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阿泰宁治疗冷凉、喝酒性腹泻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阿泰宁(酪酸梭菌CGMCC0313.1制剂)治疗冷凉、喝酒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受凉、吃凉食和喝酒后就腹泻的患者,口服阿泰宁胶囊,一次3粒,一天2~3次,疗程14~60d。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服药情况,治疗结束后评价药物的疗效。结果35例冷凉、喝酒性腹泻患者治疗后腹泻、腹痛和腹部不适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P〈0.01或P〈0.001);治愈率为97.14%(34/35),总有效率为100%(35/35),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结论阿泰宁治疗冷凉、喝酒性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对儿童腹泻血浆血管活性肽(VIP)、神经肽Y(NPY)及肠黏膜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24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浆VIP、5-HT和NPY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性状变稠、腹泻次数正常、腹泻停止、腹痛停止、大便镜检正常时间、大便细菌培养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VIP、5-HT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NPY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VIP、肠黏膜5-H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NP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能显著降低VIP及5-HT水平,促进NPY生成,从而有效改善腹泻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治疗幼儿腹泻的牛奶研制成功阿根廷科学家经过10年多的努力,最近研制出能治疗幼儿腹泻和预防儿童骨质疏松、增强儿童免疫力的新型牛奶。腹泻是世界上幼儿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迄今为止尚没有治疗这一疾病的特效药,而只能以预防为主。儿童缺钙而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影响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肺炎、支气管炎应用抗生素相关腹泻疗效。方法:选择抗生素相关腹泻125例,治疗组(儿泻停+口服乳杆菌)64例和对照组(蒙脱石+口服乳杆菌)61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泻停颗粒治疗抗生素相关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所致腹泻小鼠肠道乳糖酶活性的影响,从肠道功能酶角度阐释七味白术散治疗抗生素所致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组、自愈组和治疗组。采用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混合抗生素制备腹泻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自愈组和正常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治疗组灌胃七味白术散,治疗4d。无菌条件下采集治疗前后各组小鼠肠道前、中、后段黏膜,使用ONPG法测定样品中乳糖酶活性。结果抗生素所致腹泻模型小鼠肠道黏膜乳糖酶活性降低,七味白术散治疗4d后,治疗组小鼠腹泻症状消失,肠道黏膜乳糖酶活性恢复且提高。结论抗生素可引起小鼠腹泻及肠道乳糖酶活性下降,七味白术散可促进腹泻小鼠肠道黏膜乳糖酶活性恢复而治疗腹泻。  相似文献   

6.
复方双歧杆菌豆奶治疗小儿腹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饮用复方双歧杆菌豆奶治疗小儿腹泻30例,与对照组常规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提示,用复方双歧杆菌豆奶治疗小儿腹泻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有效率97%,平均疗程2.7天;而常规治疗组有效率63%.平均疗程4.9天,表明复方双歧杆菌豆奶治疗小儿腹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疗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丽珠肠乐治疗30例老年腹泻患者。腹泻老年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均回升,CD4升高显著(P<0.01),CD3相对升高(P<0.05),CD4/CD8比值回升到正常水平(P<0.01);血清SOD活性亦升高到正常水平(P<0.01),血清LPO含量明显减低(P<0.05);粪便中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1),B/E比值也随之升高(P<0.01),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数量明显减少(P<0.01和0.05).结果提示,丽珠肠乐对老年腹泻患者具有明显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LPO含量,扶植肠道厌氧菌群生长,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肠杆菌科细菌、霍乱弧菌、难辨梭菌、幽门螺杆菌和原虫等病原体感染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布拉酵母作为一种益生菌,通过抗微生物、免疫调节、肠道屏障、增加肠道营养等方面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该酵母用于治疗肠杆菌科细菌、霍乱弧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能显著降低腹泻频率,缩短腹泻时间;而作为辅助药物联合抗生素治疗难辨梭菌、幽门螺杆菌和原虫等顽固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具有提高根除率、减少副作用、降低复发率的作用.本研究综述了布拉酵母对若干腹泻病原体的防治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金双歧、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与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腹泻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儿采用茵栀黄5 m L口服,2次/d,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试验组40例患儿采用金双歧0.5 g口服,2次/d,茵栀黄5 m L口服,2次/d,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结果两组患儿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腹泻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双歧、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显著,腹泻不良反应发生少。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成人结肠炎引起的腹泻及使用普乐拜尔治疗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岁以上年龄组腹泻、排便次数的临床体症均高于50岁以下年龄组。从总体看,高年龄组腹泻、排便次数均高于总体水平,而低年龄组则与高年龄相反。50岁以上年龄组腹泻人数为112人,每日排便在两次以上者占89.3%,而50岁以下年龄组腹泻人数为142人,每日排便在两次以上者占79%,明显低于50岁以上年龄组。从病史上看,病史大于8年组腹泻率明显高于病史在7年以下的两组,排便次数与2—7年组相似,明显高于病史2年以下组,腹泻率2—7年组与小于2年以下组异常无显著性。从年龄分组服用普乐拜尔疗效看,20一50岁组与50岁以上组服用普乐拜尔一周后腹泻改善不明显,服用两周腹泻明显好转,四周腹泻恢复效果最佳。而20一50岁年龄组各服药后各时间段的好转率均高于50岁以上年龄组。从病程来看,各组服用普乐拜尔两周腹泻改善明显,四周腹泻恢复率达到较高水平。而2年以下组服药后各时间段的腹泻好转率均高于2—7年组和8年以上组。324例结肠炎患者有腹泻症状的255人,占78.7%,服用普乐拜尔治疗总有效率为91.4%。  相似文献   

