸单酯占浓缩液全磷比例的90%以上,高磷植株的正磷酸盐和磷酸单酯含量显著高于中磷和低磷植株,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变化与植株残体的正磷酸盐和磷酸单酯含量有关;(3)紫色土分级体系中的活性磷在0 d含量最高,随着培养周期的延长,土壤磷素有效性会出现降低的趋势;酸性紫色土的累积呼吸强度、分级体系中活性磷(Resin-P、Na HCO3-Pt)所占比例均高于中性紫色土,与土壤钙含量有关。综上所述,植株残体的磷浓度越高,更有利于提高土壤磷素的有效性,本研究结果为农业生产中秸秆还田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唐立娜  黄聚聪  代力民 《生态学报》2011,31(12):3531-3536
针对以辽东山区森林生态类型划分的需求,探讨了所需DEM数据的最低精度要求,通过对比试验和Kappa检验,得到1:10000比例尺DEM是划分辽东山区森林生态类型的较佳数据源。通过实践工作和对比试验研究,本文总结了针对ELT划分的需求,进行地形图扫描矢量化生成DEM数据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等高线矢量化中纠错的有效方法,采用TOPOGRID命令生成了更符合客观地形状况的DEM数据,解决了生态分类系统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该技术方法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培养方法对木槿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不同培养方法对木槿 (Hibiscussyr iacus)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种子采自本校校园 ,原生质体分离按朱启忠[1] 和Nomura[2 ] 的方法。培养方法有 :(1)液体浅层 (培养皿中加入 3ml培养液 ) ;(2 )固液双层 (固体层用 0 .4 %的琼脂及 0 .3%琼脂糖  相似文献   

9.
延期药是由氧化剂、可燃剂、缓燃剂和粘合剂的混合物。因而影响延期药延期时间和延期精度的首要因素是延期药中各成分的配比[1]。所以必须通过计算,结合实际实验数据,才能确定较佳的配比。  相似文献   

10.
不同贮藏条件和发芽方法对羊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贮藏条件(温度、水分和贮藏介质)和发芽方法(发芽床种类×播种方法)是影响羊草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研究了4种贮藏条件(4 ℃低温干贮、自然室温干贮和非盐碱土低温湿贮、盐碱土低温湿贮)、3种发芽床(滤纸、非盐碱土与盐碱土)和2种播种方法(表面与内部播种)对羊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室温干贮相比,低温干贮可以提高羊草种子的发芽速率和整齐度,但对最终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盐碱土低温湿贮显著降低羊草种子发芽率(28.8%);非盐碱土低温湿贮可显著提高羊草种子的发芽率(73.7%).6种组合发芽方法的发芽率大小和顺序依次为:非盐碱土表发芽法(89.3%)>纸间发芽法(68.0%)>纸上发芽法(64.0%)>非盐碱土内发芽法(61.3%)>盐碱土表发芽法(25.6%)>盐碱土内发芽法(6.0%).  相似文献   

