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禽流感病毒感染禽类可引发呼吸系统到全身不同程度的病变,严重的可导致败血症、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上世纪末,禽流感病毒开始跨种向人类传播,其感染引起急性肺损伤、多器官衰竭等,具有较高的致病率和致死率,危害极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及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此做一综述,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高致病禽流感病毒核蛋白(NP)中可用于高致病禽流感病毒感染检测或疫苗设计的CTL表位,为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和开发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NCBI公布的NP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2006年深圳株高致病禽流感H5N1病人分离的病毒cDNA为模板扩增NP全长基因(1500 bp)并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NP氨基酸序列中潜在的HLA-A觹0201限制性表位。构建重组pJW4303-NP核酸疫苗并肌肉免疫HLA-A2/DP4转基因小鼠,利用ELISPOT法筛选特异性CTL表位。结果:克隆了2006年深圳株高致病禽流感NP基因,构建的重组pJW4303-NP核酸疫苗能在体外COS-7细胞中表达,免疫小鼠后能引起小鼠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结论:生物信息学和转基因小鼠模型筛选相结合的方法,能用于高致病性禽流感核蛋白CTL表位的筛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禽流感H5N1型病毒对沙鼠的致病性;[方法]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将禽流感H5N1型病毒通过滴鼻接种乙醚麻醉后沙鼠,观察14天,记录沙鼠的体温体重、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分离及抗体变化;[结果]沙鼠感染后发病主要表现在第2天至第6天,攻毒组沙鼠出现反应迟钝、皱毛、弓背、食欲下降、呼吸急促、打堆等症状,攻毒组沙鼠的体温降低和体重减轻,死亡率为44%,在第8天检出抗体,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肺出现严重淤血、水肿、出血,镜下可见肺间质充血,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肝和胸腺淤血,肾出血,肾小管变形。  相似文献   

5.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原性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禽流感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的主要原因与禽流感病毒(AIV)表面抗原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频发的变异有很大关系,抗原的变异使得AIV可以逃逸机体的免疫防御,而且使许多应用中的疫苗失去防御效果。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AIV分子结构、免疫原性及抗原变异的分子基础都有了较深入的认识,相应地开发出了一些更加安全有效的疫苗,本文将对AIV免疫原性的特点及抗AI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免疫状态的小鼠对禽流感病毒的易感性,并探讨可能的原因.方法 四种免疫状态的小鼠,无菌BALB/c小鼠,SPF级BALB/c小鼠,SCID小鼠和nude小鼠,以10TCID50的禽流感病毒50μL感染小鼠,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存活率,各组织脏器的病毒分布,肺组织的细胞因子变化和肺组织病理病变.结果 四种小鼠均能感染禽流感病毒,其中,无菌小鼠对禽流感病毒H5N1的易感性最低,存活率最高.并且病毒在无菌鼠体内病毒的复制水平最低,细胞因子TNF-α,IL-12,MIP2,GATA3,IFN-a/β在感染后表达水平最低,其中第7天最低.结论 无菌小鼠能感染禽流感病毒,但是相比较SPF级BALB/c小鼠,SCID小鼠和nude小鼠,其易感性最低,可能与病毒在组织内的低复制和细胞因子的低表达均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找一种新的短干扰RNA(short interfering RNA,si RNA)片段的表达和递送系统,并进行评价,根据禽流感病毒核苷酸序列,设计了3条分别针对A型禽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聚合酶A和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的特异性si RNA分子,人工合成相应DNA片段,退火后形成双链,与阴性对照片段分别连接到构建的pSIREN-ASD ZsGreen载体鼠源U6启动子下游,测序鉴定证实获得了阳性质粒,分别命名为PAZ-NP、PAZ-PA、PAZ-HA和PAZ-NC,1ng的质粒可以完全抑制50个PFU的禽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上的复制,细胞不产生任何病变,细胞上清的血凝效价为20,而对照组细胞在病毒感染36~48h后细胞变圆、死亡、脱落,其细胞上清的血凝效价可达24。将重组质粒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X4550得到重组沙门氏菌X4550(PAZ-NP)、X4550(PAZ-PA)、X4550(PAZ-HA)和X4550(PAZ-NC)。对4日龄雏鸡口服1×109菌落形成单位(CFU)的重组菌后第1d、7d、15d用105ELD50的H5亚型AIV进行攻毒,最后一次攻毒后观察15d,实验结束时采泄殖腔棉拭子对存活鸡进行病毒分离。结果表明,表达不同的si RNA分子对雏鸡有一定的保护力,保护率为27%~50%不等,存活鸡泄殖腔棉拭子未分离到病毒,说明重组减毒沙门氏菌携带质粒在体内产生的si RNA能够对机体产生一定保护力。  相似文献   

8.
