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甘蔗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种植模式(甘蔗单作、甘蔗-甜玉米间作(1∶1、2∶1)和施氮水平(300、525 kg·hm-2)对甘蔗群体经济效益、甘蔗产量、生物量积累动态变化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水平(300 kg·hm-2)下,甘蔗-甜玉米间作(1∶1、2∶1)的经济效益分别高于单作甘蔗52.67%和20.59%,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且甘蔗-甜玉米1∶1间作模式的LER高于甘蔗-甜玉米2∶1间作31.50%;高氮水平(525 kg·hm-2)下,甘蔗-甜玉米1∶1间作的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分别高于单作26.25%和36.00%,而甘蔗-甜玉米2∶1间作与甘蔗单作相比无间作优势;甘蔗-甜玉米间作中,因间作甘蔗最大生长速率(v m)减小,理论最大值(w m)、最快生长日(t m)等生物量动态累积特征参数的协调性劣于单作甘蔗,使间作甘蔗产量低于单作甘蔗9.72%~33.17%,而间作甜玉米产量比单作甜玉米高14.10%~24.43%;相比甘蔗单作,甘蔗-甜玉米间作对甘蔗品质无显著影响;甘蔗-甜玉米间作是实现甘蔗优质、高效种植的可行途径,其中甘蔗-甜玉米1∶1间作模式更为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甘蔗赭色鸟喙象OtidognathusrubricepsChevrolat在甘蔗、玉米、竹子和类芦上的取食、发育和繁殖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成虫趋向取食甘蔗、在甘蔗上产卵 ;每雌产卵量、产卵历期、成虫寿命和卵孵化率以甘蔗为最高、最长 ,然后依次为类芦、玉米、竹子。甘蔗最有利于该虫的取食、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3.
Li ZX  Wang JW  Yang WT  Shu YH  Du Q  Liu LL  Shu L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3):713-719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减量施氮对广州地区不同甘蔗/大豆间作模式下甘蔗产量、品质、生物量动态变化及甘蔗群体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种植模式对甘蔗产量、品质均无显著影响,各处理甘蔗产量、品质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施氮水平的甘蔗/大豆间作系统较单作甘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其土地当量比(LER)为1.36~2.12.各处理甘蔗总生物量的动态积累随生育期的推进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低氮水平下问作甘蔗的生物量动态积累特征参数最协调,高氮水平下,甘蔗生长高峰期提前,快速生长最大持续期缩短,甘蔗产量下降,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氮素的投入量来改善生物量的增长参数,从而获得高产.低氮处理甘蔗/大豆间作系统经济效益比高氮处理高3.2%~26.3%,说明减量施氮可有效提高群体经济效益.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西隆安县甘蔗产区不同地层甘蔗生长状况和产量的调查,划分甘蔗生长的适宜地层,并通过母岩、土壤、甘蔗植株中31种元素含量的分析,研究植物与地球化学环境之间的关系,确定对甘蔗生产产生影响的元素。结果是:不同地层上甘蔗产量差异显著,以C3为优势区,C2、D2d2为次优势区,D3、Qp为劣势区,对甘蔗生产有明显促进作用的营养元素有K、Na、B、N;对甘蔗产量的提高有抑制影响的元素有As、Cr、Cu、Ca。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西隆安县甘蔗产区不同地层甘蔗生长状况和产量的调查,划分甘蔗生长的适宜地层,并通过母岩、土壤、甘蔗植株中31种元素含量的分析,研究植物与地球化学环境之间的关系,确定对甘蔗生产产生影响的元素。结果是:不同地层上甘蔗产量差异显著,以C3为优势区,C2、D2d2为次优势区,D3、QP为劣势区,对甘蔗生产有明显促进作用的营养元素有K、Na、B、N;对甘蔗产量的提高有抑制影响的元素有As、Cr、Cu、Ca。  相似文献   

6.