11.
益生菌对婴幼儿肺炎并发腹泻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婴幼儿肺炎并发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6 5例婴幼儿肺炎并发腹泻患儿,使用益生菌+黏膜保护剂(治疗组4 9例)及单用黏膜保护剂(对照组16例)对腹泻的治疗效果。所有患儿均行大便常规及轮状病毒检测,大便常规正常,轮状病毒阴性。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在肺炎出现腹泻时间、腹泻后开始治疗时间及重型腹泻所占比例上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治疗组有效率为9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 %。结论 益生菌联合黏膜保护剂治疗婴幼儿肺炎并发腹泻,疗效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徐文娇  方钰文  丁双阳  朱奎 《微生物学报》2020,60(10):2122-2135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体微生物,在预防、治疗和修复宠物细菌性腹泻等疾病中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抗菌药在治疗宠物细菌性腹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细菌耐药性加剧,严重降低了抗菌药的治疗效果。益生菌治疗细菌性腹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宠物腹泻的致病菌种类、腹泻特征及防治现状,同时对改善宠物胃肠道疾病相关的益生菌种类、筛选条件、作用机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蛇志》2015,(4)
目的总结小儿腹泻治疗经验。方法对40例腹泻患儿应用蒙脱石散联合小儿腹泻宁治疗,并与应用蒙脱石散治疗的40例对照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小儿腹泻宁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症的效果明显、安全,小儿易于接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病儿身体健康。近年来国内外正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获得良好疗效。我院儿科门诊于1995年6月~1995年12月夏、秋、冬季,应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的普通型腹泻患儿66例,感染性腹泻20例,非感染性腹泻6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5岁,治疗总有效率91%。说明该药服用安全,无任何副作用,是控制小儿腹泻缩短腹泻病程的理想微生态乳酸菌健肠剂。  相似文献   

15.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与儿童感染性腹泻在发病率、严重程度、预后等方面有所不同,其治疗以补液、止泻为主,必要时使用抗微生物药物。近年来,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在补液治疗和益生菌、新止泻药物应用等方面更新了一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在进一步确保现有药物安全性的同时促进了腹泻治疗思路与手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有腹泻的临床检验特点。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患有支原体肺炎的小儿患者470例,对这些患者而用药前后的腹泻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其与发病年龄以及用药等的病因学检测结果。结果:低龄组患儿中发生腹泻的例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儿,且用药后的腹泻例数均明显高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小儿发生支原体肺炎的感染易引发患儿出现腹泻的情况,且患儿的年龄越小,并发腹泻的可能性越大,临床上应该在对这类疾病的诊治中重视引发的腹泻的观察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对肝硬化腹水伴腹泻患者腹水白细胞计数的影响及对腹泻的治疗效果,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为益生菌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3例肝硬化腹水同时伴有腹泻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2).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治疗,疗程为14 d.治疗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腹水白细胞计数变化及腹泻好转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腹水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腹水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相比,治疗组腹水白细胞计数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腹泻缓解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更能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腹水白细胞计数,更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腹泻症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由于因抗生素治疗而引起的一种常见副作用,约有30%~50%的病人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治疗停止后的2个月发生过腹泻[1].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能引起腹泻,特别是抗厌氧菌类药物,氨苄西林,氨苄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类和克林霉素等是引起腹泻的常见药物.AAD发生的频率及其严重性,除与使用的抗生素种类有关外,与肠道感染的病原体和宿主的免疫抵抗力亦有关[2].  相似文献   

19.
丽珠肠乐治疗慢性腹泻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丽珠肠乐治疗肝硬化腹泻、肝癌腹泻及其它慢性腹泻共15例,有效率93%。  相似文献   

20.
中药五皮散联合庆大霉素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五皮散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用五皮散联合庆大霉素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120例,对照组单用庆大霉素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112例,观察疗效.结果:五皮散对急性感染性腹泻具有显著治疗效果.结论:中药五皮散可作为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一线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