黄酮类化合物对禽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鸡胚培养法探讨黄酮类化合物对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的抑制作用。实验分三种给药方式:即直接作用、先感染病毒后用药和先加药后感染。第一种给药方式说明黄酮类化合物可以直接灭活H5N1病毒;第二种给药方式说明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唾液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病毒粒子的复制;第三种给药方式反映一定浓度的药物可以阻断病毒对细胞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禽流感病毒的预防及治疗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新城疫病毒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和融合蛋白(F)在病毒装配、出芽、释放及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HN对病毒致病力的影响程度尚不完全清楚。【方法】为探讨这一问题,本研究以中等毒力毒株Mukteswar的HN基因替换我国广泛应用的LaSota疫苗株HN基因,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拯救出嵌合病毒(rL-MuHN)。【结果】rL-MuHN红细胞吸附能力较亲本株rLaSota无显著升高,具有相似的细胞融合活性;嵌合病毒ICPI由rLaSota株的0.36降为0,MDT≥90,IVPI=0与rLaSota株相同,保持典型低致病力缓发型特点不变。进一步以Mukteswar株F基因替换rL-MuHN的F基因,拯救出F和HN双基因替换嵌合病毒rL-MuFHN,尽管该病毒的细胞融合能力显著提高,但其MDT、ICPI和IVPI分别为98h,0.59和0,显示F和HN双基因替换仍未能使嵌合新城疫病毒rL-MuFHN的致病力达到中等毒力毒株Mukteswar(MDT、ICPI及IVPI分别为46h、1.32和0.64)的水平。【结论】试验结果表明,F及HN囊膜蛋白基因之外的病毒基因组骨架背景对病毒的致病性同样具有重要的决定性意义,不同HN蛋白对嵌合病毒的致病能力的影响不同,与供体毒株毒力无关;以流行野毒株HN替代rLaSota疫苗株构建抗原针对性更强的弱毒疫苗株存在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2013年3月中国爆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在雪貂体内进行致病性及传播力的研究,并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进行比较。方法对新发H7N9毒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雪貂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呼吸道排毒情况,组织病理学变化等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对H7N9毒株在雪貂群体中的传播力进行研究。结果雪貂模型的临床症状、死亡率、病毒传播以及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H7N9病毒的致病性低于H5N1,与2009年起源于北美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当。新发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在雪貂的呼吸道、心脏、肝脏以及嗅球进行复制。值得注意的是H7N9禽流感可以通过飞沫在雪貂间进行低水平的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病毒基因组内有多个位点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结论 H7N9禽流感病毒对雪貂的致病性较H5N1禽流感病毒低,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雪貂的致病性相当,H7N9禽流感病毒可在雪貂间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1.
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稳定分泌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禽流感诊断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纯化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最后一次免疫后第3天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在聚乙二醇作用下融合,用选择性培养、有限稀释法克隆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筛选,对获得阳性克隆株用ELISA方法进行亚型鉴定,并用37株H5、H7、H9亚型AIV测定其特异性、覆盖性。结果最后获得了3株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1E5、4A4、4B1,经长期体外培养和冻存后复苏能稳定地分泌抗体。经鉴定,其亚型均为IgG1、kappa链。腹水HI效价1∶210~1∶216,细胞培养上清HI效价1∶26~1∶28。3株杂交瘤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均能与本中心保存的全部20株H5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发生反应,而与15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2株H7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以及H1H4、H6H15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毒株均不反应,与鸡新城疫病毒、鹅新城疫病毒、鹅腺病毒和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等均无交叉反应。结论所获3株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禽流感病毒特异性诊断试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12.
抗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单克隆抗体制备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为相关研究提供工具。方法以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和SP20细胞融合,用血凝抑制试验(HI)和酶联免疫反应(ELISA)检测培养上清,并将阳性融合细胞稀释克隆化3次直至100%孔均为阳性,筛选阳性克隆株,运用免疫荧光法评估单克隆抗体检测病毒感染的犬肾细胞(MDCK)。结果得到三株稳定分泌抗体的细胞并命名为F8、F9、G11,抗体亚型鉴定结果分别为IgG1、IgG2a和IgG2b;在免疫荧光法单克隆抗体能够检测出感染MDCK细胞的病毒。结论建立了3株抗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其产生的一株高特异性的McAbG11能够用于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诊断,并可能应用于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NS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NS1蛋白,用于AIV感染与注射灭活疫苗鸡的鉴别诊断和NS1蛋白功能研究。方法采用RT_PCR方法对H5N1亚型AIVNS1基因进行扩增,将PCR产物克隆于pGEM_T_easy载体,将该基因插入pGEX_4T_1中构建NS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转化BL21大肠杆菌后,在IPTG诱导下表达NS1蛋白,Westernblot鉴定表达NS1蛋白。结果成功克隆H5N1亚型AIV的NS1基因,其核苷酸序列长度为690bp,编码230个氨基酸残基。构建NS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内表达出约51×103的NS1融合蛋白。Westernblot鉴定表明表达NS1蛋白与H7N2AIV感染鸡血清有反应性。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H5N1亚型AIVNS1基因蛋白,具有与感染H7N2亚型AIV阳性血清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4.
