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人类探索生物电现象已有很长的历史。本世纪初,Bernstein 就提出了生物电产生的膜学说。五十年代 Hodgkin 和 Huxley 等人成功地用电压钳法对枪乌贼大轴突作了一系列实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有名的 Hodgkin—Huxley 模型。从此离子通道这一名词在文献中经常出现。膜电流就是流经离子通道的离子流。离子通道是一个穿膜蛋白,其中心有一个亲水的孔道,离了就是通过这些水孔道进出细胞的。细胞的各种功能,包括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效应器的活动、腺体的分泌等等都是与细胞的电活动有关,是离子通道活动的结果。不  相似文献   

2.
生物电的产生、兴奋的传导、兴奋的传递是神经调节过程的关键生命活动。在"神经调节"一节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物理学、化学、数学基础知识,对反射活动发生时神经细胞生命活动的本质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3.
以生物电科学探究的发展历程为依据,通过分析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测定方法,揭示了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区别,并针对动作电位的概念和测定方法的误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听觉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以耳廓反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耳蜗生物电和耳蜗铺片组织学检测为指标,观察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豚鼠庆大霉素耳毒性的防治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能减轻庆大霉素对耳蜗及听神经的损害,具有保护听觉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桂萍  孙春龄 《生物学通报》1994,29(3):14-14,21
神经调制与神经激素通讯刘桂萍,孙春龄(吉林省白城师专生物学系137000)大约50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神经元之间以突触相互联系,发生在突触处的信息传递是由一组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完成的化学传递过程。后来,人们不仅认识到化学传递过程伴有生物电效应,而...  相似文献   

6.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机体自身产生了针对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蛋白质的抗体,造成神经冲动的传递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肌肉无力、易疲劳的现象。根据血清中产生的抗体和临床表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可分为不同的亚类,其发病机制受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本综述系统地总结了重症肌无力的亚组分类及最新的相关遗传学研究基础,重点论述了该病的易感基因、家族性重症肌无力及重症肌无力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从而为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肌电信号是产生肌力的生物电信号来源,反映了神经-肌肉系统在进行随意性和非随意性活动时的生物电变化情况,它与神经肌肉活动密切相关.伴随着肌电信号特征分析方法的日臻完善,蕴含在信号内的神经、肌肉信息,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掌握,并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体育科学、医学工程学以及基础研究等诸多领域.因而肌电信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现本文主要针对肌电信号的特征分析方法(时域分析、频谱分析、时频分析等方法)以及肌电信号相关领域的应用情况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水稻幼苗寒害产生的生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导性冷失活是V型ATPase的一种共同特性。用荧光光谱技术以水稻液泡膜H^+-ATPase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水稻幼苗冷失活现象的机制。研究表明,能引起较大程度冷失活现象的物质,在往往先对膜脂有序性产生影响,通过对多种阳离子、阴离子、离子螯合剂导致冷失活能力和导致膜脂有序性变化能力间的比较,都能说明这一点,可以认为膜脂状态变化是冷失少机制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植物早期寒害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有髓鞘神经纤维冲动传导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电压箝位法大量实验结果的基础上,Hodgkin 和 Huxley 提出了乌贼大神经可兴奋膜的数学模型。此后,很多工作表明这个模型能够模拟无髓鞘神经的兴奋与传导。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Fitzhugh 结合有髓鞘神经纤维的电缆特性,首先利用计算机描述了有髓鞘神经的跳跃传导现象。后来,Goldman 和 Albus 用 Frankenha-user 和 Huxley 提出的朗氏节膜方程,重新计算了有髓鞘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现象,表明传导速度与纤维直径成正比。关于温度、溶液中 Na 离子浓度、髓鞘厚度等对兴奋传  相似文献   

10.
在"神经冲动传导"的复习课中,将"生物电"与化学中的"化学电源"(非生物电)相联系,即将一个(神经)细胞中的"电"与一节干电池中的"电"相联系,并通过对其产生条件、形成原理、电能来源、传导过程4个方面的比较,突显了生命中的"电"与非生命中的"电"的本质区别,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生命观念,有效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常玉珍 Carl.  SD 《昆虫学报》1991,34(4):413-416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bner)5龄幼虫侧单眼神经的神经围膜、周神经细胞和其他神经胶质.神经围膜与若干周神经细胞包围若42根轴突.周神经细胞的原生质膜在它们的侧面和内面高度卷曲,并与相邻细胞交错对插,这是细胞与细胞间的特殊连接方式;它们的外面以桥粒和半桥粒固定在神经围膜内面.周神经细胞由神经胶质细胞演化而来,所形成的膜称神经束膜,它与神经围膜组成围在侧单眼神经外面的神经鞘.侧单眼神经内的神经胶质细胞大而平整,具有许多突起物(相当于脊椎动物的少突神经胶质细胞),每一个突起物包被一个感光轴突.神经胶质细胞包被轴突的形式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相邻轴突间插入15层神经胶质细胞突起物所形成的普通轴系膜形式,另两种是神经胶质细胞突起物在一个轴突的周围,由一些褶所形成的不同形式.最后,对这些神经胶质细胞以不同形式包被轴突的功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室研制了以AD524芯片作前级放大器和有源高通-低通滤波器为主要部件的高性能生物电放大器。其共模抑制比为110dB,输入阻抗109Ω,内部噪声低于2.0μvp-p。其滤波器特性为:低通滤波器在其通带截止频率的3倍频处,衰减20dB;高通滤波器在其通带截止频率的1/3倍频处,衰减3odB,在1/2倍频处衰减156B以上。该放大器与常用的两种生物电放大器AB-620G和AVB-10相比较,性能有大幅度提高。对家兔减压神经放电的对照记录说明,本放大器的结果优于其余两种放大器。  相似文献   