11.
吕沁风  吴忠华  郑伟  徐琦  孟军  李禾 《生物磁学》2011,(3):493-496,501
目的:研究不同的加热方式对嗜肺军团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法的影响方法:用已知的13株嗜肺军团菌样本,采用空气浴、水浴和PCR仪同时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观察沉淀反应、荧光反应以及产物电泳结果。结果:水浴和PCR仪加热LAMP反应的沉淀产物较多,荧光反应较强,电泳检测结果较为明显。空气浴的3种检测结果均较弱。结论:采用水浴和PCR仪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的效果较好,从仪器设备的成本及实验条件考虑,采用水浴是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首选的加热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的加热方式对嗜肺军团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法的影响方法:用已知的13株嗜肺军团菌样本,采用空气浴、水浴和PCR仪同时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观察沉淀反应、荧光反应以及产物电泳结果。结果:水浴和PCR仪加热LAMP反应的沉淀产物较多,荧光反应较强,电泳检测结果较为明显。空气浴的3种检测结果均较弱。结论:采用水浴和PCR仪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的效果较好,从仪器设备的成本及实验条件考虑,采用水浴是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首选的加热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加热条件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乐苏 《生态科学》2006,25(5):459-461
容量法是土壤有机质测定中普遍使用的方法。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和多年的实践,对容量法GB1999加热氧化控制条件进行改进,摸索出两种比较理想的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烘箱加热和消化炉加热法。经检验,两种方法的结果准确可靠,相对误差都小于1.4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73%,而且这两种方法测定速度快,操作简便,优于传统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花生DNA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旨在筛选优化花生DNA提取方法。方法:采用SDS法、改进SDS法;CTAB法、改进CTAB法四种方法对花生叶DNA进行提取,并从电泳结果、纯度、得率、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从而确定花生DNA提取适用流程;结果:CTAB法DNA平均得率为55.0μg/g.Fw,略小于SDS的60.3,但其A260/A280平均值为1.81,比SDS的1.55更接近标准要求。结论:综合考虑CTAB法是提取花生DNA的最佳方法,可提取到较高质量的DNA,符合分子检测要求;虽然改良CTAB法也相对好于SDS法,但由于步骤增加反而加剧DNA降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分析对休克病人实施不同的麻醉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休克患者46例,选择性的实施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处理。比较患者麻醉前后各项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麻醉术后,有43例患者表现为正常;2例因大出血抢救无效而死亡;1例因多器官功能发生衰竭而死亡;术中未发生因麻醉不当而导致的患者死亡。术后生命体征正常的患者明显高于死亡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之后各项指标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休克病人采取合适的麻醉方式,可以有效的辅助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基因组DNA的提取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基础,提取的DNA的纯度、浓度及结构的完整性是进行基因工程各项研究的前提条件.本文用SDS法、CTAB法和饱和Nac1法等3种方法分别对75%乙醇浸泡、无水乙醇浸泡、-20℃冷冻及新鲜蜘蛛标本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并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使用SDS法提取-20℃冷冻保藏的蜘蛛标本基因组DNA,可以达到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全血过滤方法用于去白细胞血液制备的效果。方法:采用两种全血过滤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法,将采集后全血混匀后直接与白细胞滤器连接直接过滤;实验组采用湿润滤盘法,血液采集完成混匀后静置,先用上层血清10~20 m L湿润滤盘,再混匀与白细胞滤器连接后进行过滤。比较两组制备方法所用的过滤时间、血液回收率、过滤前后血液指标情况及24小时内溶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全血过滤方法过滤前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过滤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液回收率高于对照组,且24小时内溶血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法与湿润滤盘法均能达到去白细胞血液标准,但湿润滤盘法较常规法能有效的降低过滤时间、增加血液回收率,减少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因溶血造成的血液不合格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Three analogue- and two microprocessor-based methods for estimatingleaf area were compared for accuracy, variability and speed,on 200 leaf templates of known area and contrasting shape (bipinnatifid,ensiform, elliptic and triangular). The data were analyzed intwo blocks for each shape;  相似文献   

19.
mRNA差异显示技术中特异条带回收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简化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中特异条带的回收方法。方法:用单个小鼠早期发育的胚胎构建mRNA差异显示技术,用一步法和煮沸法分别从银染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差异显示的特异条带,并进行再扩增、回收、克隆及酶切鉴定。结果:两种不同的回收方法经过mRNA差异显示技术程序环节,证明其具有相同的实验效果。结论:应用简化的一步法和煮沸法对单胚构建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中的特异条带进行回收,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Here we provide the first assessment of the accuracy of lightweight satellite transmitters (<80 g) under actual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rgos system in southern Europe. To estimate transmitter accuracy we used transmitters equipped with a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nd compared the location estimates provided by Argos with the estimates provided by the GPS. Using the 68th percentile to define the accuracy of locations estimates, observed accuracy was 4 km for Location Class (LC) 1, 15 km for LC 0, 20 km for LC A, and 59 km for LC B, which is in line with estimates reported by other authors. Yet, the error of the remaining 32% of the data ranged between 4 km and 11 km, 15 km and 217 km, 20 km and 145 km, and 59 km and 493 km,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using the 68th percentile to estimate accuracies might give misleading confidence on the accuracy of location estimates. Using the 90th percentile is probably more appropriate. Less than 10% of the locations we obtained corresponded to the more accurate LCs (3, 2, and 1), with Argos failing to provide a position estimate in 45% of the attempts. The low number of high-quality location estimates is likely a consequence of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reported for our study area, rather than a defect of the Platform Transmitter Terminals (PTTs), which under good conditions of signal reception seem to be as reliable as heavier ones. The recent advent of lightweight GPS transmitters overrides most of these problems. Yet, whereas the smallest Argos-GPS PTTs weigh 30 g, which restricts their use to animals weighting > 1,000 g, conventional PTTs can be as small as 9.5 g, allowing their use with animals weighting 250-30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