H5亚型禽流感病毒单抗-生物素捕获ELISA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一种单克隆抗体介导的、经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放大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捕获ELISA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检测试剂盒提供基础。方法用亲和层析法纯化抗禽流感病毒H5亚型血凝素单克隆抗体,包被微量反应板,用于捕获病毒抗原,再用生物素标记的单抗和酶标亲和素来检测病毒血凝素抗原,经方阵试验优化ELISA反应体系。用该方法检测H1—H15亚型AIV标准毒株和H5、H7、H9亚型AIV分离株,并与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比较,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纯化后的单抗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生物素标记单抗工作浓度为1∶5000;ELISA对H5亚型AIV的检出限为025个血凝单位。该ELISA反应体系能检出H5N3标准株和所有20株国内H5亚型AIV分离株,而与其他14个血凝素亚型的AIV标准株、15个H9亚型AIV分离株和2个H7亚型AIV分离株均无交叉反应。结论初步建立了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单抗—生物素捕获ELISA方法,为研制试剂盒和进一步应用试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禽流感病毒分离株NS基因同源性及等位基因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克隆测定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禽流感病毒 (AIV)的非结构 (NS)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 ,分析其同源性和等位基因类型 ,为进一步探索禽流感NS蛋白抗体监测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经RT PCR扩增了国内 3株H9N2、2株H5N1、2株H7N2亚型AIV分离株的NS蛋白基因 ,并把扩增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GEM T载体中测序 ,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 ,绘制基因进化树。结果 经测序获得了各AIV分离株NS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 ,3株H9亚型AIV的NS基因之间的同源性为 96 %~ 98% ;两株H5亚型AIVNS基因同源性为 91 6 % ;两株H7亚型AIV的NS基因同源性为 98 9%。H5和H9亚型分离株的NS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均高于 90 % ;而H7N2亚型分离株与其它两种亚型分离株的NS基因同源性约为 6 0 %~ 70 %。在AIVNS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中 ,H5、H9亚型分离株都处于等位基因A群内 ;3株H9亚型分离株的进化关系较近 ,与香港、广东的部分H5N1病毒株起源相同 ,而 2株H5病毒的NS基因则处于不同分枝内 ;2株H7亚型分离株的NS基因都处于等位基因B群内 ,进化关系较近。结论 这 7株国内AIV分离株的NS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差异较大 ,约为 6 0 %~ 99% ,且包括A、B两种类型的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6.
我们将禽流感H5N1病毒通过鼻腔、尾静脉和脑内接种方式接种BALB/c小鼠,观察小鼠在感染过程中临床症状和各个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感染1天后,小鼠打堆、猥琐、毛色混乱、眼角有分泌物;感染第2天的小鼠均出现死亡;感染4天后,小鼠从临床症状上表现恢复。收集各种方式感染的小鼠的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小鼠不同接种途径感染H5N1流感病毒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相似;从各个脏器的病变程度来看,病毒最先到达的器官损伤最严重。感染第2天各组织器官的病变最严重,随着感染时间增长,肺脏和肾脏等器官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心脏和肝脏等器官的病变在感染过程中未见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17.
禽流感病毒H7N2血凝素HA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表达H7N2亚型禽流感病毒 (AIV)HA1基因 ,用于感染H7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的检测和HA1蛋白功能研究。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对H7N2亚型AIVHA1基因进行扩增 ,将PCR产物克隆于pGEM T Easy载体 ,将该基因插入pGEX 4T 2中构建HA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 ,转化BL2 1大肠杆菌后 ,在IPTG诱导下表达HA1蛋白 ,Westernblot鉴定表达HA1蛋白。电洗脱方法纯化表达HA1蛋白 ,建立间接ELISA方法 ,对感染AIVH7、H9、H5亚型AIV阳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克隆H7N2亚型AIV的HA1基因 ,其核苷酸序列长度 96 6bp ,编码 32 2个氨基酸残基。构建HA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内表达出约 6 1× 10 3的HA1融合蛋白。Westernblot和ELISA方法鉴定表明 :表达HA1蛋白与感染H7亚型AIV鸡血清有反应 ,与H5、H9亚型AIV阳性血清没有反应。结论 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H7N2亚型AIVHA1基因蛋白 ,具有与感染H7亚型AIV阳性血清反应原性 ,不与H5和H9亚型AIV感染阳性血清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初禽流感疫情期间,针对广东省疫点地区开展了野生鸟类禽流感病毒(H5、H7、H9)调查取样工作,共获得血样76份、拭子125份、器官样21份。血清检测采用琼脂扩散(AGP)和血凝抑制试验(HI),病毒检测用鸡胚法鉴定。分析结果:(1)只在非疫点的汕头南澳的八哥上检测到H9病毒;(2)雷州、罗定、海丰及汕头4个地区的血清检测结果中H5和H9阳性率分别为31·6%和23·7%;沿海地区阳性率极显著高于非沿海地区;(3)候鸟的阳性率极显著高于留鸟。因此,该次疫情中候鸟中存在传播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病毒 (AIV)是甲 (A)型流感病毒 ,常引起禽类全身性感染或主要限于呼吸器官传染病 ,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AIV的基因组、所编码的蛋白质及其功能、AIV毒力变异的分子基础、禽流感疫苗以及AIV与人流感的关系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