13.
卢臻 《生物学通报》2011,46(11):4-5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是心脏生理活动的基础,矿质元素如K^+、Ca^3+、Na^+、Mg^2+等又是形成生物电的基础,其离子浓度的变化导致不同电位的变化,对正常的心肌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致使出现不同类型的心脏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4.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的作用机理及临床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脑循环功能治疗仪通过交变电磁场刺激颅脑、仿真生物电刺激小癌顶核和患肢肌肉神经来达到治疗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神经递质的释放在神经信号传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神经递质释放严格依赖SNARE蛋白的动态组装和钙离子触发的膜融合过程.最新研究发现,神经递质释放还受到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关键的标志蛋白分子的影响.当前研究者以体外膜融合重组体系为基础,发展了多种单分子生物物理技术,为进一步阐明神经递质释放的分子机制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缩醛磷脂的功能及信号传导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缩醛磷脂(plasmalogen)是甘油骨架C-1位置上含有烯醚键的磷脂,作为哺乳动物细胞质膜的结构成分广泛分布于生物电强的组织中。它可以调节质膜的流动,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储存库,并可作为内源抗氧化剂保护细胞氧化应激。同时,缩醛磷脂还与细胞信号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生物电芬顿因其氧化性能强,不需外加电源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是当前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碳基材料具备优良的吸附性、导电性和比表面积等特性,因此在生物电芬顿体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生物电芬顿体系中碳基材料的选择与处理、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条件和装置设计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并且分析了生物电芬顿体系在污水处理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哺乳动物交感神经(颈部交感神经,心神经,肾神经和内脏神经等)传出放电和心搏同步的现象已由许多学者报导过。一般认为产生同步的机制是反射性的,导源于主动脉和颈动脉竇的压力感受器。Iriuchijima观察到切断蟾蜍迷走-交感干后,内脏神经放电的心搏同步现象消失,因此他也认为同步机制是反射性的。  相似文献   

19.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不同区域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氨酸酶(NA)是流感病毒主要表面糖蛋白之一,属于Ⅱ型膜蛋白,其单体为蘑菇形状.由胞内域、极性跨膜区、柄部、头部4部分组成,在膜上以四聚体形式存在.神经氨酸酶在流感病毒中的功能是切去感染细胞和血凝素上的N-乙酰神经氨酸,以利于子代病毒离开感染细胞,继续感染新细胞.NA的不同区域在流感病毒生活周期中具有不同的作用.NA胞内域在流感病毒生活周期中具有控制病毒颗粒形状的作用;NA跨膜区在将NA转移至内质网中起信号作用和将NA固定在膜上的作用;NA柄部连接NA的头部与跨膜区,使NA 头部远离病毒膜,以利于NA与底物结合;NA头部包含有糖基化位点、NA酶活性中心和抗原位点.对这些不同区域功能研究的深入,将有利于对神经氨酸酶在流感病毒传播中的作用的了解,并对流感病毒的预防或治疗等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阐明双侧大脑皮层扣带回前部(anterior cingulate gyrus,ACG)在内脏痛觉感受中的作用。实验用强电流刺激一侧内脏大神经(greater splanchnic nerve,GSN)作为内脏伤害性刺激,用在体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记录、分析ACG内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和自发生物电活动。根据对GSN刺激是否发生反应,将ACG内神经元分为产生诱发反应的GSN刺激相关神经元(GSN-stimulus-relative neurons,GSRNs)与不产生诱发反应的非相关神经元。根据诱发反应的潜伏期等性质,GSRNs进一步分为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visceral nociceptive neurons,VNNs)与非伤害感受神经元(non-visceral nocicep-tive neurons,NVNNs);而VNNs又分为特异性(specific visceronociceptive neurons,SVNNs)与非特异性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non-specific visceronociceptive neurons,NSVNNs)。结果显示,对侧ACG内GSRNs比例为38.18%,显著高于同侧ACG内GSRNs比例(29.49%,P0.01),表明GSN传入纤维虽然投射到双侧ACG,但主要投射到对侧ACG。和同侧ACG相比,对侧ACG的SVNNs比例较低,而NSVNNs比例则较高(P0.01)。同侧ACG内GSRNs、VNNs、NVNNs和SVNNs的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绝对值均显著低于对侧ACG的对应神经元(P0.01),而双侧ACG内NSVNNs的RP绝对值没有明显差异。双侧ACG内VNNs、NVNNs的自发生物电活动形式、自发放电频率和幅值之间无明显差别;VNNs中具有自发生物电活动的神经元比例显著高于NVNNs中的比例。以上结果提示双侧ACG皮层虽然都能感受GSN的伤害性刺激信号,但双侧ACG皮层的反应模式、反应程度不完全相同,从而为双侧脑功能的不对称性提供了新的科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