甘蔗非生物胁迫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对于我国食糖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甘蔗种植面积正不断减少,呈现出向高海拔、土壤贫瘠等生产条件差的地方转移的趋势,因此遭受的逆境胁迫程度日益加深,严重影响了甘蔗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如何解决逆境胁迫下甘蔗的产量问题是目前生产上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培育高抗逆品种,为了给甘蔗抗性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本文对甘蔗的各种逆境,如低温、干旱、高盐、重金属等伤害与抗逆性的生理生化机制及甘蔗抗逆相关功能基因的挖掘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系统地了解甘蔗逆境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甘蔗抗逆育种需要开展的关键工作,以期为甘蔗抗逆相关研究方向的设定、抗性机理和抗性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甘蔗蓟马Fulmekiola serrata的发生动态及其在不同品种甘蔗上的为害情况,为探讨该虫对不同甘蔗品种的选择性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奠定基础。【方法】田间种群动态调查于2013年4月初到7月末进行,研究了12个品种在新植甘蔗和宿根甘蔗田块遭受甘蔗蓟马为害情况。【结果】甘蔗蓟马种群数量先逐渐上升后又下降,发生高峰期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12个甘蔗品种均受到甘蔗蓟马为害,其中,新植甘蔗中云瑞06-189甘蔗蓟马数量最多,平均有25.80头/株,闽糖01-77甘蔗蓟马数量最少,平均有7.80头/株;宿根甘蔗中ROC22甘蔗蓟马数量最多,平均有106.93头/株,云蔗06-80甘蔗蓟马数量最少,平均有33.60头/株。同一田块不同品种甘蔗蓟马若虫和成虫数量不等,同一品种宿根甘蔗蓟马数量多于新植甘蔗,株虫量差异范围为10.10~90.90头/株。【结论】甘蔗品种和植期影响甘蔗蓟马发生,不同品种甘蔗蓟马为害程度和抗性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甘蔗健康种苗系指通过种茎温汤处理或腋芽茎尖培养等方法脱去甘蔗体内病菌的腋芽试管苗或种茎及其无性繁殖种茎苗,以及在不同隔离条件下逐代繁育并符合标准的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用甘蔗种苗。在生产甘蔗健康种苗过程中,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进行甘蔗健康种苗的快繁,提高了增殖系数,降低了工作量。"甘蔗健康种子"的新技术,大大减少了甘蔗种植的用种量,并有利于机械化操作,降低了甘蔗种植成本。  相似文献   

9.
甘蔗花叶病的基因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花叶病(Sugarcane mosaic disease)是世界上重要的病毒病害之一,严重的影响了世界甘蔗的产量。对甘蔗花叶病病原菌分类、病原系统侵染的过程、相关致病机理、病原菌检测手段以及抗甘蔗花叶病基因工程的研究现状与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甘蔗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室内饲养方法,旨在为防治药剂筛选和农药毒理学实验,以及开展对甘蔗二点螟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深入研究提供发育良好的试虫。用玉米棒在室内继代饲养甘蔗二点螟,在第1、4、7、10代观察主要生长发育指标,评价其饲养效果,并在第5代与甘蔗苗+甘蔗茎段、玉米棒+甘蔗茎切片饲养进行对比,观察各生长发育指标及生命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用玉米棒饲养二点螟在第1、4、7、10代的孵化率和羽化率均在80%以上,幼虫存活率各代均在40%~60%之间,单雌产卵量在25~50粒之间;玉米棒饲养的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及单雌产卵量均高于用甘蔗苗+甘蔗茎段、玉米棒+甘蔗茎切片饲养;玉米棒饲养的种群净增殖力R0(26.17)、内禀增长率rm(0.08)及周限增长率λ(1.09)均高于甘蔗苗+甘蔗茎段、玉米棒+甘蔗茎切片,且世代发育历期T(38.8)短,增加了世代数。因此,用玉米棒饲养二点螟,其多项发育指标优于甘蔗饲养,且饲养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在室内大量且继代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